拼将一死报主恩,残阳如血战孤城。魏延和诸葛亮的分歧到底是什么
Posted 潼关
篇首语: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拼将一死报主恩,残阳如血战孤城。魏延和诸葛亮的分歧到底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拼将一死报主恩,残阳如血战孤城。魏延和诸葛亮的分歧到底是什么
一、魏延的「 ”子午谷奇谋”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热点。 魏延的「 ”子午谷奇谋”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争论点之一。赞同的人说,魏延奇谋可定关中,惜乎诸葛亮不用,错失大好时机。反对的人说,此计太悬危,成功概率太低,幸亏诸葛亮不用。我个人的意见是,不管此计用与不用,诸葛亮、魏延都没有错。魏延献计是本分,诸葛亮采纳不采纳是应该,没有谁对谁错之说。 但我们还是要剖析一下这个「 ”子午谷奇谋”的本质,看一看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这个计策,也看一看魏延对蜀汉的赤胆忠心。 魏延与诸葛亮 二、《魏略》中荒谬的「 ”子午谷奇谋”。 这个所谓的「 ”子午谷奇谋”在《三国志蜀书十魏延传》的注释里写得很清楚,引自《魏略》,陈寿对这个注释未知可否。原注为: 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 ”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我看这个奇谋,也对这个计策不认可。尤其是看到里面魏延说的,曹魏的长安守将夏侯楙胆怯无谋,听到魏延到来就会逃跑,不禁哑然失笑。你魏延以为自己是谁呀,能够把别人吓跑。就算夏侯楙胆小,他手下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胆大的?当年关羽威震华夏,曹仁想弃樊城而走,不也被手下拦住了?你魏延又不是关羽,哪里来的自信? 然后,你魏延带领五千精兵,五千民夫,就想拿下长安,还准备守到诸葛亮到来。长安那么大,你魏延几千人如何守?怎么能够守住? 不要说诸葛亮,任何人看了这个所谓的「 ”子午谷奇谋”,都会认为魏延是痴人说梦,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三、魏延真正的「 ”子午谷奇谋”。 但魏延何许人也?魏延很早就带领自己的部曲追随刘备,跟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当刘备入蜀时,身边带的大将就是黄忠魏延两人。可见对他信赖之深。而后来选汉中太守的时候,刘备在那么多将领中,单单提拔了魏延。可见对魏延的军事才能的认可。魏延守汉中十年从未有失,后来他死后,蜀汉按照他的守卫方略也没有出个任何差失。 我们想想看,这样的魏延会提出这么低级的建议吗?怪不得陈寿把这条只是列在注释中,不做评价,《三国志魏延传》的正文只是这么说的。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 我认为,才是真正的「 ”子午谷奇谋”的真相。魏延的真正的目标是在潼关,而不是长安!魏延为什么要把目标定在潼关?这是因为潼关的重要的军事地位决定的。潼关是连接曹魏东西方的枢纽。如果占领潼关,那么就会隔断曹魏东西方的联系。使得曹魏的中央机动兵团无法增援关中。 魏延的一万人守长安的不敷用的,而守地势险要的潼关还是能够守住一段时间的。这样,曹魏的张郃的中央机动军团要不先攻下魏延据守的潼关,要不就只能从山西渡黄河,否则就不可能赶到关中前线。这就给诸葛亮带来了充足的时间来攻略关中。 有人要拿魏延走子午谷困难作为计划的借口,但是,正史上并没有专指魏延走的就必须是子午谷,只是讲的是异道。依我看,魏延驻守汉中十年,这个建议在他脑子里面思考多年了,所有的计划都应该安排得很周密了。这从他对关中的形势,对方将领的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说,他说能够偷袭占领潼关,就一定能够占领潼关。 至于如何占领潼关的详细方案只有他和诸葛亮两个人知道,别人不会知道。后来他们两个一死,这个具体的方案就埋没在历史里了。《魏略》里面的「 ”子午谷奇谋”不过是主观猜测而已。 四、魏延和诸葛亮的战略与战术分歧。 而诸葛亮却拒绝了魏延的方案。诸葛亮的方案是什么呢?主力出祁山,安取陇右。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和魏延的战略意图的分歧和战术的差别了。 诸葛亮的方案是先占陇东高原,然后依托陇东高原的地势优势,吸收陇东的人力物力攻略关中。这个方案实际上采取的是按部就班、步步蚕食的方针。 按照这样的战略方针,即便是诸葛亮达成了占领陇东的目的,下一步攻略关中依然是难以成功。诸葛亮会陷入和曹魏军的拉锯战,战争会旷日持久,难分胜负。诸葛亮的战略就是采取持久战的战略,而战术上采取的是死板的硬碰硬的战术。以弱小的蜀汉和曹魏打持久战,困难重重。以至于有人质疑诸葛亮只是虚张声势,以攻代守。 而采取魏延的战略,可能会一举解决关中问题。最少也会达成占领陇东高原的目标。当时曹魏在关中毫无戒备,兵力稀少。诸葛亮一出兵,就有三个郡投降。剩下的郡说一个月曹军援兵不到就投降。魏延占据潼关,曹军的援兵根本不可能一个月抵达陇东。这样,在这段时间里,诸葛亮可以用绝对优势的兵力,从容占领整个陇东和一部分关中甚至于长安。 魏延的战略思想,就是尽最大力量给曹魏以最大打击,打歼灭战,尽快的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在战术上的思想就是出奇制胜。 五、如果实施魏延的方案会出现什么后果。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实施魏延的方案,蜀军的形势会比诸葛亮出祁山好得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形势是依靠魏延的牺牲换取来的。 魏延占据潼关的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诸葛亮尽速和他会合。我们从诸葛亮在历史上的表现来看,这个要求已经超出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之外了。 首先,诸葛亮不会选择与魏延就近的几条秦岭通道翻越秦岭,他只会按照他原来的机划,出祁山,上陇东高原。这样,在魏延已经袭占潼关的时候,他估计连祁山还没有出呢。 第二,诸葛亮的部队步兵居多,行动缓慢。要整整绕秦岭半周,跨过整个关中平原去和魏延回合,这段时间不知道要多长。 第三,诸葛亮用兵谨慎,他不会插进敌人纵深,快速运动。他只会一个个拔除魏军的据点,稳步没有后患的前进。 这样一来,当曹魏的东西两路人马为了打通东西通道,围攻魏延的时候,诸葛亮连一点忙都帮不上。魏延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整个魏国的进攻。他能够抵抗多久?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魏延知道这次战斗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会在这次战斗中打到最后一兵一卒,用自己和部下的生命去为诸葛亮换取宝贵的时间。诸葛亮如果(极有可能)不能及时到达,魏延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如果那样,魏延会不知道这种后果吗?我想,对这种结局,魏延应该是心里有数的。如果历史真的上演这一幕,在魏延人生的最后关头,他看着战火硝烟,看着残阳如血,会想到什么? 也许魏延会想起的是,刘备把汉中嘱托给他的情景。唯有一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也许是魏延一生最大的追求。相关参考
建兴十二年(234年),蜀军第五次伐魏。八月,诸葛亮病死在军中。诸葛亮之死,给蜀军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加之军粮将尽,迢使蜀军不得不退兵汉中。蜀将魏延素与杨仪不睦,诸葛亮一死,魏延便借故为乱,但一战就被击
诸葛亮与魏延作为蜀汉后期,军事才能数一数二的存在,在兵出子午谷的问题上,有了根本性的分歧。诸葛亮认为:蜀汉国力底子薄,经不起折腾,担不起风险,要稳扎稳打。魏延则认为:诸葛亮太过胆怯,不敢用奇策,使自己
喋血孤城——「”江阴八十一日”守城记笔者每当读到它,内心便会被狠狠的撞击和深深的震撼。无数次想要将其用文字的形式完整的记录下来,以期让更多的读者知道民族尊严是多么的珍贵,而捍卫它的代价又是何其的惨痛!
喋血孤城——「”江阴八十一日”守城记笔者每当读到它,内心便会被狠狠的撞击和深深的震撼。无数次想要将其用文字的形式完整的记录下来,以期让更多的读者知道民族尊严是多么的珍贵,而捍卫它的代价又是何其的惨痛!
魏延应该是三国时代颇具争议的一位人物。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这位勇武过人的名将,只是因为同顶头上司诸葛亮的北伐意见不合,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落个诛夷九族的下场。那么,历史中魏延是否真如演义所言,身陷
魏延应该是三国时代颇具争议的一位人物。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这位勇武过人的名将,只是因为同顶头上司诸葛亮的北伐意见不合,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落个诛夷九族的下场。那么,历史中魏延是否真如演义所言,身陷
王魁与徼桂英 话说宋朝山东济宁府,有秀才姓王,名魁,字俊民。因卜京比试下第回来,至莱阳县遇一相知友人,邀至北市鸣珂巷妓家小饮,这妓女姓徼,小字桂英,果是姿容艳丽,态度轻盈。王生一见,两下目成心许。饮
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延是有反叛的心思,那么魏延反骨是确有其事吗?>魏延画像魏延本身是很有才能
魏延在《演义》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很多人对这个的争议是比较大的,有些人认为魏延是一代忠臣,但是有些人认为他恶名昭彰。俗话说文官怕武官,但是在和魏延身上正好是相反的存在,魏延为什么怕?我们今天就来具体的
...业所指,是一个人的脑骨长得和常人有点差异。在小说中诸葛亮说魏延反骨,日后必反。其实在后人看来诸葛亮是小气才说魏延反骨,很多历史都证明诸葛亮不喜欢魏延。魏延反骨是三国演义虚构纵观《三国演义》,魏延反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