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帝王的自我修养——立志成为 ”圣君”的秦始皇
Posted 天下
篇首语: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帝王的自我修养——立志成为 ”圣君”的秦始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帝王的自我修养——立志成为 ”圣君”的秦始皇
「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在经过长达五百余年的刀兵剑戟、兵燹动乱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在一众谋臣将帅的辅佐下混一天下、席卷海内。不仅一举终结大争之世的乱局,而且奠定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基调。然而「 ”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公元前207年,建国仅十四年的大秦帝国轰然倒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测和玄想。 一:从「 ”荆轲刺秦王”谈「 ”国家”概念的兴起 公元前227年,早已洞悉嬴政野心而私自逃归燕国的太子丹,在经过几年的筹谋规划后,终于派荆轲带着燕国督亢的地图和秦国叛将樊于期的首级,假借纳贡之名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此次阴谋虽在「 ”图穷匕见”之后以失败告终,但荆轲死前一句「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却道出了战国末期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意识的觉醒。 「 ”民可以由之,不可使知之”。在经过数百年的战乱之后,由于长久的悬隔和统治者的有心为之,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关于越来越生疏,越来越淡漠。「 ”失去‘亲亲尊尊’之义的诸侯,彼此皆以敌国相待”语言、文字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观念、思想上的分歧也越来越严重。由于频繁而残酷的战争,各国人民更是视彼此如寇仇,恨不能「 ”寝其皮而食其肉。”久而久之,六国百姓自然会在精神层面上对自己的身份归属产生辨识和认同。 当此之际,倘若无人能及时终止战乱,恢复一统,日后再想要「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恐怕就「 ”比登天还难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横空出世的始皇帝,及时有效的终止了刚刚萌芽的「 ”国家”意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很可能就会出现「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景象。 二:从取号「 ”皇帝”看嬴政的政治胸怀和野心 公元前221年,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嬴政深感就有的王号、帝号已经不足以彰显他个人的威仪和功业,于是命令群臣百官商议帝号,以便能够「 ”称成功传后世”。经过李斯和博士等人的诸般商议,他们依据「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的理由,给嬴政上尊号为「 ”泰皇”。但这对踌躇满志、睥睨天下的嬴政而言依然不足以「 ”允惬其心”。在他看来,自己做的是「 ”功过三皇,德过五帝”事业,所以在李斯等人的基础上。所以就从「 ”三皇、五帝”之中各取一字合为「 ”皇帝”一词,以此作为自己的帝号,尔后又以「 ”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的理由废黜周代的「 ”谥法”。并规定从自己开始,秦朝后世帝王皆「 ”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观其言而视其行,则人焉叟哉”。从嬴政自继位以来,即包羞忍辱的先后平定「 ”成蛟之乱”「 ”嫪毐之乱”「 ”吕不韦之祸”,之后又虚心纳士、尊贤任能、远交近攻、蚕食天下并最终混一华夏,富有四海。再结合他自定帝号,废黜「 ”周谥”的举动看来。与其说秦始皇是「 ”昏暴无能,残苛寡恩”的暴君,不如说他拥有人们所无法理解的远大的追求和梦想——他不仅要做个明君,更要做一个圣主。而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在完成统一之后,他依然举措频频、曾无一岁之安宁。 所以说,「 ”皇帝”称号的确立,不仅不是秦始皇狂妄不自量力的表现,恰恰是他为即将开启的新的征程所吹响的号角。深知战争苦痛残忍的秦始皇对新帝国的珍视超过历代以来的任何明君圣主。他「 ”优恤黔首,朝夕不懈,矜矜业业、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他的殚精竭虑、勤政务实被后世别有用心者刻意曲解、肆意扭曲、任意抹煞。但事实具在,烈烈功业岂能常埋地下? 三:内防反侧——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 身为这个民众亿万、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领导人的秦始皇,在「 ”前无成训、后无规则”的条件下,他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 ”摸着石头过河”的领袖人物。 出于传统贵族的矜持,秦始皇只是象征性的铲除了六国国君,却丝毫不曾触碰六国的王室后裔和贵族子弟,而出于一国之君所固有的治敏锐却能够深刻意识到这一举措所带来的无穷后患。为了消弭后患,以防万一,他开始殚精竭虑的思索弭缝之策: 1、令天下郡县,尽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融锻造,铸成无数大钟和十二个重达千石的金人,借此威慑天下。然后又将天下富户巨族十二万户强行迁徙到咸阳,由中央政府直接监管全权负责。如此一来,失去了首领、没有了钱财和兵器的六国遗民即便蠢蠢欲动,也只能徒负奈何望洋兴叹~ 2、本着「 ”事无绝对,有备无患”的原则,始皇帝还在天下间修建了两条著名的驰道——其一东达燕、齐,其一南抵吴、楚。作为帝国重要的军事基建设施。倘若我们去仔细探究始皇帝修建驰道的初衷,势必会被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胸襟和眼界所折服。他超前的战略意识和宏伟的战略格局绝对是雄视古今、唯此一人。 对大秦这样一个「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新型帝国而言,在刚刚被覆灭的六国诸侯的国境之内大量驻守军队必然是不可能的,首先,秦军与六国遗民仇深似海,长期驻扎秦军势必会激发军民矛盾,这和始皇帝「 ”化天下为一家”的根本政策相违背。更何况秦军数量有限,一旦分兵四守,作为天下心脏而有豪强富户群居之所的咸阳又将由谁来护卫呢;其次,如若就地招募六国遗民作为守军,作为刚刚萌生国家意识而马上饱尝亡国之恨的六国遗民,谁又能保证他们能够一心一意为秦帝国服务呢?据此而言,收兵一处,修筑驰道,一旦烽火示警,即可以长驱直抵剿平叛乱。 「 ”一国之军队不必分驻,宜驻中权,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有需兵力处,即可闻令而行,但行军的道路,当首先筹集”这是铁血宰相俾斯麦与李鸿章讨论军事时所说的一段话。今昔对比,始皇帝的宏谋远猷实于此相合。所以说,修建驰道之事,对于新建的秦帝国而言,绝对是极其必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事情。 3、「 ”思想建设才是人的建设”深知思想重要性的始皇帝,在钳制了天下人的身体之后,马上调转枪头开始有意识的钳制天下人的思想。他通过「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手段强制六国遗民统一使用经过改造的文字度量衡,以此来泯灭深潜六国遗民内心深处的「 ”国家”意识。此后,又以「 ”焚书”的方式来阻隔天下学术书籍的流通,进而格式化天下人的脑子,以期达到「 ”禁锢思想,统一舆论”的目的。震惊中外的文化浩劫,实则是始皇帝「 ”巩固政权,维护统一”的雷霆手段。其初衷与汉武帝「 ”罢黜百家”的举措别无二致,唯一的差别无非是一者暴风骤雨,一者润物无声。 四:外除边患——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自战国中期开始,在天下诸侯普遍忙于内战而攻伐不止,争斗不休的时候,僻处中原北部的东胡、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壮大。 公元前215年,方士卢生自北方带回「 ”亡秦者,胡也”的谶语,视帝国若生命的始皇帝随即命大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众北伐匈奴,「 ”夺其河套而置九原”,随即又以九原郡为基点向陕西一带修建了一条长达一千八百余里的「 ”直道”,以此备御匈奴。 不仅如此,他又命蒙恬率领将卒「 ”傍山险,填溪谷,西起陇西临洮,东迄辽东碣石”。将燕、赵故地的长城和秦西北地区的城墙彼此勾连,筑成了后来举世闻名的「 ”万里长城”。 而就在蒙恬竭力解决北疆风险的同时,雄才伟略的始皇帝早已将目光放在了「 ”卧榻之侧”的百越南疆之地。在经过长达九年的南征北战后,屠睢、任嚣和赵佗终于成功制服南疆百越并在当地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完完整整的将其纳入大秦帝国的版图之中。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至此,秦帝国以其「 ”东至海滨,西抵陇西;北达长城,南靠南海”的版图。将仅存在于诗歌中的宏伟画面,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大众眼前。始皇帝苦心经营的新帝国至少在表面上已经固若金汤、安然无恙了。而这一系列重大的举措、浩大的工程却都是始皇帝在十年之间完成的。由此,足可见其梦想之远大、野心之澎湃。 五:赫赫千古始皇帝,功过岂可轻易说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也应该相信,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绝非史书所记的「 ”荒淫无道,昏暴无能”。即便是他穷竭毕生精力而打造的大秦帝国,因为他的急于求成、过耗民力而在其死后短短三年时间内轰然垮塌。也无法抹煞他给这片土地、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胜利者书写的战斗史”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和探寻者,在涉及有关始皇帝的功过是非的评价时,总还应该慎之又慎,断然不能像有些书上所言,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更不能因为个人的偏见或者叙述的需要而强行将其格式化、脸谱化~悠悠千古始皇帝,功过岂能轻易说?就连伟大领袖毛泽东都曾再三强调:「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相关参考
此人出生就是囚犯,被两个女犯人轮流养大,18年后却成为一代圣君
汉朝,是中国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经过汉高祖、吕后时期的休养生息,文帝、景帝时期的空前繁荣,汉朝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迈向了高荣的鼎盛。但是到了汉武帝晚年,由于他对外过度用兵、穷兵黩武,对内横征暴敛
此人出生就是囚犯,被两个女犯人哺育养大,18年后却成为一代圣君
汉朝,是中国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经过汉高祖、吕后时期的休养生息,文帝、景帝时期的空前繁荣,汉朝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迈向了高荣的鼎盛。但是到了汉武帝晚年,由于他对外过度用兵、穷兵黩武,对内横征暴敛
《温故戊戌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康有为,一个不是圣人却立志成为圣人,一个处心积虑要做帝王之师的人,一个不满足于做变法维新的精神领袖、不惜伪造密诏、一心渴望成为政治领袖的政客,一个曾推动了历史
...冯异当仁不让,但若论起安定后方,运筹帷幄,论起道德修养,治国治家.论起与光武患难同当,生死不渝的感情,邓禹无愧云台之首!刘秀对邓禹非常赏识在河北时也就是二次创业阶段很多决策性问题都是和邓禹商议后决定的...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贤明的君主,但同样有很多昏庸的帝王。历史有时候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历史长河中就有两位皇帝惊人的相似,他们擅长文学但是,却因为一些原因做了最不擅长的皇帝。今天就说说中国
历史上有很多坑爹败家的熊孩子,要论哪个熊孩子最坑爹、最败家,应属胡亥!胡亥,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公元前230年出生。公元前210年,他从父皇手里接过大秦帝国,成为秦二世皇帝。但3年多以后,他就被迫自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朱元璋称赞刘基就像子房一样智谋超凡绝伦,为后世千古传颂,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刘基在明朝为官的时候,就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学说,这就...
老聃名气大,是道家始创人;修养高,即如儒家创始人孔圣人,也曾向老聃请教礼法,老聃的学问修养使孔圣人也不得不佩服。再者,老聃辈份大,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在论资排辈上,决不会低于佛祖,最不济也可势均力敌。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
“千古圣君”康熙皇帝的子嗣有很多,是清朝所有皇帝中子嗣最多的一个。而最让他疼爱有加的莫过于太子胤礽了。胤礽被废以后,康熙怨天怨地怨大臣,事实上,胤礽的失败,他也要负一半的责任。康熙帝自己曾说过,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