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的魏国,有无实力彻底灭亡秦国

Posted 诸侯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初期的魏国,有无实力彻底灭亡秦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战国初期的魏国,有无实力彻底灭亡秦国

文|小河对岸 秦国自东出并取天下便以魏国为腹心之患,商鞅对秦孝公就有一番言语: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延续了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的关系,虽有成语「 ”秦晋之好”一说。但实际上纵观整个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秦晋两国可以说是世仇。晋国于崤之战后,便阻断了秦国的东出之路,而得以独霸中原。而秦国自此便转而与楚国世代交好,屡屡跟随楚国攻打晋国,而晋国也时不时地带领一帮诸侯痛扁一下秦国。《左传》中有明确记载的秦晋之战,亦多达十余次,又何谈「 ”秦晋之好”? 秦晋两国这种世仇关系,完全取决于两国的地缘政治:晋强则秦弱,晋弱则秦强。魏国在与韩、赵三分晋国的时候,继承了晋国的最核心部分,也就是今天的晋西南地区,故在战国时期亦常以晋国指代魏国。 既然秦国与魏国在地缘政治上,存在如此利害关系。那作为战国时期最先通过变法而强盛的诸侯--魏国,其称霸中原长达近百年之久,也是传统华夏诸侯中最先僭号称王的国家,其为何不全力攻打秦国,而彻底灭掉秦国这个隐患呢? 首先,魏国地处华夏腹心地区,强敌环伺而为四战之国,并无法尽全力攻打秦国。 魏国的地缘政治与德国比较相似,根本上无法避免多线作战。著名的战争典故--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实际就是由魏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的。而秦国就无此后顾之忧,没有哪个诸侯能在战略上实现围秦救魏、围秦救韩。 因此,魏国根本无法尽全力去攻打秦国,其他诸侯很容易趁魏国主力尽出之际,而从魏国的背后捅一刀。其后,魏国也是东败于齐、西败于秦,受到东西两大诸侯的轮番攻打,而彻底沦丧了中原霸主地位。 其次,与贫寒、落后的秦国比较起来,魏国更艳羨东方的土地,而将其战略的重点投向了东方平原地区。 就好比一个穷国,一个富国,正常的选择都会去攻打富国,而不想在穷国身上乱折腾。秦国的地理比较闭塞,与东方诸侯往来不便,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落后于东方诸侯,而素来被东方诸侯视之为戎狄。 魏国也当然不愿将其拓取的重点方向放在秦国身上,而东方为广阔的平原地区,那里的土地业更适宜耕作,交通也更为便利,商业、手工业等都很发达。魏国经营、拓取的方向,也很自然就放在了其东部。魏国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而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一方面固然是遭到了秦国的逼迫,而另一方面也是魏国的战略选择,实际上与赵国自晋阳(今山西太原)而迁至中牟、邯郸是同样的战略考量,都想在平原地区发展。 第三,秦国虽比较落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没有那么容易被灭掉。 春秋时期的晋国执政正卿-赵盾曾说过:晋、楚、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 秦国是与晋、楚、齐并列的四强之一,虽然在变法之前,有些暮气沉沉、老态龙钟,但秦国的底子厚实。而魏国虽显得朝气蓬勃,但毕竟是与韩、赵三分的晋国,魏国的疆域、人口都远不能与之前的晋国相比。秦国之所以能够并得天下,很重要的政治环境就是晋国三分。 虽在春秋时期也有很多兼并战争,但被灭的国家通常都比较小,易于被同化掉。而那些稍具实力与影响的中小等国家,如陈、蔡这等处于晋楚两强争霸之间的就多番被楚国所灭,却也能多番复国。而即便迈入了战国时代,韩国灭掉郑国(大国兼并掉中等国家战争)也用了近五十年的时间,更不必说已有三、四百年(秦国受封至战国初期)根基的大国--秦国。魏国要想吞食掉秦国,也并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 第四,其他诸侯国也不会坐视魏国灭掉秦国,而势必会出兵干涉。 分裂状态下的国家或政权,都很惧怕一国过于强大而打破天下均势的局面以危及自身的安全,这也是三国时期的吴蜀(汉)联盟的内在原因。英国在历史上一直奉行「 ”大陆均势”的政策,本质上也是如此。 而战国时期也是一样,齐国「 ”围魏救赵”、「 ”围魏救韩”,也是惧怕魏国过于强大。及战国中后期的东方六国合纵,五国伐齐(齐灭宋之后,势力达到鼎盛,而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恐慌)等都是为了遏制一国过于强大。故而,其他诸侯国绝不会坐视魏国灭掉秦国。 第五,秦国地理阻塞,即便魏国灭掉了秦国,也会使自己的势力分为两处,一旦魏国本土有事则很难救援。 魏、秦的地缘政治,很想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跨有 荆、益政治蓝图,实际上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刘备的势力本来就较弱,而一旦跨有 荆、益两州之地,则荆州的防御势力就会削弱。若魏、吴攻打荆州,而荆、益有山川阻隔、道路难行,蜀汉很难及时救援,这也是东吴能偷袭荆州得手的内在原因。 同样,隋末时期的李渊起义,也是从晋阳(山西太原)起兵,全力向关中进兵。但在李渊占领关中之后不久,其后院的并州(晋阳)就被刘武周给占据了,这不能说是负责留守的李元吉过于年幼或无能,而是后方空虚、并州(今山西)与关中在地理上也被隔断。 第六,战国初期的魏国实力也并没有那么到一国独大的地步。 战国初期的魏国霸主地位,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春秋时期晋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关于春秋时期虽有五霸之说,但实际上能称得上是霸主之国的也只有晋国与楚国。通看整个春秋史,其主旋律就是晋楚两强争霸,而其他诸侯国的霸业不过昙花一现、称霸的时间都极短,远不如晋楚迭霸好几代。 而魏国占据了当初晋国最为核心的地区,故在传统上能以晋国指代魏国。在《孟子见梁惠王》篇中即言道:梁惠王(魏国迁都大梁之后,也被称为梁国)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魏(梁)惠王将魏国的强大,追溯到春秋时期晋国的强大,而不单是魏文侯、魏武侯时期实施变革的强大。这种传统霸权的继承,有些像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地位。 但魏国并没有完成继承了晋国的疆域与实力,而魏国能继承与维持(晋国)的霸主地位。一方面固然是魏国的基础较好(占据了晋国的核心区域,农业较为发达),其开国之君魏文侯也是战国时期的一代贤侯、在战国时期率先实施了变革。但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在于晋国刚分裂不久,韩赵魏在当时无疑都是窃国的乱臣贼子。为使自己国家能维持大国地位及免于其他诸侯的讨伐与孤立,故在战国初期那段阶段,韩赵魏三家虽有龃龉,但仍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关系,彼此行动一致、同进退。因此,魏国在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实际上有捆绑韩、赵两国的重要因素,而单凭魏国并不具力压众诸侯国的实力。

相关参考

战国初期实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国为何到战国后期会一蹶不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春秋中期以来,各强国人口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国一个个被灭,战事也越来越血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时

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去消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呢?

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去消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虽然齐国、燕国、楚国、三晋、秦国这战国七雄吸引了大家的主要注意力,但是,实际上,战国七雄之外

战国七雄里的齐国,为何最后才被秦国灭亡

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迅速走向强大。到了嬴政在位时期,其实力已经与中原六国势均力敌了。似乎是命中注定要由秦国统一天下,这时的秦国不光在实力上远超各国,其文臣武将也是人才济济。于是,在一代雄主的带领下,

秦国怎么灭掉魏国的

秦灭魏国>  ■魏国当时的形势>>  魏国曾是一等强国,由于变法不彻底、魏王平庸、流失人才、战略错误等原因,先后两次被齐国打败,于是降为二等强国。到战国末期,在秦国的日益蚕食下,魏国只相当于一个郡了。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为何魏国能排第一?

...的混战中,使得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减少到了个位数。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7个诸侯国,他们并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和秦国。齐国有一个特产就是盐,所以齐国比较富裕,同时也是一个...

伊阙之战的历史背景:秦国进一步蚕食韩魏两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今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

伊阙之战的历史背景:秦国进一步蚕食韩魏两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今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

与西门豹治邺有无关系? 魏国大量铸币

对平首桥足布,钱币学者均认为是战国中晚期魏国的铸币。这种布的特点是:双足以弧档相连,就像拱桥一样,因以命名。布为平首圆肩,也有方肩的。计重以“釿”为单位。有半釿、一釿、二釿之别。因此也称为,“釿布”。

商鞅后代_历史秦国商鞅有无子孙

历史秦国商鞅有无子孙商鞅被车裂、灭族,应该没有子孙。商鞅被灭了,那么后代也都绝了吗?商鞅有后人。商氏为春秋时卫国公孙鞅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

与西门豹治邺有无关系? 魏国大量铸币

对平首桥足布,钱币学者均认为是战国中晚期魏国的铸币。这种布的特点是:双足以弧档相连,就像拱桥一样,因以命名。布为平首圆肩,也有方肩的。计重以“釿”为单位。有半釿、一釿、二釿之别。因此也称为,“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