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孔氏 ”嫡长”

Posted 孔子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张图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孔氏 ”嫡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张图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孔氏 ”嫡长”

有关今天谁才是真正的「 ”孔氏嫡长”问题,屡见于网络,各种乱喷的、调侃的、洗地的,乃至于胡言乱语的,可谓层出不穷,卒不忍睹。本人不才,愿就孔氏谱牒及相关的史料记载,简单梳理一下,厘清其脉络。 一 孔氏家族至五代十国时期,孔子第四十三代孙、孔氏中兴祖孔仁玉有四子,分别是孔宜、孔宪、孔冕、孔朂。后世除孔宪、孔冕两支失传外,曲阜孔氏均为孔宜、孔朂之后。这其中,孔仁玉长子孔宜、长孙孔延世、曾孙孔圣祐、孔宗愿均袭封文宣公,孔宗愿又于宋仁宗时期改封衍圣公,孔氏后人尊称此大宗一系为「 ”袭封位”;孔仁玉四子孔朂生五子:长延鲁(道辅)、次延齐、三延范、四良辅、五彦辅,这五支之中的二、三支均失传,孔道辅又生二子,长子孔舜亮曾官至中散大夫,其后一脉是为孔氏「 ”中散位”。次子孔宗翰官至刑部侍郎,其后一脉是为「 ”侍郎位”。孔良辅官至太子中书舍人,其后是为「 ”中舍位”。孔彦辅则曾任国子监博士,其后一脉即「 ”博士位”。——这就是孔氏家族历史上「 ”五位”的来历。 曲阜孔庙远景(图源网络) 二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改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这是历史上衍圣公封号的开始,其后的衍圣公一系、即孔氏大宗俱为孔宗愿之后。孔宗愿有四子:长若蒙、次若虚、三若愚、四若拙。其中孔若蒙的长子孔端友,承袭孔氏世爵衍圣公。靖康之难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的十一月冬至日,赵构在扬州举行郊天之礼,衍圣公孔端友奉诏南下赴阙陪位。但此时大举入侵的金兵却迅速占领了山东、河南、山西等北方广大地区。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扬州郊祀完毕,孔端友有家难归,遂寓于衢州。孔端友无子,后来以其胞弟孔端操的幼子孔玠继嗣袭爵。毫无疑问,依据最关键的古代宗法制度,虽然这个时候北方的衍圣公是孔玠的胞兄孔璠,但由于孔玠承继的是孔端友,孔玠此时是孔氏的大宗嫡长是毫无疑问的。从孔端友开始,宋代南渡的孔氏大宗在衢州共传六世而至孔洙,随着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孔洙的去世,凡一百六十余年。这就是孔氏历史上的南渡大宗。 衢州孔庙孔端友像(图源网络) 三 在建炎二年孔端友奉诏南渡后,其胞弟孔端操代守曲阜林庙,因而被此时已经占领广大北方地区的金人也封为衍圣公,是为孔氏北宗的由来。北宗的衍圣公后来传至孔端操的曾孙孔元措时,蒙古铁骑入侵阙里,金宣宗完颜珣将孔元措召至汴京,孔元措在赴汴京前,嘱托其族兄、孔宗愿第三子若愚之后元用代守曲阜林庙。后来,孔元用及其子孔之全均被蒙古任命为「 ”权袭封衍圣公”。金国灭亡后,孔元措返回曲阜,孔之全遂主动归还衍圣公世爵给孔元措。宋代时,衍圣公兼任曲阜县尹。孔元措因感念孔元用、孔之全父子奉守祖先林庙有功,所以只接受了孔氏世爵衍圣公,曲阜县尹则仍由孔之全出任。所以,在孔元措让出曲阜县尹后,此后的衍圣公就不再兼任曲阜县尹,曲阜县一职则一直到明初都在孔之全一系中传袭。 孔元措无子,在其去世后,由其嗣孙孔浈袭爵。孔浈,孔元措之弟元纮之孙,其父孔之固。孔浈为侧室所出,其父孔之固去世的又早,母子二人遭到其嫡母任氏的欺凌和驱逐,其生母被任氏强迫嫁给蒙古驱口(奴隶)李氏,孔浈也因以为姓。孔浈的伯祖父、此时的衍圣公孔元措后来获悉此事,就把孔浈寻回,养育为嗣孙。但孔元措此举却引起其女婿李天辅的不满,在元朝添造户籍时,李天辅将孔浈的户口填报在驱口李氏名下,而此事孔元措却并不知情,这就为后来孔浈的被罢爵埋下了伏笔。孔浈在孔元措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元宪宗元年(1251)袭封衍圣公。或许由于孔浈幼失怙持,教育不力,在其袭爵后,游乐无度,日事鹰犬,不修祖祀,遂引起了族人的强烈不满。以孔之全之子孔治为首的族人对孔浈进行了指责和攻讦,讼告他不事儒雅,并且是驱口贱民李氏之后,且已名列驱口户籍,而实非圣人子孙。事起,有司查对户籍,果然在册,遂于元宪宗二年(1252)被虢夺衍圣公封爵。后来,孔浈也乏嗣无传。 但在孔浈被夺爵后,终元世祖忽必烈之世,其间又经所谓孔洙「 ”让爵”,实际上当时的元帝却并没有另选他人承袭封爵,于是遂造成了孔氏世爵中断四十三年之久,也造成中国历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时期,就是在这四十三年的时间内,孔子林庙无人奉祀、天下儒门无宗。等到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到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由孔治袭封衍圣公才告终。 孔治,孔元用之孙、孔之全之子。在元宪宗二年孔浈被夺爵后,元帝并没有重新任命他人承袭孔氏世爵,所以曲阜林庙的奉祀,一直就由曲阜县尹孔治代理主持。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孔治赴阙朝贺铁穆耳即位,被封为衍圣公。至此,中断了四十三年之久的孔氏世爵衍圣公终于恢复。孔治去世后,又由其子孔思诚承袭衍圣公。 前面我们说过,孔子第四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宗愿生四子:若蒙、若虚、若愚、若拙。至孔治孔思诚父子此时,除承袭世爵的长支若蒙之后外,二支若虚之后则除了绝后乏嗣的,就是外迁流寓他地。而三支,即孔宗愿第三子若愚亦四子:端弼、端雅、端禀、端立,端弼、端雅无传,端禀生珵,端立生琥。珵亦无传,琥生拂,拂三子:元直、元孝、元用。元直又无传,元孝生之厚,元用生之全;之厚生浣,之全生治。孔浣之子孔思晦,孔治之子孔思诚。 另一方面,随着孔洙和孔浈的无后,孔氏大宗「 ”袭封位”的孔宗愿长子孔若蒙一系已经断绝,按照血统长幼次序,留在曲阜的,此时是孔宗愿第三子孔若愚之后为长。孔思诚虽然袭封了孔氏世爵衍圣公,但由于其为孔元用之后,不属于嫡长,是以庶支承爵,自然为孔氏族人所难服,根据文献记载来看,当时孔氏族人曾数次上疏请改立正嫡。元仁宗经过询问并经亲自查对孔氏谱牒后,于延佑三年(1316)遂罢免了孔思诚,而重立孔思晦为衍圣公,孔氏大宗自此遂复归于正。此事在《元史·元明善本传》中也有记载,但时间和世次有误。此后的明清两代衍圣公,均是孔思晦之后。 曲阜衍圣公府为明清历代孔子嫡长孙的住处(图源网络) 四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下孔洙之后的衢州南宗。 南宋祥兴二年(1279)、即元至元十六年二月,左丞相陆秀夫负少帝赵昺于崖山投海而死,宋祚乃亡,元世祖忽必烈也随之统驭中国,南北又复归于一统。此时的北宗,正处于因孔浈被夺爵而造成的世爵中断的状态,仅由孔子第五十三代孙、曲阜县尹孔治暂时代摄林庙祀事。至元十七年(1280),元世祖忽必烈令议孔氏当立者,经过廷议,认为「 ”以端友之孙孔洙当袭封”。至元十九年(1282)十一月,忽必烈召孔洙赴阙,决定让孔洙「 ”载封归鲁奉祀”,孔洙于是奉诏北上大都觐见忽必烈。《元史·世祖本纪九》记载道:「 ”至元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以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众所周知,《元史》较为粗略,元明两代文人的诗文集和笔记类题材文献,则富含元代历史的重要线索。在《元史》中,有关孔洙的记载,除了《世祖本纪九》以外,另外还可见于《裕宗传》和《程钜夫传》,这三处均是对孔洙入觐后授官之事的记载,并无有关所谓「 ”让爵”和元世祖夸赞孔洙的只言片语。而后世所谓孔洙以孔氏南宗历代衍圣公的坟墓均在衢州,难以离弃,且曲阜子孙守护林庙有功于祖,遂「 ”让出”袭封衍圣公世爵,忽必烈也对孔洙大加赞赏,遂发出「 ”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之叹的故事,但揆诸史籍,有关孔洙「 ”让爵”的记载,实则早见于元代后期著名的儒臣和史官苏天爵所作的《题孔氏家藏宋勅牒后》:「 ”建炎南渡,衍圣公亦徙三衢。……尝闻故老云:宋社既墟,廷议以袭封之爵当归三衢,彼固辞曰:‘吾既不能守林庙坟墓,其敢受是封乎?’呜呼,孔氏居江南者,皆当以斯言为念也。因观学文所藏七世祖毅甫郎中元祐五年赴阙敕,感而为之书。”(《滋溪文稿》卷二九)苏天爵文中所说的孔学文七世祖毅甫,即宋代著名「 ”清江三孔”之一的孔平仲,孔学文则是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元末曾任经筵官和礼部官。根据此文可知,苏天爵因观看孔学文家藏宋代勅牒有感而发,并着重交代其「 ”尝闻故老云”,可知当时也仅是传闻而已,并且是孔洙辞去世爵,而非让爵。正史中非但没有对孔洙「 ”让爵”的记载,而有关元世祖对孔洙的赞语,其实则又最早出现于明宣宗宣德初年著名文人杨士奇所撰的《鲁林怀思图诗后序》中:「 ”吾闻元有天下,诏求曲阜之后,将命为衍圣公,主孔林之祀,议久未决。有言衢孔故世嫡也,征至,力辞曰:‘先人葬衢数世矣,不可以去,请授曲阜之长者。’元君叹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从其志而命为国子祭酒。”(《东里文集》卷三)此后,孔洙让爵和元世祖赞扬之事,被成书于明景泰七年的史部书籍《寰宇通志》所首次收录,其后的《大明一统志》、明弘治时期衢州知府沈杰的奏疏和《明史·孔彦绳传》又萧规曹随,延续了这个说法,乃至后世部分论著甚至在此基础上更相推演,导致孔洙让爵的故事离历史真实越来越远。 但孔洙在觐见忽必烈而不愿北归之后,忽必烈在当时南北已经统一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另行选择他人承袭衍圣公,于是自元宪宗二年(1252)北宗孔浈被夺爵算起,至忽必烈去世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孔治袭封,孔氏世爵中断四十三年。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孔洙去世,葬于衢州。孔洙无子,其身后则以《东家杂记》的作者孔传之后孔思许为嗣。孔传,原名孔若古,是孔氏中兴祖孔仁玉第四子孔勗的曾孙,根据传统宗法制度,孔洙以孔传之后为嗣,除了不符合宗法礼制外,显然更为后人的困惑和纷争埋下了伏笔。孔子六十九代孙、清代著名的学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三十载孔洙之后的世系说:「 ”自端友至洙凡六世皆于南宋时袭衍圣公,后洙归元,让世爵于北宗,卒后无子,而南渡之大宗遂绝。传子端问为奉新县丞,端问子璹漳州录事参军,璹子摅铜陵主簿,摅子应发武宁县令,应发子言兖州府同知,言子津,津子思许,思许子克忠福清学正,克忠子希路福州岳山书院山长,希路子议,议子公诚,公诚子彦绳。彦绳之后世袭五经博士,与端朝、瓒、琯之裔共居衢州,是为南宗。”民国《孔子世家谱》卷二也记载说:「 ”南宗袭封凡六世而罢,至明武宗正德元年,授洙族弟津六世孙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奉衢州先圣庙祀,别立衢《谱》。”显然可知的是,在宗法制度上,孔洙去世后的所谓南宗,已经和孔洙之前的南宗成为两个概念:从孔端友到孔洙六代人,在衢州的南宗都是毫无争议的孔氏大宗;但由于孔洙之后的继嗣问题,后来的此南宗已不是彼南宗了。 孔洙朝觐后,由元大都南还衢州,途经过阙里祖庭拜谒林庙并与族人相见。十八年后的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孔子第五十三代孙孔淑在其《阙里世系图题辞》中记载说:「 ”圣朝混一之初,宋故五十三代袭封洙首膺召命还,谒林庙,与今袭封公暨诸族会。百年之分,一旦复合,实吾族之盛事。”孔淑和衢州南宗的孔楷曾共同参订南北宗谱,共订孔氏总图。此时距孔洙去世仅八九年时间,这说明,在孔洙去世后,曲阜自动归正为大宗已得到当时衢州的认同。而至于孔洙缘何以孔传之后为嗣,到底是后人自接,还是孔洙生前所定,这在元代似乎已经定论,但到了明代却开始出现了争议。乃至在明代中后期,孔子第五十八代孙孔公璜著《嫡裔考》专门辩正之:「 ”彦绳于弘治十一年刊行《家谱》,乃擅移宗祧,将身及子承美等列南渡宗子之后,以继孔洙。而北宗若愚子孙世次嫡长,反附孔传裔孙之下。既不祖孔传,而又僭承端友,以疎间亲,以庶夺嫡,推此一端,奚所不至?昔圣祖为政,正名为先。彦绳败祖宗之成法,负朝廷之恩意,已移牒浙藩,改正伪《谱》,立石儒学。犹恐吾宗后人,不辨南北嫡庶绝续之由,故详述于右以正之。”从其文来看,当时应该发生了不小的争端,以至于都惊动了浙江巡抚,并在学校立石以昭世人。 南宗失去爵位后,日趋衰微。至明代中期,「 ”三衢家庙,缺官奉祀”,南宗后裔,「 ”猥同氓庶”。衢州知府沈杰以明代尊孔崇儒之精神,拟就《衢州知府沈杰为条陈孔氏家规以彰圣教》及《乞添授衢州孔氏官职及处置祀田疏》,于弘治十八年(1505)上奏孝宗,请求「 ”勅命吏、礼二部详定礼制,合无将衢州孔端友嫡派子孙添授以五经博士一员,以主祭祀,责令洒扫家庙,看守各代圣公坟茔,统领见存子孙。”同时,乞请减免旧赐祭田赋税,「 ”如此,则家庙不至于堕废,祭田不至于变卖,子孙不至于流移,圣裔不至于湮没。”孝宗准其所奏,但却旋即驾崩。明武宗继位后,于正德元年(1506),诏授南宗孔子第五十九代孙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并减免祭田赋税,奉衢州庙祀。自此,中断225年之久的南宗袭封得以恢复。但《清史稿·职官志》又载:「 ”自明彦绳授职后,数世未袭。(清)康熙四十一年,始授孔子六十六世孙兴醽主衢州庙祀。” 同时,朝廷再次明确衍圣公为全族宗主,南宗的爵位享受衍圣公次子待遇,与颜、曾、孟三氏翰博相同,秩正八品,代衍圣公管理衢州族务,且与他氏圣裔翰博一样,均受衍圣公之节制。现存南宗《衢州孔氏家规》也正是明正德初年钦准刊行(似乎正暗合孔公璜《嫡裔考》所说的时间节点),共分七条。其「 ”遵制典”条云:「 ”窃恐后世两派子孙互相嫌隙,妄起争端,不惟有违圣朝制度盛典,又恐背忘伊祖德让之风,合无严立规戒,行令在衢子孙永遵制典,恪守祖风、有违者以不忠不孝论,置之重典,永不叙录。”其「 ”责报本”条又规定:「 ”今后其南渡孔氏子孙,每十年一赴阙里,谒拜圣祖家庙,祭扫山林,一展本末水源时思之敬。就令会同南北宗谱,开保历代子孙名讳,居曲阜县者书引于前,居衢州府者书引于后,庶俾流裔清白,不致泮涣分离。”(《孔府档案》0736卷之一八)孔氏大宗主衍圣公对衢州翰林博士拥有绝对管辖权,衢州翰林博士必须随时将情况报明衍圣公府。入清后,清廷对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再次申明了严格规定,衢州翰博的承袭,须将应袭者的亲供与里邻、亲族甘结,附上应袭者三代履历由西安县(即今衢州,非陕西西安)逐级转呈,经衍圣公批示,方可呈请吏部、礼部选任。吏、礼二部批准后,经予文凭,咨文衍圣公府,转发至翰林公署。衢州翰林博士接到文凭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到任,延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并将到任时间上报衍圣公府,以转报吏、礼二部。 衢州孔氏家庙(图源网络) 五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历史的脉络。进入元代后,随着孔洙和孔浈的无后,因宋金之时南北分割而造成的南北二宗都已断绝。而至于所谓的南北二宗之所分,系因国家分裂南北而使然。宋代的南北二宗,南宗是理所当然的嫡长,其次才是北宗;但后来南宗孔洙无后,依礼应选北宗近支入承,若如此,又岂有后世之聚讼?南宗即端友后,北宗即端操后。端友、端操之后绝,则若蒙之后绝;依礼退而应立若虚后,若虚后或外迁或无后,故再退应立若愚后,若愚后思晦最近,思诚则远之,以立嗣之法推求嫡长,惟思晦为正,故依礼得立。 或谓孔洙让爵,实则直至孔洙身后四十三年、孔治方始封衍圣公,则孔洙所「 ”让”者何人?至于后世南宗,为孔传之后,属「 ”中散位”一系,而较之思晦、思诚「 ”袭封位”一派,远为支庶,而与孔洙当时的南宗正嫡,实天壤之别,更无疑义。 为便于分辩其派系,试以血缘简表分析其源流(说明:此表非宗法制度下的延续世系,而仅以血缘计;其长幼次序以从右向左为序): 此表非宗法制度下的延续世系,而仅以血缘计;其长幼次序以从右向左为序

相关参考

谁才是真正的 ”宰相”

对于普通人来说,「”宰相”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官职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是我们对于这个官职最为直接的印象。清代的「”宰相刘罗锅”,明代传奇「”宰相刘伯温”,南宋卖国求荣

谁才是真正的 ”宰相”

对于普通人来说,「”宰相”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官职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是我们对于这个官职最为直接的印象。清代的「”宰相刘罗锅”,明代传奇「”宰相刘伯温”,南宋卖国求荣

袁天罡与李淳风,谁才是真正的大神

几千年来,中国曾出现过不少能参透天机的人物,唐朝时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风,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曾有这样的疑问,尽管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料事如神,据说还是师徒关系,但在究竟他们两人当中,谁才是真

清朝八旗,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八旗制度首创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完备于清太宗皇太极。八旗是一种兵民结合的政治与军事组织,是努尔哈赤为整合后金力量与大明王朝抗衡的创造性发明。八旗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以八面

谁才是枭雄刘备的真正朋友

东汉末年刘备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小的时候,一无所有。近似于乞丐,刘备的父亲死的早,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不过刘备最后能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朋友的力量。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谁才是康熙真正属意的继承人

1722年康熙年纪已经69了,按照旧例他要前往南苑进行秋狩,在这次的秋狩途中,康熙渐感身体不适,所以在当年十一月初七回到了北京,然后一直在畅春园疗养。到了十二日,康熙自己觉得身体有所恢复,这让宫中的所

曹植与曹操谁才是真正的大师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领袖,诗歌写得都不错,尤其是曹操和曹丕在诗歌史上还都破过记录,曹操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山水诗《观沧海》,每每谈到山水诗的发展,都

谁才是曹操手下真正第一流猛将

其一,刚出场时和吕布交手。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挺枪跃马,直

晚清美国副领事说谁才是真正的中国皇帝 非慈禧

导读:而李鸿章的幕僚、曾任美国驻天津副领事毕德格,更是直截了当地称:“实际上,翁同(总理大臣)才是中国皇帝”。翁同“百日维新”之前,清朝中枢还有一项重大政治举动,即召湖广总督张之洞入京辅政。此事还必须

古代皇帝用过的木头那么多,谁才是真正的帝王木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帝王木”、「”皇帝木”这样的字眼,那古代皇帝用过的木头那么多,什么样的才是帝王木呢?一般的帝王木都比较珍贵,而且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与收藏价值。像紫檀木、沉香、海南黄花梨、金丝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