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一封亲笔信葬送国民党30万大军

Posted 兵团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蒋一封亲笔信葬送国民党30万大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蒋一封亲笔信葬送国民党30万大军

在淮海战役中,陈官庄战役是收官之战,也是关系国共存亡的关键战役。虽然战争结局已定,但63年后,我们重新考量这场战役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在战争中的沉浮命运,以为历史做一清晰的注脚。 迷信将军被「 ”困”四合院 「 ”赶快起来,国民党来了。”睡梦中,永城县陈官庄村的陈红军被父母叫醒,他听到全家慌乱的叫喊。来不及穿上厚衣服,他就抱起一岁多的孩子,和妻子金秀英一起向村外跑去。他们一口气跑到了四五里外的一片空地里。在这里,他遇到了刚跑出来的家人及众多的乡亲。 这是1948年12月7日的深夜,黑魆魆的田野里一片死寂,只有如刀的冷风劲吹。陈红军感到了彻骨的冰凉,很后悔没有来得及拿上厚棉衣,他只有和家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经夜,冷霜裹白了他们的头发。 好容易熬过了夜晚。黎明时分,大家商议着外出逃难,但却听到了更坏的消息,解放军在外围已经层层包围,挖了战壕,架了机枪,无法靠近;陈红军偷偷地溜回村子附近,发现村寨外已用树桩扎起寨栅,挖了壕沟,士兵架着机枪,不让人靠近。 逃无可逃,全家十来口人被困在了荒凉的野外。所带的一点干粮,早已吃光,七天七夜,饥饿,寒冷,折磨得全家人奄奄一息。忍无可忍之下,全家人决定,与其等着饿死冻死,不如冒险回家,或许还能找些吃的穿的。 很幸运,在寨子仅留的一个小门口,他们借口家中还有老人,居然得到士兵的放行。进入村子,陈红军发现,各家各户已经住满了士兵,连村里的空地上,都满是士兵的影子。最让他惊奇的是,紧挨自己家的陈桂亭家的四合院,戒备森严,看样子,陈家住进的肯定是大官。 陈红军后来才知道,陈桂亭家住进的是徐州剿总副司令员杜聿明和二兵团司令员邱清泉等人。陈红军还听人说,邱清泉极为迷信,他住的陈家四合院里,长有一棵大树,他听人说,四周当中长一木,是个「 ”困”字,他觉得有道理,并认为这是天机,必须砍掉这棵树,方能化险为夷。但是,又听说砍掉这棵树,非得主帅下令才能应验。于是,他便动员另一位迷信十足的军官,请杜聿明下令砍掉了那棵倒霉的树。 「 ”殊不知,后人说,砍掉了树,光剩人了,成了\'囚\'字,更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63年后,已是85岁的陈中原分析说。 「 ”以赴刑场之心情上战场” 陈中原所说的四合院,旧屋已毁,新房才建,院内新塑了邱氏砍树的情景,已被当地开发为旅游景点。静谧午后,四合院隐藏在安静的村庄中,毫不起眼。只有尚在的三层门楼,高高地矗立在村子中央,言及是「 ”杜聿明指挥部旧址”。 因率领赴缅远征军而风光一时的杜将军,曾是抗日名将;在东北战场与林彪周旋时,也是风光无限,从1945年10月25日起,他以弱势兵力连克山海关、四平、本溪、长春,迫使林彪百万大军「 ”千里大撤退”,一直退过松花江;1947年,在四平之战中更是大出风头,再次迫使林彪撤退;只是在当年因病休养陈城接任后,国民党才开始在东北不可收拾。 而奔赴淮海战场,杜聿明留在陈官庄的,却是这一无言的尴尬。被俘以后,在长达27年的中共监狱生活中,他写下的《淮海战役始末》回忆录,坦言了自己奔赴淮海战役的战场是「 ”以赴刑场之心情上战场”,他是早已预料到这种结局的。 在他最初的思维里,这场战役不应该是这样的。早在1948年春,杜聿明就向蒋介石建议,集中强大机动兵团,发动主动攻势,集中歼灭解放军某一部,或可挽回败势;得到蒋的首肯后,于9月底制定出「 ”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企图消灭三野一部。这一计划经南京国防部及蒋介石往返磋商后,决定于10月15日开始实施。 10月15日,杜聿明正上车前往前方指挥部执行这一计划时,突接蒋介石计划取消命令,因辽沈战役爆发,杜和蒋一同去了东北。 15天后,东北廖耀湘兵团完蛋,沈阳危在旦夕,蒋介石才匆忙返回南京,制定出「 ”徐蚌作战计划”,企图在蚌埠附近击破解放军的攻势。 正在葫芦岛指挥撤退的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空运的亲笔信,征求他意见的同时,要求他前往指挥。杜答应下来,复信时指出「 ”迅速按计划实施,否则有被共军牵制无法撤退的可能” 但蒋介石似乎还在犹豫,并未按照计划及时实施。除11月3日令十六兵团孙元良部向涡阳、蒙城集结,令九十九军及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向蚌埠、固集集结外,其余皆在陇海沿线按兵不动。11月6日,解放军发动声势浩大的淮海战役时,蒋介石才慌了神下令出动主力,却错误判断解放军欲先消灭海州李延年绥靖区,令黄维兵团前往营救。 11月8日,成功带领葫芦岛5万军队撤退回到北平的杜聿明,在和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吃饭时,获悉冯治安部何沣基、张克侠率部「 ”叛变”及蒋军主力撤退到蚌埠附近时,既诧异又恐慌。他知道,这一计划无疑是失败了。 杜聿明再无心思吃饭:「 ”徐州战场是一个刑场,我一到徐州,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他心里清楚,东北解放军马上入关,一年内中共必将统一中国,他们也将随着蒋介石的完蛋而完蛋,「 ”活下去也没有什么希望”,于是决定「 ”从一而终”、「 ”效忠到底”。 11月9日晚,杜聿明飞回南京,连夜去见顾祝同,获悉主力已退到碾庄,解放军已到运河已东,黄维兵团损失极大。杜问顾祝同:「 ”为什么徐州主力不按照徐蚌计划撤退到蚌埠?”顾答「 ”已来不及了”。 深夜,在回办事处的路上,杜聿明看到南京大街小巷到处在抢米面,警察却不敢过问。他深自痛惜:徐州作战未按计划进行,形成未战而先自溃败丧师的局面。 杜聿明回到家中,希望妻子秀清出面为其请病假,但遭到了妻子的拒绝;无奈之下,次日上午,他去见了何应钦,要求给他拨一辆新吉普车,借口供战场上使用,「 ”其实是想在逃走时使用,免得抛锚被俘”;午后3时,他又去拜访张治中,探寻国共和谈的情况,得知已无法和谈,倍感失望。 4时,杜聿明匆匆从张治中家出来,前往黄埔路蒋介石官邸参加军事汇报。汇报之前,杜聿明了解到,黄维兵团、李弥一部在策应李延年撤退时被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被困于碾庄,诸位纷纷惊叹:「 ”未料共军行动这样迅速!” 在汇报中,杜聿明发现徐州战事如此糟糕,蒋介石却没有指责任何人。他已明白,关系生死存亡的徐蚌作战计划被改变是蒋介石决定的。 杜聿明发现上了蒋的当,但已无路可退,当晚,带着幕僚坐上飞往徐州的飞机。诡异的是,飞机却迷失了方向,等飞行员发觉时,已飞到黄河边,掉头再寻徐州,找到12时还未找到,飞行员发出警报:「 ”还有一个小时的油。”生死关头,却突然发现了徐州。 降落一个多小时后,杜聿明还在想:战事如此吃紧,飞机却误了几个钟头,「 ”真是天要灭蒋!” 杜聿明到徐州后,才发现徐州剿总非常混乱,总司令刘峙和总参谋长李树正对解放军的作战企图并无判断,只是被各种情况所惑。杜聿明遇到了同样的处境。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曾乐观地估计一周之内打到碾庄可解黄百韬之围,但战况出乎意料,解放军战术让其迷惑不已而屡屡失误。 他感到对手的可怕。他的对手是刘伯承、邓小平、粟裕、陈毅、谭震林等五前委。毛泽东评价淮海战役,曾精辟地概括说:「 ”一口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又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 粟裕当之无愧。他是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者,还是杜聿明所面对的最主要对手和关键人物。 1948年9月,粟裕致电中央,建议开展淮海战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起初对其打大的歼灭战并不完全同意,一直要求其分兵渡江。但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粟裕最终说服中央同意其从「 ”小淮海”到「 ”大淮海”的战略布局。 10月23日,粟裕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的名义,下达了淮海战役预备令,准备以华野38万兵力会同中原野战军,分东、中、西、徐州西北四路进兵。 11月6日,粟裕命令开打淮海战役。一切按照他预定的战争轨道进行,国民党军队措手不及,原有部署全被打乱,即使来了智慧多谋的杜聿明,似乎也无可挽回。 「 ”滚筒式西逃” 对于杜聿明来说,战争越来越艰难,黄百韬兵团被歼,一次次的努力,都背离了他的战略设想。 放弃徐州,终不可避免。11月28日,蒋介石召集杜聿明前往南京开会,决定29日全面攻击以迷惑解放军;30日全部撤离徐州,经永城到蒙城、阜阳地区,解救黄维之围。 11月30日晚,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3个兵团10个军25个师,加上特种部队等共约30万人,撤离徐州,杜聿明提出了「 ”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原则,要求各部在撤退中采取「 ”滚筒式”行进,即各兵团形成一个圆球或圆筒式态势,逐次掩护,向永城方向滚进,以免被解放军包围。 杜聿明对于撤退的成功比较自信。他只让各部队带够七天的给养、5公里的油料及部分弹药,在到达安徽阜阳之前,中途并不补给。其余剩下的大批武器弹药、被服粮食,被火车运往他处。但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他们在陈官庄被困时,弹尽粮绝。 他的部署未瞒过善于大兵团作战的粟裕。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粟裕就一直关注杜聿明的动向。30年后,他回忆说,当时他判断杜聿明的下一步动向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固守徐州,一个是突围。 但他判断杜聿明有不待黄维被消灭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并且判断他逃跑的方向有三个: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 粟裕判断杜聿明极大可能走第三路。一旦杜聿明与黄维会合,就会对围歼黄维的解放军形成反包围,淮海战役就会改写。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他不顾中央军委布局东南的命令,将重点放在了对付杜聿明集团向西南逃跑上。 杜聿明集团刚撤出徐州,粟裕便立即作出部署,予以追击、截击、围歼。 蒋介石亲笔信贻误战机 正当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向杜聿明集团包抄过来时,1948年12月3日上午,准备继续向永城方向撤退的杜聿明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 ”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杜聿明一看,知道蒋介石又变了决心,这一举措,在他看来,必将导致全军覆没。他想,如按原计划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军攻击;但若沿途被解放军截击,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又不能解黄维之围,蒋必将整个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杜深感自己陷入「 ”战亦死,不战亦死”的两难境地,当即命令各兵团停止撤退,召各兵团司令官到指挥部商讨。孙元良很快来到,李弥派了副司令官陈冰、赵季屏来,邱清泉午后2时才到。 杜聿明沉重地说:「 ”大家再把命令看看,多考虑一下,这是全军生死之地、死亡之道,不可不慎重。”众人对蒋的信件都十分惊慌,却都又默然不语。杜聿明无奈决定执行蒋的命令。 当晚,又接国防部的催促命令。杜聿明深感绝望,全军覆没已不可避免。他很后悔上午的不果决,且召集将领开会又耽误了一天的行程。「 ”现在逃也晚矣,打也无望。想来想去,江山是蒋介石的,由他去吧!我只有一条命,最后为蒋介石\'效忠\'而已!” 这一天中午,就在他们开会前,发现解放军追击部队右翼已到达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了包围态势。 这一天晚上,全线皆战。第五军45师被围,邱清泉一补充旅被歼;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混战在一起,难分敌我,战斗打到了杜聿明的门口,甚至有两名解放军便衣侦察战士,上到了杜聿明所住的碉楼上。 次日,杜聿明连同他的30万大军,被完全包围在永城县陈官庄地区。3天后,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遭到全歼;6天后,黄维兵团被歼。等待杜聿明的,是同样的命运。来源:海外网

相关参考

九一三之后,叶剑英给毛泽东的一封亲笔信

  “文革”期间,1971年10月4日,叶剑英亲笔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信封墨迹,有叶剑英“呈主席阅示”和毛泽东圈阅及“总理阅,交汪存”的笔迹。汪,即汪东兴。  《叶剑英致毛泽东的亲笔信》  主席: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1861年,安庆失守后,宁靖天堂首都上游再无任何戍守据点,这对于依靠长江的天堂政权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之后,固然宁靖天堂在江南一带仍有建树,然则这却没有什么计谋意义,因为对于曾国藩来讲,他的方针只有一个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可能对诺曼底登陆战、太平洋战役等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敦刻尔克大撤

明朝在越南驻扎大军30万,最后还是丢掉了越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400年,越南发生动乱,越南权臣黎季犛(篡位后改姓胡)发动政变,废黜了越南(安南)国王陈少帝,篡夺了皇位,建立胡朝。后陈氏子孙陈

“战神”白起,横空出世的他,为何能在30年间屠掉六国百万大军?

“战神”白起,横空出世的他,为何能在30年间屠掉六国百万大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白起(?—公元前257年),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因一生带领秦国无敌军

他一战歼灭6万日寇,老蒋却下令“枪毙”他,10年后老蒋悔不当初

他一战歼灭6万日寇,老蒋却下令“枪毙”他,10年后老蒋悔不当初在抗战中,我国涌现了很多的抗日名将,不乏有很多的国军将领,比如说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戴安澜王耀武和赵登禹等人

为了此地,秦始皇动用50万大军,苦战10年,30万秦军战死

公元前221年,曾经叱咤风云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被秦军横扫,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原大地持续几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秦朝建立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并没有满足,因为北方的匈奴和岭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的亲笔信

1596年,时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使者约翰·纽伯莱带给明朝万历皇帝,信中表达了英中两国更好开展贸易往来的愿望。可惜的是,约翰·纽伯莱在途中遭遇不幸,虽然信件没有丢失,但却成了伊丽莎

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一次诸侯混战,三路大军齐发,誓要拿下老蒋

(电视连续剧《八路军》)一股规模空前的反蒋浪潮在中原大地上迅速呈蔓延之势。自阎锡山发出讨蒋通电后,各方反蒋将领立即联合发表通电,拥护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四月一日,

蒋介石自诩“中国拿破仑”却称谁是中共第一猛将

原题:党中央要他指挥30万大军,他说指挥不了!老蒋却称他中共第一猛将张爱萍上将一生征战,打过不少的硬仗和险仗,但是,1947年他负伤去苏联治疗,因此没有参加三年解放战争,成为他的军事生涯中的一个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