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具茨山下,一代药王在此隐居悬壶济世,竟然被李世民召见入宫

Posted 药王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郑州具茨山下,一代药王在此隐居悬壶济世,竟然被李世民召见入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州具茨山下,一代药王在此隐居悬壶济世,竟然被李世民召见入宫

新密市来集镇李堂村西不远处,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古代建筑群,内祀药王孙思邈,庙称药王庙。建庙缘由,碑记无载,种种传说,给人以玄幻迷离之感。新密怎么会敬祀着一个唐朝伟大的医学家?其间有什么故事呢?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其出生年代史上记载互相矛盾,《旧唐书》说是公元541年,《新唐书》说是公元581年,卒年都是682年,按前一种说法,孙思邈活了141岁,按后一种说法,他活了101岁。根据反映其事迹的各种记述对比来看,我认为,141岁更为确凿。也就是说他生于南北朝,卒于唐朝初年。历经北魏、隋、唐三朝。但是一般认为一个人活到141岁是不可想象的,神仙大概有其可能,所以一般都采用101岁的说法。我们在此也采取这一说法。 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有一个病差点要了他的命,他说「 ”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为治病,都弄得倾家荡产了。所以从小就立志做一名解民疾苦的「 ”苍生大医”。他从7岁时开始读书,能「 ”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20岁,《老子》、《庄子》、诸子百家,还有佛教、道教的经典,无不精通了。被人称为「 ”圣童”。博闻强记为他打下了做名医的基础。 他于是就到太白山、终南山拜师学医,古代佛道两家,都与医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佛家度人首先人要济世活人,道家养生求仙与同时发展了医学。终南山有一位史上有名的高僧道宣,他就成为孙思邈的老师。孙思邈就跟随老师上山采药,研究医道。 期间他曾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研究养生长寿之术。有了医术,几次小试身手之后,「 ”神医”之名就传开了,于是他就回家,正式挂牌行医。但是运气不好,偏偏遇上瘟疫,爆发性流行的狂犬病他哪能治好,于是治一个死一个,遭此挫折,「 ”神医”门前车马冷落。他自言「 ”吾初学医,未以为业。”「 ”有人遭此,将以问吾,吾了不佑报答”,「 ”以是经吾手而死者不一。”没有办法,还得学习,于他就离开家乡,到全国各地寻访名家。只有听说哪里有名医,他就只身前往;听说哪个山上有好药村,他就一定攀登。 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甘肃都留下了他寻医问药的足迹。为采集药材,研究药性,炮制尝试,他亲自深入太白山、终南山、峨眉山、五台山等名山。路途迢迢,他一路行走,一路免费行医,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诊治经验,他遍访名家,收集了很多民间验方,成为古今医学集大成者。 隋朝皇帝听说孙思邈医术很高,征为国子博士,他称疾不就。唐朝立,唐太宗李世民将他召入京师,要授予他高官厚禄,他坚辞不就。唐高宗时,又两次征召他,第二次明确拜他为谏议大夫,他仍固辞不受。673年,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他只跟随高宗一年,第二年便辞职了。 那么李堂为什么会有药王庙呢?当地群众讲,药王在民间行医,落脚此地,并在此行医很长时间,后人感其功能,立庙以祀。这里有一个传说。说的是,药王开始行医,医运很背,不得已,使四方云游,去哪里落脚呢?师傅告诉他,等到「 ”扁担开花,夫人那脚八斤半”时。孙思邈一听,这不是个笑话吗?就只管走啊。那一年,他从河北来到河南,出密县城往东南方向走,南面横列一座大山,这是黄帝时代的仙山----具茨山了。 孙思邈熟读经史,知道古代时的仙人大隗和广成子都在此修道,黄帝也是在此修道之后才成仙的,山上遍地奇花异卉、奇草异木,出产许多名贵药材。这里不仅是道教圣山,还是医药圣地。山下歧伯山,是黄帝医师歧伯种药、行医并著《黄帝内经》的地方,歧伯采来许多野生药材,在此人工培植,仙人已去千年,但草药年年开花结果,芬芳四溢。孙思邈发现,这正是他要寻找的地方,就加快脚步往前赶。不巧,由于天刚下过雨,路又是密县特有的红煤土路,道路又粘又滑,孙思邈正在想办法除泥呢?只听得夫人坐在连旁说,「 ”看,我这脚足有八斤半,走不动了。”孙思邈一看自己的挑的担子,肩膀上棉袄也磨烂了,棉絮露在外面。这不就是「 ”扁担开花,夫人脚八斤半”吗?!于是孙思邈就决定在此落脚,这个地方就是李堂村。 孙思邈与夫人正刚坐在路边大槐树下休息,听得从村里出来一群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他看见有些颜色鲜红的血液从棺材缝隙里滴出来,他看到这一情景,心中一动,赶忙追上去询问跟在棺材后面哭得很伤心的老妈妈。老妈妈告诉他说,她的女儿因为生孩子难产,死有大半天了。孙思邈听了这段话,又仔细察看了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水是鲜红的血液来,于是他判断产妇没有真死,忙叫开棺抢救。老妈妈一听,半信半疑地让人把棺材盖打开了。棺材打开,孙思邈连忙上前察看。只见那妇女脸色蜡黄,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孙思邈仔细摸脉,发觉脉博还在微弱地跳动,就赶紧选好穴位,扎下一根金针,又把身边带的药拿出来,向附近人家要了点热开水,给产妇灌了下去,产妇完全苏醒过来了,并生下一个胖娃娃。大家见孙思邈把行将入土的人都救活了,而且是一针救活了两条人命,都情不自禁地赞颂他是「 ”起死回生的神医”。 本来孙思邈还要继续往具茨山,经众人一劝,就留在李堂行医了。这里距具茨山很近,他在行医同时,不断往具茨山上考察并采药,发现这里的植物多种多样,真是草药的天堂,很多别处没有的药在这里都能找到,特别是有一种最名贵的黄莲----鸡爪黄连在别处根本找不到,在歧伯山上却找到了,他不禁喜出望外,也坚定了他在此行医的决心。传说药王每年都要到具茨山上采药一次。 唐太宗年间,长孙皇后身怀龙胎,十月有余还不见生产,太医院御医束手无策,李世民下诏孙思邈进宫。由于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而且孙思邈一位江湖郎中,宫内太临不许孙思邈按脉诊病。无奈之下,孙思邈只得命人取一根线,一头捏在手中,另一头要求绑在皇后中指上。宦官想难为难为这个江湖郎中,就把那一头绑青铜器脚上,被孙思邈识破了,宦官又把另一头绑在一只鹦鹉脚上,再次被孙思邈识破,第三次,才把线头真正绑在皇后中指上。孙思邈一看,这病好治,扎了几针,病就好了,孩子顺利产下。 李世民一看这孙思邈确实本事了得,亲自给孙思邈写赞诗一首,称赞他「 ”降龙伏虎,拯危救急。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封他为「 ”药王”,还要挽留他在宫中任职,孙思邈不想当官,执意要走,没有办法,皇后顺手就把自己的凤冠凤衣赏给了孙思邈。见皇上皇后一片诚心,孙思邈只好接着了。 他带凤冠凤衣出城没走多远,没听得后面追来大队人马,回着一看,原来是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罗成,原来,他们一听说皇上赠送给乡野之人一个凤衣凤冠,很是不解,想一个江湖郎中,如果拿着皇家之物招摇世人,将有谋反的可能,所以就赶紧追来。他们追上一看,只见孙思邈凤衣反穿在身上,凤冠背在行李中,这哪象是谋反啊。几个人反倒客客气气地给孙思邈了别,算是送行了。所以李堂药王庙内孙思邈头上戴着一顶凤冠,身上反穿着一件凤衣。药王圣像西边站着程咬金、尉迟敬德,东边站着秦琼、罗成。显示着孙思邈与李唐皇室的深厚渊源。 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召见孙思邈的时候,孙思邈已经是年近花甲之人了。但是唐太宗见他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少年一般,十分感叹,说道:「 ”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羨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652年,孙思邈70岁了。他通过行医实践他深有感触地说,「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写下了千古名著《备急千金方》30卷。 659年,唐高宗召见孙思邈,他应诏之后,居留长安15年。但是他没有按高宗的旨意去当谏议大夫,而是与京城的一批医学家一起,编著《新修本草》,后世称为《唐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纂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674年,他随侍高宗一年了,就称病辞官。因为他发现,30年前他写的《备急千金方》有很多内容需要做大量补充,他计划再写一部,他已是近百岁的老人了,这么艰苦的写作工作,怎么做呢?他有一个得力的入室弟子卢照邻作助手帮忙。 卢照邻630年生,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初唐四杰”之一,与骆宾王、王勃、杨炯齐名。曾任邓王府典签,做过新都尉(四川成都附近)。但是673年突如其来的风痹症使他不得不辞去工作。风痹症是一种由风气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病,不定时的发作,发作时,手脚颤抖,疼痛难忍,令人痛不欲生,当时这是一种不治之症。 卢照邻访遍了天下名医,都没有诊治良策,无奈,投到孙思邈门下,执弟子礼,索性当了大名鼎鼎的孙思邈的徒弟。从673年到680年,九年间,卢照邻都没有离开过孙思邈。期间师徒一起研究医学,著书立说,到680年,《千金翼方》30卷写成了。期间,卢照邻的风痹症日益严重,以至于「 ”手足俱孪”,就是手和脚都不停地颤抖,疾病折磨得他失去了继续生活的信心。好在有老师孙思邈,每当发作时,孙思邈以他高明的针灸之术,为卢照邻减轻了痛苦。这也是卢照邻没有离开孙思邈的原因。 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唐朝政府将这部书刻印发行,发至各州县,要求各地行医者学习遵行。 孙思邈长期在密县禹州行医,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里的药材,他在《千金翼方》写成之后,又再次来到密县和禹州。卢照邻也跟随老师来到具茨山下隐居,他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把全家都搬来,并为自己建好了坟墓。由于已经没有生存的希望,他每当发病之时,他总是让家人把他抬到墓中躺在棺材里等待死亡的到来。 682年,一代药王、旷世名医孙思邈溘然长逝。卢照邻也于同年投颖水自尽,追随老师而去。卢照邻的墓今天还在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 ”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他首倡妇科、儿科单独成科。他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一生不但采药炮制,行医治病,还勤奋著述,著作80余部,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 1 卷、《会三教论》1 卷、《福禄论》3 卷、《摄生真录》1卷、《龟经》1卷等。 嘉庆版《密县志》载对药王庙的记载也很模糊,说它创建无考,又说在嘉庆元年(1796年),该庙已是五次重修。古代社会发展缓慢,假设按百年修一次,第一次重修应是1300多年时,如果再往前推100年,算是该庙算始建年代,该庙可能建于1200年,即宋代中后期。当然这只是推测,也许,自唐以后,就有对药王孙思邈的祭祀了。 《明史·礼志》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 ”以太牢祀三皇,二年(1396年),命以句芒、祝融、风后、力牧左右配,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少俞、高阳十大名医从祀。”十大许多地方都有敬祀。 李堂药王庙庙会时间长,规模大,影响面广。从9月15一直到9月22日。9月15日就是药王孙思邈逝世纪念日,可为什么一直延长到9月22日呢?因为李堂地处煤区,煤矿多,煤窑主为求老君保佑,在药王庙东侧又建了太元观,观内老君殿落成开光日是9月22日,两个纪念日连在一起,就一直大会七天。会上还愿的、拜药的摩肩接踵,药材摊贩摆成一街两行,还有大戏连台,喝采声声,好不热闹。在药庙古会上交易的主要是中药材,买卖药材的客商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这里也成了中原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也是乡医交流切磋的重要场所。赶庙会的乡民和药商怀着虔诚之心祭祀德高望隆、医术高明的药王,祈求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密县也有「 ”医不经药王不妙,药不到密县不香”的说法。 药王庙除新密外,还有河北安国市、陕西耀县、贵州贵阳市、北京丰台区、天津西青区、北京崇文区、安徽合肥市、河北涿州市、广东郁南县、山东庆云县有药王庙,全国共有药王庙12处,有五家主祀孙思邈,皆言孙思邈在此行医,有功于民而祀之。新密、禹州是孙思邈在乡间行医、研究医药的重要地域。因此,新密李堂药王庙民间所传孙思邈在此行医应是史有确迹。 作者:张怀洲 河南省读经教育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郑州中华经典读书会发起人、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新密市政协文史委员。

相关参考

一生尽忠却没防住小人陷害 李道宗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人,唐朝皇亲贵族,一代名将,爷爷是毕王李璋,父亲是东平王,李韶论辈分江夏王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父,但是他的年纪却又跟李世民相仿,所以成年后跟随李世民一起征战天下,李道宗作为...

一生尽忠却没防住小人陷害 李道宗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人,唐朝皇亲贵族,一代名将,爷爷是毕王李璋,父亲是东平王,李韶论辈分江夏王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父,但是他的年纪却又跟李世民相仿,所以成年后跟随李世民一起征战天下,李道宗作为...

竟被武媚娘偷吃? 药王给李世民留下稀世灵药

药王孙思邈,京兆华原人氏,即现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他自小聪明好学,七岁时就能日诵千言,谈老庄,悟玄妙。北周宣帝宇文赟昏庸残暴,孙思邈便隐于太白山中,炼气养形,精究医药。这天,孙思貌外出,突然看见一

药王给李世民留下稀世灵药 竟被武媚娘偷吃?

药王孙思邈,京兆华原人氏,即现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他自小聪明好学,七岁时就能日诵千言,谈老庄,悟玄妙。北周宣帝宇文贇昏庸残暴,孙思邈便隐于太白山中,炼气养形,精究医药。这天,孙思貌外出,突然看见一

竟被武媚娘偷吃? 药王给李世民留下稀世灵药

药王孙思邈,京兆华原人氏,即现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他自小聪明好学,七岁时就能日诵千言,谈老庄,悟玄妙。北周宣帝宇文赟昏庸残暴,孙思邈便隐于太白山中,炼气养形,精究医药。这天,孙思貌外出,突然看见一

揭秘隋唐好汉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

...。此后,单氏举族出逃,逃至潞州后,便购置庄园田地,隐居了下来。这里就成了后来为后人熟知的二贤庄。然而,单李两家的恩怨却并非到此

揭秘隋唐好汉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

...。此后,单氏举族出逃,逃至潞州后,便购置庄园田地,隐居了下来。这里就成了后来为后人熟知的二贤庄。然而,单李两家的恩怨却并非到此

6个朝代在此建都,却落选8大古都

中国传统的四大古都是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他们基本无可争议,后来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末安阳进入其中,再后来郑州跻身其中,很多人对郑州表示不服,但是郑州商城是商王朝早期的首都,作为夏、商两大王朝早

他被隋炀帝嘲讽,被李渊排斥,死后16年,被李世民夺爵改谥

俗话说浩劫不死,必有后福。封伦封德彝也许就是如许的人。据《新唐书》记载――隋开皇末,江南乱,内史令杨素讨之,署伦行军记室。泊海上,素召计事,伦坠水,免,易衣以见,讫不言。他跟杨素征讨东南,掉到海里,被

李淳风算日食如果不准竟然就要被李世民杀死

...历》,首次采用定朔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大改革。在此之前历法都用平朔,即用日月相合周期的平均数值来定朔望月。贞观初年,李淳风上疏论《戊寅元历》十八事,谈了好多改进意见,被李世民肯定。贞观十四年,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