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严肃的历史中被一路追赶

Posted 麋鹿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从严肃的历史中被一路追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从严肃的历史中被一路追赶

鹿,何以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这样一则记载「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于是便引出了成语「 ”指鹿为马”的典故,之后便便「 ”刻意曲解”、「 ”颠倒是非”、「 ”混淆黑白”当成指鹿为马的含义! 但,赵高跟当时的群臣到底看到了「 ”什么”?依据史书的说法,赵高明明是看到了「 ”鹿”,但却硬是说成「 ”马”,而大臣不曲意相从将之说成鹿的,依照史纪所载:「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显然在暗地里都遭到了赵高司法手段的报复!在昏庸无能的秦二世(胡亥)以及赵高乱权的时代,敢于说真话的人下场代价都非常惨重!后世有许多史家都认为如果由长子苏秦继位,那秦朝的天下或将会大有不同的风貌。果如此,矫诏害死苏秦及大将蒙恬的赵高,便又成为颠覆秦朝的历史罪人!也因此,赵氏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行径,更是令人咬牙切齿! 但今日笔者所想与诸位分享的是这其中的一个疑惑,当时在秦庭所献的那一头「 ”鹿”,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可以引发群臣「 ”指鹿为马”的争议!试想谁人都不愚笨,如果真的庭上的这只动物只要一眼看过去就是一头明明白白的鹿,赵高一人是否可能硬将其说成马吗?倘若他真想胡扯,那也可以将这只动物说成是一头象、一只虎、甚至是一只猪,难道不是吗?实在没有理由一定要将这只动物说成是「 ”马”。因此,当时赵高所指之「 ”马”,一定要与「 ”马”有一定相似的程度才行,否则在一种完完全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在众多大臣前面硬坳胡扯,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 呦呦鹿鸣「 ”古来稀” 事实上还真有「 ”像马的鹿”,这便是我们常说的「 ”四不像”,学名:麋鹿,属世界级珍稀动物。即时是在秦代,四不像的种群也比较稀少,物依稀为贵,故而在这种情况下,也才会被当成进贡的贡品,如果所贡之物唾手可得,那再作为贡品也就没多大意义可言了!之所以麋鹿被称为四不像,主要是由于它的形态特征而得此名,因其「 ”蹄似牛而非牛、头如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 。四不像据称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在野外绝迹了,若秦朝有「 ”野生动物保护法”那应该称得上是「 ”稀有保护动物”了,这种温驯的食草动物,自然是古人狩猎的对象,同时它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自然被猎杀的情况不能避免。但好在古代交通还不至如今人交通之发达,因此古人足迹所致之地自然有所限制,所以在一些人迹未至的深山老林,它们的物种当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延续。 树深时见鹿 因其珍稀,方为赵高所献,这一推论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也正是因为麋鹿珍惜所以为人所不识,因此才能上得了台面,可以成为众人品头论足的对象。但可惜的是,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一人权倾当世,当他在众人面前说此物乃马我们姑且当其为误认,而群臣里有人却说是鹿来确认了他认知的错误,那赵高的感受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当庭争辩,心中必然更是恼火。所以会在事后,于暗中展开的报复! 凡是跟赵高过不去的,显然也就跟自己过不去,而这一切过不去的「 ”争议点”,竟然是一头四不像。《史记》中将此事件书为「 ”谓鹿为马”,以此推断看来司马迁或许也没有见过四不像。如果司马迁有见过,或许他会将这一「 ”争议”的过程写得更加清楚具象一些。因为很明显,所有争议点都指向了所献之物的「 ”长相”,而不是从一开始的时候,赵高的心里就有了硬要将献之物说成马吧。 清.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中,就有针对「 ”谓鹿为马”的志疑,其中引西汉思想家陆贾《新语辨惑篇》这样说「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与史言献鹿谓马异。”若真如此,赵高则有可能真的「 ”驾鹿而从行”,也有可能是「 ”献鹿”,从而引发了鹿马之争。由此可见陆贾、梁玉绳两位都注意到了史书中驾鹿和献鹿之间的差异。 但如果说赵高真的需要以「 ”事先构思布局”(即史书「 ”设验”),用马与鹿的差别,设局来鉴别哪些人非我族类吗?以高当时之权势,如果真针对某人,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对于敢矫始皇之诏的赵高而言,其它的事还有什么不能只手遮天翻云覆雨?其实,梁玉绳原本是在探讨这鹿到底是用来「 ”驾”的,还是赵高自己「 ”献”来的! 司马迁有可能是在听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后,根据自己的推理逻辑,将赵高「 ”欲为乱”的果与因弄混了。因而将指鹿为马的这件事情,当成了赵高事先的设验,用以作为铲除异己的一个手段!但遗憾的是,不论此鹿来自何处,为何人所献,四不像的长相争议,苦了赵高时代那些大臣们了。 四不像长像如何?以下即为其形: 马无「 ”角”,故可知当时秦庭所见之鹿,实为雌性母鹿,若该物有角,则必不是马矣!有角当完全无法争论鹿马之差异!若是大众所认识的普通的鹿,却将它说成马而非其他动物,那争议何来?又或者说是没有争议,赵高便不会知道谁与他的意见相左了!赵高驾鹿也好,献鹿也罢,反正跟他不同声音的,最后都没好下场。四不像有牛蹄、驴身,当时赵高如果将它说成是「 ”牛”或「 ”驴”,想必今日的成语是「 ”指鹿为牛”或「 ”为驴”之说了。 这是只雄性的四不像,不用说,看起来就是只鹿,据《说文解字》「 ”臣因知今所谓麈,正古所谓麋也”可得知,虽说它本不是鹿,而是麈【zhǔ】,但「 ”它”绝对不是马,这点是毫无争议的。 各位千万不要小看「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所衍生的含义远不止是简单的几个字,《史记.准阴侯列传》这样叙述「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因此由四不像的鹿,衍生出了「 ”逐鹿中原”这句成语,进而成为了群雄争夺天下的代名词!再而后,《晋书·石勒载记》中出现了「 ”脱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这只麋鹿,再度衍生出「 ”鹿死谁手”的说法。一只四不像的鹿,大家都想要将其指之、逐之、死之,真是不容易啊。而这个鹿,其实就是「 ”四不像”,而其正式的名称是「 ”麈”。如此说来,这些成语背后的是是非非,就应该变成是:指麈为马、逐麈中原、麈死谁手了。 中外的「 ”麋麋之音” 西方最有名的麋鹿,就是圣诞时,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那9只麋鹿了。更确切的说应该是8+1,而最后那一只鹿是有着红鼻子的领头鹿叫做「 ”鲁道夫”,但较为遗憾的是,圣诞老人和他的麋鹿,都是幻想中的动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既然不是真的,那有数量多少、名字叫什么还有那么重要吗?但是在西方人的幻想中,麋鹿是可以飞上青天,鲁道夫的红鼻子是午夜的明灯,可以将风雪漫天的黑夜照亮。但在我国,鹿就是鹿,鹿没这么多的闲情逸致,它们是「 ”指鹿为马”是「 ”逐鹿中原”、是「 ”鹿死谁手”的严肃史实呈现! 很长一段时间,四不像种群已经绝迹野外(现今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种群逐渐在慢慢恢复),原本尚豢养于帝王游猎之所的南苑,但在清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中国最后一只四不像给吃了。国有哀歌,动物亦随之悲鸣,如今我们所见能见到的「 ”四不像”,均是清末法籍传教士,当时透过「 ”非法移鹿”所残存下来的后代——希望有一天,它们不再是稀有动物。 赵高那不知哪里弄来的「 ”鹿”,其学问可真大了去了。

相关参考

大国追赶要有历史耐心

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研究员陈炳才近日撰文从多个方面研究大国崛起的因素,他指出,中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大国,要充分研究和注意赶超风险,避免与美国对立冲突,防止贸易摩擦扩散科技、金融和政治等领域蔓延。我国

历史上的乌龙事件,严肃的国家大事,愣是整成了网络段子

1、二战爆发前,里宾特洛甫担任纳粹德国驻英大使,第一次见英国国王和王后时,按外交礼仪本应鞠躬,没想到这个家伙后脚跟咔的一并,右臂伸直,喊了一声「”嗨,***”这件事被英德外交界视为丑闻,但元首肯定很喜

你只看到我哭,却忽视我从草民逆袭称王的不屈灵魂

三国之中,魏蜀吴三位开创者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皆是乱世英雄,但是三人出生却皆有不同,其中以孙权出身最好,父兄已经为他打下了江东基业,曹操次之,曹操也可为出生于官宦之后,虽然他的爷爷是太监,但是也不能

与东南亚霸主之战两败俱伤,暹罗得利,乾隆因何错失追赶西方良机

清缅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战役,清朝缅甸双方都损失惨重。结合清史和缅史记录:一、清朝四任

功德林里有两人表现不错,一人严肃一人滑稽,为何没被首批特赦

电视剧《特赦1959》中,有两个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机电专家理工男叶立三和神机妙算罗盘将军蔡守元,这二位一个严肃得近乎古板,另一个滑稽得近乎可笑,但他们却是功德林里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印象、

盘点《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100个历史真相

  《演义》是一部威武雄壮、有声有色、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经典史诗,自中期问世以来,对人民的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毛泽东曾说:“《演义》是,《三国志》是史书,二者不可等同视之

能不能严肃点?打仗不是请客吃饭,看春秋时期的战争到底有多奇葩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是残酷的,是非人道的。因为一旦战争爆发,除了劳民伤财外,生灵也将面临着涂炭。战争开始后,自然会有些人牺牲,会有些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因此,不

咸丰朝顺天科场案中官员被处斩、革职;清代科举考试阅卷严肃吗

作者:史遇春科举测验,对于大多数的贫寒后辈来说,是出人头地、改善生活、提拔地位的主要路途。科举轨制固然被后来自认为伶俐、开明、明朗的人络续诟病,可是,实质意义上的科举,并未终绝,依然存在,只是其辨识度

咸丰朝顺天科场案中官员被处斩、革职;清代科举考试阅卷严肃吗

作者:史遇春科举测验,对于大多数的贫寒后辈来说,是出人头地、改善生活、提拔地位的主要路途。科举轨制固然被后来自认为伶俐、开明、明朗的人络续诟病,可是,实质意义上的科举,并未终绝,依然存在,只是其辨识度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黑了,历史却为其正名

说起淳于琼,三国迷们一定不会陌生,他在三国演义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淳于琼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曹操即将粮尽,心中焦急。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此事写信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