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盛世大唐的辉煌的杰作
Posted 千年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盛世大唐的辉煌的杰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盛世大唐的辉煌的杰作
1988年的夏天,永济博物馆考古队根据史料《新唐书》和《蒲州府志》等对黄河蒲津渡和四尊大铁牛的记载,通过走访当地老人,终于在古城蒲州西门外发掘出了已经消失多年的国宝级文物,黄河大铁牛。 永济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 经过考古发掘出土铁牛有四尊,旁边还分别立有四个铁人、另有两座铁山、七星铁柱等。铁牛两牛一组,分南北两组,面朝西前后摆列。铁牛每尊高近两米,长约三米,宽一米多,牛尾后还有长达两米多的横轴,直径近半米,铁牛的重量都在四十到七十多吨,神奇的是这些千年的镇河铁牛,隐藏于泥沙之中出土时基本完好没有被腐蚀,令人称奇。 永济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 古城蒲州位于山陕交界处,在古代是秦晋之交通要道,古人在黄河岸边架起浮桥以沟通两岸,到了唐朝古城蒲州已是连接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的交通重镇,那时的大唐,国力强盛国库充足,公元725年唐玄宗下旨对浮桥进行改造,改竹索为铁链,并铸造铁牛为地锚以永固索桥。从此黄河天堑变通途,两岸来往更加方便快捷,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永济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 这座索桥在随后的五百多年里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到元朝遭到破坏曾经被废弃,到了清朝年间由于黄河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铁牛也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湮没在黄河河畔的泥沙之中彻底没了踪迹。一直到1988年被考古队发现才重见天日。 永济蒲津渡遗址,千年黄河大铁牛 滔滔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黄河水患也也让人们对黄河心生敬畏,铁牛有镇水之意,在黄河岸边放置铁牛,不仅是一件具有实际功能的实用品,更是表达了古人的一种美好愿望。 永济蒲津渡遗址 黄河大铁牛个个膘肥体壮气宇轩昂,制作精良形象逼真,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堪称绝世国宝,如今这四尊大铁牛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黄河岸边,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远去的那个大唐盛世的气度与辉煌。相关参考
说到黄河铁牛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话说这个东西相关的传说很多,其实无非就是有很多的事情无法解释而已,那么有的人也问了,黄河铁牛之谜至今无法解释吗?其实还是可以解释的啊,今天给大家推荐两个问题,一个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西厢记》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
永济,古称蒲坂,隶属于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永济地处黄河中游,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早在六、七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后为尧、舜建都之地。《史记•五帝本记》:“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黄河铁牛有什么作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黄河被称之为“母亲河”,作为孕育华夏文明的重要河流,在它流经的区域诞生了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作为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
贞观二十二年,摩迦陀王尸罗多逸逝世,国内陷入大乱,叛臣阿罗顺那自立为主,僭夺天竺宝器,伪立为王。因地遥天远,唐廷居然未闻。1、战争背景初唐年间,在葱岭南有国名天竺,今名印度,乃佛陀诞生之地,举国崇尚佛
黄河出土60吨“镇河铁牛”,守护河底1200年,现出世引全世
说到黄河,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会陌生,这是养育了我们炎黄子孙数千年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发展的摇篮。但实际上,对于很多中华儿女来说,黄河既是一个祝福,也是一个"诅咒",由于环境的原因,在历史上有很多村庄都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经历的朝代也是非常多的,如今的我们只有通过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文物去了解历史。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考古学家都投身到了考古的工作当中,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考古专家在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杨贵妃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大唐第一庄一部穿越盛唐的精彩故事【图】”的详细内容!话说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今天,咱不讲大唐王朝的光辉灿烂,而是说说
宁波发现6000多年的古遗址,出土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惊艳无比
在中国千年的文化汗青中,古建筑非常有具有悠长的汗青传统和辉煌的成就。中国古建筑如统一颗颗无价的至宝点缀在大地上,成为汗青最深挚的见证者,个中在宁波挖掘的汗青文化遗址最具代表性。我们都知道宁波这座城市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