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汉书》名句,让你仰望大汉气象,感受深刻哲理

Posted 汉书

篇首语:年轻不是用来放纵的理由而是奋斗的资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流传千古的《汉书》名句,让你仰望大汉气象,感受深刻哲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流传千古的《汉书》名句,让你仰望大汉气象,感受深刻哲理

一、助读资料 班固是东汉第一流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所编纂的《汉书》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不容错过的瑰宝。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的《汉书》,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官修史书的典范。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现代人经常将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将《史记》和《汉书》并举。其实在唐代以前,《汉书》的地位是《史记》所不能企及的。这主要是因为《汉书》与《史记》相比,正统、保守的意味要更浓一些。班固吸取了《史记》的经验,并对其加以改进和发展,以浓重的笔触全面地从时间、地域、人事、思想文化诸方面详细地记述西汉的统一大业,给汉代政权和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以应有的历史地位,这是空前的史学成就。 《汉书》和《史记》一样,有着文史结合的特点。以《史》《汉》为代表的两汉传记文学,是当时文学史上的主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汉书》的文学性虽然不如《史记》,但描写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物,都秉承「 ”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具体中有细节。以简洁的语言文字,通过对某些典型情节的具体描写,使一些历史人物的个性、思想感情和历史活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汉书》的语言风格与《史记》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它详赡严密,工整凝练,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视藻饰,崇尚典雅。 二、名言集锦 1、危于累卵,难于上天。《汉书·枚乘传》 累卵:把蛋堆叠起来,比喻非常危险。【释义】处境比把蛋堆叠在一起还危险,要奏效比登天还困难。 2、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释义】被群众所怨恨,没有病也会死掉。比喻众怒不可犯,民心不可违。 3、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 【释义】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 4、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释义】给后代留下大量钱财,不如留下一部经书。 5、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汉书·鲍宣传》 【释义】治理天下的人应当以广大人民的心愿为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独断专行。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释义】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7、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汉书·扬雄传》 【释义】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8、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固:本来。发:发生。忽:不注意。【释义】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9、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镌:凿;雕刻。金石:钟鼎碑碣之类。【释义】雕刻钟鼎碑碣,很难在短时间见到功效;摧折枯枝朽木,不费力气就容易 办成。指做事乘时得势,见效就快。 10、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此以探穴得虎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过人的胆略与拼死一搏的气魄,就不可能取得异乎寻常的惊人成就。 11.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汉书·王吉纪》) 12.百里之内风俗不同,千里之内教化各异。 13.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汉书·枚乘传》) 泰山之水下流,积年累月,能够击穿石头,井上木栏因常年汲水,会被绳索磨断。 14.欲投鼠而忌器。 (《汉书·贾谊传》) 要投掷东西打老鼠却又顾忌损坏器物。 15.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末形。 (《汉书·伍被传》) 聪明的人智虑通达,事情还没有显出征兆,就能预见。 16.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 (《汉书·外戚传》) 遇到事情不能在当时据理力争,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防备。 17.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汉书·扬雄传》) 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 1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疏广传》) 知足的人不蒙受羞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遭遇危险。 19.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潭边羨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 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21.聚蚊成雷——《汉书·传·景十三王传》 注: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不负责任的谣言多了,杀伤力也会很大,比如网络暴力。 22.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注:让他们明白违犯强大的汉朝的,即使再远也一定要诛杀。前提是要「 ”强”。 23.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传·郦陆朱刘叔孙传》 注: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是最重要的,而民以食为天。所以粮食生产是最重要的,致敬袁爷爷。 24.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汉书·传·叙传上》 注:指功业和名望是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弄虚作假得到的。依附别人获得的财富地位,注定是空中楼阁,总有树倒迷糊散的一天。 25.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汉书·传·董仲舒传》 注: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知识会提高眼界。 26.丈夫不能再辱。——《汉书·传·李广苏建传》 注: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一次犯贱叫无知,二次犯贱无可救药。 2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传·高五王传》 注: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一不做二不休。 28.趋人之急,甚于己私。 出自汉·班固《汉书·游侠传》。对别人的困难要尽快帮助解决,甚至要超过关心自己的事情。 29..贤而多财,财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出自汉·班固《汉书·疏广传》。贤良的人财产过多,就会使他的意志衰退;愚鲁的人财产过多,就会使他的过失增多。 30.奢而无度,则不可赡。 出自汉·班固《汉书》。任意挥霍,生活就不会富裕。 31.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出自汉·班固《汉书·王喜传》。被众人所怨恨,没有病也会死掉。比喻众怒不可犯,民心不可违。 32.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 出自汉·班固《汉书·礼乐志》。大山高大,百草才会丰茂;老百姓以何为贵?以统治者有崇高的道德为贵。此言执政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治国安邦的重要途径。 33..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出自汉·班固《汉书·景帝纪》。黄金和珠玉虽是大家都珍视的宝物,但是它们既不能饿了当饭吃,也不能冷了当衣穿。此言意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强调解决温饱问题才是治国安邦的首要问题。同时,有贬低商业贸易作用的意思。这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观念,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就不一定正确了。 34..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 出自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提倡谦让的风气,以消除纷争不断的官司纠纷。此言要想改善争讼不断的民风,就应该提倡谦让之风,让整个社会有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35.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 出自汉·班固《汉书·成帝纪》。对古今之事了解得很清楚,回顾过去,便能把握现在与将来,并通晓国家体制的流变,这样的人叫做博士。 36.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出自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此以政权比作受惊奔跑的鹿,描写秦国政权瓦解后,天下各路英雄争相角逐的生动情景。 37.伤化败俗,大乱之道。 出自汉·班固《汉书·货殖传》。此言风俗败坏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意谓要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重视社会风俗的淳厚朴实,重视端正民风。 38.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 出自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争臣,指正言直谏的诤臣。朝廷之上没有敢言直谏的诤臣,国君就不会知道自己的过失;国家没有贤达之士,国君就不会听到好的治国意见。此言贤士、诤臣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 39.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出自汉代班固《汉书·高帝纪》。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所以事情不成功。 40、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那时是一种情况,现在是另一种情况,情况有了变化,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41.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 出自《汉书·楚元王传》。生性多疑的人,会被谗言所左右。犹豫不决的人,会被恶人钻了空子。 42、兵骄者灭。 出自汉代班固《汉书·魏相传》。认为自己的军队强大,而轻视敌军的军队,一定会失败。 43、安者非一日而安也。 出自汉代班固《汉书·贾谊传》。安定不是一天功夫就得到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44、夫妇之道,有义则和,无义则离。 出自《汉书·孔光传》。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之间有情意,就在一起,没有情意,便分开。 45、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出自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不听假话,就不会产生邪恶的事,贤和不肖自然界线分明,白和黑也会明显地区别开来。 46、吉与贡禹为友,世称「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出自《汉书·王吉传》。王吉和贡禹是朋友,人们都称「 ”王吉当官的时候,贡禹便去弹去帽上的灰尘庆贺。因为他也即将得到信任。 47、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出自《汉书·霍光传》。汉宣帝刚登记,到太庙拜祭先祖,大将军霍光乘着车架前往,皇帝十分忌惮他,就像后背有针在刺自己一样。 48、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淫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出自《汉书·霍光传》。霍光不知道学习,也不精通书中的道理,因此隐瞒妻子意图谋反的阴谋。女儿被立为皇后之后,导致其有灭门的结局。霍光死后的第三年,便有人将此事告诉皇帝,霍光族人都会诛灭,实在是可悲。 三、知识拓展 有关《汉书》的小故事 1. 有关《汉书》的逸闻趣事 自古以来,关于《汉书》的逸闻趣事就有很多。宋代文学家苏轼三抄《汉书》,练就了过目成诵的本领,也历练出非凡的文学素养。宋代名士苏舜钦用「 ”《汉书》下酒”(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二有「 ”苏子美饮酒”一节),他读《汉书·张良传》时,一有感慨,就喝一大杯酒。他的岳父杜衍听说后,笑着说:「 ”有这样的下酒物,饮一斗实在并不算多啊!”从此以后,「 ”《汉书》下酒”就成了著名的典故。隋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李密,年少时出行,喜欢骑在牛背上阅读《汉书》(《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记载),「 ”《汉书》挂牛角”一事,也成为名士风范的一种标志。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曾经发表过类似感受,说他喜欢读项羽、张良的故事。当然,历史故事本身确实引人入胜,但能够实现历史和读者的良好沟通,还要归功于作者的挥毫泼墨。《汉书》曾经具有相当普遍的文化影响和不同寻常的文化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2. 班固洛阳求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16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在那里,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不论儒家或其他百家学说,他都能深入钻研,同时注重见识,并不拘守一师之说,不停留在字音字义、枝枝节节的注解上,而是要求贯通经籍的大义。这是他日后能够成长为一代良师的极重要条件。在那里,班固结识了崔胭、李育、傅毅等一批同学。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交口称赞。到班彪死时,班固虽然年仅23岁,但却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 3. 投笔从戎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这已成为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汉朝对匈奴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被封为定远侯,如愿以偿。后人用「 ”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

相关参考

唐朝最倒霉的诗人,写下一首洋洋洒洒的诗,最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唐朝有很多的诗人,他们都是属于那种郁郁不得志的类型,而且这一类诗人,他们对于人生则是有着更为深刻的解读,从而也使得他们的作品显得更加的独特,也更加的贴近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的诗作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的

关于看待历史的名言

1.关于名人谈历史的名言名句一句名句,就是一扇哲理的窗户,一位良师益友。多读一些名句吧!读一句名句,就等于认识与摘取了一朵生活浪花。积累与读懂得越多,就越能让你仿佛走进了一个永不枯竭而充满智慧与希望的

堪称最 ”烂俗”的一首诗,比打油诗还通俗,却写出最雅的千古名句

​在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其中要是论诗歌的话,真的是数不胜数。每朝代每个诗人,都有着各自的风采和写诗的手法,可是不得不说的是,都有涌现出不少的千古名句。一般而言,很多诗要么深奥要么通俗易懂。而说到「

慈禧太後的母親過60大壽時,她作一首詩,現成千古名句,人人會念

中國古代人才輩出,涌現出很多人才,而很多名言名句更是流傳至今。下面,就來看古代一男一女兩牛人的千古絕句。​提起三國的才子曹植,大家就會想到他的《七步詩》,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更是廣為流

慈禧太後的母親過60大壽時,她作一首詩,現成千古名句,人人會念

中國古代人才輩出,涌現出很多人才,而很多名言名句更是流傳至今。下面,就來看古代一男一女兩牛人的千古絕句。​提起三國的才子曹植,大家就會想到他的《七步詩》,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更是廣為流

《史記》三十經典名句,真知卓見獨步千古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

慈禧臭名远扬,却曾作诗一首,现成千古名句,人人会念

说到慈禧人们对她的印象极其厌恶,可谓遗臭万年,她的狠毒人尽皆知,在清朝末年间,她才是真正掌管大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利用自己的子孙,让他们成为傀儡,将光绪囚禁起来,可以说清朝就是毁在了她的手里,

慈禧臭名远扬,却曾作诗一首,现成千古名句,人人会念

说到慈禧人们对她的印象极其厌恶,可谓遗臭万年,她的狠毒人尽皆知,在清朝末年间,她才是真正掌管大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利用自己的子孙,让他们成为傀儡,将光绪囚禁起来,可以说清朝就是毁在了她的手里,

唐著名宰相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气势非凡,难怪会选入课本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里出类拔萃的一代名相,张九龄的人生可谓风光无限,这是唐明皇的得意宠臣,不但能力超群,而且风度翩翩,往朝堂一站,那真是尽显盛世气度。唐明皇对此颇为满意,以至于只要有人向他推

南唐一词人太过优秀,写出一句千古名句,竟引起皇帝不满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优秀,就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冯延巳,便是南唐的一位优秀词人。宋初《钓矶立谈》评价他「”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王国维在他《人间词话》中则评价他「”开北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