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的归义军,有没有稳定控制过凉州
Posted 政权
篇首语: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我们会生不如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议潮的归义军,有没有稳定控制过凉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议潮的归义军,有没有稳定控制过凉州
张议潮的归义军,从来就没有稳定控制过凉州(武威)! 真正长期、稳定控制(150余年)凉州的,是吐蕃人建立的「 ”凉州温末”政权! 现代人(尤其是汉族人)有感于张议潮「 ”手捧河西归大唐”的伟业,很喜欢夸大归义军的力量。 但其实,归义军不过是众多河陇割据政权中的一个!甚至,难称最强大的一个! 归义军在咸通二年(861年)收复了凉州(武威),但旋即便被唐庭要去。 可仅过了一年,不争气的唐军便被吐蕃「 ”温末”集团逐走。 其后,150余年间,凉州一直控制在自称「 ”温末”的吐蕃人手里。直到公元1014年,从北方崛起的党项人夺取了凉州。 而这时,唐朝早就没了,五代时期也过去了,北宋都建国了54年(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都熬死了)。 到了归义军中晚期,就连河西走廊中段的甘州都被回鹘控制,就更遑论东段的凉州了。 张议潮手捧河西十一州归唐,确实伟大! 但历史就是历史,无端的夸大,或抹杀,都不负责任的。 今天,我就讲讲凉州「 ”温末”政权的始末由来! 河陇吐蕃政权(一)——割据凉州的「 ”温末”政权 在前文《河陇之乱(三)——吐蕃军阀24年的死磕,为张议潮做了嫁衣》的文末,我曾写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在沙州起义。 三年中,尽复河陇沙(敦煌)、瓜(酒泉瓜州县)、伊(哈密)、西(吐鲁番)、甘(张掖)、肃(酒泉)、兰、鄯(乐都)、河(临夏)、岷(岷县)、廓(化隆县)等州,并遣其兄张议潭手捧十一州地图、户籍献给朝廷,表明河西重为唐有。 不过,在归义军收复的河西十一州里,并不包括重镇凉州(武威)。 这段动荡的岁月里,凉州又在谁的控制之下呢? 张议潮献图十一州的位置 一、「 ”温末”始末 「 ”温末”是吐蕃割据时代,河西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族群从吐蕃独立出来,初始于河西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的战乱。 其后,「 ”温末”实力不断壮大,占据了河西重镇凉州,所以也称「 ”凉州温末”。 但随着,甘肃北部党项人的不断崛起,「 ”温末”被逐出凉州范围,南迁并入陇南吐蕃六谷部部族。 关于「 ”凉州温末”的起源和民族构成,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 《新唐书·吐蕃传》、《资治通鉴》中记载:「 ”浑末,亦曰嗢末、温末,吐蕃奴部也。虏法:出师必发豪室,皆以奴从,平居散处耕牧。及恐热乱,无所归,共相啸合数千人,以嗢末自号,居甘、瓜、沙、河(临夏)、渭(陇西)、岷、廓、叠(甘肃迭部)、宕(宕昌)间,其近蕃牙者最勇,而马尤良云。” 而敦煌藏经洞保存的资料中,曾有张议潮向唐朝廷进表,其中提到:「 ”温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将(孙),国家弃掷不收,变成部落,昨方解辫(辫),只得抚柔。” 从上述两段记述可知,宋朝的史官(《新唐书》、《通鉴》皆编于宋代)认为「 ”温末”是吐蕃军中奴户,认为其民族组成应为吐蕃在领土扩张时,兼并的象雄、苏毗、西域诸羌、吐谷浑和回鹘部落的居民。 而张议潮作为和「 ”温末”打过交道的当世人,在上奏的奏文中则特别指出,「 ”温末”族群中包含着大量,被吐蕃掠去的原河西唐族。”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版图 这些世代生活在河陇的唐人,在吐蕃逐步攻取河陇的过程中,成为了吐蕃的奴隶。 《新唐书·吐蕃传》:「 ”安禄山乱,哥舒翰悉河陇兵东守憧关,而诸将各以所镇兵讨难,始号行营,边候空虚,故吐蕃得乘隙暴掠。” 伴随着,唐朝实力的衰落,「 ”吐蕃得乘隙暴掠(河陇)”。 其时,「 ”自轮海已东,神鸟、敦煌、张掖、酒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南至于上邽、清水,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生为戎奴婢,田牧种作,或丛居城落之间,或散处野泽之中”。 这些唐族遗民,在吐蕃数十年的统治中,被「 ”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由是形遵辫发,左衽束身,垂肱跪膝。” 不论从生活习惯,还是文化风俗上都已逐步藏化,乃至张议潮在沙州起义后,归义军初期向唐朝上奏表章,都使用藏文书写。 另外,在论恐热、尚婢婢在陇西交战正酣之时,为了打击论恐热属下的所谓「 ”三部落”。 尚婢婢曾采用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他在河陇地区广发檄文,其中言到:「 ”汝辈本唐人,吐蕃无主,则相与归唐,毋为恐热所猎如狐兔也”。 檄文发出后,「 ”于是诸部从恐热者稍稍引去。” 从尚婢婢的檄文中也可看出,尚婢婢也知道「 ”温末”族群中汉人所占的比例并不低。 这条釜底抽薪的奇谋,固然使论恐热的部下逃散许多,但自己锅底下的柴禾也跑了不少,毕竟他麾下唐人奴户也不会太少。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版图 「 ”温末”族群中,吐蕃人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论恐热、尚婢婢长达24年的血腥交手中,大量的吐蕃人厌倦了动荡的生活,逃散在陇西各地,这些吐蕃族裔最后也加入到了「 ”温末”的队伍中。 毕竟「 ”温末”族群在吐蕃生活多年,不可避免的带有鲜明吐蕃文化的烙印,比起河陇地区其他由汉族、回鹘、吐谷浑、通颊、龙家组成的政权来说,「 ”温末”显然更能是他们产生认同感。 这其中,公元857年(大中十一年),吐蕃酋长尚延心率河(甘肃临夏)、渭(甘肃陇西)二州的「 ”温末”部落投降唐朝,此部落即为「 ”蕃族温末”。 因此,「 ”温末”是个多民族聚合体。 其内部,既有早期的象雄、苏毗、西域诸羌、吐谷浑等族,又有河陇唐族,最后又融合一部分河陇吐蕃人。 这些各有特点的族裔,在吐蕃军队中经过长期磨合,形成了自身的默契和文化,使他们能够在吐蕃末世的河陇乱局中,能够互相认同、抱团求生。 并最终,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军政集团。在割据凉州后,成为河西走廊东段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 ”温末”集团与归义军的关系 随着朗达玛被刺,统一的吐蕃王朝轰然崩溃。 吐蕃王朝对于边疆的控制能力急剧衰弱,河陇地区的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血战不休。 论恐热纵兵大掠陇西诸州,死者枕籍。「 ”温末”族群为了生存,在甘、肃、瓜、沙、河、渭、廓、叠、宕等州,相啸聚合、节境自保。 其后,在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张议潮在沙州举起义旗驱逐吐蕃守将,归义大唐,并于咸通二年(861年),收复凉州。 很多学者都据此将「 ”温末”部落,理解为张议潮的部属,在其账下听命。 但其实,张议潮在「 ”温末”集团中的影响力依旧存疑。 比如说,很多史料都记载,张议潮领十一州节度使,节制河陇十一州军政。 张议潮即便可能拥有此头衔,但恐怕也仅是遥领而已。河陇十一州是否真的被其统辖,实在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例如,公元866年(唐懿宗咸通七年),驻守鄯州的蕃将拓跋怀光(尚婢婢部将)突袭廓州,斩杀论恐热传首长安。 拓跋怀光直接向唐懿宗报捷,便可知鄯州的实际控制者和张议潮之间,并没有森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而鄯州(青海乐都)恰恰在张议潭十一州图册之内。 「 ”温末”的情况也是类似,不能排除「 ”温末”和归义军存在某种默契和联络。毕竟最起码在归义军早期,也就是张议潮时期,这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敌人——河陇吐蕃贵族集团。 但就此认为「 ”温末”隶属于归义军,恐怕依旧有证据不足之嫌。 目前所有史料中,最接近事实的,就是「 ”张议潮的上奏文书”了。 在这些文书中,张议潮称:「 ”河西诸州,蕃、浑、咀末、羌、龙狡杂,极难调伏”。 这份表奏中,张议潮将「 ”温末”与吐蕃、吐谷浑、诸羌部族和龙家并列,并称「 ”极难调伏”,可见「 ”温末”并怎么买张议潮的账。 在另一份奏折中,张议潮则称,「 ”(「 ”温末”)囗囗使为豺狼荆棘,若囗囗囗愧运不充,比于赘疣,置囗囗弃掷,与犷俗连耕,相率吠尧,犯关为寇。国家又须诛剪,不可任彼来侵。若征举兵戈,还挠州县。今若废凉州一境,则自灵武西去,囗为毳敝所居。比年使州县辛勤,却是为羯胡修造,言之可为痛惜”。 这份表奏因为有上下文,比较难以理解,我简单解释一下。 表奏其实说的是,「 ”温末”本是原河西、陇右地区陷没吐蕃的唐族子孙,由于国家无力恢复河陇,使得这些唐族遗民在吐蕃统治下,辫发左衽、辫发赭面,成为吐蕃部落。 现在「 ”温末”刚刚回归,需要朝廷好好安抚,如果便将其「 ”视若赘疵加以废弃”,使「 ”温末”变为敌寇侵犯边关。国家又要出兵讨伐,将使州县不安。如果废弃凉州,又会使河西归复的大业前功尽弃,因此他在表奏中力谏朝廷,不要放弃对凉州的经营。 从这份表奏中,至少可以看出三个问题: 其一、凉州并不在张议潮治下。 否则,他不会苦口婆心的,劝诫唐庭不要放弃对凉州的治理。 其二、凉州已在「 ”温末”的控制之中。 前文曾叙及,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曾收复凉州。 不久,唐庭从其手中接管凉州并驻兵镇守,但至少在这篇上奏之前,「 ”温末”已驱逐了唐朝的守军。 其三、「 ”凉州温末”很不好打交道,张议潮希望唐庭妥善处理。 对于「 ”温末”割据凉州的时间,在《通鉴》中有明确记载,「 ”咸通三年(862年),‘温末’始入贡”。 这说明,「 ”温末”在张议潮收复凉州的次年,便已逐走唐军,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集团,并与唐王朝建立朝贡关系。 这也正是张议潭长安献图时,没有凉州的原因——「 ”凉州并不在其控制之下。” 归义军也没有降服「 ”温末”的实力。 虽然张议潮时期,归义军一度在河西非常强势,但所能做的也仅限于将「 ”温末”逐出自己的辖区。谈不上将其纳入麾下,更没有能力给予其毁灭性的打击。 三、「 ”凉州温末”的由来 现代人有感于张议潮「 ”手捧河西归大唐”的伟业,很喜欢夸大归义军的力量。 似乎张议潮「 ”虎躯一震”,河陇宵小无不拜服。 但其实,归义军不过是割据河陇,众多势力中的一个。 在归义军最强势的时期,「 ”温末”部落属地确实被不断挤压,但他们逐渐汇聚在凉州后,便成了一支足以左右河西走廊东部走势的重要力量。 当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耗时三年,举全军之力将盘踞在凉州的吐蕃军队彻底消灭,生活在凉州周边的「 ”温末”力量,反而趁机得以发展。 汇聚在甘、凉附近的「 ”温末”族群,在其后分裂为三个部分: 其中一部,随着「 ”吐蕃酋长尚延心携领河、渭二州,温末部落万帐”降唐。 唐庭迁「 ”吐蕃尚延心、温末鲁褥月等为间,筑戎州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列屯拒险,料壮卒为平夷军”,使得「 ”南诏气夺”,「 ”蛮夷震动”。 其吐蕃「 ”温末”部落,以后便一直生活在这一区域,成为四川西北部甘孜藏族的祖先之一。 另有一部「 ”温末”部落向南迁徙,回到吐蕃本土。 这部分回归故乡的「 ”温末”族民,惊讶的发现故乡已不是他们心中的模样。 这时的吐蕃早就政权崩溃、动乱分离,当地的吐蕃贵族显然不愿意接收归乡的民众,将其视作外乡人和不稳定因素。 南迁的「 ”温末”部族不远千里回到故乡,却饱受歧视,心中仇怨渐满。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 ”温末”族群发生了暴动。 藏文史料《贤者喜宴》记载:「 ”达磨(朗达玛)赞普卒后,未几而有叛乱,初发难于康,浸而及于全藏,喻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 这次属民暴动发生的时间,大致在咸通十年(公元869)到乾符四年(公元877)之间,暴动由东向西,蔓延至吐蕃全境。 「 ”彼等沿途滋扰掳掠,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及抵吐蕃本土,内争正殷,对此破坏力量无力加以阻止,于是民不聊生,农、牧人民与奴隶皆流散失所,终于爆发震撼全国之大起义。” 这场由吐蕃溃兵引起的大暴动,裹挟着回乡的「 ”温末”族群和国内不堪忍受压迫的吐蕃属民,共同吹响了吐蕃王朝悉波野家族,诸神黄昏的乐章。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 ”温末”族群留在了河陇地区。 虽然,两支「 ”温末”部落带走了不少人口,但是留在河陇地区的「 ”温末”势力依旧不容小觑。 《通鉴》记载,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 十二月初,「 ”回鹘屡求册命,诏遣册立使诣其国,会回鹘为吐谷浑、「 ”温末”所破,逃遁不知所之,……”。 可见即便是令归义军极为头痛的甘州回鹘势力,也在「 ”温末”和吐谷浑的打击下,一度被逐出甘州区域。 归义军晚期,「 ”温末”已经牢牢控制了凉州周边区域。 这时「 ”温末”和归义军的关系,就更谈不上友好亲善了。 曹氏归义军的首领曹议金,曾因为「 ”温末”劫掠归义军入朝的使臣,不得不亲笔置书「 ”温末”仆射,希望「 ”凉州温末”能够放行归义军使臣,东去长安入贡。 信中他说道:「 ”前载得可汗旨教,始差朝贡专人,不蒙仆射恩泽,中路被「 ”温末”剽劫,今乃共使臣同位,望仆射以作周旋,得达前程,往回平善,此之恩「德],何憨(敢)忘焉。” 在西域与中原的朝贡关系中,除正常的使臣奏对往来外,每次朝贡都伴随着大量的贸易交换,也有商人随着使臣队伍同行。 因此,这些携带大量货物的朝贡队伍,自然成了「 ”温末”眼中的肥羊。 曹氏归义军首领亲笔置书,显然「 ”温末”对沙州使臣的劫掠并非偶发事件。 而即便贵为归义军首领,曹议金也只能温言相劝,以求息事宁人。 四、「 ”凉州温末”的消亡 就在「 ”温末”坐拥河西孔道之利的时候,凉州南部的吐蕃六谷部势力迅速崛起。 吐蕃六谷部,也称「 ”六谷蕃部”,据分析应该是生活在祁连山麓河谷地带的吐蕃族群,其部落名称大概源于其所生活的环境。 凉州南部祁连山麓有六条河流流出:分别为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 其中古浪河谷古称洪源谷,金塔河谷古称阳妃(晖)谷。 也有人认为,六谷之地是指凉州南部的浩门河(今大通河)、喀罗川以及湟州北面的河谷地带。 不论六谷部兴起之地究竟确为何处,肯定是处因祁连山雪山融水滋润,水草丰美、牧场地带,因为河西地区著名的「 ”六谷马”便是这一地区的特产。 而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吐蕃人,很可能以这六条山谷,作为其族群的名称。 据《通鉴》记载,公元906年(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天佑三年)春正月:「 ”灵武节度使奏吐蕃七千余骑营于宗高谷,将击「 ”温末”及取凉州。” 宗高谷在何地现已无法考证,但考虑到在此集兵准备攻击凉州,应该离凉州不会太远。 这次战争最终的结果如何,也再没有相关记载,但从五代史料中几乎再无凉州「 ”温末”的记载来看,很有可能凉州地区的「 ”温末”势力,并入了凉州吐蕃的族群之中。 因为五代时期,中原对于凉州政权所派来使的称呼,已经变为「 ”吐蕃温末首领”,可见凉州已是吐蕃人与「 ”温末”建立的联合政权执政。 到了北宋年间,史籍中已不见「 ”温末”字样,对于凉州政权直接称呼为「 ”六谷部”了。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十一月,西凉使称言「 ”六谷分左右厢,(折逋)游龙钵为左厢副使,崔悉波为右厢副使。朝廷所降符命,龙钵悉掌之,庶事与首领潘罗支同共裁制。” 这时主持凉州事务的,已经是吐蕃贵族折逋游龙钵和潘罗支了。 宋、辽、党项、六谷部温末位置关系 五代时期,夏州一带的党项人(西夏)崛起,打破了河西诸政权原来的势力格局。 在宋、辽两个大国暗中支持下,凉州六谷部与党项进行了多次战争。 其中,六谷部首领潘罗支曾在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袭杀党项首领李继迁(李元昊的爷爷)取得大胜。但这并不足以,确保凉州吐蕃势力的安全, 公元1032年(宋仁宗,明道初年),西夏皇帝李元昊率兵尽取河西诸州,凉州也就是在此时陷落西夏之手。 至此,雄踞凉州120余年的「 ”温末”六谷部政权,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凉州陷落之后,大批吐蕃、「 ”温末”和回鹘部族翻越祁连山南迁,投奔了青唐(今西宁)的吐蕃唃厮啰政权,最终形成了今青海地区的藏族人。 以上是整个「 ”凉州温末”政权的历史脉络,从下篇开始,我将会对温末政权各时期的首领逐一详细讲解。 最先登场的将是「 ”折逋嘉施”,这是一个《凉州「 ”土豪”的奋斗史!》 参考书目: 《凉州土豪折逋氏考》_王晓晖 《唐宋之际的凉州温末》_陆庆夫; 《嗢末_职官与姓氏考》_杨铭; 《简论唐宋之际的嗢末》_张青平; 《凉州折逋氏政权考》_温梦煜; 《唐宋之际河西地区的嗢末考察》_张青平; 《嗢末新考》_金雷; 《嗢末音义考》_陆离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相关参考
张议潮与他的归义军(09)——张议潮后裔自立建国,号为「”白衣天子”!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二月,沙州城内变乱遽起,归义军第二任首领张淮深(张议潮的侄子)夫妇及六个儿子全部被杀。动乱之后,张淮鼎(
唐大中十年的时候,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驻守西部边城沙州。当时张议潮正任仆射一职,人称张仆射。有一天,探子星夜来报:“吐浑国王正在召集各路吐蕃兵马,很快就会来侵略沙州。”张仆射闻讯,立刻点齐兵将,率领部队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唐朝藩镇系列·敦煌(归义军)/不定时更新/赖正直(撰文)|肆唐昭宗落入朱温的控制之下,便沦为政治傀儡,再也无心无力对远在河西的归义军进行「”遥制”,张承奉
敦煌的回归之路,千年之前的归义军如何凭一己之力收复数千里失地
敦煌,河西走廊最西端的一叶绿洲,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枢纽,东西方的宗教、艺术、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都在这里有过深入而绚烂的交汇。戈壁大漠之上,在目不暇接的精美古迹和奇闻轶事里,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名字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朝廷不得不征调河西军入中原平叛。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藩镇割据旷日持久,河西走廊出现巨大的势力真空,势力强盛的吐蕃趁虚而入。从755到781年,逐步蚕食凉
出身于异族统治下的世袭高官家族,却举兵起义,光复沦陷百年国土
张议潮出行图局部提及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大家第一反应大都会想到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赞普成婚的佳话。事实上,大唐帝国与吐蕃王国这个区域强国之间也曾有过长期的战争对峙。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安史之乱打
吐蕃人乘大唐国内安史之乱,强占了河湟、河西、陇右的广大地区。公元847年,唐宣宗即位,决心收复河西吐蕃失地,很快唐军一举收复了三州七关,并乘胜推进,河湟故地得到光复。唐军东线胜利的消息传到敦煌,大大鼓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
1.历史上都有哪些单身潮“第四次单身浪潮已经来了。”在广东省妇联日前举办的“华人社会和谐家庭论坛暨第九届全国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在提交的大会论文《都市单身女性的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人看来,如此大的帝国治理难度一定很大,为了稳定帝国边界,秦始皇多在各地修路以确保秦军可以迅速抵达各地,及时控制帝国。许多年后,唐王朝建立,唐王朝是一个版图远远大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