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失交州地的原因

Posted 藩镇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汉失交州地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汉失交州地的原因

导语:交州,古为骆越地,秦始皇平南越,派戍卒五十万人前来镇守越地,其中就包括交州所在的区域。秦汉之际,赵佗割据南越自立,建南越国,交州地隶于南越。西汉武帝时,平定越地,收交州地,始设郡县,设交趾、日南、九真三郡,比附内地管理。此后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均隶于中原版图,虽然中途曾发生征氏姐妹等反抗情事,但总体来看,在长达近一千年的时间内,交州作为中原王朝的版图始终未曾分离。但为何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交州地却脱离了中原版图,进而实现了独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今日,我尝试对这一问题做一解答。 1.南汉的基本情况 学界普遍认为,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结合五代十国的分裂成若干个小国的政治现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完全尽然。实际上在北方,后梁末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统一,原本南方的各个小国,数量也在减少,只剩下少数几个比较大的国家。总体来看,分裂的国家在减少,统一的因素在不断酝酿,正在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为宋实现全国领土的大部统一,奠定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 五代十国 在分裂的国家中,由刘隐父子兄弟一族统治的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湖南一部逐渐壮大,遥尊后梁为正朔,并在刘龑时,正式称帝,建立大越国,不久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当时南汉面临的政治形势为:北有南楚,东有南唐、闽,西有大理。南方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当为南唐,后趁南楚内乱之时,南唐军占领湖南全境。 南汉 2.南汉失交州拭析 因此,南汉最主要的军事压力在北方,这决定了南汉将其全国的精锐集中于南岭一线,防备南唐军南下。即便在南楚时期,南汉与南楚也多次发生冲突,双方在白龙四年(公元928年)在南汉境内的封州发生冲突,虽然最后以南汉军获胜而告终,但较大地消耗了南汉的国力。此次战争之后,南汉的军事重心更加集中于北部南岭一线,这进而导致了后方的空虚,尤其是对南方的兵力配备。 交趾 至于南汉南部的交州地,此时为静海节度使所辖,自唐末以来,该地被当地豪族曲氏统治。曲氏一方面结交北方的后梁,一方面对南汉曲意逢迎,希望在双方的平衡下求得生存。南汉久有并吞交州地之心,对于曲氏的做法自然心存不满,南汉大有三年(公元930年),南汉派梁克贞等攻交趾,擒曲承美等人,交州自此归附南汉,结束了此地的割据状态。 但和平并未维持多久,第二年便发生了杨廷艺的叛乱,随后南汉率军前来镇压,但被杨廷艺击败,事后双方的割据局面正式形成。虽然其后又有矫公羨、吴权等人的叛乱,但大体局面已定,尤其是白藤江之战后,吴权击败了南汉的军队,并正式称帝割据,连名义上隶属于南汉的局面也不复存在,交州地正式与南汉分道扬镳,开始走向了与中原分裂的道路。正如上文提到,南汉的军事重心放在南岭一线,因此对交州无法全力用兵,才导致后续战争的惨败,此为第一个原因,即军事重心导致的军力分散,无法维持对交州的有效控制。 吴权 第二个原因则从交州地的统治阶层来理解。唐末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设置于交州的静海军节度使一职也概莫能外,此职原本为高骈于866年设置,但是后期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与内地藩镇割据同样发展的道路。节度使一职最重要的职务是留后,一般都由心腹之人担任,静海军节度使也是如此。唐末,节度使一职原本由中央派遣的官员担任,但此时的人事任命权已经沦入静海军内部,在此过程中,权力又逐渐落入了当地土酋曲氏手中。 曲氏设置的留后杨廷艺,以及随后的矫公羨、吴权均为交州本土人,士兵也以当地土著为主。虽然名义上静海军仍然隶属于中央,但却形成了天然的割据王国,这是藩镇割据带来的本土化造成的。当地的土豪、土著,对中央王朝的忠诚度并不是很高,而是希望继续维持割据状态。 因此,当有外来的军队,比如南汉派军来攻打时,这群土著誓死保卫家乡,因为无处可退,所以能够击败中央王朝的军队。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被交州本地土著取代的情况下,割据甚至分裂都成为了可能,此为第二个原因,本土化的使得大权落入本地人手中。至于异地任官的传统,则要等到宋代了。 藩镇割据 第三个原因,我认为则是交州存在的羁縻府州体制。羁縻府州是唐朝针对偏远落后地区,还未比照内地实行纳税的地区设立的一种制度。在当时的广西、交州广泛分布。羁縻府州最大的特点是统而不治,意即中央政府实行名义上的统治,其他的一切权利全都交由当地土酋管理。虽然交州在今河内的交州治所所在地实行州县制,但在更广大的地区则是设立羁縻制度,这些地方本身就形同独立王国,对王朝的依附度并不高,时叛时服。 羁縻府州 因此,在藩镇割据形成了交州割据的事实后,这些地区更是不愿意再归附中央王朝版图,更不用说归附于南汉了。而且,羁縻府州的土酋往往左右逢源,既归附于唐朝中央及后梁等,又向临近的南诏、大理等地方势力臣服,巧妙使用各方的矛盾,维持自己的独立状态。相比于其他割据的国家,南汉的国力并不强大,而且对大理等实力并不占优,更不用说南唐了。 3.蓑翁说 总之,说南汉失交州,实在有失偏颇。交州的割据甚至独立状态,早在唐末的藩镇割据状态下就已出现,此时的南汉,乃至后来的北宋对交州用兵,都没有获胜,更遑论继续维持交州作为中央王朝版图的一部分了。准确地说,交州的独立是藩镇割据后,本土化势力的急剧膨胀,又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下实现的。古代领土的独立,远不是今日的所谓公投所能解释清楚的,领土的分离实在始于割据。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越南)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 2.(澳大利亚)王庚武:《五代时期中国北部的权力结构》 3.(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 4.叶少飞:《丁部领、丁琏父子称帝考》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江南蓑翁 合作与转载,请联系:2697383062@qq.。

相关参考

蜀汉被灭亡时,东吴在干什么呢

就在这时,东吴在干什么呢,因为孔雀而爆发着叛乱。吴国辖扬州、交州全郡及荆州数郡。交州共七郡,孙权平定交州后,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以北部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为广州,以南部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为

五代十国时定都广州的南汉,疆域有多大

历史上有两个王国曾在广州定都,一个是秦末汉初的南越,一个是五代十国的南汉。南汉是十国中较为强大的,最强盛时控制两广地区,自称「”小南强”。不过,南汉从弱小发展到极盛时的时间,较为漫长。南汉的创业之祖名

南汉

十国时期·南汉全图  南汉(917-971年),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刘隐、刘岩兄弟所建。都番禺,称兴王府。971年为北宋所灭。盛时疆域有60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区及云南的一部分。  

南汉皇帝刘竟建太监之国

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传到第四代刘继兴(刘)的时候,南汉灭亡。刘继兴做皇帝时荒唐,在投降北宋以后,也是个逗比人物。比如有一次宋太宗在讨伐北汉刘继元前,宴请投降的前吴越王钱等人,刘继兴就说:“平定中原以后,

南汉皇帝刘鋹竟建太监之国

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传到第四代刘继兴(刘鋹)的时候,南汉灭亡。刘继兴做皇帝时荒唐,在投降北宋以后,也是个逗比人物。比如有一次宋太宗在讨伐北汉刘继元前,宴请投降的前吴越王钱俶等人,刘继兴就说:“平定中原以

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原标题: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五代是一个特别注重军力建设的时期。哪怕在今天经常被人鄙夷的南汉王国,在武功的建设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其军事体系内的东南亚特色,在诸夏各势力中呈现别具一格的

南汉最后一位皇帝刘�是个好皇帝吗

  刘在历史上被称为南汉后主,和南唐后主李煜不同的是,同为亡国皇帝的刘无才更无德,连亡国也亡得非常戏剧性。  刘是南汉中宗刘晟的长子,原名叫刘继兴,他登基帝位时只有十七岁,国号为大宝。史书记载,刘长相

南汉国皇族真的是源自西亚的穆斯林后裔吗

原标题:南汉国皇族真的是源自西亚的穆斯林后裔吗?五代时期,刘氏家族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十国之一的南汉。这个享祚仅半个世纪的短命王朝,以阉人政治和牝鸡司晨而让后世学者津津乐道。由于当时战乱频繁,传统的谱牒学

南汉亡国之君刘鋹:装疯卖傻,我比阿斗拿手

唐朝灭亡后,进入了纷乱的五代十国,直到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宋,才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努力。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军对南汉的战争呈现压倒性优势,南汉后主刘鋹自知无望,赶紧命人找来十几艘大船,然后把搜刮多

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老乡,一个具有极强的亲切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常用高频词汇。在外地的时候,两个老乡见面可以说是非常亲近和激动的。就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和华佗就是一对老乡。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操是沛国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