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之心蒙蔽了双眼,让他们辜负了武王的信任,走上叛乱不归路

Posted 笔者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活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嫉妒之心蒙蔽了双眼,让他们辜负了武王的信任,走上叛乱不归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嫉妒之心蒙蔽了双眼,让他们辜负了武王的信任,走上叛乱不归路

周武王驾崩后,年幼的姬诵继承了王位,在这王朝刚刚初建,众多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对于这样一位少年天子来说可谓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幸好武王临终前的安排比较得当,在朝中安排了周公、召公辅佐,在外又有众多姬姓宗亲及灭商功臣的拱卫,让成王这个王位安稳了许多。然而一个大事件的发生让如此稳固体系也产生了裂痕,西周王朝迎来了立朝以来第一次大考验。 成王与辅佐他的周公 这个大事件各位应该都不陌生,正是发生在成王刚继位时的「 ”三监之乱”,历史上还称其为「 ”管蔡之乱”或「 ”武庚之乱”。并且,一看到「 ”三监”、「 ”管蔡”这些称呼,大家没准还能想起笔者之前多次特意留下的伏笔,今天就是要把这层面纱揭开,看看这场叛乱究竟怎么回事。 在说这场叛乱之前,咱们还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这就是何为「 ”三监”。说起「 ”三监”,历史上为此一直争论不休,主要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武庚和霍叔处哪个才是三监。到底史书中是如何记载的,学者们又是怎么争论的呢?笔者这就给大家说明一下。 网上很有意趣的「 ”三监之乱”图 首先来看看不支持武庚为三监的史籍:《尚书大传·卷三》提到:「 ”管叔、蔡叔监禄父,武王死……禄父及三监叛”,虽然这里没有提到第三监是谁,但可以看出禄父并非三监之一(禄父即是武庚)。《逸周书·作雒》更是明确写到:「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这里把霍叔列入了三监而非武庚。《帝王世纪》记到:「 ”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这里不但把管、蔡、霍列为三监,还把他们所居位置一一说明了,看上去十分可信。 咱们再看看支持武庚为三监的史籍:《汉书·地理志》中提到:「 ”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临殷民,谓之三监”,可见班固认为三监中并没有霍叔,而是武庚在其列。还有《尚书注疏·卷十二》写到:「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三监:管、蔡、商,淮夷:徐、奄之属,皆叛周”,可见同样是解读《尚书》,孔安国却认为三监其中就包括商的后裔武庚。 《尚书注疏》中所认为的三监 另外,除了上面双方各执一词以外,太史公在《史记》中还发表了自己特有的一种看法。这就是他认为武王并没有设置什么所谓的「 ”三监”,只是安排管叔和蔡叔在武庚身边一起管理殷地之民而已,原文为「 ”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可见一个「 ”相”字,连监视的意思都没有了。 就这三方面的观点,笔者认为「 ”三监”的设置还是有的,并且在下认为三监包括管叔、蔡叔和武庚。但在下并不完全同意《汉书》等说法,认为「 ”三监”是来监视殷地之民的,笔者认为「 ”三监”是以一种2+1的模式存在的。武庚之监,是监管殷都故地百姓,起到安抚的作用;而管、蔡的监,才是监视武庚,并协助安抚、管理殷都之民。所以,司马公才会有管、蔡相禄父之说,因为二人确实有辅助武庚的任务在里面。 至于笔者为何不认为霍叔处也是三监,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很多不认为武庚为三监的史籍中,也没有明确认可霍叔即是第三监(如前面提到的《尚书大传》)。第二,霍叔的封地比较确定是在山西的霍州,不仅与史书记载的殷商故地以北的邶地方位不同,且离殷都的距离与管、蔡相比要远很多,根本起不到监视的作用。第三,相比较管、蔡这两个明确的「 ”三监”以外,霍叔的处罚实在太轻了。如果霍叔同为「 ”三监”,即使没直接起兵反叛,只要是不明确站在朝廷一方抵抗叛军,就这连带责任和监管不力也够他消受的了,怎么可能既不被迁离原封地,又能在三年后恢复身份呢? 霍叔处像 依在下认为,霍叔很可能并不是「 ”三监”,所以管蔡也好、武庚也好的叛乱与他没有直接关系。而他所犯的就是传播流言,以及在叛军与朝廷对抗时,没有出兵支持朝廷,甚至故意让叛军路过自己封地而不予阻拦的罪过。因此,霍叔由于立场不坚定,导致罪魁祸首被施以重型之后,他也被小小的惩罚了一下。也很可能正是因为霍叔在「 ”三监之乱”后同时被处罚,才被众多学者将其归入了「 ”三监”之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三监之乱”的参与者就是身为「 ”三监”的管叔、蔡叔和武庚,而发起者正是家中排行老三的管叔。因为在武王过世后,管叔在众多兄弟中年纪最长,却没有被武王托孤,相反是四弟姬旦成为朝中的一把手,甚至替成王摄政。这嫉妒之心逐渐转变为愤怒之火,于是伙同蔡叔、武庚合谋反叛。蔡叔支持管叔是因为也不愿周公一手遮天,他也想掌权。而武庚支持管叔就甭说了,商人想借机恢复自己的政权是必然的。 管叔鲜像 经过三方商议之后,管叔、蔡叔去散播流言,引发姬姓宗族对周公的不满,而武庚则策动殷商旧势力徐、奄等诸夷加入了反叛大军。一场轰轰烈烈的叛乱即将开始了,管叔、蔡叔由于权力欲和嫉妒心,辜负了武王让他们监视殷商旧势力的信任,反而与殷人一块闹起事来,真是可悲可叹。既然,三监一方已经发难了,作为代表朝廷的周公又将如何应对呢?今天先到这里,咱们下次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 ”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 ”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管蔡之乱、何为三监、三种说法、支持管蔡商、无霍原因、霍叔之过、嫉妒之心、管蔡商合谋、辜负武王、反叛朝廷。 关键词云图简史

相关参考

珍妃究竟有多美?竟让慈禧嫉妒她,光绪对她百般宠爱!

谈论起古代的妃子,他们作为皇帝的老婆,大家都认为容貌倾国倾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清朝美貌如花的妃子并不是很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根据清朝的规定,皇室为了保证自己的血统纯正,选秀只从

周瑜为嘲笑诸葛亮,出了一个刁钻上联,诸葛亮的下联把他气吐血

很多人都认为,周瑜是被诸葛亮给活生生气死的。因为周瑜才智计谋都不如诸葛亮,就对诸葛亮起了嫉妒之心。三国演义中,周瑜几次想除去诸葛亮,但是都失败了。其实,周瑜是个君子,并不会嫉妒诸葛亮,反而很佩服他们。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

武王伐纣,历来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所谓「”多道者多助”,共同打响了消灭殷商的牧野之战。《史记·商本纪》载,「”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

武王伐纣,历来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所谓「”多道者多助”,共同打响了消灭殷商的牧野之战。《史记·商本纪》载,「”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

黄盖的苦肉计为什么能骗的了精明的曹操

  黄盖施苦肉计博得曹操信任,赤壁之战中得以火攻曹操取胜。人皆有趋利避害之本能,凡让自己受苦,很容易蒙蔽对方。苦肉计是一个阶段性策略,把隐密的目的藏于其中,便能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一、黄盖诈降

历史上有三个人, 让我国发展倒退了百年, 堪称我国最大罪人

自古以来,历史总会给我们留下真实的记录,尤其是那些叛国谋逆之人,也是不会放过他们的。这种人可以为了一己之利而选择出卖国家,行为可以说是为人不齿的,就算他们死后也不得善终,也要接受世世代代的人们对他的唾

康熙制定永不加赋政策 让百姓走上了逃荒路

康熙非常喜欢好名声,所以他将“宽仁”当成治国理念,处处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他认为皇帝要对臣子以礼相待,因此很会体贴臣子。有时宴请大臣,为了避免大家拘谨,他并不亲自参加,还特意传旨让大家多喝点儿酒,高兴

康熙制定的永不加赋政策 让百姓走上了逃荒路

说好的永不加赋,税却越收越多。康熙一脸无辜,百姓一路逃荒……康熙非常喜欢好名声,所以他将“宽仁”当成治国理念,处处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网络配图他认为皇帝要对臣子以礼相待,因此很会体贴臣子。有时宴请大臣

水浒中是什么让梁山坐吃山空而让走上了招安

梁山历届头领奉行的是流寇主义,没有像田虎、方腊建立根据地或游击区,更没有发动群众。群众想躲瘟神一样离家逃难,由于梁山下山抢夺财物,梁山附近的道路上没有了经过的商队,梁山四周人眼萧条、土地荒芜、投资环境...

水浒中是什么让梁山坐吃山空而让走上了招安

梁山历届头领奉行的是流寇主义,没有像田虎、方腊建立根据地或游击区,更没有发动群众。群众想躲瘟神一样离家逃难,由于梁山下山抢夺财物,梁山附近的道路上没有了经过的商队,梁山四周人眼萧条、土地荒芜、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