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齐国谋士晏子好手段,古人真的很讲究仁义的吗

Posted 桃子

篇首语: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桃杀三士,齐国谋士晏子好手段,古人真的很讲究仁义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桃杀三士,齐国谋士晏子好手段,古人真的很讲究仁义的吗

大家可能知道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实则它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这个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这个典故的来历,大致如下。 [释义] 晏子想除掉「 ”三士”,就让齐景公赐三士两个桃子,让他们论功劳吃桃,最终结果是三位勇士自杀而死。后人遂用「 ”二桃杀三士、齐相计”来比喻施用阴谋手段杀人;用「 ”齐三士、三士”等指此三人,也借指被谋害的人。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 [近义词]借刀杀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他们能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很勇猛,在民间很出名,三人同侍候齐景公。有一天晏子看见了他们便以很尊敬的姿态走了过去,但这三个人却不以为意,对晏子做了失礼的举动,对此晏子感到很生气,便去觐见景公说, 我听说贤能的君王手下的勇士也是文武兼备的,不但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对内也能使众人信服,朝廷大臣能赞扬他们的功劳,百姓也能称其贤。但是现在君王您手下的三位勇夫目中无人,最基本的君臣之礼也不能遵守,如此下去恐怕他们会凭借自己的功绩日益恣肆跋扈,不如赶快除掉他们,以避免将来的祸患。景公认为晏子说得有道理,便同意了。但是这三个人力气大,肯定不能与他们硬拼,若暗中刺杀若刺不中又会打草惊蛇。聪明的晏子便想出一计,他让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三个人两个大桃子,让他们三个人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 然后这三位勇士就开始了抢吃桃子的辩论赛。首先公孙接站出来说:「 ”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难道还要和别人一人一半吗?”于是他拿走了一个桃子。田开疆急忙接着说:「 ”我接连两次击退敌寇,为保护国家做出了大贡献。”我也要自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走了一个桃子。最后没有桃子的古冶子说了:「 ”我曾经和我们的景公横渡黄河时一条大鳖把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就要危急到国君的生命安全时,我潜到了水里,在水里逆行了数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能将它杀死。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时渡口上的百姓还以为是河神出来了。我这样的功劳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快把桃子拿出来”然后抽出宝剑直指两人。公孙接和田开疆这时说:「 ”我们是勇敢不及您,功劳也赶不上您啊!但我们拿桃子也不谦让,真是贪婪而不知羞啊!如果苟且活着,还有什么勇敢可言。”说罢二人交出了桃子然后刎颈自杀了。 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 ”他们两个都死了若我自己独活岂非不仁?又吹捧自己讽刺威胁他人这是不义!我现在悔恨自己的言行若不敢去死这就是无勇!随后他也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随后回禀朝廷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下令按照忠勇之士的礼仪厚葬了他们三人。 后世看法 《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是放在「 ”铲除权臣”这一篇系来说的。该故事更是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也常可见到后人对此事抒发感慨: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 诸葛亮在《梁父吟》说: 「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钱谦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十首》之二: 「 ”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 程先贞《还山春事》诗: 「 ”五君自醉竹间榻,三士谁怜桃下坟。” 大家的读后感如何? 相信大家读完这则故事后会觉得很荒诞,但历史确是如此记载。我想即使这三位勇士不「 ”傲慢无礼”,也难逃一死。因为这背后隐藏的是古代权力分配的问题和君王的猜忌之心。两个桃子之所以能杀三士在于桃子不只是桃子,更是无上荣誉的象征。而晏子也并非忍不了三位勇士的「 ”不让路”,而是猜透了景公的心思。你怎么看呢?

相关参考

二桃杀三士新解,晏子非谗臣,亦未施诡计,齐景公亦非昏君

  二桃杀三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晏子春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通过简单的分桃行为,让齐景公除掉了三个不服管教的齐国勇士,稳定了七国的政局。当然了,原书本意写来是体现晏子的智慧与权谋的运用,

春秋齐国晏子巧言谏景公祷雨的故事

晏子谏祷雨《晏子春秋》一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都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智,如:晏子谏祷雨等就流传在民间。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晏子画像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

晏子官居齐国何位

晏子生活的时期是在春秋末年,正是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作为朝廷的相大夫,他一直认真辅佐齐景公,一丝不苟。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

春秋齐国的宰相晏子竟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

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晏婴见使者光临,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一份饭两个人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婴

齐国名人故事10个

晏婴使楚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

让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齐国牛人晏子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历经十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因此被奉为“千古文章之主”。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

齐国贤相晏子是如何巧谏向齐景公提出减刑的建议的

春秋时期,齐景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也为了顺利地收取各种税赋,他制定了一系列高压政策,凡有作奸犯科者,无论轻重与否,一律严惩不贷。为此,有的人失去了双脚(罪行稍轻的,则砍去一只脚或一只手),有的

晏子为何谏杀烛邹 晏子赎越石父展现晏子什么特点

...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春秋时期,齐国相大夫晏婴出使晋国路途中,看见一个人头戴一顶破帽子,反穿一件皮袄,坐在路中间休息。晏子很会看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

晏子为何谏杀烛邹 晏子赎越石父展现晏子什么特点

...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春秋时期,齐国相大夫晏婴出使晋国路途中,看见一个人头戴一顶破帽子,反穿一件皮袄,坐在路中间休息。晏子很会看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

晏子是谁

晏子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甚至可以用有趣来形容这个人。晏子应该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又一个相当出名的宰相。只不过似乎管仲的名声比晏子大多了,但晏子是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三朝元老,他的功劳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