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经儒的文士,英勇抗敌的将才
Posted 经学
篇首语:白头若是雪可替,世上何来苦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潜心经儒的文士,英勇抗敌的将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潜心经儒的文士,英勇抗敌的将才
卢植像 卢植,又称子干,生于东汉末年,一代名臣,将领之才,又博通经学,与皇甫嵩、朱儁二人并称为「 ”汉末三将”,单听这响当当又有些「 ”唬人”的称号,便可知,此人是个实打实的大佬级人物。 但或许,很多人对卢植并不熟悉,介绍他之前,先说一说郑玄,两人均为儒学大拿马融的学生,相较卢植,郑玄名气可就更大了,诗书礼乐均善,以郑学郑注之功绩享誉千年。然而如果没有卢植的话,恐怕此后的郑玄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名气,因为正是卢植把郑玄引荐给马融,《后汉书·郑玄传》中称: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而唐武周时期的史承节在《郑康成祠碑》中也说: 摄斋问道,抠衣请益,去山东而入关右,因卢植而见马融。考论图纬,乃召见而升楼。 排起辈分来,卢植应是郑玄的师兄。后世文献在记载时,也是把卢植排在前面,《东观汉记》中称: 马融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 而卢植为后人所知除了他个人建树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的两个学生,一是白马将军公孙瓒,二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蜀书·先主传》中有载「 ”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这两人不用过多介绍,能为此二人师,也再次看出,这卢植,绝非等闲。 纵观卢植一生,出生名门世家,可谓根正苗红,少年时便有济世之志,早年钻研儒学经典,学成执教育人,而后携笔从戎,受命出征屡建奇功,晚年归隐幽州避居不出,清简而逝。 卢植在世期间,政局混乱,也深受其害,可不管为文还是为武,为儒还是为官,都秉持直道而行,性格刚毅,品德高尚,为时人所敬仰。 而他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 范阳卢氏 牌坊 少有宏志,求学经儒 说起卢植的身世,或许很容易猜到几分,响当当的范阳卢氏,而这一氏族的来历,也值得一说。 卢氏,源自姜姓,有记载最早的姜姓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他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在封地上创立了齐国。他的后继者、齐国国君,自然也姓姜。因为先祖被封到卢邑而改姓「 ”卢”。这种取名字的方式,是为了让后代永远记住先祖受封的荣耀。 再后来,卢氏就把家族迁到了范阳,之后又因为战乱迁到了涿水一带。但是他们对外仍然称自己是范阳卢氏。 至此,卢氏只不过是稍有名望,变身为真正意义上的名门望族还差一口气。 而这一口气,便是卢植。自卢植显名东汉后,其族中后人多累居高官,自后,卢氏正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 但不管怎么说,卢植出生时,便也顶着范阳卢氏上百年的荣耀,其生活的汉朝,是经学昌盛的时代。汉武帝即位后,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从此《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法定经典,从此以后,以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它的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经学正式诞生。刘秀建东汉后,鉴于西汉时期权臣当政、外戚篡权以及地方权重等历史教训,极力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以「 ”柔道治国”为理念,大兴儒学。因此,东汉时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更加浓厚,朝野诵读经书蔚然成风。儒学是士子必读的经典,儒生们也都把传习和解释五经作为自己的主业。儒生通过司法实践并官学私学教育,移风易俗,把经学思想深深的植入普通民众之中。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年轻时的卢植和其他士子一样,也非常注重对经学的研习,希望以经学立身,学有所成,报效国家,据《后汉书》记载: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可见,至迟在卢植十余岁时,便与郑玄拜马融门下研习儒学经典,而马融讲课也颇有讲究,绛红色大帐,前面坐着血气方刚的学生,后面站着妖娆多姿的歌女,不管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卢植求学听课专心致志,未有走神遐想,马融因此也十分看重他。 二十出头,卢植已然身材挺拔,眉目俊俏,声如洪钟,气概不凡。 学成返乡,执教育人 几年后,卢植学成归来,却没想入朝为官,反而返乡,在家里支起讲台,教授儒学,开宗立派,在《后汉书》中有记载: 学终辞归,阖门教授。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 卢植究竟有多少学生,史书上没有记载,如前所说,其弟子中广为人知,有姓名可考的只有刘备和公孙瓒二人。 身处江湖的卢植,潜心经学,却依然心系政局。 当时大将军窦武把持朝政,拥立汉灵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面对此况,朝中溜须拍马之人甚众,有人提议要给窦武加封进爵,《后汉书》中记载:皇太后父大将军窦武援立灵帝,初秉机政,朝议欲加封爵。 卢植知晓后,以布衣之身上谏劝阻窦武,认为应该推辞这些封赏来保全名誉: 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岂横叨天功以为己力乎!宜辞大赏,以全身名。又比世祚不竞,仍外求嗣,可谓危矣......宜依古礼,置诸子之官,征王侯爱子,宗室贤才,外崇训道之义,内息贪利之心,简其良能,随用爵之,强干弱枝之道也。 然而,窦武并未听劝,最终在争权乱斗中被曹节迫害。 还未入仕,卢植所表现出的眼界格局,以及对时势敏锐的洞察力被很多高官看重,纷纷相邀,皆被他拒之门外。 州郡数命,植皆不就。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 直到建宁中,卢植自觉时机成熟,遂出山征为博士,才正式步入仕途。 但其实,所谓的时机成熟,并非是卢植为了做官而应招,而是因为汉代博士是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这符合卢植研究传授经学的人生价值观,遂应招入仕。 影视剧照 中年入仕,修学平乱 卢植入仕时,已近中年,而在他的为官生涯中,他的武才也随文才慢慢绽放开来。 卢植在太学的时间并不长,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九江的少数民族造反,当时的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四位开府大员都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任命他为九江太守,他运用恩威并施的手段,使「 ”蛮寇宾服”。成功平乱后,卢植没有留恋太守的职务,而是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官职,回家休养。 其实辞官缘由,我们也可想见一二,卢植痴迷经学,原以为博士可在经学研习上更进一层,却不料迁官太守行武职,这与卢植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也便无心官场。 卢植回乡之后,开始致力于经学的研究,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马日磾等人认为当时流传的儒家典籍「 ”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因此联名上书汉灵帝,建议刊刻石经,正订儒家经典,这个提议很快得到灵帝的允许。卢植感到这是弘扬古文经学的机会,他上书灵帝,指出《礼记》注释重复繁琐,而《周礼》分析也有很多错误,希望重新注释和分析。但是由于家中穷困,没有能力供养进行缮写的人员,希望借着国家财力,专心精研经学。 然而你,汉灵帝相中的却是他的武才,当时南方少数民族又起义,朝廷认为卢植在九江就有恩德信义,又派他去任庐江太守,做的依然是理乱的政务。经过一年多的讨伐,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卢植被朝廷任命为负责顾问应对的议郎,和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等一起校注《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兜兜转转,卢植再次找回了自己的人生正途,可没多久,又被提拔为侍中,随即迁至尚书。 表面看来,卢植在官途一路亨通,官位越来越高,每到任上,均政绩显出。可或许只有卢植知道,自己所得一切均非所愿,他一生之理想,也不过是经儒之学。 而现实与理想之间,依然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三国志 卢植形象 文武兼备,热血报国 卢植一生研究经学最有力的一次呐喊,是在178年。 光和元年二月一日,出现了一次日食,天有异象,在封建迷信成风的古代,自然人心惶惶,举国上下,无不心怀戚戚,卢植借这次异象,上书汉灵帝,针对政治上的衰败没落,提出「 ”八策”: 一曰用良,二曰原禁,三曰御疠,四曰备寇,五曰修礼,六曰遵尧,七曰御下,八曰散利。 一字一句,用心良苦,其观念先进,不失为治国良方,此八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选用能吏,解除党禁,免除重罪,修整武备,弘扬经学,减少官员调动,禁止后门升官,减少专权。 但这些治国箴言,没有得到灵帝的重视和采纳,相反灵帝却宠信宦官、荒淫乱政,使得正常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矛盾迅速加剧,最终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起义。 身处太平则以文兴邦,身陷乱世则以武治国,卢植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全才。 中平元年,卢植因武功重重,被任命为北中郎将,领兵征讨黄巾军。 卢植连战连胜,张角节节败退,可就在关键时候,卢植因太过刚直拒绝行贿遭人参奏,免职入狱,幸得皇甫嵩战胜返朝上书求情,卢植才逃过死罪得以官复原职。 卢植 影视形象 突遭政变,避居上谷 从囚牢中出来的卢植,又赶上一场政变,中平六年(189年),刘宏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何进听信袁绍等人的建议,意图铲除宦官,甚至征召并州牧董卓进京,卢植知道董卓必为后患,竭力劝阻,而何进不听。 后面的事情让他看不懂也看不惯,宦官和何进血拼,宫城被烧,宦官挟持小皇帝逃亡,一个西北来的大老粗一屁股霸占朝堂,吆五喝六,像狗一样呵斥满朝读书人。 董卓恣意妄为,得寸进尺,意欲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当时无人敢言,只有卢植独自一人出来反对,董卓大怒,下令将卢植处死,蔡邕为其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 ”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已。 卢植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料定董卓不会善罢甘休,他以年迈多病为由返乡,故意绕道以逃过董卓追杀,后来隐居幽州上谷,《后汉书》中有所记载: 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从轘辕出。卓果使人追之,到怀,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 三年后,卢植生重病,逝于上谷,临终前著碑、诔、表、记凡六篇,并嘱咐儿孙「 ”俭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海内大儒至此谢幕于人世。 卢植死后17年,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璀璨文化的东汉王朝宣告灭亡。 范晔说:「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然而,纵观卢植在世时的种种际遇,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赤诚之心呢?即便是他的学生刘备和公孙瓒,恐怕也不知。 反倒是被后人称为「 ”奸雄”的曹操,对卢植知之甚深。曹操经过涿郡时,和郡守、县令的一番话,对他的一生做出了准确评价:「 ”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可话又说回来,一个痴迷经儒的士子,一个文人,本可以潜心著述,为何涉足官场,甚至行武职领军平乱,在官场起起伏伏,最终却沦为弃臣,郁郁终老。 卢植墓 了解完他的一生就可以知道,卢植虽将经学作为自己终极的人生理想,他入朝为官的初衷是为了深研经学,他几次上谏都为校注经礼著述,可同时,他还有一个更深入骨髓的人生抱负,便是济世报国,所以他几次放下理想,几次奉诏回朝,朝廷几次弃他于不顾,可他从未放弃过那个国家。 如前所说,卢植是范阳卢氏的一股气。 果真如此,自卢植后,范阳卢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名门望族,初唐卢照邻将卢植当做始祖,颇为自豪。 郑新芳在《卢植与范阳卢氏》中有评价说: 范阳卢氏望族,自卢植这后,诗礼传家,德才并重,有功于国,世代簪缨。 自三国至宋代,卢氏共有22人当过宰相,3人封王,460多人入朝为官。 王侯将相、才子佛门,范阳卢氏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熠熠生辉。 有人问,卢植一个儒生,何以能开启卢氏兴旺千百年的大门阀? 我想,是因为他毛遂自荐,和蔡邕等人刻熹平石经,将儒家经典流传至今的无量功德;是因为他撰经学研究论著,学术贡献硕大而配享孔庙的荣耀;是因为他文韬武略,不畏强权矢志为国,闪闪发光的才华和人格魅力。相关参考
1、刘备:我能当上官,关键还是靠了这两条,一是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好汉不吃眼前亏;二是我老婆好,后台硬,哪个有出息的男人不是事业第一,爱情第二?2、孙权:当官不娶美女,娶美女不当官。不信你看看周瑜的坎
1、刘备:我能当上官,关键还是靠了这两条,一是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好汉不吃眼前亏;二是我老婆好,后台硬,哪个有出息的男人不是事业第一,爱情第二?2、孙权:当官不娶美女,娶美女不当官。不信你看看周瑜的坎
查升(1650―1707),海宁袁花人。清康熙二十七年进士,书法家、藏书家。时人称查升书法、查慎行诗、朱白恒画为“海宁三绝”。康熙帝赞美说:“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分歧。”升的
武三娘是《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武三通之妻,武敦儒和武修文的母亲,因为替武三通吸毒而死角色经历武三通疯时,两个孩子只有一、二岁,她一手拉扯大,支撑整个家庭。受苦还不算,丈夫暗恋养女,武林中传为笑谈,由
郭靖,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和《神雕侠侣》中的重要角色,《倚天屠龙记》中也曾引述其相关事迹,他是贯通"射雕三部曲"的关键人物之一。他融合"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左右...
郭靖,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和《神雕侠侣》中的重要角色,《倚天屠龙记》中也曾引述其相关事迹,他是贯通"射雕三部曲"的关键人物之一。他融合"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左右...
完颜萍,《神雕侠侣》里的人物,容色清秀,身材瘦削,原为金朝贵族,蒙古灭金后,为报国仇家恨,多次行刺蒙古宰相耶律楚材,后来巧遇杨过,化解了这段恩怨。最终成为武修文的妻子。与武修文育有两子两女。《神雕侠侣...
犹太商人最会赚钱的代表当属十九世纪崛起于法国、后又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靠做古钱币生意发展而爆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五个儿子,分
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
南北朝的文士山水玄游 游赏自然山水主要是从晋室东渡之后开始的,当时游览山水自然的主体是从北方迁居东南的士大夫阶层,也即我们所谓的世家大族子弟,其著名的代表便是谢安、王羲之等人。但总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