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心向汉,为何不选择刘备
Posted 汉室
篇首语:别在该厚脸皮的年纪里过度在意自尊,别在该努力的年纪怨天尤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荀彧一心向汉,为何不选择刘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荀彧一心向汉,为何不选择刘备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不定时分享,希望各位朋友及时阅读、收藏、转发,评论交流心得。 在曹操手下,有这么一名谋士,非常的有声望,曾受到过袁绍的接待。既然是谋士,那么才能方面自然就不用说了,更为重要的是,他曾是汉室官员。尽管投靠于其他势力,但内心依旧还是希望汉室能够得到复兴。很多人已经想到这个人是谁了,没错这个人就是最早投靠于曹操的荀彧。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士大家族需要依附于一些强大的势力才能够生存,而那些大势力,也需要那些士族的支持才能够进一步的壮大自己。所以,那个时候,这荀彧作为荀家的当家人,他肯定也不能只为着自己忠于汉室就把整个家族给搭进去。他也必须得选择一个势力当做靠山,如果成功了,那么荀家可借机壮大,如果输了,那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而这个选择,只能由荀彧来决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以众人来看的话,就应该投靠于袁绍,而且袁绍之前也有意拉拢他们荀家。但是最终还是被荀彧给拒绝了。如果不看后面的结果的话,很多人都认为荀彧这个决定是没有经过脑子的。而他为什么会选择曹操,而不是袁绍呢?或者刘备呢? 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荀彧选择了跟随袁绍,那么作为上等客那是必然的,但荀彧在那里却发挥不了自己的才能。因为那个时候,袁绍的手下并不缺能人,至于他输给曹操,那是因为他不会用人。得不到重用,施展不了才能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一点就是,荀彧清楚的明白,这袁绍也只是暂时的得势,笑到最后的,不见得就是他。而这一个决定,可能就关乎整个荀家,这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而且,曹操对人才也是非常的重视,荀彧到了曹操那里,可以施展开来。而且,曹操那是对外宣称的是,迎天子以令不侯,如果这曹操真的成功了,对说不定还能延续汉室。所以,他把他自己以及整个荀家的命运都压在了曹操身上。成功,那就是希望失败,也只能说这是命了。还好,这荀彧没有选错。 但是,上面我们也提及到了。这荀彧是汉室官员,忠于汉室的。他不投靠于袁绍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什么他不投靠于刘备呢?这刘备身为汉室的后代,被时人称为刘皇叔,而他打出的旗号,也是兴复汉室。对于这荀彧来说,刘备不是更适合他吗?他又为何不去投靠这刘备呢?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刘备的势力不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虽然都知道有这么个刘皇叔,但实际上是一点背景都没有的。而这荀彧,他一是需要借助势力来安定自己荀家;另一方面,需要找一个能够兴复汉室的。刘备的目的虽然和他一样,但实力还是不够。要知道,这荀彧可不是光为自己一人着想的啊,他身为荀家的掌舵人,一切要以家族利益为重。如果说,他是一个寒门子弟的话,那他还可以没有顾忌。但谁叫他是士族出身,同时也是荀家的代表人呢? 刘备的势力不大,没有多少人看好他,荀彧当然不可能陪他去冒这个险。因为在他看来,刘备的成功几率是更低的。他还是更愿意选择曹操,这个看起来前途无限的大能者。而后面,他也确实赌对了,曹魏一跃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势力。可惜的是,荀彧想维护汉室的那份忠心,也随之破碎了。他看着曹操迎天子,待他就像真的皇帝一样,想借着他的力量兴复汉室。没想到,权势越来越大之后,目标也随之改变了。曹操违背了之前打出的旗号,荀彧可能也想到了这一天。所以,他就早早的将荀家给安排好了。 因为荀家是曹操最初的势力组建者,所以在朝中也算有些威望。而荀彧担心自己反对曹操称魏公,曹操会针对荀家。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当时朝中有能之人。相信有了这层关系,曹操也不会为难自己的家人。做好这一切之后,他毅然站出来反对曹操称魏公。由于他跟了曹操二十多年了,所以,曹操也没有公开杀他,而是派人送去了一个空盒子。就这样,会意的荀彧直接自杀了。一个汉室之忠臣,为了家族利益,选择趋于人下。同时,为了表达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已然只能用这种方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相关参考
一般的谋士,都是为了实现君主的理想而奋斗,而不在意君主是对是错。荀彧非一般谋士,他有自己的理想,合作的前提是君臣目标一致。荀彧的理想是辅佐一位英雄,一起平定天下,匡扶汉室。早年,荀彧曾寄希望于袁绍,但
汉中之战失利后,张鲁选择投降曹操,为何不投靠刘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发生在南郑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张郃、徐晃、夏侯渊、贾诩、张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荀彧为何要服毒自杀?在历史上能够成就大事的人身边无不拥有一个神机妙算的军师,如果刘邦没有张良的相助仅凭自己是不能建立汉朝,刘备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便一直是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在三国时
孙夫人听到刘备的死讯,百感交集,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亲至江边祭奠,投江而死。孙夫人在刘备生前没有做到一心一意地对待刘备、爱护刘备,她希望九泉之下能做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三国时期刘备和孙
荀彧(163-212年),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
孙夫人听到刘备的死讯,百感交集,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亲至江边祭奠,投江而死。孙夫人在刘备生前没有做到一心一意地对待刘备、爱护刘备,她希望九泉之下能做到“愿得一心人,白头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具有过人的智谋,用兵一直非常谨慎,基本不会进行冒险的军事行动。刘备去世前,将诸葛亮叫到床边,除了让他好好辅佐阿斗外,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马谡。虽然刘备在智谋方面比不上诸葛亮,但
刘备第一次入主徐州之时,别驾糜竺和典农校尉陈登同样积极协助刘备,之后糜竺死心塌地跟随刘备,然而陈登选择归附曹操,为何两人采取截然不同的选择?糜竺为世代经商,仆人、食客万人,家产万贯的徐州大富豪;陈登的
还不知道:荀彧空盒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关于荀彧的死因有不同记载,在《三国志》中记录的是“以忧薨”,就是说郁郁而终。而在《后汉书》和《魏氏春秋》中记载的却是“饮药而
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辅佐刘备,就是因为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到,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三顾茅庐”只不过是为了诸葛亮投奔刘备,司马徽、徐庶和诸葛亮施展的一计而己。东汉未年,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