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君臣和秦国君臣差距太大,赵国覆亡只是时间问题

Posted 问题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赵国君臣和秦国君臣差距太大,赵国覆亡只是时间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国君臣和秦国君臣差距太大,赵国覆亡只是时间问题

秦昭襄王47年,当时华夏最强的两个诸侯国——秦国和赵国,在上党地区发生了一场冷兵器时代第一场规模达到百万人级的大会战,史称"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消灭了赵国主力45万大军,并坑杀了降卒,使得赵国损失惨重,能战之兵瞬间一空,国力迅速下降,沦为二流邦国,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行列,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的萧索 200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研究此战赵国失败的原因,但是大家又不约而同的认为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的惨剧的发生。蚂蚁也认同赵括责任重大,那他都有什么责任呢?蚂蚁仅是一无名小卒,通过总结牛人思想,根据自己的浅显理解,对此事提一点自己的小小见解。 赵括剧照,也算英姿勃发 第一点、来关注一下男主角赵括先生。 赵括仿佛一个迫切需要证明自己能力的孩子,但是他有没有能力,别人不知道,他自己同样不太清楚。赵括确实对兵法十分敏感,可惜,太有才,没有人能用合适的办法培养他,结果他就在自以为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世有个人和他特别像——马谡)。赵括对自己的过度高估,使他认为除了武安君白起,秦国上下都没有一合之敌,只是缺一个机会罢了。 网上大家都在用的图,宝宝图 第二点、我们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赵括到战场与廉颇交接工作,廉颇作为同事,同时又是长辈,诚心告诫赵括不可轻出,只要固守,秦军自退。赵括不肖,随即改变廉颇策略,改守为攻。翌日,遣大军进攻秦国壁垒,同时又不放足够的斥候探路,就跟发情的公牛一样往前莽。战前,蚂蚁认为两国军将应该是对长平战场的地形十分熟悉的,可是看到《史记》中的记录,怎么都觉得赵括对地形不是多在意,好像只要他一出现就会成为自带主角光环的天之骄子,诸邪退避,秦军壁垒不攻自破,轻敌自大可见一斑。秦军佯败、退走,密张两翼,这一套操作玩儿的溜的不行,无懈可击,赵括还真就上当了,于是在他攻击壁垒的时候,两路奇兵潜出,一路二万五步兵,突击断掉赵军粮道,一路五千骑兵突击秦军营垒前的赵军,使赵军前后被隔开,又以轻步兵出击赵军,赵军大败,并被分割包围。在这种被包围的情况下,赵括选择原地筑垒固守待援,待什么援?待赵王的援兵。这个时候双方兵力还未到极限,赵军可能有三十万人左右,但壁垒里没留多少人,秦军大概也就是三十五万左右。可是,援兵迟迟不到,在被包围四十六日后,赵军已完全断粮,军营里已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饿的实在受不了,不如和秦军拼了,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赵军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把军队分成四拨,轮番冲击秦军的防线,饿的都人吃人了,怎么可能还有力气去打架杀人,能冲破防线才怪。到了第五次的时候,实在是攻不动了,赵括才出动自己的精锐,亲自领兵出击,结果被乱箭当场射死,一时赵军群龙无首,最后只能投降。 作战示意图 第三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战斗中,赵括的一系列错误战术。 首先,赵军士卒非常优秀。当先发起"饥饿"攻势的,应该是冲击秦军壁垒,被骑兵包围的那一拨前锋军,在被包围的情况下能坚守四十六天,足见赵军的坚强;饥饿到杀人吃的地步,还能撑得住,并且对秦军壁垒还能发动五次攻击,更能说明这是一只天下少有的强军。 如此窄的过道,你告诉我怎么冲 其次,赵括本部兵马也被包围了,本来他应该立刻改变策略,在第一时间攻破那五千骑兵的防线,与前锋部队取得联系,或者全力打通后方粮道,可能是赵括本部兵马是主力,带的粮食比较多的原因,竟然选择就地筑垒,固守待援,他还在想着要攻破秦军壁垒,打败秦军,但他根本就不知道,他面对的对手正是他最敬仰也最害怕遇到的武安君白起,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秦国的反间保密水平应该是战国时期顶尖的。他就像个傻子一样,在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况下,做着春秋大梦。这四十六天在干吗?在找资料,看兵书,看看先贤们有没有关于这种情况的论述,不然还能干吗。他就放任前锋军活活饿了四十六天不管,在前锋军自发的冲击防线的时候,他到前锋军最没力气的一波攻击才参与进来,可见他对士兵的麻木和不负责任到了极点,对兵书敏感,对战斗择时完全迟钝,只会下「 ”象棋”,这要是换做他爹或者廉颇,那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根本没有规划,到现场临时决定 第四点、再来看看两军的形势。 秦军本营,营垒前的赵军前锋军,五千秦军骑兵,赵军大营,秦军断粮部队,赵军大营少量守军或赵国援军。在最初包围圈形成的时候,秦军的防线都很薄,力量很弱,五千骑兵要防两头,根本防不住,断粮部队同样面对两头攻击,说是秦军包围了赵军,难道就不能说秦军自投罗网,被赵军反包围吗?实际情况就是,赵括自以为是的原地驻守,一动不动,在该防守的时候进攻,进攻一受挫又完全在危险的地方防守,简直就是个笑话。这为秦军争取到了大量的时间,那五千骑兵肯定迅速得到了补充,使得防线变得更厚,也使得包围圈真正的成立,特别是断粮道的部队,那是重中之重,首先得到了来自国内的援兵补充,结果就是,包围圈中大家相安无事,包围圈外,断粮道秦军成功的阻挡住了赵国援兵,而赵括连接应一下援兵的动作都没有,各个防线无压力,大家吃饱喝足的等赵军饿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赵括完全不懂审时度势,攻守失宜。赵括纵然是死不足惜,但他的失败给赵国带来的后果却是惨不忍睹的。 拿下长平,我想什么时候吃邯郸就什么时候吃 第五点、分析了战术层面,我们再来看看战略层面。 秦国强而赵国弱,这是不争的事实。芈八子之后,嬴稷勤政,这时秦国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东边还有一个齐国同样强大无比。秦国运用一系列手段,组织五国伐齐,使齐国差点灭国,而此时,赵国在赵武灵王以及儿子惠文王的努力下,就成为了东方诸国第一强。秦国当然就想灭掉赵国,赵国尽管还不如秦国的国力,但军力强大,名将如云,和这样的国家硬拼,只会两败俱伤而让别的国家占便宜,况且这个时候与赵国决战的时机不成熟,周边国家也都不弱。赵国也看得很清楚形势,而且在赵武灵王时期,就有灭秦的打算,也是时机不成熟,周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于是,两国结盟了,就是"渑池之会"咯,会后,两国都开始了布局,不断的开疆拓土,削弱周边各国,连楚国都差点被秦国灭了国。白起的名声也是在这时声名鹊起的,"杀神"的绰号也被叫了出来。当一切尘埃落定时,这个临时性的同盟关系也就不存在了,不过可惜,这个时候赵惠文王已经作古,一代明君"香消玉殒",新继位的是赵王丹。而秦国大将白起打下韩国野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染指韩国上党,进而威胁赵国邯郸,这应该是秦国朝堂上下早已制定的战略规划,在这之前的攻韩、攻魏就是为了野王,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地图上看,赵国真的不如秦国多矣 赵国也是对韩国上党垂涎已久,在三家分晋的时候,赵韩就把上党给分了,只不过赵国分到的地方一马平川,易攻难守,但韩国就不同了,占的地方多山川丘陵,易守难攻,两个国家以前也因此打过不少仗,得到韩国上党,就能直抵秦国安邑城,夺了安邑就可以绕过函谷关,通过河西之地直抵咸阳。所以,两个强国都是早就准备动手了,而且是不得不动手的。只不过,从国力上讲,尽管赵国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和秦国有差距,这是赵国明智之士能够看到的。本来赵国和秦国都没想打大仗,秦国是想打完野王休整一下,顺势就攻取上党,所以手头兵力充足,而赵国也是毫无征兆的就有人来送肥肉了。从一开始,赵国想的就是占领,去的人也就不多,没想到附一接触秦军,就损失惨重,随后,两国就不断增兵,到最后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会战。 最初的防线,秦军一来就崩溃了 第六点、对比一下两国领导层。 秦国国君嬴稷,自小就聪明伶俐,鬼心眼多,其母芈八子也算个政治强人,同时又有文武双全的弟弟魏冉、芈戎等辅佐,白起也无比听话好用,所以芈八子成为宣太后以后,秦国就在前朝基础上又大踏步的发展起来。这期间,嬴稷虽为秦王,但是一直都是过着"半傀儡"似的生活,在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中,嬴稷越来越像个王了,到了宣太后还政的时候,人到中年的秦王嬴稷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后又得顶级谋士范睢和名将白起等人辅佐,国力日强,军力强大,国际地位崇高。 秦国君臣,强! 再看赵国,赵惠文王在世时,赵国实力也是稳步增长的,在整个东方,也是与齐国并列。新王赵丹是惠文王的太子,从小就被惯坏了,可以这么说,赵丹自小在弟弟妹妹面前就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实际上他不过一纨绔膏粱子弟,急功近利又轻佻急躁,优柔寡断又爱占小便宜,政治上不够成熟,而且和远亲子弟赵穆还有断袖龙阳关系。长平之战前后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就证明了他性格上的缺陷和政治上的稚嫩。再看主要的大臣平原君,战国四君子之一,此人好谋,但正如他的门人对他的评价,逐小利而忘大义,缺乏政治远见,只顾眼前利益。接受韩国上党的提议是他出的,赵括是他举荐的,可以这么说,长平败的那么惨,就是拜这君臣俩所赐。 谁说我不如嬴稷那老东西 最后,再对比一下双方临阵换将的作用。 为啥秦国换将,结果给秦军换强了,赵国换将结果给换弱了?重点就是,秦国不是换将,而是加将。秦军王龁身为左庶长,本身就是大良造白起的下属,手下将军们也都是常年跟随白起作战的老部下,白起秘密来到战场,王龁降了一级留用,实际上是加强了领导力。而反观赵国,廉颇带来的部队都是他的人脉,赵括虽有一定人脉关系,但大部分都是继承于他爹,他自己本身因为年轻又没什么战功,所以指挥这些廉颇的老部下就不太顺畅,所以两相比较,秦国的策略比赵国高明的多。 实打实的名将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自赵国君臣接受韩国上党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但是如果不是战役过程中的一系列错误操作,失败的可能没有那么惨,但绝对不会胜利。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无非是时间长短而已。

相关参考

秦朝末年,秦国动用二十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无法抵挡秦国的攻击

宋义带兵走到半路上,听说秦国的兵力很强大,便命令就地安营扎寨,不再前进。项羽要求继续前进,帮赵国解围,而宋义却坚持要等到赵国和秦国交战,秦军实力大减后再进攻。楚军带的粮草并不多,宋义却每天喝酒吃肉,不

秦始皇一统六国时,六国国君在做什么

战国七雄到秦始皇时代,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战国初期的强国大魏国,如今已经只能靠割地赔款来度日,而战国中期崛起的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坑杀了几十万赵军,赵国也一蹶不振,南方

从盟友到仇人 秦国和赵国翻脸背后内幕

英明一辈子,糊涂一时的赵武灵王被他的儿子赵惠文王活活饿死在王宫之中。前面老福也说过,这赵武灵王在他退位的时候虽然动过秦国的心思,甚至亲自当间谍到秦国去打探情报。但最终还是没有跟秦国动手。所以我们现在清

亡在一个妓女手上的赵国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邯郸保卫战如果不是信陵君盗虎符救赵国,恐怕秦国灭六国的时间还要大大提前一些。即使这样,赵国也没有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相反他们在这段最后的时光,还害死了最后的名将李牧。

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时,赵国为什么有两个灭亡时间?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进行了对整个中国历史意义重大的的“秦灭六国之战”。经过数年奋战,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先后被秦国灭亡,秦始皇统一天下。下面小编为大家

长平之战本是秦国和韩国争地之战,那么,赵国是怎么被卷进来的

长平之战是古时候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与赵军发动了毁天灭地的进攻,坑杀赵国数十万士兵,这场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直接影响到了战国后期的势力划分。这场战争中赵国错误的估算了战场形势,坚持正面进

太后为他生两个儿子,因野心太大,被处以车裂

战国时期,当时秦国的实力还不是太强,当时秦国的公子异人,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爸,被送到赵国做人质。当时的商业奇才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就花重金结交异人,还把自己的小妾赵姬送给了异人。经过吕不韦的运作,异人

战国七雄之赵国为何亡于妓女之手?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邯郸保卫战如果不是信陵君盗虎符救赵国,恐怕秦国灭六合的时间还要大大提前一些。即使这样,赵国也没有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相反他们在这段最后的时光,还害死了最后的名将李(牧

战国七雄之赵国为何亡在一个青楼女子手上?

赵国骑兵(资料图)本文摘自《稗官女史》,尹剑翔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邯郸保卫战如果不是信陵君盗虎符救赵国,恐怕秦国灭六合的时间还要大大提前一些。即使这样,

功成名后还可以得以善终 秦国传奇名将王翦

...元前229年的时候,虽然在此之前王翦曾带领士兵去攻打过赵国,但是没有把赵国给真正消灭了,于是在这一年,秦王就派他去灭了赵国。王翦从郡上出兵,到了井陉这个地方,跟杨端和的军队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待士兵们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