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清正廉明,为何回乡时满载 ”金银”,乾隆得知还十分欣慰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官员清正廉明,为何回乡时满载 ”金银”,乾隆得知还十分欣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官员清正廉明,为何回乡时满载 ”金银”,乾隆得知还十分欣慰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当差,说话都要小心翼翼,不然就很容易触怒天子,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因此古代才会出现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不过历史上,也不缺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清朝就有这么一位。 这个人叫孙嘉淦,是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著名敢于直言进谏的清官。 孙嘉淦出身贫寒,但是他从小就有上进心,立志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康熙五十二年,孙嘉淦终于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职。他的运气很好,来到翰林院就任庶吉士一职,这个职位是专门帮皇帝拟圣旨的,任职的都由皇帝钦点,说明是当时顶尖的文学高手。 后来雍正即位,众所周知,雍正皇帝喜怒无常,很多大臣都不敢在他面前直言。有一次孙嘉淦对他直言,希望雍正能够亲近兄弟、停止纳捐,雍正本来就关押了自己的兄弟,最讨厌有人替他们求情,孙嘉淦无疑是撞到枪口上来了。 雍正本来要重重惩罚孙嘉淦,不过经大臣劝阻,在冷静下来之后,雍正认为孙嘉淦是个人才,于是原谅了他。足以证明雍正虽然喜怒无常,但不可否认是个明君。 就这样一直到乾隆时期,孙嘉淦都受到重用。在他为大清效力期间,为国家出了不少力。 一、清朝曾经下令,禁止百姓酿酒,说这样不利于民生发展,一旦发现有人私自酿酒,那便是重罪。后来孙嘉淦经过查访,发现酿酒都是用很简单的材料,于是上奏,请求废除这项规定,主张酿酒是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乾隆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激发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二、当时有个村子发生命案,一个叫纪怀让的人被判定为凶手。就在即将行刑的前一天,官员将案情报告给孙嘉淦,当时孙嘉淦的职位是直隶总督。他认为案件存在疑点,于是下令延后行刑,最后在孙嘉淦的调查下,发现纪怀让并不是凶手,还给他清白。 三、孙嘉淦得到三朝皇帝重用,但他一直不骄不躁,从不贪污受贿,因此即使身居高位,仍旧是两袖清风。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很多建议,为国家节省开支。与后来的和珅形成强烈反差。 我觉得幸好和珅比孙嘉淦小很多,孙嘉淦去世的时候,和珅才3岁,不然两人相遇的话,孙嘉淦必定天天上奏弹劾和珅贪污,那时候不知道乾隆该怎么办呢? 孙嘉淦64岁的时候,上奏请求告老还乡,乾隆批准。孙嘉淦刚刚上路,就有人向乾隆告状,说孙嘉淦平时看起来清正廉明,没想到他竟然是个贪官。因为他回乡时满载「 ”金银”,一路上十分招摇。乾隆信以为真,急忙派人去截住孙嘉淦。 等到官兵赶到的时候,发现孙嘉淦箱子里装的不是金银,全部都是砖头。原来孙嘉淦认为自己当官多年,又深受皇帝信任,可是回乡却两袖清风。自己倒是不要紧,万一乡民们见状,觉得皇帝抠门,对待官员苛刻,便会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名声,这才想出以砖头顶替金银的办法,为皇帝颜面争光。 乾隆得知事情真相后,感到十分欣慰。看到孙嘉淦的境况,乾隆也是感慨万千。于是乾隆下令,命沿途官府将贪污的金银拿出来,填充到孙嘉淦的箱子中,直到装满为止。如果有谁不愿意拿出来,一旦查出贪污,将会严惩不贷。 一时间,沿途官府纷纷拿出金银,填充到孙嘉淦的箱子中,最后孙嘉淦满载而归。也许乾隆这样做,一是为了警告各官府,不要以为贪污朝廷不知道,二是为了奖赏孙嘉淦,感谢他多年来对大清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清史稿·孙嘉淦传》)

相关参考

在当官地养老,显然更占便宜,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乡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一般情况下,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状况,实在干不动了,才会向皇帝申请。皇帝同意了,你才可以退休。皇帝要是不同意,你还得继续干。可能有人会说,干不动了才退休,那不是霸占年轻人的岗位

在当官地养老,显然更占便宜,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乡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一般情况下,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状况,实在干不动了,才会向皇帝申请。皇帝同意了,你才可以退休。皇帝要是不同意,你还得继续干。可能有人会说,干不动了才退休,那不是霸占年轻人的岗位

清正廉洁的将军,为何多次向皇帝索要豪宅美女

皇权至上的古代,天下所有财富都属于皇帝一人,除非皇帝主动赏赐,几乎没有人敢主动向皇帝索要金银财宝。战国末年的秦国,曾有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深受皇帝信任,为官清正廉洁。但是,在一次出征之前,却接二连三地

包拯的官阶有多高

很多人都不了解包拯的官阶有多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然而这一部电视剧拥有着好几个版本,里面有一位最让人深刻的人物,那就是包拯,据了解他是一位清正廉明还一身正气的

揭秘蔡邕听琴为何坐客而返

蔡邕听琴“蔡邕听琴”这一故事出自于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蔡邕传》一文。话说,有一次,蔡邕的好朋友林仁得知他已经回乡了,便准备了一桌酒席来招待蔡邕。蔡邕多年未见友人,便也兴高采烈地前往。蔡邕走到好友门前时,

溥仪得知日本投降后,为何向东叩首还打自己两个嘴巴

导读:李玉琴的回忆录中写道:吉冈通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溥仪立即双膝跪下,向东叩首,还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子。溥仪自述原来还有一场戏要演在爱新觉罗·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他是这样记录宣读退位诏书时

被人遗忘的晚清名臣骆秉章 为何世人会记不住他

作为晚清朝廷重要大员,广州花都人骆秉章官至一品,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大器晚成,为官清正廉明,心怀大爱、大义,举贤荐才,爱民如子。他生逢乱世,一生的荣辱升降,都与镇压太平军

他曾是隋末兵卒,最终成了唐朝名将,在乱世中成就了一生的传奇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隋炀帝出动了百万的兵马到辽东去征战,在当时的那场战争中,刘弘基还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兵卒,他其实也是出生在官宦人家,父亲是一个很清正廉明的官员,当时出征的时候因为人数众多,战马多有不够,

乾隆时被判死罪的贪官为何仍重获重用

乾隆皇帝虽明确规定:凡官员犯有侵贪、亏空、苛索、贿赂、欺冒、挪移、盗库等贪污行径,一经发觉,严惩不贷,强调“不可为贪官开幸生之路”,并以“斧锁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未止”,实施严刑峻法。然而,专制政治赋

他是乾隆最宠幸的大臣,清正廉洁,为什么却被赐死了

经常看清宫戏的同学应该会对一个清朝大臣的名字很熟悉:>讷亲。>在《还珠格格》里,>他是站在大臣堆里毫无存在感的大臣甲乙丙丁>《天下粮田》里,>他是迂腐无能的老臣子,>被乾隆赐死以立军威。>《如懿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