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盛世的味道,不止有点臭

Posted 恶臭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维多利亚盛世的味道,不止有点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维多利亚盛世的味道,不止有点臭

1819年,英国王室出生了一位小女孩,名叫维多利亚。1837年,年仅18岁的她继承王位。别看一开始还是个黄毛丫头,就是她在位期间,发动鸦片战争,船坚炮利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 ”日不落帝国”最好的写照就是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此时,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领土3600万平方公里。经济占全球的70%,贸易出口更是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上几倍。 维多利亚女王蛋糕 维多利亚,年轻的时候身材窈窕,后来爱吃甜点,停不下来,变成一个大胖子。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得早,在维多利亚42岁就去世了。从此,维多利亚还离群索居,有一年多没有办公。阿尔伯特亲王生前的秘书为了迎接女王恢复办公,在茶会上特别精心准备了一款用覆盆子果酱制作的蛋糕:维多利亚女王蛋糕。 本来,维多利亚女王蛋糕应该最能代表维多利亚时代的味道。酸酸甜甜软软,海绵蛋糕夹着奶油和覆盆子果酱,层次丰富,口感美妙。然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环境极其不好。1858年,伦敦来了一场大恶臭。 大恶臭 伦敦是出了名的雾都。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 ”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是1853年,查尔斯·狄更斯《荒凉山庄》开篇的描写。伦敦的雾 像「 ”一张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空气垫子,向整个城市压下来。” 雾,已经不是那种「 ”柔软的、鸽子灰色”的雾,而是散发着恶臭,呈黄色或黑色,几乎让人窒息。 大雾还催生了一个职业:linklighters。在昏黄的街头,提着自制手电筒的流浪儿提供有偿带路服务。 1858年,伦敦酷夏气温飙升至前所未有30℃。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伦敦有250万人,习惯穿着正装的英国人热得要命,估计身上也要发臭。再加上污水源源不断排入泰晤士河并在高温中蒸发,河中散发出的大恶臭(The Great Stink)笼罩着整个城市。 工业污水先不说,人每天都要排泄。伦敦当时有多少个化粪池呢?20万个,清理一个每次要1先令,当时一般百姓都难以负担。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而市政建设却远远落后。人口急剧增加,化粪池的数量就显得捉襟见肘。污物处理不及时,又给伦敦的恶臭添砖加瓦。 化粪池不是全部, 1848年,英国出台这《公共卫生法》,强制规定使用抽水马桶,取缔城内粪池。随着人们从便盆转而使用抽水马桶,英国的用水量大大增加。但抽水马桶排出的污水却直接经由下水道流入泰晤士河,这大大加重了河水的污染。怎么能不臭? 「 ”大恶臭事件”,谁都受不了。之后,政府通过一项法案,决定修建新的大型污水处理系统和泰晤士河堤以改善污水排放容量和地面交通。新的污水处理系统不再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泰晤士河,而是沿着河道修建了排污管道。污水处理系统于1859年动工并在1865年完成,河堤建于1862至1864年,至此,大恶臭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难散的烟雾 大恶臭治理好了,雾却难以散去。现在看来是愚昧无知,可是当时的英国人却对烟气对身体有益深信不疑。 1666年,英国的医学院出版过一本小册子,称燃煤可以改善带有传染病菌的空气。16—17世纪瘟疫肆虐伦敦时,官员们就号召居民用煤烧起大火来为空气消毒。19世纪80年代的细菌理论出现以前,人们普遍相信煤烟不仅无害,还有些积极作用,如可以防止肉类的腐败。 1881年,伦敦市市长声称,在大工厂的烟囱竖起来后,原来在泰晤士河湿地盛行的疟疾,就不再侵袭生活在周边的居民了……不过,到19世纪晚期,煤烟对健康有益的观念开始改变。细菌理论知识的传播,公共健康的改善,人们逐渐产生了煤烟影响健康的意识。 为了避开烟雾,伦敦东区和市中心区的居民一直「 ”在封闭公寓中关门闭户,没有直接阳光照射,不见蓝天白云,陷入漫天烟尘和高楼之下”。生命功能怎么可能自由自我发展?显然是不可能有!男性没有天然健美,女性的生殖力同样受损畸变;血液失去了血氧量饱和度,没有了鲜红色;人们四肢短小,关节变大,胸腔窄小,牙齿不齐,头发干枯,神经过敏,亢奋变态或呆滞笨拙;佝偻病的儿童增加…… 真要整治伦敦雾,人们又纠结了,谁愿意集中供暖,舍弃家中的壁炉?壁炉,多么温暖,多么美好,是家庭温暖的象征!只有 34% 的英国民众支持安装中央供暖系统,44% 选择中立,21% 表示反对。 议员迈克尔「 ”跟他光彩照人的妻子”在浓雾中迷路时还在咒骂伦敦雾,但一回到家后就立刻抛之脑后,「 ”雾中的一团混乱,迷途的身影,还有他们的叫喊,想这些干嘛?”这是在高尔斯华绥的小说《福斯特世家》中的描写。 幸运的是,呼吁治理伦敦雾的正义之声从未间断。 19 世纪 40 年代,威廉•麦克伦就已经将该问题提上日程 ; 1855年推出《防烟条例》等举措 ; 1858 年和 1866年颁布了《烟雾控制条款》; 1875 年推出《公众健康法案》; 1914 年纽顿勋爵提出《烟雾消除法案》; 1924 年,德•拉•沃尔伯爵提交了《公共卫生(烟雾消除)法案》; 1929年成立了全国烟雾消除协会 ; 20 世纪 30 年代创立了伦敦绿带圈; 1943 年弗兰克•马卡姆少校和爱德华•基林都在为烟雾消除不停奔走,后者主张用中央供暖系统取代燃煤,前者不遗余力地将政府的目光吸引到烟雾消除上来。 1952 年英国史上爆发的最严重的伦敦雾,1.2万人死亡,成为烟雾消除行动的契机。 1956 年通过了《清洁空气法》。 英国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严厉举措与立法,并尝试建立无烟区,终于在 20 世纪 60 年代赶走了伦敦雾。 人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更何况一开始英国人还不想吃。有时候,即使深受其害,却还愿意在水深火热之中维持现状。英国人认识煤烟的危害,经历了一个科学过程。在认识煤烟的危害的同时,建构和发明着「 ”空气污染”的概念。 工业与反工业的反思 曾经,在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笔下: 伦敦城沉浸在清晨的美妙霞光里,犹如披着一身透明衣裳,宁静又清晰,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在没有烟尘的空气里粲然闪烁。 然而,在拜伦笔下,伦敦是另一番景象,饱示工业革命环境的恶果,「 ”大团的砖瓦与烟气……透过众多教堂的塔尖纱幕……久久不见晴朗清澈的日子!” 人们依水而生。我们时而看见浑浊的河水,泛着白沫,汩汩而去,时而看见清澈的人工湖水,泛着涟漪,映着绿树。一种是天然,一种是人工。工业文明侵犯了自然本身的面貌,又再按照大自然的样子,模山范水。是对自然的爱?是对自然的讽刺? 维多利亚时代,把人类社会拖入了工业化社会。从此,工作效率提高,但是,人们也被专业化分工所主宰,生态环境也被工业生产高效地破坏。维多利亚时代的味道一去不复返,未来的味道呢?

相关参考

埃及安全吗,埃及现在安全吗,还有几天就出发了。有点担心,但真的

去埃及旅游的注意事项1,注意携带药品要适量。无论是出游东南亚国家,还是澳大利亚、欧美等大部分国家,入境海关都会对药品进行检查。大部分国家允许游客随身带进有限数量的药品,但须符合某些条件。如澳大利亚、新

史上最臭锦鲤,宋朝版 ”杨超越”

他是史上最臭锦鲤,他更是宋朝男版「”杨超越”,他就是宋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王安石,图片来自网络话说王安石进京去参加科举考试。在考试的途中,恰好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在出对

生化武器臭狗阵

石头地雷上刻有“大西瓜一见敌人就开花”字样。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实力,让日本侵略者葬

清朝秀才王致和,靠“臭”闻名,连康熙都知道

清朝康熙年间,顺天府武清县西河村(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有一个落第秀才,他发明了一种怪异小吃,在当时很有名气。后来他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但却辞官不做回京创业,怪异小吃销遍大江南北,康熙皇帝赐名青方,后来

一生骂人无数,臭脾气3次入狱,监禁7年,可谓一代 ”狂士”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敖评孟浩然生命总是精彩的,而生命也总会因为困难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在他的生命中,一切权贵、名利和世俗都黯然失色;中庸、苟且、妥协也都无处遁形。李敖是一位狂人,青年时期慷

赵高掩秦史皇死讯哪找这么多臭鲍鱼

秦始皇嬴政出游中途死了,李斯及赵高秘不发丧,但当时正值大热暑天,为掩盖秦始皇尸臭味,于是赵高就在车上装了一石鲍鱼,用鲍鱼的臭味来掩盖尸体散发的腐烂气味。然而鲍鱼在现今仍不是什么普通的食材,更何况秦朝时

《三国志》对贾诩评价极高,奈何贾诩的名声还是臭,被称为 ”贼”

贾诩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陈寿作《三国志》,将他和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荀彧及其侄子荀攸合传,说:「”荀攸、贾诩,庶

把秦始皇尸身送回京太难,除了放一车臭鲍鱼,赵高还做过什么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是完成了一统中国大业的帝王,也是第一个自称为“皇帝”的封建君主。他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政治制度。确实不愧为一个集大成的

古代一传奇皇帝,装疯卖傻30多年,登基后开创一代盛世

在我国所有的皇帝中你要说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可能有人会说是朱元璋,因为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但是和今天要说的这位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今天说的皇帝有多传奇呢?装疯卖傻三十六年,宫中的人都以为是傻子

苏味道简介 苏味道号什么

  苏味道  苏味道是大文豪苏轼的先人,与李峤并称苏李,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文章四友”,代表作有《苏味道集》《正月十五日夜》等。  苏味道简介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