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
Posted 武术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
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看看戚继光是怎么讲的 李新方 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形式之一,究竟对实战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这是近些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莫衷一是的一个话题,我们不妨看看最反对花法的实战武术家戚继光是怎么讲的。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英雄、杰出的军事家、实战武术家,他的《纪效新书》等不仅是军事名著,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武术名著,所载拳经三十二势,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 一、花法是指武术套路吗? 综观《纪效新书》,花法一是指军士在实战训练中为了「 ”人前美观”而往正确的攻防动作里加花:「 ”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篇》)。很明显,这里的「 ”凡比较武艺”决不可能指的是套路,而恰恰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实战,如「 ”对抗性武术比赛”。而现在的对抗性武术比赛,是「 ”实战表演”,是为了适应「 ”搏击市场”的要求,打给观众看的,不「 ”以图人前美观”行吗? 武术的基本原则就是进攻对方的要害部位,防守自己的要害部位,而在「 ”实战表演”中,由于有规则的保护,则对要害部位无须防守,目的只有得分,特别是那些高腿而且身体后仰的规定动作,明显违反实战原则,难怪近些年来有些拳王,在赛场外被不会武术的人打死打残的事件见于媒体报道。 二是指「 ”兵士愚下,岂能一一皆习”的实战技法。《纪效新书·或问篇》云:「 ”平日官府面前所用花枪、花棍、花叉之法,可用于敌否?光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容得左右动跳……焉容得或进或退!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到厮打时,忘了拿法”。 这里的花法,是指不适合普通士兵习用的实战技法,包括警用武术和民间武术,而并不是说这些技法不适合实战,只是强调战场武术与民间武术的不同之处。但作为将领,又与普通士兵不同,要身先士卒,在百万军中杀进杀出,与警用武术和民间武术并无差别,只是要求更为高超,故《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又云:「 ”……以上诸法,颇属烦杂,兵士愚下,皆能一一皆习。但载之不得不备,自有用心者精之。而教兵惟用封闭捉拿,上拦下拦六枪。封闭捉拿,有大门小门,只此已足用”。这是讲了将用武术与兵用武术的不同之处。当然,认为「 ”兵士愚下”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作为封建社会时代的军事家,难以超越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正常的。 二、武术套路的实战作用是什么? 从以引文不难看出,戚继光所反对的花法,并不是指武术套路。武术的实战训练方法,无非是单练和比试两种,两种都是模拟实战,而不能等同于实战,就是现代军事训练中,从单兵战术的刺杀到大兵团、多兵种实弹对抗演练,也是如此。相反,戚继光是特别重视武术套路的,指出「 ”单人跳舞免不得,乃是必要从此学来”(《纪效新书·或问篇》)。 据该书记载:「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 ”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打,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锁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可知中国拳术在宋代已形成许多家不同门派,而各家武术不论拳术还是器械,莫不以套路为基本形式。 戚继光在总结明代以前各家武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还创造了枪术二十四势、枪术对练十四势、藤牌(加刀、标枪)八势、狼筅六势、拳术三十二势等优秀武术套路。这正是因为套路是武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从平民到具有较强实战能力的合格军士,乃至武林高手的捷径。 三、符合实战要求的武术套路是怎样的? 中国武术广大精微,门派众多,但就实战技法而言,不外踢打摔跌拿而已,各家武术只是侧重不同,各有所长,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而就每个习练者而言,实战能力如何,最重要的不是所习拳派,而是所依据的参考系之大小,对武术实战的领悟和用功程度,所谓英雄不必问出身。就是现代竞技武术的自选类,是专习高难动作的,还有太极操、太极舞之类,但这只表明习练者的身份,谁敢因此就断定他们当中没有兼习实战武术,并达到出神入化的人呢? 符合实战要求的武术套路,主要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守中用中一一防守自己的人体要害部位,进攻对方的人体要害部位。《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 ”中平枪,中平枪破。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遮架。去如箭,来如线,指人头,扎人面,高低远近都看见”。又云「 ”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脚尖”。而拳术与器械无别,故后世又有「 ”中平本是拳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之说。 二是势势相承一一套路中的每一势,都能够直接转换成其他任何着势。《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云:「 ”……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有人说,「 ”真正打起来,谁跟你按套路打”?不错,但要反问一句:有哪位传统武术的师父告诉你,跟人打起来要按套路打了?差别只在于你学了套路,能不能做到势势相承。但你没有套路,就只能打「 ”王八拳”了,或眼睛一闭,等着挨打。任何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有套路,拳击的组合拳、现代散打的空击三十秒也是一种套路。 三是通向神明一一逐渐达到实战中的全自动化。《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云:「 ”夫长枪……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神而不滞。又贵于静也,静则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化莫测,神化无穷……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而《易经》作为中国文化总的源头,几千年来,太极学说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广大而深远的影响,戚继光创造的拳经三十二势就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王宗岳《太极拳论》则是第一篇自觉地运用太极这个绝对真理,全面总结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巨著,经武禹襄、李亦畬完成了从早期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科学太极拳的历史转变。 特别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王宗岳《太极拳论》),对于怎么达到神明境界是有具体练法的,叫做「 ”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走架时无人似有人,打手时有人似无人”,练套路就是练实战,就是逐步走向神明。武禹襄《太极拳解》说:「 ”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是走架与打手不二,并由此达到实战中的全自动化的具体论述。 反思现在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技法就是「 ”现代散打”那么几下子,太极拳中也有人只练推手,不学走架,虽然也能练上一定的实战功夫,但终归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离中国传统武术所能达到的实战功夫相去甚远,劝君切莫忽视忽视传统武术套路,也不能小看太极操、太极舞,更不要忘记戚继光的名言:「 ”单人跳舞免不得”!相关参考
「”锁龙井”是非常神秘的一种井,关于这种井的传说有很多。锁龙井里面有两条锁链,而人们认为井的下方有龙。那么井中的龙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锁龙井又是真是假?在古代,人们认为所有的水都是龙降的,所以把龙给锁
现在提及传统武术实战型的话题,总有一种说法,在擂台上不能使用阴招,所以限制了传武的实战能力。所谓阴招、简单来说就是插眼踢裆打后脑。那么如果在擂台上可以使用阴招,对技战术会有什么影响呢?1.插眼下图是u
01西藏是一个古代王朝难以触碰的地区,高原山脉的阻隔,决定了在这里推行统治十分的困难,直到蒙元崛起,凭借着强大的军力踏平了青藏地区,但是也难以实现对此地的实际统治,于是只能借助当地的宗教信仰,法王以及
他是一个具有超前眼光的阴谋家、战略家。率先提出了「”日本的防卫线在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的骇欲妄言;他曾几度潜入中国腹地侦察军事情报,为日本对清朝开战提供了详实的情报依据;他曾不可思议的单骑穿越严寒的西
对比明朝的万历朝鲜战争和清朝的甲午战争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这两次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入侵都是如出一辙,有相当多的共同点,但为何最终明清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是清朝武器装备落后吗?并不是!清朝当时有着号称亚洲
美军历史上,有一个人物的经历堪称戏剧性,他花了4年时间,从上校晋升到五星上将。如果对这一时间没有概念,可以参考同时期其他9名五星上将的经历:9年、12年、13年、16年、16年、18年、19年、20年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法国海军遭遇重创。由于需要将大量资源堆砌到陆军部门,停留在船台上的半成品们纷纷遭殃。本应成为海军新生力量的她们,大都滞留到战争结束,然后被不留情面的直接拆卸肢解。
诸葛亮转世诸葛亮还在南阳种地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为何一个足不出户,且没有信息来源的书生,在这样一个政局动荡,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却能够对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认知。他到底是为什么能有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满洲到底有没有汉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民族融合是世界历史趋势。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民族融合不仅是国家政权稳固的重要条件,更体现着人类共同的发展趋向。清王朝曾是一个空前强大而稳定
唐宋时期,刀是军队常用的短兵器,但其实剑并未真的淘汰。唐末军阀朱温曾经组建过一支名为“长剑军”的部队,朱友恭、王重师都曾经担任过长剑军的指挥官,但这支部队是在作战时使用长剑,还是仅以长剑为名,就不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