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时许多儒士抨击批判老庄

Posted 道学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当时许多儒士抨击批判老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当时许多儒士抨击批判老庄

前言 晋代的儒学在经历过了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巅峰后开始逐渐衰落并被迫走下神坛。 随之而起的是以「 ”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兴起,且被各个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士所接受、着迷。 新旧交替间无疑是两家同样源远流长的学派间的碰撞。可为什么当时会有许多儒士深刻的批判抨击老庄,他们所言又有无道理?今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一、清谈之风 魏晋时期道学界的标志性人物为何晏、王弼二人。 其中英年早逝的王弼在其仅仅二十三载的人生中不但撰写了数部研究道学的专著,还为这一时代的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史称「 ”正始玄风”。 作为道学的分支,玄学在当时的社会上带动起了一股新的风气—「 ”清谈”。 清谈用现在的河南话来说就是几个人吃饱了没事干聚在一起「 ”喷”。但这种「 ”喷”不是不着边际唾沫星子乱飞的瞎喷,而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 即围绕着道家思想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玄之又玄的东西进行激烈的探讨辩论。 这么说来玄学其实就类似于当代的哲学,其所研究的也都是非常深奥晦涩难懂的学问。 而清谈作为互相学习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可错就错在了它在当时的士族甚至是贵族阶层都颇为流行。 其中最著名人物有「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族弟王衍(晋惠帝亲家)、晋武帝亲家乐广(成都王司马颖的岳父)等。就拿王衍来说,史载: (衍)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矜高浮诞,遂成风俗--《晋书·王衍传》 身为皇亲国戚锦衣玉食衣食无忧每天自然有大把的时间来做这种看似毫无疑义的事儿。 可最为严重的是像他这样的达官显贵不仅自己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而还带坏了社会风气。 诸位不要小看了那一句「 ”矜高浮诞,遂成风俗”,这背后其实隐含着非常大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这种上行下效不排除某些处于社会中底层的民众是真喜欢「 ”玄学”和「 ”清谈”这种学习消遣娱乐的方式,但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怀揣着「 ”投其所好一夜暴富名利双收”的投机心理在做这件事儿。 没获利的希望借此有朝一日遇到识货的伯乐而飞黄腾达,已获利的则期盼攀龙附凤再上一层楼。 毕竟只要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嘴皮子利落这就是一条能够快速摆脱矮矬穷,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捷径,哪怕你没有真才实学。 只要抓住重点哄得朝中大老爷们开心顺畅就好。至于其他的,谁会在乎呢! 而这其实就是一个巨大且相互的市场。贵族阶层创造发扬了这种市场,中低阶层则充实反哺了这种市场。 对于参与其中的各个阶层的人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受益者,那么受害者呢?则是政府系统与更多的普通百姓。 二、放达率真 庄子或许不会想到当初他在妻子死后击瓦而歌的放达会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也因此为自己穷尽一生去研究发扬的学派招来无尽的批判谩骂之声。 可这些真的就怪庄子么?庄子真的做错了么?显然不是,他的放达被有意的进行了曲解,从而成为这一部分人违背公序良俗的护身符。 魏晋时期绝大多数人所谓的放达率真只不过是「 ”借放达之名行苟且之事。”,最终躺枪的背锅侠则是追求「 ”效法自然、清静无为”的老庄以及道学。 东晋与谢安同时代的名臣王坦之就毫不客气的严厉批判庄子道: 庄子之利天下也少,害天下也多。故曰鲁酒薄而邯郸围,庄生作而风俗颓 骤语赏罚不可以造次,屡称无为不可舆适变--王坦之《废庄论》。 王坦之的话现今看来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免加入了太多个人情感恩怨从而不分青皂白的把所有过错都甩在庄子身上也不免有些言之过激。 而东晋另一位名臣大儒范甯则在自己的文章中将批判矛头对准了王弼、何晏二人: 王何蔑弃文典、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遂令仁义幽沦,儒雅蒙尘、礼坏乐崩、中原倾覆--《晋书·范甯传》 王弼、何晏是否「 ”蔑弃文典、不遵礼度”因未见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故此我不敢妄加论断,但「 ”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却是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从晋惠帝元康年间开始,一些嗜酒如命、穷困潦倒、不事生产、自命清高甚至在丧礼上带着一群人当众裸奔之徒开始大行其道,而这与沉迷老庄之学的贵族士族阶层的「 ”赏识尊奉”无疑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 这些人的存在把整个社会可谓搞的是乌烟瘴气,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忧国忧民的大儒对他们深恶痛绝大加批判了。 三、儒道本不同 儒道两家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两家的层次,而我个人认为儒学要比道学更胜一筹。 孔孟创立的学派之所以能在汉武帝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官方确定为唯一的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不无道理。 首先是儒学对人的要求面极广,除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极端的「 ”三纲五常”思想外,其他如「 ”仁义礼智信忠孝”等具有很强且历久弥坚的现实意义。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可谓道出了为人处世的本质与真谛,即便历经数千年时至今日之社会依然被严格的遵守,这也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本准则。 其次它提出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对人的一生每个阶段由小到大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与畚斗方向。 同时这也是包含了儒家对子弟的一种期待和态度:即积极入世有所作为建功立业的思想。 特别是在国家政局混乱,民族危亡之时儒家所倡导的扶危济贫、舍身取义、忠君爱国的社会担当就显得更加重要和难能可贵。 因此相较于道家狭隘的「 ”效法自然”「 ”顺其自然”「 ”清静无为”独善其身的思想,儒家显得更为博大且实用务实。 其三是儒家讲究礼节,是秩序的坚定维护者。虽然其中某些等级思想如今看来禁锢甚至是泯灭人性,但是我们不能因小失大反倒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因此它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基础也是很直很正的。 道家则不然。它追求的是蔑视既有规则无条件的寻求解放天性,如亲亡不悲反而歌,如不顾「 ”世俗”的眼光当众裸露甚至裸奔等皆是这个原因。 但这种不设前提条件的「 ”随性而为”真的对么?不见得。甭说是礼制严格完备的古代封建社会,就是放在当代,甚至是「 ”自由”开放的西方世界,你敢当众一丝不挂的裸奔么? 警察叔叔不请你坐坐椅子喝喝茶都对不起他身上那身代表正义的制服。 而前文所述的儒士对道学的抨击也是有着充分的理由: ①道家思想的结构不严谨,容易被人曲解改造从而影响甚至是败坏社会风气 ②道家思想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且对于修身养性的实用性不强 ③道家思想较为消极,治世影响不大,乱世其子弟常常无所作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太弱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我是历史中简堂烽烟喜欢中国古代史,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转发。

相关参考

华国锋为何把四人帮当“极右派”来批判

毛泽东与华国锋(资料图)本文摘自《邓小平改变中国》,叶永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在查阅1977年4月13日的上海《解放日报》时,见到一整版以“本报大批判组”名义发表的“揭批张春桥在《解放日报》期间

毛泽东为何四次“批判”社会主义老战友铁托

本文原载于《世纪风采》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大国,但是中国和南斯拉夫两国领导人在对斯大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出现过分歧。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曾四次批判了铁托,最

王震遭批判气病危 自称“才知周瑜为何会气死”

王震的一生和新疆有着不解之缘。是他率领大军解放新疆,使新疆回到人民的怀抱;是他带领新疆军民恢复和发展生产,使新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1952年6月,驻苏大使张闻天路过新疆,对新疆短短两年时问中发生的

高鹗续写《红楼梦》为什么遭到人们批判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并且因为他出色的文笔和精彩的人物构造,以及非常先进的思想和极高的历史意义,被认为是四大名著之首。这本书写的非常的出彩,让许多人为之着迷。在今天光是研究《红楼梦》这本书的人

毛泽东曾为何事向许世友微微鞠了一躬 让许流下眼泪

来源:清风明月逍遥客原题:在大家同意枪决许世友时,毛泽东为什么要救他?1937年3月,中央决定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部分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受到牵连,他们被审查,被批判,被关押,甚至可能会被处决。当时,个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李贽:1、他抨击程朱理学,自称“异端”,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著作《焚书》。2、提倡追求个人利益,批判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3、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的政治理想。4、

猪八戒离开高老庄时,留下了一番话,毁了高翠兰一生的幸福

众所周知,《西游记》这部书籍虽然是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但是其中也描述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等,尤其猪八戒背媳妇这个片段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虽然猪八戒听信观音菩萨

知识点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齐名,抨击腐败被皇上贬官

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汤显祖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嘉靖四十一年)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按他的才学,在仕途上本可望

有着一定程度的复古与保守思想

《论语》中反映出的许多思想在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正如许多历史人物一样,孔子的许多思想也需要我们去批判地吸收。孔子的仁的思想可以说是《论语》的精华所在,它集中体现着孔子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研究唐代历史的的学者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道教学者唐朝作为道教的鼎盛期,涌现出了许多道教学者,使道教有了更多突破性的发展,其中以孙思邈、张万福、李筌、吴绮、杜光庭、彭晓等最为卓越。孙思邈不但通晓老庄及百家之学,更是在医学方面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