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的确立

Posted 郡县制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郡县制的确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郡县制的确立

喜欢先秦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战国的战争规模比春秋大得多,多数情况下要大10倍以上。 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中等规模的战争一般是双方各出动100—300辆兵车,每辆兵车约30人,按这样计算,多数情况下双方兵力加在一起不会超过2万人。而战国则不同,《史记》中动不动就出现斩首十万、斩首八万的记载,规模显然比春秋大得多。 这里举一个例子,春秋时期最大的战争——晋楚城濮之战,此役晋国投入兵车700辆,按照一辆兵车30人计算,大约为2万人,楚国动用的军队大约为4万人,双方兵力共6万左右。而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长平之战,秦国兵力投入约60万,赵国约45万,双方共105万兵力,其兵力投入是城濮之战的17.5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此,普遍有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战国时期的人口比春秋时期多,因此各国所征的兵也就多了,从而导致了战争规模的扩大。这种观点,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其实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首先,战国的农耕技术虽然比春秋有所进步,但农耕技术的进步对粮食增产的促进其实并不大,因此战国的人口虽然比春秋多,但也不可能多十倍以上。根据历史文献分析,战国的人口峰值约6000万,春秋的人口峰值约2000万,战国人口峰值仅是春秋的3倍。 其次,春秋多是攻伐战,战争适可而止,往往俘虏的人比在战死的多,这些俘虏在战后要么成为战胜国的奴隶,要么被放了回去,人口总量受战争的影响并不大。战国则不同,战国打的是灭国战,不仅要占领对方的土地,还要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因战争减少的人口较多。因此,战国的人口起伏很大,保持在6000万峰值的时间不会很长。 可见,人口增加固然是战国的战争规模扩大的一个因素,但还不足以使战争规模扩大10倍以上。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春秋后期郡县制的产生,使征兵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各国的兵力得到了较大增加,从而导致战争国模的扩大。 先秦时期,在西周以及春秋的大部分时间里采取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封给士大夫,这些阶层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贵族阶级,这些人的地位比较高,而与之对应的地位较低的是平民阶级和奴隶阶级。 在分封制之下,国家军队主要由各级贵族的宗族成员和私属人员组成,不但诸侯国是这样,卿大夫也是这样。需要打仗时,上级贵族就向下级征发军队,比如周天子向诸侯国征发军队,诸侯国再向本国的卿大夫征发军队,以此类推。 因此,当时各国在对外作战时,几乎都以贵族军队为骨干,平民和奴隶只能作为随从在作战时服劳役、搞后勤。比如城濮之战中,楚国的中军(也是主力军)就是令尹子玉所率领的来自楚国贵族若敖家族的军队(即若敖六卒)。 在这个制度下,军队只来自贵族阶层,而一国的贵族(含其宗族及私属)人数不会太多,因此各国军队数量比较少,战争的规模当然也就比较小。 然而,在春秋、战国之交,由于各国相继进行变法,逐渐产生了郡县制。郡县制实施后,一些地区(比如通过战争掠夺的土地)便由中央派郡守直接管理,而不是分封给贵族。另外假如贵族犯罪了,中央除了治他的罪,还要收回此前给他的封地。 久而久之,政府组织便由原来分封制的松散走向了郡县制的严密,导致一国的政权、税权和兵权也逐渐集中到中央政府,中央的力量得到增强,中央对贵族的依赖也就小得多。如此一来,贵族的实力不断削弱,一方面难以帮助中央政府频繁支撑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另一方面贵族们也不愿出兵了,因为没利益嘛。 与此同时,郡县制的产生又使得农田制度发生了变化。早在春秋晚期,晋国六卿之一的赵氏就废除了井田制,把国家和奴隶主的公田分给或租给平民,平民通过耕种再向国家交税。此后各国推行的变法,几乎都进行了「 ”废井田”的改革,把公田分给平民,同时鼓励拓荒。这种做法,推进了土地私有化,产生了大量自耕农,这些自耕农除了交税,还要服劳役和服兵役。 因此,随着郡县制的逐步建立和推广,战国时期的社会各阶层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贵族力量的削弱与自耕农的大规模增加,使各国的征兵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国为了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生存及扩张,不得不改从中央直管之下的郡县的自耕农中大规模征兵。 这样一来,各国的总兵力自然大大增加,战争规模自然更大了,这就是战国的战争规模比春秋大得多的根本原因。 -- END --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战国史》。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参考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施皇帝‧官僚制度之意义与演变

和封建制比较,郡县制有何历史意义?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是怎样演变的有什么规律

演变规律如下:【先秦】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无所谓地方行政区划。进入春秋中叶以后,随着诸侯国发展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区划——郡县制的萌芽开始出现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正式确立。县:县是最早的地方行政区划,出

为什么两级地方制最终走向三级地方制

秦朝建立后,把商鞅变法确立的县制推向全国,可以说一直沿用到今天。秦朝当然无法直接管理几百个县,这就需要在县上面设立郡,这就是郡县制。秦朝最初设立了36郡,后来增加到48郡(王国维考据)。中央王朝直接管

明代巡抚制度详细介绍

明代的省级制度有过两次重大变化:明初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卫所,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都、布、按并立的体制;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逐步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衙门成为新的省级权力机构。

郡县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郡县制的核心是皇权专制。秦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废除分封制,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于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从秦朝正式实行后,影响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皇朝。郡县制的推

郡县制

  郡县制(汉语拼音:jùnxiànzhì),(英语:PrefectureandCountySystem),中国古代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但两者并无统属关系,各国制度也

“郡县制”一展风华,能否大定秦国天下

秦始皇二十六年,嬴政重新划定天下,设为三十六郡,就是在原诸郡基础上做出的调整。秦郡县图>首先是调整诸郡的领辖范围。设置同等级政区所要求的适宜、均衡的领辖范围,不是绝对的面积概念,而是包含地域面积和人口

秦朝为何不沿用更成熟的分封制,而改用创新的郡县制

话说秦朝一统天下,建立郡县制,都是有历史的前车之鉴的。朝廷众官都跟嬴政说,这分封制要不得,有漏洞。你看看那个可怜的周天子,自己的土地分封完了,各诸侯有了家底都不愿意再听周天子的指挥,结果搞得自己最后没

从春秋时期出现的郡县制,浅析其对君主集权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叫郡县的管理制度,其让天下各地充分地体现了古代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中的郡制最先源自七国之一的秦国,是由秦穆公通过法家代表改革之后所实施,县制度则最先源自楚国,是楚武王协力施行所为。那么

分封制的周朝历经800年,郡县制的秦朝历经2世,是分封制更优越吗

从周武王把商纣王干掉开始,到公元前256年,周朝最后的皇帝周赧王驾崩,历经800年左右。秦朝,从秦始皇灭了六国,天下统一开始计算,只历经两世,时间只持续了15年。仔细看两个朝代的不同,周武王上任伊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