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初时期到清末时期,为什么考中进士的人要立碑题名
Posted 进士
篇首语: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清初时期到清末时期,为什么考中进士的人要立碑题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清初时期到清末时期,为什么考中进士的人要立碑题名
本文由作者不是撞到别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这是宋人汪洙《神童诗》里边的一首绝句,极言进士登第后的荣耀。新科进士题名之举始于唐代,当时在曲江大宴之后,新科进士们便约定时间,在大雁塔下题名,其开端是中宗神龙年间,中间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由于李德裕不是科举出身,又与科第出身的牛党矛盾尖锐,所以既废除了曲江大宴,又将雁塔进士题名全部削去。 唐武宗 后来在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又重新恢复了新科进士雁塔题名的制度。雁塔题名,荣耀非凡,所以大诗人自居易在题名之后写诗说:「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大雁塔位于长安(今西安)南8里处慈恩寺之内: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纪念其母文德皇后改建为大慈恩寺。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群雁飞过,一雁离群落下,摔死地上,群僧惊诧非常,以为雁即菩萨,于是议定埋雁建塔,以作纪念,因而有大雁塔之名。为什么新第进士要在雁塔题名呢? 唐宣宗 一说是唐人韦肇登第之后偶尔在寺塔上题名,于是后人竞相付效,成为约定俗成之事:一说是唐人张莒本在寺中闲游,戏题同年之名于塔上,因而后人相沿成习清代雍正二年的上中说:「 ”进士题名碑,始于时。新进士榜后于慈恩寺塔下,题名立碑。宋明以至我朝,皆建碑于国学,按诸进士甲第先后,刻姓名籍贯于上,凡所以重科名也。”从元代开始,题名牌改建在国子监。但元之题名碑已残缺不全,因为明代内官阮安在建太学之时,将元代题各碑上的文字全部磨掉。 雍正三枚 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国子祭酒吴苑,挖地之时挖到三块元代题名碑,一块是正泰(按:元无正泰年号,恐有误)国子贡试题名记,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分列三榜,并有正榜、副榜之别。一块是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壬辰进士题名记,此记蒙古人、色目人为一榜:列三甲,状元是朵列图;汉人、南人为一榜,列三甲,状元是文允中。从元代题名碑中,可以看出当时没有榜眼、探花,并且题名也不限于进士。 雍正 明朝从洪武至祟祯一共是88科,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榜眼练子宁、探花黄子澄,在永乐年间因罪被削籍置法,所以成祖命人将这一科的题名碑推倒毁掉了。清代初期,新科进士在释褐之后,礼部便题请工部发给建碑之银100两,交国子监立石题名。从顺治到光绪共为112科,其题名碑都立于太学戟门之外,并且明、清两代题名碑只限于进士,不包括其他。 顺治通宝 清代康熙初年是清人题名碑制度实行之年,此时不仅将新科进士题名碑立于国子监,而且把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以下各科题名碑都补立起来,顺治壬辰(1652年)、乙未(1655年)两科有满榜,这两块满榜题名碑则排列在汉榜题名碑之后。康熙三年(1664年)辅政大臣为节省开支起见,不再为建立进士题名碑而拨银两,于是这项活动所需花华磁一里上不孩干甲短漏。雍正之时,舆论对裁去新科进士立碑题名所需银两一事持有异议,所以又重新恢复工部拨银的制度,当时皇上在上谕中说:「 ”科目一途,实用人取士之所系。 康熙 题名之典,岂宜遗缺?”于是便命工部动用正项钱粮,把裁去银两时没有建立的题名碑如数补建,并明确规定:「 ”嗣后每科仍照旧例题请,庶土子观览此碑,知读书之可以荣名,盖励其自修上达之志。”这样,从清初到清末,大都按例建碑题名,顺治到光绪所立的112块石碑,至今保存在太学旧址之内,只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试题名碑因为当时裁国子监,礼部没有题请建碑银两,所以由两科进士自己捐资补建。 参考资料 ·《神童诗》 ·《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相关参考
...子逮个进士第四名,喜欢得屁颠屁颠地跑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考,与现在的高考大同小异,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否则就是“冒籍”,一经查出,绝不
古代科举,为何得中探花的人比考中状元还高兴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疑是古人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喜事,要是在金榜题名中拔得头筹,成为了位居第一的状元郎,更能够获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姓周的大才子,二十出头就考中举人,几年后到京城参加会试,以优异的成绩金榜题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士,被皇帝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之官职。在考中进士之前,周大才子就喜欢游玩,经常与友人一起游
张海鹰明永乐二年(1404年),「”海丰吴氏”始祖吴士安携妻带子从直隶省永平府迁安县(今河北迁安)南门里千里迢迢来到山东省海丰县(今无棣)东南关定居,以文教兴家、以科举入仕,自清康熙三年(1664年)
古时候人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前三个喜事不说,在古代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金榜题名,在古代有个一官半职可以说是家族的荣耀,无人不想考中进士,如果能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作者:史遇春先说进士。进士之称,始见于《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郑玄注:「”进士,可进受爵禄也。”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公元605年~公元618年)始置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科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科
张先,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四十岁才考中进士,算是个大器晚成之人。自从金榜题名之后,张先先后做过知县、判官等官职不高的小官,工作能力还算不错。与其他人不同,他对功名利禄的兴趣不大,却喜欢创作诗词和垂钓,
乾隆四年,一个叫沈德潜的老人,在花了四十多年时间参加了十七次科举考试后,终于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他很开心。乾隆也很开心,就喜欢这些努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人不要怕年纪大,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