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手握30万湘军,为何不敢造反建立汉人王朝
Posted 湘军
篇首语: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手握30万湘军,为何不敢造反建立汉人王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国藩手握30万湘军,为何不敢造反建立汉人王朝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据说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国事起,他组织湘军,他一生最大的功劳就灭掉太平天国。他还参加洋务运动。曾国藩与胡林翼曾并称「 ”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 ”文正”,后世称「 ”曾文正”。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下南京,彻底灭了太平天国以后,他到达了人生顶峰。他控制的不只30万,有的书上说达到50万,他还身兼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数职,手握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个膏腴之省的军权,封疆大吏中的第一人。他的门生故吏也遍布天下,全国八名总督,有三名都出身湘军,十五名巡抚中有七个都曾是他的弟子或者和他关系密切。 据说下边劝进他称帝一直大有人在,早还没灭太平天国的时候,就有人建议,第一位当属湖南著名才子王闿运。王闿运曾多次向曾国藩上书言事,并得到曾的重视。此后,他又三度至曾国藩驻地探视,并参与谋划。游说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 ”连衡”反清。但曾国藩把他看作是狂放不羁的文士,并不信任他。但也不驱赶,优礼待之,对他提的意见很少采纳。 曾国藩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军以后,据说原来咸丰帝临死的时候有遗言,克复金陵者封王。可是最高领导人已经换成慈禧了,仅仅给其一个一等侯,连公爵都没给。并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聚在一起,认为这评书里十二道金牌,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为帝,反抗清朝,据传他们曾约集30余名高级将领于深夜请见曾国藩。想学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曾国藩是聪明人,觉察到下属的举动,于是写出「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联挂出,即回复无意造反。 曾国藩经历人和事都非常多,一般认为他出于儒家的忠君思想,所以不造反。但我认为他肯定也有激烈思想斗争,特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也就是大多数说的儒家思想,而且他据说还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他自己也就儒家思想写了很多文章,他打击太平天国,也是基于太平天国的反儒家思想。我认为这可以算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只是之一,因为儒家并非反对一切的造反,还有开口,而且是似是而非的开口。看历史就知道,评价比较高的李世民、赵匡胤、朱棣都是篡位者,但因为他们的后代长期为帝,大多数读书人也就不提篡位一事。可以儒家反对篡位者并非很严格,他们更多的是崇拜皇权。 二、没有造反的决心。看中原历史,一般是要饿死或是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造反。真正造反的,大多是无知无畏,本身穷的叮当响,没有可以留恋的,必须想好了是不要命。因为造反,那后果是难料的。还有就是已经掌握大权,那说是造反,实际上就是宫廷政变,那是位置比较高的人所为。 而此时清朝,并没有取消他已经有的权利。当年吴三桂的造反,是感觉彻底失去藩王之权,而铤而走险。但曾国藩本来也那么大权利,不存在失去,而是他已经开始受重用,要造反可能就要丢失这一切,而且落的名声还不好。 三、他生活在清朝,他的观点与现在人不同。现在大家都听信革命党宣传那样,认为八旗军队没有战斗力。 实际上,八旗军队一直保持有战斗力。因为八旗人数有限,而管理的地盘太大,就如蛇吞象,很难消化管理。所以八旗军队只分布各军事要地。但缺乏灵活机动的军队。如西方列强来了,远道而来,兵力反而比清军多,就因为清军没有机动部队。八旗军队没办法灭太平天国也是这原因,拿不出机动部队去围剿。但这些不代表八旗军队没有战斗力,太平天国每攻下有八旗驻扎的城市,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所以曾要造反,那么多要地在八旗军控制中,他很难夺取。他也比较了解塔齐布、多隆阿、金顺这些满洲名将,知道在当时,满洲人还是可能出来能征善战的名将。 四、他自身的军事实力并不很强。能打败太平天国,是因为太平天国内乱不断,太平天国自己劲是瞎折腾,并不说明湘军很强大。曾国藩在长江看到西方军舰飞驰而过,也惊得目瞪口呆。知道西方军队厉害。而西方认为大清是合法政府,所以在内乱中,肯定也是偏向大清的,这点曾非常明白。就湘军实力,有的方面还不如绿营兵,而且肯定不如八旗军能打硬战。他这些军队发起内战,只会把国家打的越来越乱,不会出现好的局面。因为曾国藩这人还是比较正,但也会考虑对国家、社会是否有好的结局。 五、汉族各大将领未必全支持他。就如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各地汉族大臣也是反复的,都是考虑自己利益。就是说关键时刻,不一定都站在曾一边,可能有反复,就是看到曾势力强大,就倒向曾,但如果清军打几个胜仗后,就倒向清军。与曾实力不相上下的还有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淮军,虽说左宗棠、李鸿章都曾是曾国藩弟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有了自己利益就不可能完全和曾国藩一条心。慈禧太后是很会掌握政坛的政治家,所以曾国藩不敢去冒险。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作品。相关参考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1861年,安庆失守后,宁靖天堂首都上游再无任何戍守据点,这对于依靠长江的天堂政权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之后,固然宁靖天堂在江南一带仍有建树,然则这却没有什么计谋意义,因为对于曾国藩来讲,他的方针只有一个
历史已经成为过往,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康熙驾崩后不发动兵变夺位,其实只是后人一种假想,也许当时胤禵压根就没想过要这么做。康熙驾崩后,雍正第一时间通知总理事务王大臣:“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胤禵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得人物之一。他从湖南一个偏僻得小山村以一介书生进京赶考,二十八岁便靠中了进士,从此以后,他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得人物之一。他从湖南一个偏僻得小山村以一介书生进京赶考,二十八岁便靠中了进士,从此以后,他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
湘军的重要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何说没有胡林翼,湘军难成气候?
湘军的重要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何说没有胡林翼,湘军难成气候?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胡林翼是湘军重要首领。湘军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挽救了清政府,还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成
曾国藩解散湘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历史上的将领们,在把军队招募起来,为朝廷建立了大功劳后,很少有像曾国藩那样,主动把军队解散了的。(曾国藩)这些将领们不愿意解散军队,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