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朝对匈奴战略形势变化,看晁错《制匈五策》对汉匈战争的影响

Posted 汉军

篇首语: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汉朝对匈奴战略形势变化,看晁错《制匈五策》对汉匈战争的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汉朝对匈奴战略形势变化,看晁错《制匈五策》对汉匈战争的影响

公元前154年的一天,在汉朝都城长安,有一个身穿囚服的人,被腰斩于西市。他是前御史大夫晁错。 巨大的斧钺落下,晁错被斩为两截,但他心有不甘,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继续挣扎了一阵儿,才最终去死。是的,晁错本无罪过,如果要说他有错的话,也只是出于对汉家江山的考虑,向汉景帝提出了「 ”削蕃策”,由此触怒了天下诸侯,爆发了震动朝野的「 ”七国之乱”。汉景帝突然面临这种天下纷乱的形势,有些发懵了,听信了袁盎的谗言,将晁错作为替罪羊处死。 (晁错)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 ”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晁错被杀而停止,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因为诸侯们看到了中央政府的软弱,认为皇帝拿他们没办法。 叛乱的七国诸侯,以「 ”清君侧,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导致晁错身死。晁错之死,实则是汉朝的重大损失,晁错是一位相当有眼光的政治家,对汉朝的内政外交政策皆有独到见解。 而《削蕃策》只是他的诸多建言之一。对汉朝构成严重威胁的匈奴,是汉朝的重大边患,晁错也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向汉文帝进献过《制匈五策》。 《制匈五策》提出的背景 匈奴是古代居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春秋战国时代,实力增强,成为赵燕两国的边患,秦帝国建立后,对匈奴用兵,夺取河套地区,并将韩赵燕等国的旧长城,连接起来,进一步延伸,用以防御匈奴人。秦末农民起义后,秦撤走三十万长城守军,去镇压农民军,匈奴人乘机再占河套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国力,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匈奴人) 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的匈奴人,以游牧为主,靠掠夺为生。「 ”利则进,不利则退,苟利所在不知礼义”,他们反复无常,尽管汉朝自高祖刘邦后期,就对匈奴采取和亲之策,还适当地开放边境城市,进行货物贸易,但匈奴人还是不断撕毁和平协议,杀汉朝边民,抢掠人口和物资,焚毁城市,给汉朝边境带来巨大的灾难,甚至一度威胁长安城的安全。 例如: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为寇,「 ”捕杀吏卒,驱侵上郡”。 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 ”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今宁夏固原市东南)、萧关(今宁夏固原市东南),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并派骑兵火烧回中宫(今陕西陇县西北),候骑至雍(今陕西凤翔县)、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直接威胁汉王朝长安城。汉文帝急忙以中尉周舍、张武为将军,率骑兵十万驻守长安旁,以备匈奴。又派卢卿为上郡将军,魏速为北地将军,周灶为陇西将军,屯守三郡。匈奴在长城关塞内停留了月余才退,汉朝无力与匈奴开战,只好继续进行屈辱的和亲之策。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烽火达于甘泉,再次威胁长安,无奈之下,汉文帝再派六将军分驻在长安城周围,以防备匈奴进攻。 (长安城)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身为中大夫的晁错,经过深入思考,结合实际的形势,提出《制匈五策》,从战术、战略上进行分析对策。 那么,具体是哪五条方针呢? 《制匈五策》的具体内容 1.对敌我的优势,进行分析 《资治通鉴.汉纪》载:晁错曰「”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平,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桡乱也;劲弩、长戟,射疏、长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 晁错分析匈奴有三个长处: 战马优良,能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道路无论多么崎岖,匈奴骑兵都能稳如泰山,在急速骑行中射击。 顶风冒雨,忍饥挨饿,战斗力不减。 他还分析汉军有五个长处: 在平原上,汉军使用战车、包抄战术,很容易打乱匈奴人的阵脚。 汉军的各种弓弩,射程比匈奴人的弓箭远。 汉军身披甲胄,身带利刃,步兵在弓弩兵的配合下,进行队列冲锋,匈奴人肯定抵挡不住。 汉军的弓弩兵,统一指挥,万箭齐发,匈奴骑兵难以抵挡。 汉军擅长步战,短兵格斗,匈奴不是汉军对手。 晁错详细分析了敌我的长短之处,「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与敌交手,必须先要充分了解对手,针锋相对地拿出制衡之策。 这是战胜敌人的第一步。 (汉匈对阵) 2.实行屯田,保障军需供应。 《资治通鉴.汉纪》载:晁错曰"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不下千家,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民,免罪、拜爵,复其家,予冬夏衣、禀食,能自给而止。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汉初守边的将士,都是从内地向边境地区调派,一年一轮换。晁错认为,这样既耗费物力,又耽误农事,并且士卒每年都变动,对匈奴的情况永远都不可能熟悉,不利于对敌作战。应该招募内地百姓前来守边,尤其是那些犯罪的服刑人员,只要不是罪大恶极的,都可以发配到边境地区。在军事交通要地,建立边城,广开农田,国家帮他们盖好房屋,配好农具,免除他们罪行,赏赐爵位,给予婚配,免除赋税,赠送四季衣服,直到他们能够在边境自给自足为止。而这些人亦农亦兵,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一定会拼死抵抗匈奴人的进攻。 晁错建议的就是屯田,目的就是让募民长居边境,从事农业生产,既能解决军粮问题,又能解决兵源问题。 3.重视联盟,以夷制夷 《资治通鉴.汉纪》载,晁错曰「”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 晁错建议,把已经投降的游牧部众武装起来,给他们发放武器,并联络他们的国家,与汉王朝一起抗击匈奴,这便是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是由于相比汉人,这些游牧民族,风俗习惯与匈奴人更接近,他们更能了解匈奴的战术战法,并且具备匈奴人的来去如风的特点,更能有效地抵抗匈奴人。 (汉朝与西域的联络) 4.扩建骑兵,充实战力 《汉书.食货志》载,晁错向汉文帝建议,「”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也就是建议政府要鼓励民间养马,每户百姓养马一匹者,免除全家三人的兵役或人头税。汉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制定了更加细致的养马细则,史称《马复令》。几年后,即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政府「 ”始造苑马以广用”,即扩建养马苑,大量饲养军马。 可见汉王朝非常重视养马,实行两条腿走路:既鼓励民间养马,政府也建立军马场,扩大军马饲养规模。 5.选将练兵,积极备战 《汉书.晁错传》载,晁错曰「”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不及,避难不毕,前击后懈,与金鼓之旨相失,此不习勒兵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而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也无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大意就是,军队若要战胜敌人,必须优选良将,由良将组织严格操练士兵,排兵布阵,熟练使用军械,达到战法娴熟,配合默契的效果。 《制匈五策》的实际应用 晁错提出的《制匈五策》,在文景两朝陆续落地实施,汉武帝即位后,并没有急于对匈奴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仍然花费数年时间,按照晁错的策略,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凿空西域 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联合对匈奴进行作战。但因为匈奴人在中间的阻隔,西域各国并没有太大的响应,在汉朝对匈奴进行了数次决战后,匈奴退往西域附近,西域各国才陆续与汉王朝建立外交关系。 实施马政 汉武帝为了鼓励民间养马,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民间养马数量急剧增加,为军队作战提供了可靠的军马保障。数次大战后,汉军损失军马常常在数万匹之多,但军马依然能够得到供应,不得不得益于马政的实施。 选拔良将 汉武帝不以出身为条件,以独到的眼光,睿智的头脑,发现并提拔一批年轻军事将领,最为有名的是奴隶出身的卫青,十七岁的娃娃霍去病,此外还有出身低微的公孙贺、公孙敖、赵破奴、张次公等名将。 这些名将在汉武帝的大胆任用下,在对匈作战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编练军队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汉军扩建了人数,并进行了兵种的细分:步兵、骑兵、工兵、弓兵、弩兵、戟兵、楯刀手等。 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训练下,汉军具备了长途奔袭的能力,公元前127年,河套之战,公元前122年,两次河西之战,公元前120年,漠北之战,接连取得重大胜利。这些战役的胜利,无不彰显出汉军具备了超强的大兵团、长途奔袭的作战能力。 (汉军威武) 晁错之死,「 ”时人冤之”。他一心为国,忠于君王,短暂的仕途内,多次就内政外交,向皇帝建言献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相应采取了晁错的建议,将其强兵之法付诸实施。屯田、选将、练兵、联盟等等策略,切实对汉王朝强盛军力、打赢战争奠定了重要基础。 《制匈五策》也为后世王朝,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解除边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 2.《汉书》

相关参考

卫青,一己之力改变汉匈战争形势的男人

中国的历朝历代往往都会面临一个威胁,就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汉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交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为此不得不修建长城来抵御外患。但是在汉朝,汉军却能越过长城,进入打磨深入打击匈奴,实现漠南

汉武帝初期时的匈奴形势与汉武帝的战略构想

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太子刘彻继承汉朝的大统,从而开启一个伟大的时代。击溃匈奴,雪几十载大汉耻辱,凿河西通西域开丝路,称霸东亚,后世人冠以「”雄才大略”来专指汉武帝。然而,汉武帝在即位之初,并不

晁错 晁错剥夺诸侯封地

...有提到过,从刘邦到汉文帝景帝,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汉朝对付他们的方法就只是尽量躲在长城内,躲在城堡内,利用坚硬的城墙来阻挡匈奴人的进攻

晁错 晁错剥夺诸侯封地

...有提到过,从刘邦到汉文帝景帝,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汉朝对付他们的方法就只是尽量躲在长城内,躲在城堡内,利用坚硬的城墙来阻挡匈奴人的进攻

汉匈漠北之战汉军取胜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西汉以10万精骑,大量步兵、车兵、14万匹从马,远渡大漠,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里。伊稚

汉朝已经大败匈奴,为什么还要和亲呢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朝的故事。从刘邦和亲到汉武帝反击,汉匈关系在汉武帝时期发生逆转西汉初年,此时的北方匈奴已经逐渐强盛,而历经战乱的

从“汉匈和亲”开始,汉王朝强大前经历过多少隐忍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另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几句苦楚的诗句,诉说着“昭君出塞”的凄凉,同时也传达着早已终老在匈奴的汉朝公主们心里的吃力闷与伤感。但谁又知道,这背后究竟隐藏了几

从“汉匈和亲”开始,汉王朝强大前经历过多少隐忍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另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几句苦楚的诗句,诉说着“昭君出塞”的凄凉,同时也传达着早已终老在匈奴的汉朝公主们心里的吃力闷与伤感。但谁又知道,这背后究竟隐藏了几

汉朝为何不能彻底消灭匈奴

汉匈战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多年来饱受和亲之苦的西汉政府到了汉武帝在位时,终于出了口恶气。这位励精图治有作为的皇帝曾多次派遣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领率军北伐匈奴,经过几次决定性的大决战后,使得匈奴元气大伤,

“昭君出塞”与汉元帝的不幸婚姻有何关联

汉元帝好色,但婚姻却很不幸。不幸的婚姻与“昭君出塞”有没有关联呢?请看下面的故事。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