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直争议不断,这道圣旨能否盖棺定论
Posted 高寿
篇首语: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雍正一直争议不断,这道圣旨能否盖棺定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雍正一直争议不断,这道圣旨能否盖棺定论
雍正元年,雍正对各省督抚发布了这样一个圣旨,全文如下: 每见各省地方,有力之家,尚能上达,而乡村贫篓之人,则多湮没无闻。故该督抚学臣及有司,遍加查访,务使苦寒守节之家,同沾恩泽。 这道圣旨颁发的背景是雍正斥责地方政府,往往只向朝廷上报有权有势家庭的高寿恩赏名单,而删除了穷苦人家可获恩赏的名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清朝,朝廷对年龄达到70岁、80岁、90岁、100岁及以上的高寿之人,每隔十年会给予一次丰厚的固定赏赐,但是雍正从各省督抚上报过来的恩赏名单发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所有上报的受赏人员,大多都是当地的「 ”有力之家”,「 ”有力之家”就是指当地有权有势的家庭,而达到年龄的「 ”乡村贫篓之人”(贫苦百姓)很少被上报给朝廷,针对地方政府这种错报瞒报的行为,雍正皇帝专门下达了这道圣旨。 从这道圣旨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对普通百姓的利益,还是非常重视的。 那么在清朝,针对高寿之人具体的赏赐是多少呢?我们一起围观一下。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 70岁:允许一人免除一切杂役,以照顾供养老人; 80岁:赏绢一匹,棉花一斤,大米百斤,肉10斤; 90岁:赏绢二匹,棉花二斤,大米二百斤,肉20斤,白银30量(建牌坊之用) 100岁:在90岁的基础上,增加《升平人瑞》匾额 以清朝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来说,这样的赏赐比较已经非常丰厚了,但是,以上只是康熙朝的定例,高潮在雍正朝。 雍正四年,雍正觉得百岁之后实为稀有,对于高寿之人的旌奖政策进行了修改补充,主要是增加了现银数量: 100岁以前的待遇未发生变化,但是对于百岁之后的恩赏发生了重大变化: 110岁:赏绢二匹,棉花二斤,大米二百斤,肉20斤,白银60量(翻了2倍) 120岁:赏绢二匹,棉花二斤,大米二百斤,肉20斤,白银90量(翻了3倍) 此后每隔十年,持续翻倍一次,由此可见,雍正是担得起「 ”执政爱民”这个四个字的。 纵观雍正执政的这十三年,他执行政策的基调是「 ”严官而宽民”的 1.摊丁入亩 雍正之前的农业税收政策采取按人头收税,「 ”摊丁入亩”就是取消将人头作为收税的考量,而将土地所有权作为收税的基础,这项政策实际就是将税收主体从百姓变成了地主,这在最大程度上伤害了地主阶层的利益。 2.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在雍正之前的封建时代,官员士绅虽然拥有绝大部分的土地,但是凭借当时优厚政策他们是不用服徭役,也不用缴税的,雍正当政后要求「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严重损害了这些掌握社会话语权的人的核心利益。 3.火耗归公 火耗是指官员将百姓交来的散碎税银熔铸成官银上交给国库,但是在熔铸银锭时必然导致一定的损耗,而这个损耗是以前是朝廷认可,并从上交税银额度里扣除的,这个有很大水分的差额就归地方所有,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经济来源,而「 ”火耗归公”把官员来财的路子给彻底堵死了。 这一波操作下去,百姓赋税免去了一大半,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生一个孩子加一份税了,这也直接导致中国人口从千万级别向晚清时期的「 ”四万万同胞”迈进;于此同时,火耗归公使国库增收开源了,也给乾隆皇帝留下了一个厚厚的家底,但唯一的弊端,就是得罪了全天下的地主、官员、和知识分子,这样一来想不挨骂都不可能了。 在挨骂这个问题上,雍正的处境和今天的特朗普多少有些神似,同为国家元首,但是掌握话语权的宣传机器却不向着自己说话,逼着雍正亲临宣传一线,自己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护,即可笑,也可叹! 那可是封建专制的巅峰时代呀! 而那些在雍正夺嫡过程中,一众受伤害的皇族兄弟,和他们的亲属、门人,也为诋毁雍正,提供了炮弹的加持,就这样,一位堂堂的大清皇帝,在众口铄金下,历史形象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阴暗。 但是,历史总是在蛛丝马迹下,被抽丝剥茧,最终大白于天下,而雍正皇帝本人的真实面目,也必将逐渐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相关参考
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离世,临死前留下这道圣旨,人们看了纷纷敬佩
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民众的期盼之中,终于在1911年被废除,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是我们国家向着近代化迈出的一大步,从此,中国从制度上彻底进入了近代化。这一场革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清史故事》271清代的雍正皇帝去世后,子孙尊其庙号为「”世宗”,这一盖棺定论的用词非常贴切。「”世”字用在皇帝庙号中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帝王世系在这一代发生转移,雍正以庶子身份夺嫡而继位,符合世系转
雍正皇帝一生最为人争议的,是他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坊间一直流传,康熙临终前立下的遗诏,曾被人由「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此事因而成了满清王朝的一宗夺嫡疑案。康熙的这封遗诏最近在台湾公开展出,是
雍正专为处理剩饭的问题下圣旨 雍正为节约粮食可谓费尽心思,从人食、猫食到鸟食,交代得清清楚楚。至高无上的封建皇帝,专门为剩粥剩饭的处理下一道圣旨,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大概绝无仅有。 ■演讲者:冯
康熙容忍的宠臣,将圣旨扔在地上,在皇帝家门前撒尿,被雍正怒斩
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是清朝十多位皇帝中比较出色的一位。他能够容忍的一位宠臣,后来被儿子雍正皇帝怒斩了。此人特别张狂,胆大妄为,竟敢将圣旨扔在地上,并在皇帝家门前撒尿,让人瞠目结舌。这个大臣名叫鄂伦岱
康熙皇帝的第八子胤祀、第九子胤(礻+唐)究竟因何而死,一直是清史上的一桩悬案。有的说他俩是被康熙皇帝幽禁而死,也有的说他俩是被雍正指使人暗中杀害的。但是,无论以何作为历史的定论,始终难以找出确凿的第一
雍正才是最被低估的皇帝,死后一道圣旨,就解决了康熙最头疼的事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前有圣祖皇帝康熙,后有康乾盛世的乾隆,可以说在这两位皇帝的「”光辉”下,再加上他经常被后世抹黑,导致雍正的存在感非常低,在惯性思维下,人们就认为雍正是一个没有太大建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却也喜欢乱嚼舌根,尤其关于历史上一些皇帝名人,无论好坏,总爱争辩不休,各持己见。在头条上,事关隋炀帝杨广的问题五花八门,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本人也收到过不少关于炀帝的悟空问答邀请。
本文摘自《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薛庆超著,九州出版社,2011.4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涉及一个人物的评价,往往极为慎重,讲究“盖棺定论”。对陈毅的最后定论是由毛泽东亲自作出的。这在新中国建立以来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这项展览展出246件雍正王朝的文物档案,观众可充分了解这位从登基到死亡争议不断的话题君主,而雍正将外界流言编成《大义觉迷录》一书,也在展出之列。并且,这次展览还包含了北京故宫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