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了承前启后但是却被抹黑 隋炀帝在位14年

Posted 隋朝 隋朝皇帝列表 杨广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起到了承前启后但是却被抹黑 隋炀帝在位14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起到了承前启后但是却被抹黑 隋炀帝在位14年

2、大破蒙古骑兵,却被文官使劲抹黑

起到了承前启后但是却被抹黑 隋炀帝在位14年

说到隋炀帝这个人,他基本上和王莽一样都属于悲剧人物。当年的东汉王朝为了自己的统治,极力抹黑王莽。在唐朝时期也是这个德行,唐朝人变着花样的黑隋炀帝,后朝黑前朝自古以来就是这个德行。其实仔细分析隋炀帝的一系列政策,不难发现在唐朝时期仍在沿用。隋炀帝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于太急功近利,没有做到一步步来。打一个比方说,隋炀帝是即想做汉文帝,又想做汉武帝。结果发展步伐太快,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一、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并不只为了所谓的玩乐

在唐朝的历史中,一直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到江南地区玩乐。其实这是对这位皇帝的一种抹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前往江南游玩确实是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之一,但却仅仅是最次要的原因。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南方的局势。虽然589年,隋军灭到了南方的陈朝。但是南方势力并没有真正屈服,他们一直在伺机行动。在开凿大运河之前,江南地区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反叛活动。虽然都被隋军成功镇压,但是隋军也暴露出了反应不及时的问题。为了做到一劳永逸,隋炀帝征调了大量的民力开凿大运河。事实证明隋炀帝的考虑是很正确的,在隋末群雄中,那些江南地区的贵族确实趁机割据一方。

除了稳定南方局势之外,还有就是粮食问题。随着北方经济的复苏,长安、洛阳等地的人口越来越多,依靠北方出产的粮食已经无力供养大量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隋炀帝把都城从长安迁移到洛阳就是这个原因,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大运河直接运往洛阳。洛阳和长安的人口都超过百万,隋炀帝迁都以后,可以带走将近20万人口,可以极大的减轻关中的压力。还有一点就是打破贵族们的垄断,关中地区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对皇权的影响很大。而迁都到洛阳之后,可以把这些贵族势力连根拔起。唐朝建立之后,仍然延续着这套政策,在唐太宗时期,关中贵族势力逐步土崩瓦解。

二、三次东征高句丽和征伐北方游牧民族

有人认为隋炀帝进攻高句丽是他的一大罪过,这就太冤枉他了。在他之后的李渊、李世民、李治都在进攻高句丽,高句丽属于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应该属于中国统一战争的一部分。高句丽所控制的那片土地从秦朝到西晋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每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希望收复这片地区。隋炀帝进攻高句丽的战争本身没有问题,错就错在连续进攻。由于天气原因和地形原因,隋军第一次进攻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失败。争强好胜的隋炀帝又连续发动了两次战争,当时隋朝的底子还很薄,根本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三次规模浩大的战争进一步耗尽了隋朝的国力,加速了隋朝政局的动荡。在此之后的李世民就比较聪明,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他把这个任务留给了儿子,而不是再一次出兵。

隋军还主动对东北地区的草原民族发起进攻,这被视为隋炀帝的又一罪过。其实隋炀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隋朝的国策是西攻北守,隋朝希望全力打通丝绸之路。但是如果隋朝把注意力都放在西方,东北的草原民族很有可能会不断袭扰隋朝的边境。虽然它们不可能威胁到隋朝的统治牡丹石会牵制隋朝很大的精力。所以隋炀帝在针对北方草原民族的态度上主动进攻,甚至稍微有点没事找事。隋炀帝借口两名商人被契丹士兵杀害为由,对契丹发动了大规模征伐战。这不是什么穷兵黩武,而是在为西进扫清障碍。唐朝建立之后延续了这一政策,唯一的区别是隋炀帝希望自己完成的事业,唐朝是分三代人来完成。

三、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切事情都急不得

隋炀帝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太过于急功近利,他希望在自己的手里完成一切。但是他没有考虑民间的承受能力,当时国家刚刚统一,各方面都不富裕。隋炀帝的一系列政策本身没有错,但是加在一起就足以激起农民起义。当时的隋朝已经是危机四伏,农民起义把所有的不稳定因素全部激发了出来。江南集团、关中集团还有那些野心家们都一股脑的涌现了出来,隋朝的局势已经发展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事已至此,隋炀帝试图在江南站稳脚跟,然后在重新统一天下。但是宇文化及的一场兵变毁了一切,隋炀帝被杀之后,他的表哥李渊开始收拾残局。经过十年的战争,唐朝统一了全国。从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帝王的施政方针上都可以看出隋炀帝的影子,治理国家一点也急不得。就比如现在世界第一的美国,也是足足发展了150多年之后才成为世界霸主。

大破蒙古骑兵,却被文官使劲抹黑

在众多史料描述中,明武宗朱厚照基本上都是一个荒诞淫乐、不务正业的昏君形象。但是,这位荒诞皇帝长期以来都被人误解了,虽然他的个人生活作风确实不堪入目,但他大破蒙古骑兵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应被全盘否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明朝的文官集团为什么极力抹黑应州大捷的战果?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据明史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唯一一个能活到成年的儿子,由于父母从小的过分溺爱以至于他成年后养成了荒诞不经的性格。这位武宗皇帝登基后做了很多挑战人伦底线的荒谬事。比如:兴建豹房驯养豹子老虎等猛兽并且会时常投以活人作为食物;微服出访到民间收集美女,特别钟意少妇和寡妇;在西湖边钓鱼,然后高价把鱼卖给大臣们,搞得大臣们几乎倾家荡产…… 朱厚照经常以戏弄大臣为乐的荒唐行事风格惹得满朝文武有苦难言,因此文官集团都不喜欢这位昏君,特别是史官们在记录这位皇帝的所作所为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个人主观情感肆意抹黑事实。 但这位皇家纨绔子弟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自幼酷爱习武,以骑马打猎作为日常兴趣,练就了一身好身手,而且还会涉猎兵书,在行军打仗方面的天赋是要比他老爹好很多的。 如果要问当时明朝的老百姓,蒙古骑兵最怕谁?相信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是明武宗朱厚照。这位皇帝的的谥号是武,就证明了他的武功是不错的,这还要从他的成名之战应州大捷说起。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将北元政权赶回大漠之后,再加上明成祖朱棣屡次扫荡蒙古诸部后,昔日蒙古帝国风光不再。但朱重八的不肖子孙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一役中一败涂地后,蒙古各部的嚣张气焰又开始重新抬头,蒙古人再次大举南下掠夺中原,一直到明武宗他老爸明孝宗在位期间,明朝都不太敢和蒙古正面交锋,但明武宗打破了这一僵局。 明朝正德十二年,前线奏报蒙古鞑靼小王子达延汗率领近五万蒙古骑兵大举南下侵犯边境,边关守将皆不敢应战。就在满朝文武都在担惊受怕之时,朱厚照却显得异常亢奋,他等这一天很久了。年轻的明武宗在朝堂上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的决定后,随即遭到了各位大臣的指责:"战场岂非儿戏,皇上不要胡闹了。"明面上的出征计划遭到众臣强烈抵制后,朱厚照决定偷溜出皇宫,亲赴前线统兵出征。 朱厚照出发前还给自己封了一大串奇怪的头衔:总督军务威武镇国公朱寿,然后就带着十余名随从连夜出京,等到第二天群臣才发现奇葩皇帝离家出走了。没多久,应州边境守将受到一道奇怪的诏书,要求他们无条件听从这位威武大将军的指挥,众人懵逼,自开国以来还没见过这种奇怪的官职。等到皇帝到了边境,将士们更是瞠目结舌,这皇帝也太会玩了。 到了应州之后,朱厚照针对蒙古骑兵行军迅猛但不利于持久战的特点,制定出作战方案。先是命令守将王勋率领部下发起佯攻攻,故意诈败以此来引诱达蒙古小王子延汗上钩。不出所料,小王子达延汗看到王勋所部大败,即刻集结全军追击。王勋部队主动后撤,将敌人引到预定地点应州城南五里寨后,马上构筑防线,步兵持长矛盾牌列阵对抗骑兵,长弓手则躲在步兵后面放箭。骄傲的蒙古骑兵不假思索地就将明军团团围住,但随后他们又发现了问题,那就是短时间内无法歼灭这支明军,这一战术成功拖住了大批蒙古骑兵。随后,朱厚照的两路大军杀到,反包围了蒙古军,除此之外,狡猾的朱厚照还另派两支部队在不远处追击脱离大部队的蒙古逃兵。战至黄昏时分,蒙古人自知不敌,扔下大量尸体后落荒而逃。 《武宗实录》中记载,双方共投入了十万左右的兵力,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朱厚照最终以不到几百人的微弱战损让敌军付出了十余倍的惨重伤亡。这一过程中皇帝还亲自上阵斩杀了一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此战后,蒙古军队几十年都不敢深入中原。 应州大捷的消息传回京师,众大臣不敢相信这一结果,开始着手修改史料抹黑明武宗,最终结果被人为地改为: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这一数据确实令人哭笑不得,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十多万大军厮杀了一天,就算拿砖头拍也不止这几十人的伤亡,而且这一记录还破绽百出,蒙古损失了十几个人就被吓得几十年不敢南侵?这明显是恶意的抹黑。 结语: 明武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应州大捷的结果被人刻意抹黑,夹杂了过多偏激的个人主观情感。我们在批判这位荒诞皇帝昏庸治国的同时也不应否认他的武功,毕竟应州大捷后给明朝百姓带来的几十年和平生活的事实是不可否定的。 参考文献: 《明史》、《明实录•武宗实录》、《武宗密史》 如需了解更多有趣历史知识,欢迎大家订阅关注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文章完整性

相关参考

大破蒙古骑兵,却被文官使劲抹黑

在众多史料描述中,明武宗朱厚照基本上都是一个荒诞淫乐、不务正业的昏君形象。但是,这位荒诞皇帝长期以来都被人误解了,虽然他的个人生活作风确实不堪入目,但他大破蒙古骑兵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应被全盘否认。这究

王安石是民族的功臣为何却被抹黑成“历史罪人

此人分明是民族的功臣,为何却被抹黑成“历史罪人”?文/娇姐读历史我们都知道,在人类的历史上,不管东方西方,战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全世界发生的战争更是多得数不过来。战争,这个可怕的东西,几千年以来像乌云

欧洲古代骑士头盔为何要装个猪脸?难道是为了避邪吗?

  对于比较喜欢了解冷比起时代盔甲的小伙伴们来说,猪面盔这个名字相信都比较熟悉了。猪面盔是在14世纪期间出现的非常著名的一种头盔,可以说这种头盔在欧洲的冷兵器时代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猪面盔

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清朝咸丰的能臣干将,却被汉奸英国人刻意抹黑

清朝后期,有一位封疆大吏,他叫叶名琛。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清朝中后期的能臣干将,但却成了皇帝抛弃的弃子,被英国人、汉奸们刻意抹黑。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都把叶名琛当做一个傲慢、愚蠢的、无

明明是千古一帝,他修的工程,从千年前用到现在,却被历史抹黑

提到秦始皇,许多人都会想到他是一代霸主,带领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而他就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这些是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他创下了许多历史第一,「”皇帝”的称

明明是千古一帝,他修的工程,从千年前用到现在,却被历史抹黑

提到秦始皇,许多人都会想到他是一代霸主,带领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而他就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这些是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他创下了许多历史第一,「”皇帝”的称

史上被抹黑最惨的开国功臣,正史中是忠臣良将,戏剧中是超级反派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世戏剧作品会抹黑一些原本有贡献的历史人物,比如隋炀帝杨广,戏剧中的隋炀帝除了荒淫就是残暴,反正就是一无是处,事实上正史中的隋炀帝杨广对中国历史有一定贡献,而且隋炀帝杨广本身很有能力

隋炀帝三下江有何目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杨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

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却被后世骂成奸臣

大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时期,在这段时期曾出现了很多名将,他们为国开疆拓土,为大唐的强盛立下了很大功劳。但是有三位名将他们曾为国建功立业,后来却被演义和小说抹黑,成为了被后世唾弃的奸臣。一、李道宗李

隋炀帝杨广葬处大揭秘,他究竟葬于何地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公元604年至公元618年在位,年号「”大业”,在位共14年。杨广之死从古至今未有争议,但杨广死后葬身何地却一直没有确定答案。隋朝末年,国家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隋炀帝杨广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