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鱼符”到 ”过所”,谈谈古人用过的那些 ”身份证”
Posted 牙牌
篇首语:我要做的绝不止此。我不是寻求者。我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 ”鱼符”到 ”过所”,谈谈古人用过的那些 ”身份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 ”鱼符”到 ”过所”,谈谈古人用过的那些 ”身份证”
导读:身份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既是个人信息的外在标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今天,如果不带身份证就外出,几乎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在古代,古人也非常重视「 ”身份证”,因为经济、文化、制度条件不同,古代的「 ”身份证”又各有其特点。 比如,公认的史上最早的「 ”身份证”,可以算是隋唐时期的「 ”鱼符”与「 ”鱼袋”,它们为官员所特有,普通百姓没有这种待遇。 宋代时「 ”鱼符”被废除,但官员仍然佩戴「 ”鱼袋”。到了明代,明人改用各类「 ”牙牌”作为京官们的身份标志。清代,出现了更为复杂的「 ”腰牌”,其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官民通用。 鱼符 古代多数王朝限制百姓自由流动,如确需流动,则要开具「 ”过所”、「 ”路引”等凭证,上面注明其个人信息,因此,这些凭证也应属于古代「 ”身份证”的一种。 上面种种古代「 ”身份证”,都包含哪些玄机与故事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隋唐时的官员「 ”身份证”——「 ”鱼符” 「 ”鱼符”产生于隋朝,在唐朝发展成熟。 《隋书·高祖纪》记载: 「 ”开皇九年,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十年,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于京师官五品以上......十五年,五月丁亥,制京官五品以上佩铜鱼符。” 这里我们看到,最初的「 ”鱼符”是木头做的,后来改为铜制,而且分雌雄两个,以便于勘合校验,并且它们只颁发给五品以上的京官。 到了唐代,「 ”鱼符”发展成熟,并分为了两大类,一类强调功能性,另一类则强调装饰性。 1、功能性较强的「 ”鱼符”: (1)用于地方官员任免。这类「 ”鱼符”,通常作为勘验地方官员真伪的凭据。它为铜制,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留在京师,右半部分留在地方。如果有新官上任,需携带左半部「 ”鱼符”,地方上拿右半部分与之勘验后,才能证明这位新来的大人是不是冒牌货。然后,新官与旧官完成交割。 鱼符 (2)用于调动军队。这类「 ”鱼符”跟古代的「 ”虎符”功能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样子上一个是鱼,一个是虎。而它在使用方法上也很有趣,《唐律疏议·擅兴》记载,它是:「 ”长官无,次官执”,也就是说,皇帝调动军队时,命令使者带着「 ”鱼符”的左半边前往军营,军营的副统帅拿出「 ”鱼符”的右半边与之勘合,二者一致才能发兵。 而完成任务后,使者必须马上将左半边「 ”鱼符”带回。 这里面,体现了古代君王高超的御人之术。 (3)用作出入通行证。古代皇宫宫门、京城城门皆是防御重地,出入这必须校验「 ”鱼符”,经过卫士勘合无误后,方能入内。 (4)外国使者入境凭据。在唐代,外国使者进入大唐,也需要校验「 ”鱼符”。《新唐书·车服志》记载: 「 ”蕃国亦给之,雌雄各十二,铭以国名,雄者进内,雌者付其国。朝贡使各赍其同鱼而至,不合者劾奏。” 也就是说,外国使者前来朝贡,必须带着他们那一半「 ”雌鱼符”,与大唐存档的「 ”雄鱼符”勘合以后,才能证明其身份,此举也是为了杜绝冒充者。 鱼符 2、装饰性较强的「 ”鱼符” 在唐代,「 ”鱼符”除了铜制以来,还有几种其他材质,如《唐六典·符宝郎》所说:「 ”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根据随身佩戴鱼符的材质,就可以判断其身份特征,「 ”随身鱼符,所以明贵贱,应征召。”因此,不同身份的人戴不同的「 ”鱼符”,不能僭越。 「 ”鱼符”往往还刻有官员的姓名,如果某一职务为其专属,则只刻官名。 虽然官员均随身佩戴铜「 ”鱼符”,但只有五品以上者,才能得到皇帝才给的「 ”鱼袋”,《旧唐书•睿宗记》记载:「 ”鱼袋,著紫者金装,著徘者银装”。 唐代,官阶高低以官服颜色直接体现,不同品阶的官员,其盛放「 ”鱼符”的袋子「 ”鱼袋”也不尽相同。 因此,看唐代官员品阶和身份高低,只要观察他们的官服和佩戴的「 ”鱼袋”就可以了。 鱼符的变体——龟符 「 ”鱼符”和「 ”鱼袋”兴盛于唐代,但随着唐代的衰亡,「 ”鱼符”制度消失,只有「 ”鱼袋”制度仍然在宋代使用。 后来,这件能够显示地位等级差异的象征物,在宋代由于赐发过滥,失去了象征价值,而逐步被废弃。 二、明代的京官「 ”身份证”——「 ”牙牌” 「 ”牙牌”,由象牙制成,是明代的一种身份证明以及出入皇宫的通行证件。 关于「 ”牙牌”的详细功能性记载,是在《明史·舆服志》中: 「 ”凡文武朝参官、锦衣卫当驾官,亦领牙牌,以防奸伪,洪武十一年始也。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职于上。不佩则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牙牌字号,公、侯、伯以勋字,驸马都尉以亲字,文官以文字,武官以武字,教坊官以乐字,入内官以官字。” 明朝各类文武官员和锦衣卫,凡经常出入宫廷的,都需要佩戴「 ”牙牌”,「 ”牙牌”分为勋、亲、文、武、乐、官等不同字号。 牙牌 内廷太监也要佩戴「 ”牙牌”,按照其职能部门不同,分为「 ”内官监牙牌”、「 ”御马监牙牌”、「 ”直殿监牙牌”、「 ”尚衣监牙牌”、「 ”内使牙牌”、「 ”御前答应牙牌”等多种类别。 按照明朝律令,「 ”牙牌”只限持牌者本人使用,严禁将其借给他人,《明会典》规定:「 ”有牌不带、无牌辄入者杖八十,借者及借与者杖一百。”而且,一旦持牌者被摘取了「 ”牙牌”,往往意味着连官职也一块丢了。 与唐朝的「 ”鱼符”相比,「 ”牙牌”不分职位高低皆可佩戴。而且,它只用来作为京官出入宫门的凭证,地方官没有佩戴「 ”牙牌”的权力。 所以说,明朝的牙牌,算是宫禁制度的一种,并非大众化的身份标识。 牙牌 三、清代的大众「 ”身份证”——「 ”腰牌” 如果说「 ”牙牌”的大众属性不足的话,那么,清代的「 ”腰牌”则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均可佩戴。 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清代的「 ”腰牌”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种: 1、宫中「 ”腰牌” 跟明代的「 ”牙牌”一样,宫中「 ”腰牌”也有「 ”出入证”的属性。宫中「 ”腰牌”一般为木质,尺寸各异,由内务府统一制作。 在一些清宫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盗取「 ”腰牌”,潜入皇宫的桥段,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戏说,它在清朝历史上确有其事。 由于最开始的「 ”腰牌”上面没有持牌人的详细信息,极易造成混用、借用的现象。而且,无论什么人拿着腰牌都可以自由出入紫禁城,也极易出现安全隐患。 腰牌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七月的一个晚上,值火班(消防队)里一个叫阎良的步兵,借了别人的「 ”腰牌”混进皇宫,跟平时与自己不和的御膳房厨役相遇并发生口角,阎良一怒之下将其杀死,旁边劝阻的太监也被刺伤。 此事让嘉庆大为光火,命令严惩凶手,严查借用「 ”腰牌”者。可讽刺的是,十年以后,居然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天理教起义军攻入紫禁城的事件。 道光时期,皇帝命人在「 ”腰牌”上面写上所属部门、发牌年号等名目,并且用火印戳记,以为防伪。咸丰元年,又要求将持牌者的姓名、年貌等个人信息写在牌上,以便查验。 紫禁城 2、民间的「 ”腰牌” 「 ”腰牌”在辨识身份、加强安保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清朝也被广泛应用于民间诸多领域。比如: (1)「 ”关隘腰牌”:最初在一些边境关卡上,官府设立「 ”腰牌”制度,以防止他国难民、流民从边境进入大清。这种方法很快得到了推广,许多内地的商税关卡也逐步复制、实行起了「 ”腰牌”制度。 (2)「 ”船户腰牌”:对运河和沿海的船户、水手、水上客商等发放的「 ”腰牌”,牌上刻有他们的姓名、年貌、籍贯等信息,以备查验。这样不仅加强了对这些「 ”船户”的管理,也能打击海盗、河盗等不法之徒。 腰牌 (3)「 ”强盗腰牌”:这种「 ”腰牌”非官方配发,而是民间盗匪受官方的启发,自行发明创造。乾隆时期,江浙一带的土匪常制作「 ”腰牌”,作为同伙的凭证,相当于「 ”土匪工作证”,以便结党打家劫舍。但结果是,官府凭借这种「 ”腰牌”按图索骥,将其一网打尽。 四、既是「 ”通行证”又是「 ”身份证”——「 ”过所” 古代,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和税收征缴,往往要在来往道路上设置关卡,无论是官还是民,都要在过关中出示经由官府审发的通行证。这就是所谓的「 ”过所制度”。 而「 ”过所”中因为含有大量个人信息,我认为,也可以算作一种古代的「 ”身份证”。 「 ”过所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已有雏形,《史记·商君列传》中有:「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之语。 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商鞅从秦国出逃时,想要投宿馆驿,但因为手里没有「 ”通行证”而被拒绝,商鞅最终被逮捕,并遭车裂而死。 唐代是「 ”过所制度”的成熟期。那时的百姓若想要离家远行,需要由所在郡县的官吏签发「 ”过所”,也称为「 ”路引”、「 ”公凭”。 古代过所 而其中的内容包括:申请人和陪同人的姓名、籍贯、年貌、身份,所携带的物品名称、数量,携带牲畜的名称、口齿、数量等等。 「 ”过所”一式两份,官府留档备查一份,申请人持有一份。由此来看,那些武侠片中的大侠们想随便到处晃悠,在现实中,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结语:古代的「 ”身份证”样式繁多、功能不一,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品类外,还有「 ”度牒”这一类僧侣所持有的职业「 ”身份证”。但总体来说,古代的「 ”身份证”更像是一种通行证和介绍信,跟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有很大区别。 参考资料:《史记》《隋书》《旧唐书》《明会典》《明史》《唐代文官服饰文化研究》《档案里的清代腰牌》《明代牙牌散记》相关参考
恰如俄国学者伊·谢·科恩在《自我论》里所称,原始人姓名的诞生是古人自我意识萌芽的出现。没人能确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人,但这个人一定是存在过的,从他意识到自己为自己命名的那一刻起,有关起名的争议和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会有个习惯,就是自家的一些老物件,都不舍得扔掉。这些老物件可能是结婚「”嫁妆”或者「”彩礼”,也有些是家里干活用到的工具,还有些是来自亲友的馈赠礼物。这些东西,或许并不起眼,但是却是几
从 ”还原焰”的使用说起,谈谈我国古代治金术发明与制陶术的关系
冶金和制陶都是一种高温物理化学过程,在人类早期生产技术中,这两项技术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古人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国古籍中所谓「”陶铸”、「”陶冶”之说,便是这一认识的一种反映。如《墨子・耕柱》:
皇帝用过的 ”厕纸”,宫人却舍不得扔掉,偷偷做成门帘挂在皇宫
如果您是熟悉历史故事的朋友,相信对于明朝的皇帝朱祐樘,也就是明孝宗,应该是不陌生的吧?当然,如果您目前不熟悉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朱佑樘(多音字,这里读chēng)。他是明朝第九任皇帝朱
「”四大发明”之中,指南针便利了人们的旅行,尤其使远距离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力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展。马克思把指南针和火药、印刷术三者,同称为「”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
中国历史上对于臣子推崇忠贞不屈,不能有二心,对于忠臣是歌颂立碑。而对于那些因利善变、反叛的小人是大大的谴责和笔伐。这次就来谈谈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叛将,本人选出了四位,评选标准,一是要有名气,大家都知道;
p-1000超级坦克P-1000超重型坦克(LandkreuzerP-1000Ratte)是纳粹德国计划开发的一种重量达1000吨的超重型坦克,由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研制,但计划在1943年被放弃,没有一
文/王凯迪如果单从疆域面积来测算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帝国,那么公元13世纪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绝对当之无愧。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曾经给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留下来无尽的想象,这些被欧洲人称为"黄祸"的东方
清朝为什么12帝13朝祺祥这个年号没被用过,而崇德年号(公元1636—1643年)用过。祺祥年号刚一制定出来就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祺是以前任何一个皇帝没用过的字,祥字是南宋末代皇帝用过的(祥兴127
说到间谍,往往给人的印象都是精明强干,智勇双全。间谍故事也是惊险曲折,引人入胜。特别是近几年的特工电影,比如007系列、伯恩的故事、不可能的任务系列等,阿汤哥们让人产生了一股错觉,仿佛间谍就是神秘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