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Posted 养蚕
篇首语: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蜿蜒西北数千里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古代陆上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漫漫丝绸路上,响动的驼铃声里,留下了很多传奇。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一生功业,与这条大通道紧密相连。 左宗棠 左宗棠1877年击溃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新疆。同时,动员军民在丝绸之路沿线实施植树造林,改善西北生态环境。这种努力起到巩固官道路基,防风固沙的作用。以后,人们把出关中去新疆沿途的柳树,称为左公柳。 大将筹边人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实际上,左宗棠栽种最多并不是柳树,而是桑树。他在西北,大力提倡种桑养蚕,引进桑种和丝织技术。尤其对新疆蚕桑业,进行了颇具规模的振兴。一百多年前,左宗棠让新疆蚕茧和丝绸远销欧美国家。 去往新疆途中的一株左公柳 在新疆推广种桑养蚕的原因 1867年,左宗棠来到西北督办军务,从此与西北结缘。初来时,左宗棠目睹大地荒芜,居民流亡,田园破败,垦区废弃,人丁稀少,就在书信中对自己友人描绘:弥望黄沙白骨,不似人间光景。 左宗棠,自号湘上农人,40岁以前在湘阴老家种地,熟谙种桑养蚕、种茶种竹等乡里农活。他认为,要改善西北地区的人民生活,必须是从一件件小事情上做起。他选择推广种桑养蚕业,且认为种桑养蚕与种地同等重要。显然,左宗棠是要人们把种桑养蚕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 左宗棠很清楚,桑树最易长成,村堡、沟坑、墙头、屋角的一隙之地都可以终止桑树。况且,栽种桑树不需要肥美的农田,不会挤占耕地。桑树长大,就可以养蚕,妇女可以从事纺织,同样不会影响农事。 胡雪岩支持左宗棠在新疆栽种桑树 来到西北之后,左宗棠认识到,西北的老百姓穷得没有衣服穿,但最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自己的产业。如左宗棠所云:「 ”民间耕作所得收入不多,本地银钱向本缺乏,遂不得不忍受风寒。每至隆冬……实为悯恻。” 左宗棠为什么要在新疆推广种桑养蚕? 他本人给出答案。第一:种桑养蚕,可以直接解决掉老百姓的穿衣问题。第二,种桑养蚕,可以帮助老百姓广开利源,明显增加经济收入。第三,种桑养蚕,新疆地区具备优良的土壤条件与气候条件。特别是在十世纪时,新疆南部的丝织品,就已在中原市场上非常抢手。 新疆的丝绸服饰 新疆推广种桑养蚕的办法 左宗棠1878年收复新疆,开始设计新疆蚕桑事业。 首先,左宗棠派人对新疆的桑树进行调研,统计出新疆现有桑树80多万株。又了解到,新疆桑树,比起南方桑树,叶大汁厚,实为宜桑的好地方。左宗棠更进一步掌握到,当时的新疆少数民族,是以桑葚替代粮食,人们还把桑椹当成药材,但是深加工成蚕丝织品,并没有带来大利润。原因是,新疆桑树的品种单一,树龄很大了,原有的养蚕和丝织技术失传很久。也就是说,新疆既缺少蚕桑品种,又缺少养蚕的能手和织丝的技术。 左宗棠在新疆办理蚕务局,由谁来主持呢? 此时,左宗棠想到胡雪岩。胡雪岩给他举荐了一个人,这人是被裁撤的知县祝应焘。但是,这人又是个货真价实的农业专家。左宗棠奏报朝廷,重新起用了祝应焘。1878年开春,祝应焘从浙江湖州老家招募到60多名熟悉种桑、养蚕的工匠,前往新疆,协助左宗棠办理蚕织局。 祝应焘来到了新疆,马不停蹄,先南后北,积极推行栽种和养蚕技术。在南疆的库尔勒、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教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栽桑、接枝、压条、浴蚕、饲蚕、煮茧、纙丝、织造。 新疆的丝绸生产工艺 左宗棠在新疆设立了蚕务局,这个机构专门负责督促老百姓种桑养蚕,发展经济。左宗棠对于种桑养蚕,采取了两种办法。其一,蚕务局发给蚕种蚕具,老百姓在家饲养,每月发给粮面60斤,3个月为一期。蚕茧交给蚕务局,如蚕茧的成色很好,还会得到额外奖励。其二,蚕务局不提供粮面,老百姓自己种桑养蚕,蚕茧直接卖给蚕务局。 左宗棠事必躬亲,在酒泉栽桑上百株,这个举动起到了极佳的示范效果。他说栽桑种树养蚕学织和畜牧,均新疆当务之急。左宗棠还委托胡雪岩,在上海帮自己延聘中外工匠,充实新疆蚕务局力量。 在新疆种桑养蚕的业绩 在胡雪岩支持下,左宗棠的蚕务事业取得成就。 左宗棠在新疆大力推广种桑养蚕,经过两年努力,收获很大。1880年夏天,左宗棠专程从酒泉来到了新疆哈密考察。负责新疆蚕务局工作的祝应焘,给他呈上了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各地所产的新丝,他亲加进行了察验。看到当地出产的丝绸色白质韧,成色与江浙一带的丝绸是一样的。祝应焘报告,按照新疆的土办法取丝,丝黄质薄,但按照江浙一带的工艺进行取丝,织出来的丝绸则与江浙一带的上等丝绸毫无二致。可以说,当时的新疆丝织品,已经超过了四川一带的丝绸,而与苏杭一带的丝绸比肩。 左宗棠非常满意。 不过,左宗棠喜中有忧。他看到,这年从南方贩运来的蚕种,能够存活下来的仅仅只有十分之一。在哈密当地,幼小的桑树没有人用心管理,万里之外运来的桑树苗,竟变成一堆枯槁。他感叹,办事得人之难!当然,左宗棠也说,蚕丝要实现深加工,是更为困难的事情。 1880年岁末,左宗棠奉命回京。在甘肃会宁县城,竟遇见胡雪岩派来的两名蚕织工匠,带着394张蚕种正在候车。两位工匠万里跋涉,风尘仆仆,左宗棠大为感动,召见他们并予以鼓励。一个多月后,左宗棠在京城见到胡雪岩,批评胡雪岩送到新疆的桑树不如上年的好。 为了新疆的桑织事业,左宗棠呕心沥血。而到了宣统三年,新疆蚕桑事业的发展,成为新疆的一大利源之所在。举例说明,和田有桑树两百万株,蚕茧销往英国、俄国的有27万斤,获利7万余两。生产丝绸8万斤,获利1万2千多两;莎车一县,产茧达到3万斤;叶城一县,产茧十多万斤,丝绸一万多斤;皮山一县产茧接近35万斤。英俄商人贩新疆蚕茧处境者,每年达到150万斤。而这,仅仅是南疆几个县的统计数据。 结语 左宗棠在新疆发展蚕桑业,主要出于经济和改善民生考虑。但桑树的根系向下扎得很深,在客观上又形成了防护林。可以说,左宗棠在新疆发展蚕桑业,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结合。这不仅丝绸路上是一段佳话,对于今天的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的启示。 新疆少数民族的取丝工艺 回到京师,左宗棠惦记着桑和蚕。新疆丝绸送到京师,受到广泛钟爱。左宗棠很自豪,喜悦地说:「 ”十年业履,只今犹魂梦不忘。”他无法想到,在今天,新疆丝绸早已闻名于世。恰如诗人艾青所说:蚕在吐丝时,没有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文/樊前锋) 参考文献:1、《左文襄公全集》卷五十六。2、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四。3、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三册。4、秦瀚才:《左文襄公在西北》。5、《刘襄公奏稿》卷二。相关参考
晚清名臣左宗棠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当然是收复新疆。1876年4月,左宗棠正式率部西征。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为中国圈回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创造了近代中国领土失而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一首描写左宗棠的诗歌生动形象,流传很广。诗歌的作者叫杨昌濬,杨昌濬是左宗棠的心腹爱将。杨昌濬,字石泉,湖南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
在早些年以前,对于左宗棠与新疆,给的判定是新疆人民起义,因此学术界并没有肯定左宗棠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才终于认可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为现在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作为清朝一代强人之一,左宗棠战功显赫,慷慨忠诚。1861年,清朝在江南镇压太平军
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苦等上千年仍无法收复西域。直到乾隆年间,清军趁准噶尔蒙古内讧之机,一举收复天山南北。此后西域虽叛乱不断,但始终没有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这一切要感谢三个人:第一个是帮助乾隆
左宗棠收复新疆,在陈汤讨伐郅支单于誓师地,镌刻四个大字今仍在
这四个字,就是左宗棠的人生梦想。追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湘军将士新疆乌什县,位于天山南部,北部毗连中亚。汉代时,被称之为温宿,唐代时设置温宿州,乾隆皇帝确定了县名。整个县域,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面积,是群山与
左宗棠为何敢出征新疆?左宗棠军费从哪里出?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湘军将领,同时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曾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晚清回乱,收复新疆,为晚清安定做出重要贡献。所以后
事件发生在1867年,阿古柏军队在沙俄的支持下趁虚而入盘踞新疆,内外交困的清政府朝堂上群臣争论,在主张收复的左宗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下,统治阶层最终决定任命左宗棠率师收复新疆。虽然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争持
...军起义,并且立下很多战功。31岁时随着清朝的著名大臣左宗棠进军新疆,并且以湘军统领的身份统帅各路军营,并且为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在收复新疆的战役
...军起义,并且立下很多战功。31岁时随着清朝的著名大臣左宗棠进军新疆,并且以湘军统领的身份统帅各路军营,并且为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在收复新疆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