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书写载体和刻写工具是什么
Posted 甲骨文
篇首语: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甲骨文的书写载体和刻写工具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甲骨文的书写载体和刻写工具是什么
我们知道,商代是一个尤其重视祭祀的国家,祭祀和占卜也成为国家政治活动和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甲骨文就是商王室在举行国家活动时的占卜记录。本文就复原一下甲骨的来源、甲骨文的刻写工具以及甲骨文的制作流程。 甲骨文的载体——「 ”甲”和「 ”骨” 甲骨文的载体和刻写材料,是由「 ”甲”和「 ”骨”两部分组成。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经过书写的有字的卜甲、卜骨才能称之为甲骨文。 「 ”甲”指龟甲,又称卜甲。因为龟腹甲相对平整,大部分甲骨文选用龟腹甲进行书写。经过现代技术对于出土龟甲的研究,品种大部分为陆地龟,也有来自于东部沿海的海龟。这说明当时商代的影响和统治力已经达到了东南沿海区域。 以龟腹甲为材质的甲骨文 「 ”骨”指兽骨,也成卜骨。大部分选用牛的肩胛骨,也有小部分是虎骨和猪骨,甚至还有人骨等。卜骨大部分采用牛的肩胛骨,说明在当时畜牧养殖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以牛肩胛骨为材质的甲骨文 还有学者对已经出土的有字的甲骨文进行分析,在殷墟出土的商早期的甲骨文中,大部分是以龟甲为主的;而商后期的甲骨文中,则大部分是以牛骨为主的。这一现象也可以说明商朝的没落,在盘庚迁殷之后到武丁时代,商超国力强盛,尚有邦国进贡龟甲;而到了武丁之后的商代中晚期,国力衰弱,只能选用比较易得的牛骨作为材料。 甲骨文的刻写工具 上边讲到,甲骨文大都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而龟甲、兽骨质地较硬,要想在甲骨之上刻写出具有严密章法和书法艺术的文字,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说,一方面在商代从事刻辞的往往都是具备祭祀权利的卜官,并且时常练习刻写甲骨文,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练习刻写的作品;另一方面,就必须有硬度合适、方便刻写的工具。在考古发掘中,我们就发现了这些工具的身影: 1、青铜刻刀:在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通过调整合金比例,可以来控制青铜器的硬度。甲骨文的刻写工具就是这种青铜刻刀,再将刀头做成平刃、斜刃、三棱刃和锥形等多种形式,刀头磨利之后,再由经验丰富、书法工整、章法严谨的祭祀官执刀,完全可以在甲骨之上刻写文字。 出土的商代青铜刻刀 精美的商代青铜刻刀 2、玉质刻刀。在商代考古中还出土了许多玉质的刻刀,由于玉石的材质不同,其硬度也各不相同;另外玉石相比青铜器,更易磨损;再有,出土的玉质刻刀上大都有钻孔,且形制精美。这都说明:玉质刻刀应当只是一种礼器,随身携带以作为身份象征。 出土的商代碧玉刻刀 妇好墓出土的玉质刻刀 甲骨文的制作流程 1、收集甲骨。甲骨多数来自商朝臣属国和分封大臣的进贡,甲骨卜辞中有许多进贡甲骨的记录,之前讲的妇妌、妇好都曾向商王进贡过甲骨。甲骨在进贡之前都是经过处理的,剔除血肉,将甲骨清洗干净、晒干,以便于保存。 2、接收、整治:通过甲骨卜辞的记载,商代中央有专门负责接收、管理甲骨的官员,并有专门存放甲骨的地点。负责官员接收甲骨之后,要在甲骨之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并写明甲骨的来源。 之后,通过锯、削、刮、磨等加工方式,将甲骨制成占卜所用的材料备用。 龟甲的处理要将背甲与腹甲从甲桥部位锯开,并将龟甲表面的鳞片和胶质物去除。若用腹甲,则须将甲桥边缘的凸起部分据点,并磨削圆滑;若用背甲,体型较大的,将背甲从中脊隆起处一分为二。 龟腹甲和龟背甲 牛肩胛骨则要将顶端骨白头从反面据掉一部分,并将反面凸出的部分磨平。 牛肩胛骨 3、占卜。占卜官在进行占卜之前,要将甲骨背面按照一定的间距,用凿、钻的方式尽量到达骨面的最薄处。这是为接下来的占卜仪式做准备的,是为了方便甲骨被火焰高温灼烧之后形成整齐的裂纹。 卜甲背面经过凿、钻加工形成的孔槽 占卜官在占卜时,用木柱高温烧灼甲骨背面因钻、凿形成的孔槽,使甲骨的正面出现"卜"字形状的裂纹,用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 4、记录、保存。占卜官用青铜刻刀以固定的格式记录关于国家活动的占卜内容,形成记录,到这一步,甲骨文才真正形成。 甲骨书写完成之后,占卜官负责统一存放,并有专人负责看管。在殷墟考古发现的一座甲骨坑旁,发现了一具尸骨,应当就是负责看管甲骨的人员。 在甲骨文制作的流程中,「 ”甲骨”的属性也发生变化,由动物骨骼的自然属性到占卜所用的礼器,最后经过书写,成为甲骨文字的载体。相关参考
简帛是简牍帛书的泛称:以竹、木材料为书写载体的称简牍,以缣帛等丝织品为书写载体的称帛书,竹木简牍的使用尤为广泛。在纸张作为书写材料被发明及普遍使用之前,古代中国的书写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及简帛。金
1.中国古代好的字有哪些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春秋时期由这类文字发展的叫金文,因为多在青铜器上铸造或刻写,他们有不同国家的多种字体,统称为大篆;战国末期,秦最强盛,而后统一列
前言算起来,古典诗词本不该、也显然不是今时代的主流。然则大凡艺术形态,本即为表达的载体工具,载体或有新旧之分,或有先进、落后之分,但斯人有惯手,逮至表达起来,便会倾向于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而这种传承性
文字是人们记录信息的符号,自从仓颉造字之后,经过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文字也随之而变化,如: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小篆、大篆再到六国文字之后是汉代的隶书,一直到三国时期,文字在书写表达上又有所变
商代使用的农具,目前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偶尔也发现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一定用于农业生产。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
蒙恬造笔 毛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它与墨、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千余年来,流传秦将蒙恬发明毛笔之说。 蒙恬驻军边疆,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而当时文字
手抄报1。手抄报是模仿报纸的,单面的,用钢笔书写的,可传阅、也可张贴的小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2。手抄报叫-心系祖国或锦绣中华
在漫长的古代,总是有两种风格差异极大的军事力量,争夺着中原地区的归属权。前者是以骑兵见长的胡人系军队,后者则是依靠水网机动的南方系部队。双方使用不同的工具载体,但目的却是基本一致的。当两者在战场上相遇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端砚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后来到了唐朝中
阿西里西彝族村寨的文化现状。阿西里西村的文化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彝语为主要载体的彝族传统文化;二是以汉语为传播媒介的现代文化;三是以彝汉双语为诠释工具的基督教文化。彝族在贵州历史上建立过持续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