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此枪做出改进 “中正式”步枪命名之谜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蒋介石对此枪做出改进 “中正式”步枪命名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蒋介石对此枪做出改进 “中正式”步枪命名之谜

2、兵器百科 日本九七式狙击步枪

蒋介石对此枪做出改进 “中正式”步枪命名之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淘汰和多余的各式枪械大多被卖到了中国,加上国内各派系控制下的军工厂自产武器,使得当时国内使用的枪械庞杂,口径互不相同。中国当局多次试图统一步枪口径,几经周折,却没能成功。

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国M1924 7.92毫米毛瑟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该枪在德国也只有少量生产,在当时为最新型的步枪。

1934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向毛瑟兵工厂订购了一万支M1924步骑枪装备税警总团,兵工署技术司向毛瑟厂索取该枪的全套图纸,以及料表、检验样板一套,交给位于河南省的巩县兵工厂筹备仿制M1924步骑枪。可是由于毛瑟厂提供的图纸及检验样板有误,于是兵工署技术司委派曾就学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向德国有关部门正式商洽购买M1924步骑枪及检验样板、图纸。经过一番周折,到1935年7月,巩县兵工厂终于开始试生产。因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此枪定名为“二四式”步枪。

“二四式”步枪筹备、试生产过程中,受到蒋介石的重视,1933年、1934年先后两次偕夫人宋美龄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并对“二四式”提出改进意见。蒋介石认为毛瑟枪的枪长是根据欧洲人身体设计的,而中国士兵比欧洲士兵身高矮一些,建议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刀加长。为表示对其尊重,1935年8月,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枪匣上的印记也改为“中正式”三字。“中正式”枪身短了,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但刺刀加长了,在拼刺刀时还是不吃亏。蒋介石的建议符合步兵紧凑化、轻型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国情,使“中正式”成为中国士兵喜爱的步枪。

由于蒋介石对“中正式”的钟爱,生产“中正式”的主要生产厂巩县兵工厂,也从原来的旧式工厂变为较为现代化的大规模兵工厂。

1935年10月10日,“中正式”步骑枪正式批量生产,从而开始了其长达14年的生产历程。“九一八”后,国民政府的兵工政策开始调整,逐渐形成了主要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发展国防兵器工业的基本思路,将“中正式”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并开始大量生产。“中正式”的生产,在中国兵器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1943年后,第21厂、第41厂等生产“中正式”步骑枪的工厂,都采用同样的图纸、同样的检测标准,生产完全相同的步枪。

“中正式”步骑枪,口径7?90毫米,全长1110毫米,全重4公斤,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刺刀全长约575毫米。

“中正式”步骑枪采用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杀伤力极大,并可与当时广泛使用的机枪如捷克ZB26、“二四式”马克沁的子弹通用。与圆头弹相比,尖头弹弹头质量较轻,初速较高,加之弹头呈流线型,空气阻力小,弹道特性好,不易受横风影响,从而使得“中正式”的射程和精度都远在汉阳造和“元年式”之上。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的有效射程超过600米,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50毫米友坂步枪弹威力大。后来日本“九九式”步枪改用了7.7毫米×54毫米枪弹,但在弹道性能和杀伤力上仍与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有相当差距。而且“中正式”弹头打到人的躯干部位不死也是重伤,而日本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枪都是贯穿伤。

“中正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内部机件、构造均大体相同,包括枪机在内的大部分零件只需稍加修锉即可互换,有的可以直接通用。

“中正式”的缺点是拉动枪机较费力,加之,在持续射击时,枪匣与枪机因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更难拉动;射击精度、射程都不如日式。

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仍在生产全枪长为1275毫米的“三八式”友坂步枪。“中正式”步骑枪比“三八式”步枪短很多,为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约575毫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毫米。不过,“中正式”上刺刀后的全枪总长仍短于“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的长度。

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兵工厂共生产各式步枪181万余支,其中“中正式”占三分之一以上。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重武器缺乏,士兵训练不足,但是轻武器“中正式”步枪并不比日本步枪差。可以说“中正式”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国内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虽有大量的美械及接收、缴获的日本枪械,但“中正式”仍是主要的步枪。直至国民党撤到台湾,全面换装美式步枪,“中正式”才退出了作战序列。

枪只是武器。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也使用“中正式”。解放战争中,许多解放军战士使用的是缴获的“中正式”。

“中正式”最后一次上战场,是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有不少战士使用缴获的“中正式”。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开始换装俄式装备,残留的“中正式”退居二线,用于装备民兵。

现在,“中正式”已经成为收藏品。

兵器百科 日本九七式狙击步枪

日本九七式狙击步枪

九七式狙击步枪是日本于1937年研制的手动枪机式狙击步枪,由于以皇纪年份命名,故名为九七式狙击步枪。

研发历史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仍然坚持对狙击手的训练并设计新型狙击步枪,日本便是其中之一。1937年,日本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九七式狙击步枪,两者采用相同的6.5毫米Arisaka(有阪)枪弹。

其实三八式步枪也有狙击型,九七式狙击步枪与三八式狙击步枪的不同之处在于改用较轻的枪托、加长的弯拉机柄以及加装2.5倍或九九式4倍光学瞄准镜。九七式狙击步枪曾在太平洋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并一直服役至日本战败投降时为止。

性能解析

九七式狙击步枪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枪口在射击时的火焰不明显,有利于隐藏射手的位置。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官兵经常死于日军冷枪之下,但苦于无法标定日军狙击手的位置。不过由于日军狙击手的战术呆板,往往不会变换射击位置,因此经常被美军步兵呼来的坦克连同灌木丛一起摧毁。

九七式狙击步枪另外一个特点是拥有低深平稳的弹道与终端弹道,尽管6.5毫米Arisaka枪弹初速仅有760米/秒,但仍能造成“一枪两眼”(贯穿力)的效果。被击中的美军士兵往往由于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医疗资源的极度不足,最终死于败血症或破伤风。

相关参考

1964年毛泽东为何事亲操步枪瞄准前方

核心提示:毛泽东兴致勃勃地端起宋世哲的枪,仔细察看。罗瑞卿介绍说:“这是国产的,打得快,打得准,性能好,1963年装备部队。我们打了几十年仗都没有用过这样好的枪。”当摄影师看到毛泽东举起枪、眯着眼做出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狙击枪,XM-109狙击步枪能轻松摧毁装甲车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狙击枪,XM-109狙击步枪能轻松摧毁装甲车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相信

冈村宁次为何曾认为敢与日军拼刺刀的只有中央军

核心提示:近距离白刃战,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冈村宁次曾认为敢与日军拼刺刀的只有蒋介石的中央军,而中央军装备的拼刺步枪是中正式步枪,日军的拼刺步枪则是三八大盖,不妨将两者比较一下。冈村宁次资料图本文摘

宋代,冷兵器发展的分水岭,曾创造 ”突火枪”是世界步枪鼻祖

古代冷兵器的发展,到宋代开始后,军队依然以使用的长兵器以枪为主,长杆铁枪有双勾枪、单勾枪、拐枪等十余。其次是长柄大刀,有偃月、凤嘴刀等。铁棒也很流行,如柯藜棒、狼牙棒等。短兵器以刀、剑为主,其次是蒺藜

总产量14万支,毛瑟和三八大盖混合体,抗战前的辽十三式步枪

记得《我的团长我的团》某一集中,龙文章曾经提到过辽十三老爷枪这个名号。确实,这把枪从现在看起来不算是多么有名,但在抗战前,它的总产量也达到了14支。所以今天狗子和大家来捋捋这支步枪到底是什么来历。从「

一枪一命--俄罗斯狙击手对决车臣狙击手

使用SVD狙击步枪的俄军狙击手早在俄国沙皇时代,高加索就动荡不安,受到沙皇俄国的暴虐残杀,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1917年十月革命后,高加索人民独立。但到1922年底,高加索地区又被迫加入苏联。1944

蒋介石举枪对准太阳穴

1925年9月,蒋介石以第二次东征军总指挥之职奉广州国民政府之命,讨伐广东军阀、叛逆陈炯明。因得军心民心,蒋氏可谓屡战屡胜。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何况“胜负乃兵家常事”,正是蒋氏率兵追歼

这款英国枪打装甲车特别好,中国远征军超喜欢,就是比较废肩膀

在坦克诞生之处,它们的装甲对于步兵的枪弹而言都是绝对领域,只有炮弹才能有效杀伤它们。在这一情况下,反坦克步枪应运而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早期,各国装备的轻型、超轻型坦克都会被这种武器威胁。而在西欧

不开一枪,就让冯玉祥惨败

在20-30年代军阀战争时期,有一场最特殊的战役。让蒋介石不费一枪一弹,就让一周就能打进南京的30万西北军后撤900公里,冯玉祥本人都被关押。在1929年4月,冯玉祥决心反蒋,当时嫡系部队最北只到了徐

红五军团三大巨头: 政委被授大将, 政治部主任被授元帅, 总指挥却举枪自杀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大获全胜,冯玉祥黄河以南的剩余残部被蒋介石收编,董振堂担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73旅旅长,这支部队对于蒋介石而言,只不过是炮灰而已,国民党所辖部队只有黄埔嫡系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