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为什么要除掉曾经拥立他的功臣?巩固皇权?
篇首语: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询为什么要除掉曾经拥立他的功臣?巩固皇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刘询为什么要除掉曾经拥立他的功臣?巩固皇权?
电视剧《乌龙闯情关》想必大家都看过,里面的主角是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今天要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
刘询(前91—前49),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出生后不久,就赶上了那场有名的“巫蛊之祸”。他的祖父刘据兵败自杀,刘据的生母卫皇后被逼自缢,刘据的爱妾、儿子、儿媳等人全部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刘询保住了一条活命,被关进监狱,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坐过牢的皇帝。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大赦天下,刘询才得以重见天日。刘询出狱后,廷尉监邴吉将他送到了祖母史良娣的老家,太祖母非常可怜这个孤儿,不顾年老体衰悉心抚养。邴吉又将刘询遇赦的消息及时上报掖庭,这为刘询将来登基创造了条件。因为受到了很多磨难,刘询从小就勤奋好学、懂得节俭,而且性格爽朗,颇有侠士风范。
汉昭帝去世后,权臣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刘贺一即位就安插自己的亲信,企图摆脱霍光的控制,被指不守礼仪,即位不足一月就被废掉。接着,霍光又迎立混迹民间且根基薄弱的刘询为皇帝。当时,刘询的遭际博得了广泛同情,“公孙病已立”的谶语就是人们思慕刘询(刘病已)这种社会潮流的体现,民心如此,霍光也不敢逆流造次。前74年八月,十八岁的刘询正式登基,即汉宣帝。
霍光辅佐汉宣帝6年,加上跟汉昭帝的13年,近20年的帝师生涯,他尽心尽力,大部分时间国家都处于安定兴盛的状态。霍光的诸多措施都遵循一个原则:休养生息、藏富于民。长期的连贯性政策像一味温和的中药,缓缓调理着大汉因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而亏虚的肌体。20年的时间逐渐成就了“文景之治”后的又一个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刘询明白,霍光既然有本事让自己一步登天,也有能力让自己万劫不复。刘询对其既敬重又畏惧,霍光每次站在身边,刘询就觉得浑身非常不自在,就像有人拿针扎他的背,成语“芒刺在背”的典故就出于此。这一典故形象地勾勒出君臣间的复杂关系。其实,如果真的让君主怕了你,对于一个没有篡权野心的忠臣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也为霍光死后霍氏一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汉宣帝饱受磨难,又深知民间疾苦。他显然是一个有抱负、也有城府的皇帝。为了自保,刘询不得不韬光养晦,不得不对霍光隐忍不发,言听计从。汉书说:“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廉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汉宣帝处处表现出对霍光的敬重,不擅权不用权。霍光试探性地提出“归政”,他百般谦让不接受;他要求大臣们的奏章先交给霍光过目,然后才御览;每次上朝,他都要收敛笑容,以示礼貌。此外,刘询还通过增封霍光食邑、封赏霍光子孙等方式,换得霍光的好感。
但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没有跳出时代的圈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传统。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盘根错节,深深扎根朝廷,枝繁叶茂,“党亲连体”,而他的宗族多是为非作歹之徒,为霍氏家族留下了隐患。
霍光输于齐家,主要还在于霍光有个“贤内助”。他的妻子霍显是有一个飞扬跋扈的女人,原本是霍光正室的陪嫁侍女,妻死扶正,后生儿育女,成了一家主母。她骄奢淫逸,举止张狂,费尽心思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入宫中,并想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遭到了刘询的反对。
【汉宣帝刘询皇后许平君】
起初,刘询在民间时,与民女许平君结为患难夫妻。刘询即位后,霍光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便指使大臣们对刘询施加压力。不过,刘询虽然平日对霍光百依百顺,但在立皇后的问题上却非常果决。
原来,刘询富贵后,始终惦念着以前的结发妻子,并准备把她立为皇后。刘询被大臣们逼急了,便下诏“求微时故剑”,意思是说刘询想找回未当皇帝时在民间使用的那把宝剑。在他的极力坚持下,最终得以先立许平君为皇后。
令刘询没有想到的是,霍光的妻子霍显竟买通御医,在宣帝即位第三年毒死了有孕在身的许皇后。这成为后来引发灭族事件的原因之一。
刘询登基六年后,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霍光病重时,汉宣帝还“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掉了不少的眼泪。霍光去世后,宣帝仍然不动声色,给了霍光一个汉以来诸功臣无与伦比的隆重葬礼。安葬后,他还先后两次下诏,称赞霍光“功如萧相国”。
然而,霍光死后霍家的奴才却依旧不知收敛,于是宣帝决定有步骤地清算霍家势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步剥夺霍家人的政治权力。此时的霍光一脉,在朝廷已盘根错节,势力强大。宣帝削弱了霍光家族军权,任命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霍光侄孙霍山为尚书,削其实权。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将“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悉易亲信”,换成了自己的人。第二步,则下诏封原皇后许氏所生之子刘奭为太子。
这一切,自然令霍家人坐立不安,于是决定谋反。他们想让霍皇后下毒酒,毒死汉宣帝,然后由霍禹做皇帝。然而,此时的汉宣帝早已羽冀丰满、成竹在胸。
公元前65年,汉宣帝一举将霍家及其余党一网打尽。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捕,腰斩于市,霍显及霍氏女眷兄弟皆弃市,霍后成君,废处昭台宫,霍氏亲族连坐诛杀者数十家,惨遭灭族大祸。可怜霍氏一族,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活口。唯一活下的人,是霍皇后,在冷宫终其一生。
过了十多年,汉宣帝才算给霍光做了轻度平反,只恢复了他的“职务”和姓氏,而没有恢复他的名誉。
这应该可以叫做《乌龙闯情关》的“后续”剧情了吧。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 却反目杀害拥立他的“恩人”
宋文帝刘义隆上台后,如果问他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他心里最想说的是:先消灭徐羡之、谢晦、傅亮这“三人帮”。他们大串联、搞政变、弑君主,实足的阴谋家。虽然是自己的“大恩人”,但说不定转眼就变成另一个皇子的“大恩人”呢?于是在他温柔的笑容背后,是弥漫的杀气。
表面上双方和睦相处
刘义隆连续出手,从春风细雨,到电闪雷鸣。
1、放走谢晦。徐羡之向他汇报:让谢晦代理荆州刺史,可以吗?
刘义隆说:何必要代理?要做就做真的。
随即改成了正式任命。谢晦听到后,欣喜若狂,知道建康地雷密布,每迈一步都怕人,终于能“劈开生死路,跳出是非地”了。
他向蔡廓辞行,屏去左右,问:你看我能幸免吗?
蔡廓说:你们是托孤大臣,废黜昏君,拥立明君,从道义上讲,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你们杀死了他的两个哥哥,又做他的臣子,已是威高震主。现在又占据上游重镇,要想全身而退,恐怕是很难啊。
谢晦听得毛骨悚然,一直到船只离岸,他回望石头城,才松了一口气,说:今天终于可以脱险了。
2、奖励旧臣。加封: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徐羡之为司徒;江州刺史王弘为司空;尚书令傅亮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谢晦为卫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为征北将军。
大臣们请求皇上到华林园亲自审理重大案件,刘义隆说:你们还是请徐羡之、傅亮总负责吧。
3、新贵上位。凡是给旧臣的都是名分,他原来在荆州的“老部下”渐渐成了新贵,“荆州帮”悄悄排挤着“建康帮”。
他任命王昙首、王华为侍中,侍中是皇帝的近臣,特点是:名额不限,权力不限,伸缩性很强。如果皇帝不信任,那就是送信、跑腿的;如果皇帝信任,那等同于丞相。
此外,王昙首还兼任右卫将军,王华兼任骁骑将军,让他们进入军界;提拔自己的“贴身保镖”朱容子为右军将军,掌管朝廷部分禁军。
不久,他把到彦之调到建康,任中领军,这是京城军队的总负责人。
旧臣巴结新贵
徐羡之、傅亮、谢晦看出了苗头不对,努力想处好与“新领导”、“新权贵”的关系。
到彦之要去建康时,谢晦已经到了荆州,苦苦邀请他见一面,摆下盛大的宴会招待他,桌上再三巴结,愿结刎颈之交。
到彦之相当客气,把酒言欢,临走时,赠送了谢晦宝剑、名刀。谢晦想:这个朋友大概是交定了。
谢晦有两个女儿,他把一个嫁给了刘义隆的弟弟刘义康,一个嫁给了刘义隆叔父刘道怜的儿子刘义宾;又把自己的妻子、长子主动送到建康作为人质。
徐羡之、傅亮努力的脚步也没有停,第二年,他们请求文帝全面主持工作,一连上奏了三次,文帝才批准。
徐羡之立即提出了辞职,回家养老,文帝不同意。徐羡之本来铁了心做个平头老百姓,他的几个手下说:皇上如果想杀你,你辞职就能逃得了吗?不如掌握大权,或许还能保全。
徐羡之想想也对,只好收回了辞职报告。傅亮一看,也就不好意思单独辞职回家了。
文帝拉拢了两个人
当年发动政变的,除了“三人帮”之外,还有王弘、檀道济。
文帝经过仔细地调查研究,确定这两个人只是“胁迫”,和他们不是“同伙”。
王弘的表现最积极,反反复复辞去司空,只有一个目的:和旧集团划清界限。文帝几次不同意,最后看他是“真情流露”,于是改任他为侍中,拉到自己的一边。
檀道济一向是个“闷葫芦”,不太说话,政变之后回到广陵,和“三人帮”基本断了来往。策立新君,他从头到尾没有参与。
文帝决定用好这张牌,王华等人强烈反对:这个风险太大了吧。文帝说:他当年只是被逼的,只要安抚,肯定不会出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除了檀道济,还有谁是谢晦的对手呢?
425年年底,也就是登基1年多后,文帝宣称要讨伐北魏,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
傅亮写信给谢晦,说:朝廷要北伐了,大多数人表示忧虑,皇上要派外监万幼宗去荆州,听听你的意见。
426年新年刚过,谢晦的弟弟、黄门郎(传达诏命的官)谢也在建康,得到了绝密情报:文帝根本不是北伐,调动军队是为了对付谢晦。
谢吓得魂飞魄散,派人日夜兼程带口信去荆州。谢晦不相信,拿出了傅亮的信,说:万幼宗就要来了,傅亮难道还会骗我?
他又问参军何承天:外面有人说皇上要西上讨伐我,这都是谣言吧?
何承天答:万幼宗是肯定不会来了,谣言往往是实情。
谢晦还不相信,上疏朝廷:建议北伐等到明年。
此时,檀道济已悄无声息地来到建康,文帝顿时心定。第二天,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杀害刘义符、刘义真的罪状,立即逮捕。
下诏之前,文帝先召见这两个人。谢派人飞马报告傅亮:宫中有异常。
傅亮转头就跑,又派人劝阻徐羡之。徐羡之已经走到皇宫大门,吓得乘车逃出建康,但天地茫茫,不知道往哪里去,绝望之后,上吊自尽,活了63岁,家人都被处死。
傅亮跑到城外后被抓获,使者传达文帝口谕:你在江陵迎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忠诚,保证你的儿子们安然无恙。
傅亮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稷。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随即被杀,儿子们被流放。文帝接着逮捕了谢晦的弟弟谢以及儿子、侄子们。
谢晦兵败被处死
谢晦听到消息后大痛,先为两个“战友”发丧,然后上表诉冤,声称皇上受了奸臣王华的蒙骗,起兵“清君侧”。
他当年跟随刘裕南征北战,经验丰富,所以发号施令、指挥调度,得心应手。几天之间,3万精兵集合到位,旌旗蔽江,浩荡东下。
第一仗遇到了“好兄弟”到彦之,打得他抱头鼠窜,谢晦顿时感到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文帝问檀道济:对付谢晦有什么好办法吗?
檀道济说:我当年和他都参加了北伐,十分之九的计策都是他提出来的。如果论才智,很难有人比得过他;但他从来没有单独带过兵,所以论实战,不是他的强项。
文帝随即任命檀道济担任军事总指挥,谢晦听到后,惶恐不安、手足无措。
手下的士兵也丧失了斗志,双方在巴陵附近(今湖南岳阳以北)大战,荆州兵很快溃散。谢晦找到一艘小船逃回江陵,随后被活捉,送到建康,和家人一同被处死。他只活了37岁。
他的女儿是刘义康的妃子,才貌双全。行刑那天,她披头散发、光着双脚来诀别,嚎啕大哭:大丈夫应该死在战场上,怎么死在刑场上啊。
哭着哭着就昏了过去,行人无不落泪。
文帝算是真正掌握了实权,他能掌控得了朝廷吗?
恩人即位
相关参考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与第一位皇后许平君生的儿子,是刘询的嫡长子。刘奭生于公元前74年,出生后没几个月,他的父亲刘询就被霍光等人拥立为皇帝。等到刘奭长到8岁,他被立为了太子,而此时他的生母许平君早就
伴君如伴虎,他帮康熙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却落得这样下场
在康熙还没有坐上皇位之前,清朝就存在一颗毒瘤,那就是鳌拜。鳌拜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但他却不贪财,这才是最可怕的,说明他的目标更远大,已经不在乎金钱的多少了,他深知只要得到整个江山那么所有的金钱就都在他囊
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杀了不少开国功臣。朱元璋之所以要残杀功臣,按照《名山藏》的记载,是因为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开国功臣会对他的后人产生威胁,朱元璋要「”拔刺”。只有把这些「”刺”拔掉,朱元璋觉得他后人的皇
开国皇帝为了巩固皇权,都会严厉打击开国功臣。比如朱元璋、刘邦等人,他们会编造理由,削夺开国功臣的兵权,对开国功臣进行严厉杀戮。赵匡胤虽然并没有杀功臣,但他依然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臣们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T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T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明君之一,他在位二十三年时间内稳定了汉朝政权,并开创了为后世称道的「”文景之治”。但是从以下两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汉文帝即位之初的形势对他是非常不利的:1、汉文帝在朝中缺乏根
在292年前的今天,1722年12月24日(壬寅年冬月十七),清朝雍正帝胤禛登上帝位。雍正皇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
在292年前的今天,1722年12月24日(壬寅年冬月十七),清朝雍正帝胤禛登上帝位。雍正皇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
季历是周太王古公父的幼子,武乙时继位为周侯。武乙曾授季历以征伐之权。季历率兵西灭程(今陕西咸阳)、北伐义渠(今宁夏固原),生擒义渠首领。武乙末年到殷都朝贡,武乙赐以土地三十里,美玉十双、良马十匹。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