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失和致唐军兵败吐蕃 女子引发的一场国难

Posted 吐蕃

篇首语:成家后,你要明白,你赚钱的速度不仅要快于你花钱的速度,还要快于父母变老的速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将相失和致唐军兵败吐蕃 女子引发的一场国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将相失和致唐军兵败吐蕃 女子引发的一场国难

2、唐朝为何对吐蕃无力还手?青楼女引发的国难

将相失和致唐军兵败吐蕃 女子引发的一场国难

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

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就是因为一个营妓。这个妓女生于何年、死于何月,是倾国倾城、风华绝代,还是能歌善舞、精通书画,史书均无记载,甚至连李晟、张延赏二人与其发生关系的来龙去脉我们也不得而知,只知道她叫高洪,是成都军营里的一名妓女。六年前,张延赏还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的时候,吐蕃和南诏联合进犯西川。当时的李晟也是节度使,受朝廷委派,从别处赶来西川。刚来时,张、李二人主客关系处理得不错,相处还算融洽。但是很快,李晟在带兵打仗、捍卫国土之际,阴差阳错地认识了高洪。稍后,李晟抓住机会,率军出击,很快大获全胜。趾高气扬的李晟凯旋时,偷偷带上了高洪。但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情让张延赏知道了。张气得暴跳如雷,立刻派部队将高洪追回。高洪本就是张延赏的,李晟不得不给。人是要回来了,但是李、张二人的梁子由此结下。于是当皇帝要拜张延赏为相之时,已身为中书令(名义上的宰相)的李晟坚决反对,由于他强大的影响力,反对有效。这件事使得李、张二人的感情自然更加“深厚”。一个营妓引发了两个男人的冲突,如果这两个男人都是普通百姓倒也罢了,问题是这两个男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问题就不再简单。

这个时候,李、张二人的老板唐德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德宗知道自己的两个得力助手不但面不和,心也不和,多多少少感到压力,就一直寻找机会想摆平此事。一次宴会,德宗又跟李晟、张延赏二人说了一通“夫妻和则家兴,将相和则国兴”的大道理,看着二人似乎上套了,就拿出一段非常名贵的绸缎,让二人分别系上,以表示和解。既然皇帝出面了,用绸缎打个结又不费多大功夫,于是二人都照办了。李晟意犹未尽,拍拍胸脯大嚷:“为表示诚意,我愿和张大人结为亲家。”皇帝一听非常高兴,还是兵哥哥爽快啊!他以为新版的“将相和”即可发行上市呢。可是张延赏却远远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他断然拒绝!李晟和皇帝面面相觑。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严重恶化了。照理说,作为领导的唐德宗,如果想继续重用二人,今后还得努力做一番协调工作,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他不但没有做,而且在将相相争时还袒护张延赏,或许因为他看张延赏比较顺眼吧。既然将相无法和平共处、互惠互利,他就应该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应该将“鱼”置于他处,绝对不能使其影响“熊掌”发挥正常功能。可是很遗憾,他也没有这么做。

最后,张延赏还是成了宰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李晟不断获胜,但是由于德宗对李晟功高震主的疑虑以及张延赏的谗言,李晟的虚衔不断被拔高,然而实权不断地被剥夺,多数时间里只是按时朝见而已,山呼“万岁”之后便靠边站了。对于这种将相不和、君猜臣忌的情况,敌人的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机会不容错过!吐蕃遂派遣使者向德宗请和,李晟坚决反对,理由是凭他几十年的经验,深知“戎狄无信,不可许”。宰相张延赏则抱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信条,极力驳斥李晟的意见,主张和谈。德宗呢,他素来对吐蕃抱有好感,而张延赏又素来是他最亲密的战友,自然同意会盟。可是就在双方相见,歃血盟誓,然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载歌载舞的时候,吐蕃突然撕下化装舞会的面具,把唐朝官吏抓的抓、杀的杀,唐军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血流成河。

悲讯传来,张延赏又怕又羞,一病不起,不久即一命呜呼。经此一劫,唐朝损失惨重,以至于在此后好几年里,尽管有李晟等战将拼命血战,唐朝对于吐蕃的侵犯还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德宗悔恨交加,郁郁不得终日。一名营妓,自然卑微不足挂齿,但两名朝廷最有权势的大臣因为她的原因而交恶,进而影响了国家政治、军事,酿成了巨大的灾难,千百年来,无数士人为此扼腕叹息!李晟、张延赏二人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指责,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他们无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作为二人唯一的上司,唐德宗似乎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吧!

唐朝为何对吐蕃无力还手?青楼女引发的国难

沉迷女色,误事,乃至误国。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就是因为一个营妓。这个妓女生于何年、死于何月,是倾国倾城、风华绝代,还是能歌善舞、精通书画,史书均无记载,甚至连李晟、张延赏二人与其发生关系的来龙去脉我们也不得而知,只知道她叫高洪,是成都军营里的一名妓女。六年前,张延赏还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的时候,吐蕃和南诏联合进犯西川。当时的李晟也是节度使,受朝廷委派,从别处赶来西川。

刚来时,张、李二人主客关系处理得不错,相处还算融洽。但是很快,李晟在带兵打仗、捍卫国土之际,阴差阳错地认识了高洪。稍后,李晟抓住机会,率军出击,很快大获全胜。趾高气扬的李晟凯旋时,偷偷带上了高洪。但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情让张延赏知道了。张气得暴跳如雷,立刻派部队将高洪追回。高洪本就是张延赏的,李晟不得不给。人是要回来了,但是李、张二人的梁子由此结下。于是当皇帝要拜张延赏为相之时,已身为中书令(名义上的宰相)的李晟坚决反对,由于他强大的影响力,反对有效。这件事使得李、张二人的感情自然更加“深厚”。一个营妓引发了两个男人的冲突,如果这两个男人都是普通百姓倒也罢了,问题是这两个男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问题就不再简单。

这个时候,李、张二人的老板唐德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德宗知道自己的两个得力助手不但面不和,心也不和,多多少少感到压力,就一直寻找机会想摆平此事。一次宴会,德宗又跟李晟、张延赏二人说了一通“夫妻和则家兴,将相和则国兴”的大道理,看着二人似乎上套了,就拿出一段非常名贵的绸缎,让二人分别系上,以表示和解。既然皇帝出面了,用绸缎打个结又不费多大功夫,于是二人都照办了。李晟意犹未尽,拍拍胸脯大嚷:“为表示诚意,我愿和张大人结为亲家。”皇帝一听非常高兴,还是兵哥哥爽快啊!他以为新版的“将相和”即可发行上市呢。可是张延赏却远远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他断然拒绝!李晟和皇帝面面相觑。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严重恶化了。照理说,作为领导的唐德宗,如果想继续重用二人,今后还得努力做一番协调工作,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他不但没有做,而且在将相相争时还袒护张延赏,或许因为他看张延赏比较顺眼吧。既然将相无法和平共处、互惠互利,他就应该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应该将“鱼”置于他处,绝对不能使其影响“熊掌”发挥正常功能。可是很遗憾,他也没有这么做。

最后,张延赏还是成了宰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李晟不断获胜,但是由于德宗对李晟功高震主的疑虑以及张延赏的谗言,李晟的虚衔不断被拔高,然而实权不断地被剥夺,多数时间里只是按时朝见而已,山呼“万岁”之后便靠边站了。

对于这种将相不和、君猜臣忌的情况,敌人的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机会不容错过!吐蕃遂派遣使者向德宗请和,李晟坚决反对,理由是凭他几十年的经验,深知“戎狄无信,不可许”。宰相张延赏则抱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信条,极力驳斥李晟的意见,主张和谈。德宗呢,他素来对吐蕃抱有好感,而张延赏又素来是他最亲密的战友,自然同意会盟。可是就在双方相见,歃血盟誓,然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载歌载舞的时候,吐蕃突然撕下化装舞会的面具,把唐朝官吏抓的抓、杀的杀,唐军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血流成河。

悲讯传来,张延赏又怕又羞,一病不起,不久即一命呜呼。经此一劫,唐朝损失惨重,以至于在此后好几年里,尽管有李晟等战将拼命血战,唐朝对于吐蕃的侵犯还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德宗悔恨交加,郁郁不得终日。

一名营妓,自然卑微不足挂齿,但两名朝廷最有权势的大臣因为她的原因而交恶,进而影响了国家政治、军事,酿成了巨大的灾难,千百年来,无数士人为此扼腕叹息!李晟、张延赏二人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指责,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他们无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作为二人唯一的上司,唐德宗似乎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吧!

相关参考

唐朝为何对吐蕃无力还手?青楼女引发的国难

沉迷女色,误事,乃至误国。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就是因

诸将失和致军心瓦解

日本浮世绘:蒙古袭来作者:肖伊绯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

历经185年风雨的归义军,力抗吐蕃回鹘,不想却被此人灭国

吐蕃人乘大唐国内安史之乱,强占了河湟、河西、陇右的广大地区。公元847年,唐宣宗即位,决心收复河西吐蕃失地,很快唐军一举收复了三州七关,并乘胜推进,河湟故地得到光复。唐军东线胜利的消息传到敦煌,大大鼓

蝴蝶效应,几个小人物的小动作却影响整个历史

我们大家眼中的这个历史呢是由英雄们、大人物们、帝王将相们创造的。但有时候一些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的轨迹。我们知道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偶尔振动一下翅膀,结果引发了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我们

吐蕃、南诏、大理知多少

吐蕃国君姓氏:勃窣野氏存在时间:公元7世纪—公元9世纪地理位置:今西藏地区松赞干布:629—650年在位,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638年,击败吐谷浑,兵败松州城。641年,和亲文成公主。648年

大唐帝国之殇,安史之乱之后吐蕃三次进攻长安和一次攻陷长安

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5年—763年),唐朝与吐蕃的军事斗争形势风云突变。唐玄宗后期,为了对抗吐蕃、控制西域,唐朝的重兵主要部署在西北地区。安史之乱起于中原,西北唐军全部东调出关,平定叛军。吐蕃乘虚而

清朝真的打不过八国联军

庚子国难,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场浩劫,时至今日,我们有感于八国联军的无耻行径,看到有关庚子国难和辛丑条约的有关文字时,依然会感到愤慨。可让人感到吊诡的是,这场战争却是清王朝的咎由自取。再回首战争之前发

平民阶层与贵族阶层的千年博弈

「”咸亨元年,七月戍子,薛仁贵与吐蕃战于大非川,败绩”大非川之败和青海之败是强盛的唐王朝不能回避的一场败仗,也成了唐朝和吐蕃百年之战的开端。大非川之战,到底是如何败的,在新唐书薛仁贵传只用了很精炼的一

特洛伊战争的引发者

特洛伊战争在《荷马史诗》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讲述了三千多年前发生在特洛伊的一场激烈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当时特洛伊国力强盛,城池牢固,国王有50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帕里斯为寻求世界上最漂亮的美女

特洛伊战争的引发者

特洛伊战争在《荷马史诗》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讲述了三千多年前发生在特洛伊的一场激烈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当时特洛伊国力强盛,城池牢固,国王有50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帕里斯为寻求世界上最漂亮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