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偏偏受到唐代文人追捧与喜爱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史上第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偏偏受到唐代文人追捧与喜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上第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偏偏受到唐代文人追捧与喜爱

前言 汉高祖刘邦作为汉王朝的创立者,在历史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刘邦出身于市井,相比于他的对手项羽尊贵身世,的确差了不是一点点,加上刘邦做出过的一些违背常理的言行,因此在对他史学评价当中,经常会出现贬损的语言。 其对手项羽经常被描绘成气度非凡、武艺高强的大英雄。 刘邦则许多人被描绘成了小人、无赖、流氓皇帝。 作为客观的历史文化爱好者,我们应该全面、多角度地去评价刘邦其人。 唐代诗文中,为何存在着众多评价刘邦的作品?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站在唐朝人的角度去设身处地想象一下。 作为一个唐朝人,我们学习历史中的刘邦,主要是从《史记》以及《汉书》中了解的,加上当时科举制从隋朝发起至今,唐朝已经逐渐完善与普及。 科举作为一种官方考试,必定会有官方指定的历史教科书。 从政治角度分析,唐推翻了十分短暂但又相对强大的隋朝,因此,对于历史的解读,必定是要选择一个长期强盛并且拥有相似历史背景朝代作为「 ”典范”。 这样看来,汉朝一定是不二选择,它推翻了存世两代并且十分强大秦朝,并且在后来的长期存在下来。 因此,唐朝官方修史比较推崇汉朝,对于刘邦个人的评价比较正面。 受此影响,唐代文人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相对较多的褒扬刘邦的观点。 从文化角度分析,作为当时世界最发达国家,尤其是早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迅猛,唐朝的文化环境当然也会十分宽松。 这也让那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拥有了一份充满包容的文化心态。 当时的文人墨客基本都是希望从政,对于投身朝廷、建功立业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表现在文学方面,就是对于历史教科书中的,圣主、圣贤等歌颂与追捧。 唐代的咏史作品数不胜数,文人也十分偏爱这种文学形式,希望借此可以表达自己理想,被人发现自身的博学与才能。 我们知道,在南北朝以前,普通人是完全接触不到历史工作的,史学是一种纯粹的官方工作,被包含在经学之中,并没有完全独立出来。 像《史记》这种个人修订的历史书,是被视为「 ”谤书”。意思就是说,这种书并没有经过官方认可,随意评价历史「 ”野史”。 因此,《史记》在最初发表之时,文学地位并不高,而且读者受众范围也十分有限。 直到唐代,莘莘学子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接触并且学习历史,而且可以相对独立地去思考和评价历史。这时,《史记》便一跃成为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宝典。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于刘邦的记载是比较客观公正。但对其个人评价,以及自己对于刘邦的态度,相对还是偏向正面。 《太史公自序》中写道: 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 从这里看,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对于刘邦与项羽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进一步说,在政治、文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史记·高祖本纪》自然而然成为了唐朝学生党们的必读课文。 「 ”刘邦”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各位热血知青的历史榜样,隐喻、描写、评价刘邦也就成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文学主题。 唐代诗文又是如何评价刘邦的呢? 对于刘邦如何成为人们口中的「 ”史上第一流氓皇帝”,无非逃不出下面两件争议比较大的事件。 分我杯羹 这个成语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其历史典故也是广为流传。 这一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 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 ”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大概讲一下,楚汉争霸进入到了「 ”白热化”阶段,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并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亲做成「 ”皮蛋瘦肉粥”吃掉,以此作为要挟,逼迫刘邦投降。 刘邦听闻不以为然,辩驳道:我俩拜过把子,我的老爸就是你的老爸,如果你要吃他,麻烦也分我一杯尝尝。 就是因为「 ”分我杯羹”这句话,刘邦成为了历史舆论的「 ”受害者”。 因此,许多人评价刘邦不遵守孝道,没有人性,竟然说出这种有违人伦的恶语。 但作为开明理性的唐代文人,他们认为这是刘邦的一种战术战法,与孝道没有关系。 并且还经常文学创作中提及,刘邦建国完成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参拜父亲,并且尊奉父亲为「 ”太上皇”,以此证明刘邦其实是一位大孝子。 例如: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中间提及: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周昙《前汉门·高祖》:爱子从烹报主时,安知强啜不含悲。太公悬命临刀几,忍取杯羹欲为谁。 兔死狗烹 这个成语的典故,放在刘邦身上,就是在讲他设计杀害韩信这一历史事件。 刘邦在建国前,给韩信封的是「 ”齐王”,作为军事天才的韩信也是不负所托,替刘邦夺得了天下,自身实力也是非常强大。 建国后,没过多久,刘邦便把韩信改封「 ”楚王”,这相当于斩断了韩信与自己势力的联系,强迫韩信换了个地方重新开始。 之后,因有人告发韩信密谋造反,刘邦贬其为「 ”淮阴侯”。 最后,刘邦的皇后吕雉出面,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斩首。 韩信死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敌国破,谋臣亡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唐代文人更多是表达了对于韩信的同情。 例如: 王珪《咏淮阴侯》: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对于刘邦的做法,唐代文人也能表示对于刘邦理解,这主要记载于《全唐文》,在此就不赘举了。 仔细想想,我们其实可以很容易理解,唐代文人对于此事的评价。 众所周知,在秦朝已经实行的过郡县制了,分封制已经退出过历史舞台了。 作为刘邦来讲,自己在发家初期,运用分封制。 首先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当时项羽便采用了分封制。如果刘邦不用分封,便笼络不了人才,别家的公司给高层发股份,你能不发吗? 在建国以后,刘邦共先后分封八个异姓王,其中七个都造了反。 分封制对于中央权利的威胁显而易见。 作为后世之人,我们还能看到分封制危害,不仅存在异姓之中,即使是家族子弟也不可能避免。 后来的汉武帝深受其害,在位期间,多次镇压叛乱。之后推行「 ”推恩令”,才逐渐向危害缓解。 在唐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并没有把「 ”兔死狗烹”的骂名放在刘邦身上,并对此表示了理解。 结语 对于唐代诗文中,文人对于刘邦的正面评价,不孬在此就不赘述了。 通过唐朝文人对这两件争议性事件态度,我们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刘邦本人的推崇。 对于这样一位复杂而又真实的历史人物,我们更应当坚持唯物史观,全面并且必须公正地评价与看待他。 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位「 ”史上第一流氓皇帝”的呢? 文/读书不孬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注:本文系原创内容,谢绝任何平台转载

相关参考

那些爱作诗的帝皇,刘邦气势最足,曹操文才最好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为历代文人所向往。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开国帝王有些人虽然文化程度较低,却往往也有名句千古流传,其文辞格局开阔,气势宏大

那些爱作诗的帝皇,刘邦气势最足,曹操文才最好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为历代文人所向往。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开国帝王有些人虽然文化程度较低,却往往也有名句千古流传,其文辞格局开阔,气势宏大

汉宫飞燕赵明明版,汉宫飞燕赵明明版 求什么富贵,追什么荣华是什歌

汉宫飞燕赵明明版求什么富贵,追什么荣华是什歌,歌词丛浩楠词曲:陈燕演唱:追影追追追追什么追荣华富贵不如方休一醉功名利禄把你压的节节后退恍然大悟时才发现唯有真爱永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又偏偏就在灯火阑珊

刘邦都请不动的绮里季为何愿意出山助刘盈

...政更是没有一点欲望,四人德高望重,学问很高,汉高祖刘邦曾经多次想要请商山四皓出来做官,但是都没有成功。之后刘邦宠幸戚夫人,他又发现刘盈天生懦弱,才能平庸,但是二儿子确是天资聪明。想要废除吕后儿子刘盈的...

刘邦都请不动的绮里季为何愿意出山助刘盈

...政更是没有一点欲望,四人德高望重,学问很高,汉高祖刘邦曾经多次想要请商山四皓出来做官,但是都没有成功。之后刘邦宠幸戚夫人,他又发现刘盈天生懦弱,才能平庸,但是二儿子确是天资聪明。想要废除吕后儿子刘盈的...

刘备明明有好几个儿子,为何偏偏要让“扶不起的阿斗”继承皇位?

刘备明明有好几个儿子,为何偏偏要让“扶不起的阿斗”继承皇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备,蜀汉开国皇帝,堪称一代枭雄。刘备出身于农民身份,却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能力坐上皇帝之位,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招降马超时,关羽赵云都能和他一战,为何偏偏派出张飞

刘备招降马超时,关羽赵云都能和他一战,为何偏偏派出张飞?导语: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刘备手上有五虎上将,他们不仅代表着那个时代武艺的巅峰,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武将的最高荣誉。关羽和张飞两人年轻的时候就跟随他打

刘备为何偏偏不给兄弟关羽封侯

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用封侯这个法宝,这一手段。西蜀前前后后,封过不少的

孔子弟子贤者居多,为何偏偏喜欢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

秦武王也不傻,为何偏偏要举起重鼎,然后不小心压死自己呢?

秦武王也不傻,为何偏偏要举起重鼎,然后不小心压死自己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细数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有不同的死法,除了多数寿终正寝的,其他的,真是五花八门,有的被臣子谋杀,有的被饿死,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