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就是太祖,太祖就是始祖,大唐太庙里的那点事
Posted 太庙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始祖就是太祖,太祖就是始祖,大唐太庙里的那点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始祖就是太祖,太祖就是始祖,大唐太庙里的那点事
友情提醒:本文大约有七千七百多字,纯枯燥的制度文,如果对大唐宗庙礼制没兴趣,请慎点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中国,祭祀从来都是大事情,宗庙制度在社会生活和政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宗庙制度也有各种演变。 唐代宗庙制度最初延续北朝的五庙制,后来随着政治需要,演变成七庙、九庙,从四室,到六室、七室,乃至九室、十一室、十二室。 一、从五庙到七庙 大唐建国初期,在宗庙制度这块继续沿袭北周和隋朝的「 ”五庙”制,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把父世祖元皇帝李昞、祖太祖景皇帝李虎、曾祖李天锡、高祖李熙四亲奉入宗庙,只立了四世亲庙。 「”武德元年五月,备法驾迎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神主,祔于太庙,始享四室。”(《旧唐书》志五)(见表1) 李渊立四庙可不是他家先辈寒微不知名姓,而是沿袭北朝的「 ”一太祖四亲庙”的五庙模式。这个五庙(实有四庙)模式一直到高祖李渊驾崩才打破。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谏议大夫朱子奢建议立七庙,堂堂大唐天子,仅仅立四世亲庙,和诸侯有什么区别?太掉分了,难以体现皇帝至尊无上的尊贵气势;中书侍郎岑文本也建议参考晋宋旧例,立六亲庙。 唐太宗李世民采纳的臣子们的建议,增修太庙,把他六世祖弘农府君李重耳也奉进太庙,同时把他爹李渊也奉进太庙,至此,唐宗庙由五庙(实有四庙)变成七庙(实有六庙)。 太庙里的位序依次为弘农府君李重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锡、景帝李虎、元帝李昞、高祖李渊。(见表2) 从五庙转变为七庙,是为了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身份地位,强化尊卑贵贱礼仪,对于希冀加强皇权的太宗皇帝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二、令人苦恼的始祖问题 太宗陛下比较苦恼的是以谁为始祖的问题,大唐建国后,攀附十六国西凉的建立者李暠,就是为了抬高皇室的门第,免得大家议论他们老李家出身低,没有悠久历史、高贵血统可炫耀。 因此,太宗就想以李暠为大唐的始祖,这个想法得到了房玄龄等人的支持,但是,於志宁反对。 老于认为西凉从建国到灭亡也太短了点,并没有啥值得炫耀的,根本不必要让大唐盛业以弹丸西凉为始祖,再说,从汉代以来大家都是以开国皇帝或者近世祖先(肇基之祖)为始祖,我们大唐为毛要立一个那么远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始祖? 太宗陛下一脸尴尬,只好赞成老于头,唐初的始祖争议就不了了之暂时搁置。 「”时议者欲立七庙,以凉武昭王为始祖,房玄龄等皆以为然。志宁独建议以为武昭远祖,非王业所因,不可为始祖。”(《旧唐书》·於志宁传) 三、七庙进行时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太宗李世民驾崩,六月初一,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该让老爹进太庙了,进一个就得迁出来一个,该迁谁呢? 礼部尚书许敬宗说,按照礼法,弘农府君对于陛下您来讲已经是七世祖,六世亲尽,应该迭毁,迁进西夹室。 「”弘农府君庙远亲杀,详据旧章,礼合迭毁。臣等参议,迁奉神主,藏于夹室,本情笃教,在理为弘。”(《旧唐书》志五) 当年八月庚子,奉太宗神主祔于太庙,迁弘农府君李重耳进西夹室,皇帝宗庙数依旧是六庙: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锡、景帝李虎、元帝李昞、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见表3) 高宗也觉得自己家没有拎出手的祖宗,还是基于自卑感,为了抬高自己家的门第,就在乾封元年(666)二月,追尊老君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为之造祠堂,设令、丞各一人。看!我老祖宗是太上老君李耳,是神仙,多高大上!咸亨五年(674)八月,高宗又追尊曾祖父李天锡为光皇帝,高祖父李熙为宣皇帝。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李治在改元当天驾崩,年五十六岁,太子李显继位,是为中宗。 中宗根本没来及把老爹送进太庙,屁股还没有坐稳当,就在次年,嗣圣元年(684)二月,被老娘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幽禁起来,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改元文明。 文明元年(684)八月,睿宗奉老爹高宗进太庙,把他的七世祖宣帝李熙迁进西夹室宗庙位序依次为:光帝李天锡、景帝李虎、元帝李昞、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见表4) 垂拱四年(688)正月,武则天在东都为高祖、太宗、高宗立三庙,四时享祀,如京城太庙之仪,又别立武氏的崇先庙。 四、始祖就是太祖 天授元年(690)九月九日,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嗣,武则天在神都(东都)立武氏七庙。 天授二年(691)三月,遭遇亡国的大唐宗庙被改为享德庙,只有高祖、太宗、高宗爷仨被四时享祀,以上诸位庙门紧闭喝西北风吧!高宗追尊的神仙老君祖先,武大帝也不认账的! 直到神龙元年(705)二月,中宗李显复位,李唐的宗庙才恢复以往的威风,重新抖起来,老君李耳的玄元皇帝称号也被恢复。 这个时候呢,太常博士张齐贤就说了,我们大唐的所谓天子七庙,并不符合古礼,因为不够七室,应该把迁出去的宣皇帝重新奉回宗庙,这样才够七庙之数。 他又提出之前以李暠为唐始祖的问题,张齐贤认为太祖就是始祖,周朝以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是不合礼经的,应该以始封之君为太祖,百代不迁。 像汉代高祖刘邦受命,就以高祖为大汉太祖;魏武曹操创业,就是魏太祖,晋宣帝司马懿创业,实为晋太祖,周以文帝宇文泰为太祖,隋以武元帝杨忠为太祖,都是始封之君的缘故,我们大唐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何必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呢? 何况凉武昭王勋业不广,后主就失国了,「 ”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曹魏都不以曹参为太祖,刘宋也没有以楚元王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不以陈胡公为太祖,隋不以杨震为太祖,那我们为毛以凉武昭王为太祖呢?「 ”伏寻礼经,始祖即是太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 总结一句话,张齐贤的意思就是说,太祖和始祖是一回事,我们应该以景皇帝李虎为大唐太祖,再把宣皇帝请回太庙,满足礼经所记的七室之数就行。 太常博士刘承庆、尹知章不赞同张齐贤请回宣帝的建议,他们认为宣帝于中宗来讲,已经是七世祖,六世亲尽了,不应该为了刻意追求与天子七庙古礼相符合,再来违背古礼。 两边吵吵不下,中宗就让大臣们商量,最后综合双方意见,礼部尚书祝钦明上奏说,依张齐贤的意见以景皇帝为太祖,依刘承庆等人意见尊崇六室。 没多久,神龙元年(705)六月,中宗就把皇兄李弘,追上庙号义宗。李弘就是武则天早死的那个大儿子,上元二年(675)四月薨,五月被老爹高宗追尊为孝敬皇帝,也是唯一一例爹追尊儿子为帝的事例。 随即在七月,中宗亲自把光帝、太祖景帝、代祖元帝、高祖、太宗、高宗、义宗七位皇帝神主升祔东都太庙,凑满七室。(见表5) 五、不要脸的唐玄宗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稀里糊涂的被毒死,韦皇后总理庶政,立庶子温王李重茂为新君,改元唐隆,才把中宗送进太庙还没有考虑该迁谁的问题,韦皇后的新政府就被睿宗父子推翻,睿宗重新登基,改元景云。 在景云元年七月到十一月之间,大唐的宗庙位序依次为:光帝、太祖景帝、代祖元帝、高祖、太宗、高宗、义宗、中宗八室。(见表6) 这就不合规矩了,因此,在十一月,睿宗让大臣讨论该把谁从太庙里迁出来,按说该把光帝李天锡送西夹室了,但是光帝是中宗、睿宗兄弟的六世祖,亲缘并没有尽,迁他也不合适啊! 这时候中书令姚崇、吏部尚书宋璟就上奏说义宗孝敬皇帝没有登过大位,是崩后追尊的,按《春秋》之义,国君继位未逾年的都不叙昭穆,何况义宗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呢?应该在东都为义宗别立一庙,把义宗夫妻迁袝过去给中宗让位置就行。 睿宗欣然采纳,把大哥义宗李弘另立庙,三哥中宗奉进太庙。「 ”冬十月甲申,诏孝敬皇帝神主先祔太庙,有违古义,于东都别立义宗庙。”(《旧唐书》睿宗本纪)这时候的宗庙位序依次为:光帝、太祖景帝、代祖元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七室。(见表7) 开元四年(716)六月,太上皇睿宗驾崩,该进太庙了,这回该迁玄宗七世祖光帝李天锡了,这个没问题,但是在中宗、睿宗兄弟的位序上又产生争议。 博士陈贞节、苏献上奏说,应该按照晋代贺循的做法,兄弟同昭穆,睿宗上承高宗,虽然中宗有中兴之功,但是他没有后嗣,就应该像汉成帝那样出为别庙。除了把中宗拉出太庙,陈贞节还建议应该以玄宗生母昭成皇后配享睿宗,把睿宗的嫡妻肃明皇后也安置在别庙。 唐玄宗很高兴的采纳陈贞节的建议,为伯父中宗在太庙之西另立中宗庙,把自己的小老婆亲妈奉进太庙配享亲爹,嫡母则留在仪坤庙。「”十一月丁亥,徙中宗神主于西庙。”(《旧唐书》玄宗本纪) 看看陈贞节,这就是所谓的文人嘴脸,谄媚皇帝已经枉顾礼法了。 太常卿姜皎又建议把天后圣帝武氏改为则天皇后武氏,将作大匠韦凑建议义宗孝敬皇帝位止东宫,未尝南面,不宜称宗,应该去庙号,仅称孝敬皇帝,唐玄宗都一一采纳。 因为中宗别立庙,光帝得以继续留在太庙,当时太庙位序依次为:光帝、太祖景帝、代祖元帝、高祖、太宗、高宗、睿宗七室。(见表8) 六、不合时宜的孙平子 唐玄宗采纳陈贞节的意见把中宗迁出皇帝宗庙,除了冠冕堂皇的无后理由外,还有就是中宗在位任由韦武作乱,也引起时人的非议,当然最不能说出口的就是把中宗排斥出皇帝宗庙系统,无形中就是提高睿宗一系的地位,把祖母武则天的帝号去掉自然是否定武周的合法性。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中宗中兴了大唐,在太庙西侧为中宗修建宗庙,实在有点违背情理,因此,还是有不少人同情中宗的。 随即在当年十二月,中宗的定陵寝殿发生灾异,次年(717)正月,太庙屋坏,不得不把神主移到太极殿,玄宗为此还素服避正殿,辍朝五日,「 ”日躬亲祭享”,下令修太庙。 以这个灾异为借口,河南府人孙平子诣阙上书皇帝,提出「”中宗孝和皇帝既承大统,不合迁于别庙。”为中宗叫屈,唐玄宗就令宰相召集礼官和孙平子辩论。 太常博士陈贞杰、苏献等人坚持之前的意见,孙平子面对朝廷礼官单打独斗,毫不怯场,引经据典,让陈、苏诸人不能对,当时苏颋知政事,他和苏献是从祖兄弟,当然给自己兄弟帮忙,就权势压人,把孙平子贬为康州都尉,孙平子到任后不久就去世。 虽然孙平子被贬斥,但时人对中宗被迁的事也议论纷纷,玄宗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提礼治和孝道,经过几年的反复权衡,以尊崇孝道为由,遵循「”从宜”、「”适会”、缘情制礼的原则,变更古礼,扩建太庙,从七庙扩建到九庙。 七、七庙变九庙 开元十年【722】玄宗下诏把中宗移就正庙,令有司择日移迁。开元十一年(723)四月,把中宗神主迁袝到太庙,中宗别庙拆毁。同年八月,追尊八代祖宣皇帝李熙庙号献祖,七世祖光皇帝李天锡庙号懿祖,把献祖李熙又请回太庙。 此时太庙位序依次为:献祖、懿祖、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九室。(见表9) 通过开元十一年扩建九庙来看,唐朝还是把兄弟当异昭穆了,中宗、睿宗兄弟算两代,这一点上,唐朝远不如晋朝变通。 天宝二年(743)正月,玄宗追尊玄元皇帝李耳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三月,追尊李耳的父母李敬和益寿氏为先天太上皇、先天太后。李小三还不过瘾,又追尊始祖皋陶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为兴圣皇帝,看俺们李家多牛! 天宝八载(749)闰六月,册圣祖李耳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还把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都加上「 ”大圣皇帝”字样,他们的皇后都加上「 ”顺圣皇后”字样。天宝十载(751)为皋陶和李暠立庙,为兴圣庙。 天宝十三载(754)二月,玄宗又追尊祖宗一波,李耳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从高祖到睿宗五帝依次追加谥号,列位看官记得,谥号就是这么被李小三玩坏的。 安史之乱,宗庙毁于战火,等至德二载(757)克复之后,新作九庙神主,弘农府君李重耳的神主就不造了。 肃宗元年(762)四月,太上皇玄宗驾崩,肃宗也病重,玄宗崩后第十三天,由皇太子李豫监国,改元年为宝应元年,次日,肃宗崩,太子继位是为代宗。 玄宗、肃宗父子也挺会赶趟的,让代宗麻烦一回,把父祖奉进太庙,把献祖李熙、懿祖李天锡父子俩祧出来进西夹室。此时的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九室。(见表10) 太祖李虎终于正位,但随之而来一个新问题,太祖在太庙正位了,作为他的父亲和祖父的献祖、懿祖却在西夹室,有点不好看,有他二位在,太祖就不能理直气壮啊!让献祖、懿祖屈居夹室,也不符合尊崇祖先孝道的伦理观念,因此引起众多非议,但朝廷一时半会找不到解决矛盾的途径,也就此搁置。 这个时候可以看出,因为祖宗泛滥,是否有庙号已经不是宗庙迁毁与否的准则了,就算是有庙号也照迁不误。 八、唐太祖艰辛的正位路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李豫驾崩,太子德宗李适继位,十二月,代宗升祔太庙,为了祧谁的问题再次发生争执。代宗升祔,按照顺序是该祧太祖李虎了,但是李虎是大唐的始封之君,受命于天,怎么能祧他呢? 因此,颜真卿建议,迁太祖的儿子代祖李昞,「 ”代祖元皇帝,地非开统,亲在七庙之外。代宗皇帝升祔有日,元皇帝神主,礼合祧迁。” 颜真卿还特意提出,太祖、高祖、太宗三位应该万世不迁,「 ”伏以太宗文皇帝,七代之祖;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于唐,元本皆在不毁之典。”其余列位祖宗按三昭三穆,亲尽就迁毁。 德宗采纳颜真卿的建议,升祔代宗,祧出代祖。此时的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九室。 随后,在建中二年(781),陈京提出解决代宗时期搁置的一个问题,就是献祖、懿祖在夹室屈尊在儿孙太祖之下的问题,陈京提议,把二位老祖奉置到兴圣皇帝庙,和皋陶、李暠两位远祖一起受祭。 德宗让大臣商议,一直吵吵到贞元十一年(795)才下令,正式确定太祖在宗庙的始祖地位,把献祖、懿祖二位神主升祔兴圣庙,贞元十九年(803)三月十五,正式升祔。(见表11)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德宗驾崩,太子顺宗李诵继位,随即在永贞元年(805)八月初四禅位给太子宪宗李纯,为太上皇。 宪宗继位的当年十一月,因为升祔德宗神主,大臣们讨论该迁谁,杜黄裳和王泾建议迁高宗神主到西夹室,理由和颜真卿的一样,都认为太宗应该还太祖、高祖一样万世不迁,「”伏以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元本,德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德同周之文王也。太宗文皇帝应天靖乱,垂统立极,德同周武王也。” 其实按照礼法,升祔德宗,不应该迁高宗的,因为高宗是顺宗的六世祖,还没有亲尽呢,但是唐朝礼官把中宗、睿宗兄弟视为异昭穆,那就是两代了,所以就迁高宗进西夹室。 此时的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九室。 顺宗很快驾崩,在元和元年(806)七月,也该升祔太庙,王泾建议说中宗在三昭三穆之外已经亲尽,应该进西夹室。 九、倒霉的唐中宗 中宗本来是宪宗的六世祖,按照礼法是不该迁祧的,但还是因为唐代把兄弟当异昭穆的失误,和高宗一样要稀里糊涂被迁祧。 这时候,有司说了,中宗好歹是中兴大唐,做为中兴之君,符合祖有功而宗有德宗庙世世不毁的原则啊!应该在万世不迁之列吧! 宪宗就让大家讨论到底该不该迁中宗,那不迁中宗,就该迁睿宗了,那可是宪宗的直系六世祖啊!如果迁睿宗不迁中宗,大唐后期都是睿宗子孙,脸往哪搁? 王泾、蒋武等礼官、史官就说了,啥叫中兴啊?不是从我手里丢掉的,由我收复了,那才叫中兴,比如汉光武帝、晋元帝,都是中兴之君;从我手中丢掉的,又因为别人帮忙收复了,那只能叫反正,不能叫中兴,比如晋惠帝、晋安帝,中宗和惠、安一样,叫反正,不叫中兴,凭啥万世不迁?「”凡非我失之,自我复之,谓之中兴,汉光武、晋元帝是也。自我失之,因人复之,晋孝惠、孝安是也。” 得了,中宗进夹室吧!宪宗这招狠,连中宗的中兴之君头衔都给扒掉了。此时的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九室。(见表12)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驾崩,太子穆宗李恒继位。四月,宪宗要升祔太庙,河南节度使李夷简上书请求给宪宗庙号定为祖,穆宗下诏大臣商议,太常博士王彦威认为宪宗不宜称祖,太宗造有华夏,玄宗扫清内难,肃宗收复两京,都没有称祖,大行皇帝的功业能比他们三位还大?穆宗采纳了王彦威的意见。 宪宗升祔太庙,该迁睿宗了,此时的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九室。 之后,沿袭中宗、睿宗兄弟为异昭穆的原则,穆宗诸子敬宗、文宗相继继位后,都按照异昭穆升祔太庙,穆宗、敬宗、文宗父子三人升祔后,玄宗、肃宗、代宗三帝被相继迁毁。 到武宗继位后,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见表13) 十、兄弟异昭穆的弊端 等到武宗驾崩,叔叔宣宗李忱在位时,兄弟异昭穆的弊端冒出来了,要是按照前面惯例,升祔武宗,就该迁毁德宗了,但是德宗是宣宗的曾祖父,是武宗的高祖父,别说六亲没尽,连四亲都没尽呢! 因此,礼官们经过讨论,参考晋代贺循的兄弟同昭穆制度,九庙制度要依据世数,而不应该依据神主数。 经过这次调整,会昌六年(846)五月,升祔武宗神主到太庙,把敬宗、文宗、武宗列为一室,重新把宣宗的高祖父代宗李豫请回太庙,这时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九庙十一室。(见表14) 坊间传闻说宪宗之死是穆宗所为,再加上各种私怨,宣宗对嫡兄穆宗李恒一系很不感冒,御史大夫李景让揣测宣宗之意,就提出把穆宗和三个儿子迁出太庙,还真对上宣宗的心思,让大臣讨论,结果没有一个人赞成李景让的意见,宣宗只好悻悻然放弃。 「”宣宗衔穆宗旧怨,景让建请迁敬、文、武三主,以犹子行为嫌,请还代宗以下主复入庙,正昭穆。事下百官议,不然,乃罢。”(《新唐书》李景让传) 之后宣宗升祔太庙,位列敬、文、武三帝之上,上承宪宗,与穆宗同昭穆,不用迁祧,就变成九庙十二室。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宣宗、敬宗、文宗、武宗九庙十二室。(见表15) 十一、不伦不类的大唐太庙 懿宗李漼升祔太庙,他与敬、文、武三帝是堂兄弟,本该兄弟同昭穆的,但这个时候,大唐已经风雨飘摇,稀里糊涂就把懿宗又算一世,把代宗祧出去了,仍旧是九庙十二室。 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九庙十二室。(见表16) 僖宗李儇升祔太庙,又迁德宗,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顺宗、宪宗、穆宗、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九庙十二室。(见表17) 昭宗李晔升祔太庙,本来该和僖宗同昭穆的,礼官继续错下去,又成了异昭穆,把顺宗祧出去了。太庙位序依次为:太祖、高祖、太宗、宪宗、穆宗、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九庙十二室。(见表18) 哀帝?哀帝亡国了,不用纠结太庙的事了。 十二、猴格说 礼法从来都是为皇权服务,通过唐代的宗庙演变可以清楚的看到,有些礼官谄媚皇帝过分的令人发指,陈贞节为了讨好玄宗就把中宗迁祧,让玄宗生母配享睿宗,反而让睿宗嫡妻居别庙;李景让谄媚宣宗,竟然提出把穆宗父子四人迁居别庙,得亏没人附议,宣宗也没那么胆大枉顾嫡兄穆宗。 不过,宣宗崩后,位列敬、文、武三帝之上,就像晋代简文帝位列成、康、穆、哀之上一样荒唐,都是礼官不作为所致。 然大环境自古亦然的,迎合媚上才是主流,像孙平子那样循规蹈矩死板礼法的不合时宜之辈,只能是被贬黜冷落的下场。 就是这样。 图表系猴格自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图片不代表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郭善兵帝王宗庙、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文献通考、庙制图考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相关参考
中国文人的骨子里都希望:男子个个是英雄,女子个个是贤妻。按照中国文人的说法,“声妓晚景从良,十年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节,―世之清名俱非”。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贞节观。民间传说中“西施随范蠡,关羽
YY一下管仲与鲍叔牙那点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政治家之间的友谊,当首推管仲与鲍叔
上文说过,在秦人远祖的神话传说中,秦人的始祖母女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了秦人的始祖大业。> 那么,这个大业是谁呢?>> 根据《史记·秦本纪正义》和《诗·秦风疏》里的说法,大业就是秦人和赵人都奉祀
第一次在太庙祭祖,当看到祭祀的器皿后,宋太祖忙问手下那是什么
祭祀,从诞生至今,在中国的文化与传统中,就可谓举足轻重。在封建社会,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及祖先的崇拜,人们渴望神灵对自己新生活作出指点,从而降福免灾,一来二去,遂产生了祭祀的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
一、佟佳氏佟佳氏为女真着姓,支系繁多,本以地名为氏。佟佳氏的始祖叫巴虎特克慎,生子七人。哈哈纳扎青的先祖额赫礼图墨图为巴虎特克慎的第三子。佟佳家族长期从事和汉人的贸易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生活习惯也趋
后稷周族的始祖,自古以来各种史书众口一词地说,那就是五帝时期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后稷”。按《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劳模后稷的身份还非常高贵:他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则是帝喾的元妃、也即正
到淮阳,是我们从日照回来的路上临时决定的,但去看「”老祖”的想法,是早就有了的。因为从儿时起,大人在给我们讲规矩或者讲故事的过程中,就经常会说:什么什么……从「”老祖”那时候传下来的就是这样!所以就很
如今官二代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把官二代推向了潮头,成为史上最牛官二代事件,其实李刚们并不知道,早在17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已经演绎了一幕更牛的官二代事件,那就是三国时周瑜的儿
太庙在古代就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祭祀祖先是头等大事,但是,在蒙古元朝,世祖忽必烈之前,蒙古人却没有宗庙观念。当然,并不是说蒙古人没有祭祀祖先的习俗,而是他们没有设神主祭
晋祠位于晋源镇西南10里,背靠悬瓮山,前临晋水,自唐代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著名风景区。关于晋祠的最早记录出现在郦道元《水经注·晋水》中:“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同一时期的《魏书·地形志》也提到“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