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败安禄山,李泌说两条路,一条必须截断另一条得保持畅通

Posted 安禄山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怎么打败安禄山,李泌说两条路,一条必须截断另一条得保持畅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怎么打败安禄山,李泌说两条路,一条必须截断另一条得保持畅通

他出身自北魏末年以来,长盛不衰达两百多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七岁就能知文,在宫中与历史上排的上号的君主聊天后,竟然还引得皇帝特别嘱咐其家人:「 ”好好培养这个神童。” 他年幼时,当朝名相和他亦师亦友。 他年长后,三代皇帝请他安邦定国。 往往拿来形容这种人的有这么一个词: 国士无双。 他就是历仕四朝,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一招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结南诏,东整唐军的策略成功困死了咄咄逼人的吐蕃,达成贞元之盟的政治家李泌。 这个披着黄老鬼神说外衣,却谋划着不折不扣阳谋的李泌,最近却因为一部剧在大众眼中变得更加闪闪发亮。《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的扮演的李必的原型正是这位作为高门望族的之后的李司丞,拂尘伴身的人设清楚交代了李泌研习老庄的背景。而四字弟弟开场的自白:吾六世高门,七岁与张九龄称友,九岁与太子交,何监是吾师,王宗汜将军是吾友,虽然事实上李泌年近30时唐玄宗才想起这个早慧的神童召入朝中,让他供奉东宫,但大体上形容的没多大问题。 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忙着抓狼卫的李泌,也不是压制吐蕃过程中长袖善舞的李泌,而是安史之乱时运筹帷幄的白衣山人。 从其令唐德宗忘记作为皇太子时出使回纥遭遇到的屈辱,全力促成会盟,从而引导两个可以倾覆大唐的政权成为对手,从中渔利的格局可以看出李泌高于当时其他人等的大局观。而这种大局观也在20多年前的唐肃宗行在有所体现。 李泌画像 至德元载十二月(756年),安禄山、史思明在关中、河北连战连捷,重镇颍川的守军化身拆迁大队,拆尽了绕城百里的房子树林也没有守住安史叛军的进攻,更有永王璘在江陵图谋自立,一时间这个熬过了李林甫,熬过了杨国忠,还熬过了18个春秋才因为「 ”渔阳鼙鼓动地来”才当上皇帝的李亨似乎也心力憔悴:「 ”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 善于观察的李泌却从容不迫的答道:「 ”叛军每占一地,先掠金帛子女,再系数运回范阳老巢,这种匪盗心理显然就不是追逐天下的霸者该有的心态。” 安禄山起兵前势力范围 看到唐肃宗的心气回来了一点,李泌继续从人员结构着手分析:「 ”北来的贼将,多为异族,汉人除周挚、高尚、严庄等数人外,都是被迫从贼,不用几年,内乱必起。” 「 ”既然如此”唐肃宗亟不可待的追问:「 ”我们应该怎么打?” 「 ”叛军可用之将,寥寥数人,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干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可令李光弼从太原出井陉关,那么留守范阳老巢的史思明、张忠志就会为了保证后勤补给线不敢轻易离开范阳、常山,支援南边的安禄山,再令郭子仪攻取冯翊后进入河东,那么长安的安守忠、田干真就会芒刺在背,不敢动弹,这就是臣的三地禁四将之计,如果成功那么在安禄山身边的也就阿史那承庆一个人,安禄山左膀右臂都被牢牢按住,就算身躯再强壮也了无用处,这样平叛第一阶段的战略准备就完成了,但光这样还不够。” 「 ”那接下来该当如何,如卿所言,何时可复两京?” 「 ”第二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光复两京,” 李泌看着满脸诧异的唐肃宗坚定地说道:「 ”望陛下敕令郭子仪务必不要攻取华阴要道,务必保障贼军在长安洛阳两京之间行军通畅,陛下可以西北兵与郭子仪的朔方军一道骚扰长安,安禄山必然出兵援救,等着叛军一到,我们就退守坚城,再令李光弼出击范阳,叛军刚到长安,野战没有收获却马上要千里大折返回救范阳,待到其北上,李光弼退,陛下再进,如此往复。不攻城,不断路,贼至避其锋,贼去乘其弊,。相比于朝廷在扶风、河东、太原,三军轮流出击,叛军只有洛阳附近的阿史那承庆部可以机动,长此以往,我军锋芒日盛,贼军气势日消。这样到了来年开春,再命建宁王领范阳节度使绕道范阳北侧越过燕山与李光弼南北夹击,先取敌巢,这样安禄山战意衰弱的部队就会被勤王大军困在河南这个四战之地,除了灭亡别忘他选。” 郭子仪画像 唐肃宗听了之后茅塞顿开,深以为然,但是当不久后闻名天下的大唐西军从安西北庭而来齐聚凤翔时,这个饱尝煎熬等待之苦的中年男人再也等不下去了,马嵬坡之后,他的皇位虽不能说得之不正,但也决不能说完全的名正言顺,他急需克服两京,再造河山的政绩来为自己的统治背书。 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唐肃宗忘记了李泌之前定下的战略,命大军自西向东,先复长安,再克洛阳,即使李泌认为西军多马,军中又多外族,远离故乡作战,如果先取长安,就会碰到开春时河南关中的天气升温,西北战马恐怕会有疫病,到时候战马的减少和思乡的情绪加在一起就会让官军在关东行动迟缓,一旦给了叛军退回范阳老巢的机会,就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风险。 后来唐军克复两京,拿安庆绪的孤城没有办法,本已投降的史思明再次起兵从范阳南下,不仅击溃了围攻安庆绪的官军,还顺手拿走了大燕国的皇冠,安史之乱从此进入史字头的故事也验证了李泌的忧虑。 那为什么舍近逐远平定远在东北的范阳为优,反倒是优先攻打近在咫尺的长安为劣呢?其实这中间藏着的不只是范阳、长安简简单单的双城记,而是因为一张复杂的交通网在影响着战局的发展。 首先发挥作用的就是自范阳沿太行山东麓南下的交通要道,太行山是中国地理上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分水岭,以西是李唐王朝控带山河的龙兴之地太原,以东是自东向西的河流在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平原,其出山口位置因为地势造成的水动力大,带来的沉淀物颗粒也较大,而扇缘因为地下水位较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只有冲积扇的中部因为较大颗粒的沉淀物已经留在了出山口,地下水位也不如扇缘那么高,所以才形成良好的水文条件,成为了农耕定居的最优选。 唐时期全国交通线路图 这样的冲积扇平原沿着太行山东麓自北向南分布,连在一起就成了冲积扇裙,而各个冲积扇平原的中间宜居地带互相串联就构成了这存在了几千年的华北平原交通生命线。 当然穿山而过的河流除了带来冲积扇平原以外,还将山中的裂谷切穿形成河谷,古时候这种将山脉断开的谷地称为「 ”陉”,据唐朝元和年间李吉甫的归纳:太行山东麓共有八陉自北向南依次为幽州的军都陉,中山的蒲阴陉、飞狐陉、井陉,邺城的滏口陉,河内的白陉、太行陉、轵关陉。 太行山东麓道路 这些陉联通了山西与河北,与太行山东麓的主干道一起构成了华北交通网。自古以来水陆交通枢纽自然也是军事上的重要据点,更何况这种背靠大山的谷地。而在这条自北向南的主干道上也分布着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天井关、轵关。 其中井陉因为是八陉中第五陉,位置居中,背靠太原,面向常山,历来是进攻赵地的最佳选择,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安史之乱初期李光弼,郭子仪率军自河东出井陉,仅仅克复了常山一地,就影响了河北十余城的向背,就是因为常山位于井陉与太行山东麓道路的交界处,一座城池就能决定河南的安禄山叛军能不能回到范阳老家。 而这个时候只要唐玄宗思路清晰,占住了潼关天险,就算安禄山拿下了东都洛阳,也是西进无门,北归无路,在河南动弹不得,最终陷入死地。可惜唐玄宗霓裳羽衣曲听多了,右脑发育超过了左脑,关键时刻连续送人头,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一众西军名将没有一个能逃过一劫,直到潼关丢了后,唐玄宗再无战意,连夜出逃引出了马嵬坡的故事。 所以后来李泌的战略要点中,李光弼从井陉出兵骚扰是很关键的一点,因为常山作为交通枢纽既能影响叛军战事顺利时的补给,也能影响叛军战事不利时的撤退,也正因为如此,安禄山不可能坐实其败而不予援救,这就达成了李泌战略的一半。 而至于另一半,保证华阴要道通畅,使得叛军能来往两都之间的原因同样可以从地理角度了解大概。 从地理上来讲,关中平原属于两侧被大角度断层围绕,中间沉降的地堑式平原,东西长约300公里,在南侧秦岭北侧渭北山地的环绕下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形态,古有八百里秦川的美誉。由于地质运动,使得两侧山地断层抬升,中间的断陷盆地愈加下降,这种地形反差也使得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处形成了大量的关隘,关中的名字正是因为其位于函谷关、潼关、武关、散关萧关等大量关隘的中间。 关中的关隘 不过尽管关中有崤函之固,秦国在这里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了天下,刘邦在这里按下了楚汉争霸的按钮,就连一穷二白的北周也在这里一路吃土吃垮了人口稠密,位于关东的北齐,但这种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其实也标志着交通的不便。 连接关东和关中的道路被叫做崤函古道,这条路的东端是函谷关,西段就是著名的潼关。而关中的东南大门是汉水流域的武关,至于秦地与其孪生兄弟蜀地之间沟通交流渠道靠的是散关,从西北经过萧关就可以往陇右河西靠拢,当然不能忘了16岁的郭襄情窦初开的地方——风陵渡口初相遇,一遇杨过误终身,也不能忘了李渊起兵抢江山,入关中都是从蒲津渡过河的。 唐代关中形势图 回过头来我们看下安史之乱时期的关中状况,彼时太上皇李隆基在蜀地,唐肃宗李亨灵武,永王在江陵的叛乱也被很快镇压可以说从关中往蜀地、往陇右、往河西、往荆襄的路都被封的死死的,剩下的黄河渡口也因为郭子仪李光弼军牢牢控制着河东无法为叛军的机动和补给发挥作用,因此安禄山部想要来往长安和洛阳之间就必须沿着崤函古道从华阴走。 而我们前文说关中是许多王朝的兴起的根本之地,但其实自唐以后就没有一个朝代靠关中平原定都长安,这其中自然有许多原因。 但最大的一个原因逃不开吃饭两字,关中虽然曾经沃野千里,但是在数百年京畿地区的历史中,每个皇帝都要营建宫廷,远的阿房宫,近的大明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美景是用关中大量的木头堆出来的。因为木材需求大,关中的森林覆蓋率严重下降,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成多一直跌到了到了唐代的三成左右。水土流失的加剧不仅让土地生产力下降,更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面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 而当下大城市因为资源优势导致的人口集聚在古代也不少见,古都长安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据《诗经》记载,西周的首都镐京人口大约在5万到8万左右;西汉末年,长安人口达到了30万,古代长安的顶峰则出现在唐代,加上驻军和商贾,这座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百万。说句略显尴尬的话,要想展现盛唐风度,那首先得让关中的百姓吃上饭。 长安平面图 可惜经过近百年大量京畿地区人畜排泄物滋养的关中沃野有了明显的盐碱化趋势,加上水土流失带来的抗灾能力下降,此消彼长,当地日益下降的粮食生产规模越来越难以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隋炀帝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开凿大运河东粮西运,没想到这成了天下动荡的一个原因。唐朝更是大张旗鼓,既然粮食运进来难,那我就主动出去。每到自然灾害闹腾的年份,这种皇帝带头,国家组织的政府讨饭队伍就会向东都洛阳进发。 那么面对安禄山的叛军,长安也不会因为他是少数民族而加分优待。甚至因为汉水流域,蜀地被控制在朝廷手里,荆襄和益州的粮食显然都指望不上了,进口少了,长安的粮食消耗却因为叛军驻扎变得压力更大,这时候关中正面的山河之固就变成了负面的山河之险,对于安禄山来说他只能老老实实通过效率最低下的陆路来输送物资,转移军队。 安史之乱形势图 李泌出河东,占扶风、冯翊的目的也正是在此,从扶风,河东对长安进行打击,出井陉对常山进行骚扰,都有着行军路线短,背靠战略要塞的特点,最大程度疲敝叛军的同时也降低着自己的行军作战难度。 而太行山东麓古道和华阴古道成了李泌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但这两条路虽然战略地位相似,但是具体执行战术时却有不同,一边李光弼出井陉打常山是为了截断叛军老巢和中原部队的交通线,另一边郭子仪却要保障华阴古道的畅通,让安禄山的部队能够通行两都之间,使贼至避其锋,贼去乘其弊的战略不会因为道路不通而不能成功调度疲敝对手。 而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也一直围绕着这些交通线上的关键点进行着连续的拉锯,假若李泌的策略能坚持贯彻,或许这场战争的烽烟就不会烧过八个春秋,这八年烧掉的不仅是盛唐的风度,也将长安关中的辉煌向东扯去,就连河南地在经过了两宋的最后繁荣后也在蒙古人的铁蹄下丢失了仅存的心气,从此中国从洛阳长安的东西两都模式走向了南京北京的南北两京模式。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相关参考

秦始皇修了一条路,为何2000年不长草

秦始皇建筑这条道路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本身出巡轻易,也是为了运兵、交通对照轻易。在秦始皇看来,建筑这条道路的意义仅次于万里长城,是以秦始皇将这件主要的差事交给了最注重的上将蒙恬。这条道路建筑的起头时间是秦

顺治帝留了一条路,虽让大清未亡,却丢了大片领土?

清朝是我国东北女真人建立起来的。在顺治入关之后,清朝实施了禁东北的政策,为的就是保护关境外的家园,从而在危难之中东山再起。然而,正是因为这个政策为中国带来了很大危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曾经不足600人的小村庄,只因修建了一条路,成为发达省会城市

导读: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就体现了交通对于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在古代,凡是繁华的大都市,无一不是四通八达,陆路和水路都比较发达,如曾经的洛阳、开封等城市。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极大的促进了南北经

蜀汉将亡,刘禅原本有一条活路可走,但这条路早就被诸葛亮堵死了

史学家一直认为,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为了收服南中各部人心,但是这种说法真的很值得商榷:诸葛亮的做法与《孙子兵法》的原则完全违背,他撤军的时候,留下的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当地能打仗的人基本都被他杀光了。

古代神话中的八大妖龙,一条是孙悟空的哥哥,还有两条被炼成兵器

龙文化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龙被奉为帝王的象征,在道家神话中龙是掌管大海和司雨的神祇,在汉传佛教中龙是天龙八部之一,是佛的护法与信徒。而除了这些正面的龙之外,古代神话里还有一些妖龙、

薛蟠陷害贾宝玉了吗

关于贾宝玉被打,很明显,是两条线索导致的。一条就是金钏之死,这个很清楚,小说写明了,是贾环使的坏,后来也被花袭人给对质出来了。但是,另一条,蒋玉菡和贾宝玉交往并且互赠汗巾子的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

古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只有两条路可走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只有两条路可走,即入流还是不入流,“登科”还是“不登科”。是做官呢,还是如袁守诚一样,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民间高人?明代版西游第九回,算命先生袁守诚与泾河龙王打赌,看谁预测的下雨时间和雨

一代奸雄曹操一条锦囊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回师同曹操争夺汉中。孙权在同

崇祯原来可以不自杀,有两条路或可保明朝不亡

崇祯十七年的凌晨,崇祯亲手砍断女儿的手臂,逼死皇后。他跌跌撞撞跑到奉天殿擂鼓撞钟,然而文官不见,武将不朝。万念俱灰的崇祯用鲜血写下诏书之后,自缢于煤山,维持近300年的明朝大厦轰然倒塌。其实,明王朝到

曹操如何凭一条锦囊妙计打败了孙权十万大军?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