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长征火箭价值几十亿 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药

Posted 火药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挽回长征火箭价值几十亿 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挽回长征火箭价值几十亿 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药

2、导弹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挽回长征火箭价值几十亿 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药

12月7日上午,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拖曳着十几米的火舌从发射塔架上迅速升空。很快,火箭就变成了湛蓝天空中的一个小白点儿。

发射前40分钟,火箭动力系统操作手张枫在撤离阵地前拍了张自己和火箭的合影,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每次发射,火箭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又必须让它走。”张枫嘿嘿一笑,这是他把近百枚火箭送上天之后的心得。

中午时,张枫一岁半的儿子张桐桐在电视里看到了火箭明亮的尾焰,小家伙瞪大了眼睛,上蹿下跳,显得兴奋极了。

在火箭九大系统之一的动力系统,四级军事长张枫负责火工品的测试与安装、全箭气密性检查和燃料加注等工作。“这是一个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岗位。”12年来,他不断这样告诉自己。

上军校蛮拼的

张枫今年33岁,是个来自河南淮滨农村的80后。当被问到33年里做得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时,他想都没想,两个字脱口而出:“当兵!”

1998年12月,张枫成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新兵,并在短短一年半后以单位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了海军士官学校,主修机械加工专业。

在学校老旧的教研室里,张枫和车床、电焊、钳子和扳手打了两年交道。苦是他对那两年最深的印象。“当时有句顺口溜,钳工累,焊工苦,电工都是二百五。”他笑着说,“这几样我全占了!”

学钳工时,张枫手上每天都要起水泡。学电焊时,他的眼睛像进了沙子,硌得生疼,裤腿脚也被烧得全是窟窿。学车床时,他整天系着围裙,根据图纸车出各种工件,指甲缝里的油渍洗都洗不掉。

就是这样,他也没有叫苦。一天,教员对他说:“我们马上有一个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我看你这么辛苦,可以报个中级!”考试那天,张枫第7个交了工件,等了一个星期,结果出来了,“一看是高级证书!”他简直乐开了花。

在众人能拿两本中级证书就要烧高香的时候,张枫拿到了车工、焊工、电工、钳工四本中高级证书,2000多名同期学员中做到这样的只有三四个人。不仅如此,他还在专业技能比武中夺得了学校亚军。“两年的苦没有白吃!”说到这儿,张枫满意地作了总结。

很快,这些苦中练就的功夫就将派上用场。

看看人家张枫

2002年年底,军校毕业后的张枫当上了发射测试站动力系统操作手。初来乍到,他满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火箭升空时,当时的老组长指着火箭冒火的屁股对他说:“这就是你的工作!”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很快,张枫就变得火急火燎起来,因为他发现,自己对“火箭的屁股”一无所知。庞大而精密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令他望而生畏,又让他心生好奇。事实上,这一系统涉及七大专业领域,每一本专业书都只比《辞海》稍薄一点儿。

半年后,凭着4本中高级证书和详细的操作文件,张枫胜任了一些工作,比如安装火工品,进行地面供配气。“但有一些事情我只能干瞪眼。”张枫列举起来,测试仪器上心电图似的数据他读不懂,发动机上复杂的管路和组件他不敢碰。

“当时我20出头,着急呀,整天跟打了鸡血一样。”张枫咬了咬牙,坐在办公室里翻开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原理》。那几年,基地的火箭发射任务密度还不高,这为张枫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他整天泡在办公室里,领导每次打电话都能接到,久而久之,领导知道了他在钻研什么。后来在一次会上,领导提高了嗓门对大家说:“看看人家张枫!”

很早前,他对七管连接器产生了兴趣。七管连接器是为火箭输送气体的连接装置,上箭操作时需要戴防毒面具,一旦燃料泄漏可以快速反应。久而久之,张枫发现了一个问题:“一旦发生燃料泄漏,根本看不清设备,怎么操作?”于是,他开始蒙着眼练。很快,他就对上面的接口和凹槽了如指掌,代价是拆卸组装时手被砸伤了好几次。

2011年12月,某专项任务发射前一小时,火箭发动机七管连接器异常脱落。待命的张枫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举起连接器对准箭上插座迅速对接。黄色的燃料蒸汽立刻从两个测压口喷出,“就像臭鸡蛋和死带鱼的味儿”。张枫完全看不见,他摸准操作部位,迅速卡住并拧紧了锁紧螺母,整个过程不到30秒。在显示屏上看到这一幕后,掌声瞬间响彻整个指挥大厅。“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提起这些,张枫笑得有些憨。

从此,他成了站里的“质量卫士”。 几年时间,张枫为火箭动力系统修订完善了100多条操作规程,还撰写了13篇科技论文

立一等功的80后

火工品测试是张枫的工作重点之一。手表盘大小的火工品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组件,它们分散在动力系统中,执行发动机点火,一、二、三级间的箭体分离等关键性指令。

火工品在上箭安装前要经过严苛而繁复的测试,以确保万无一失。每一枚火箭要安装数发不同型号的火工品,这意味着,前期测试是一种高强度的重复劳动。“它真的很重要,哪怕一次测试出问题,很可能就是一次发射事故,什么时候都得细心”。

“不过说实话,”他笑了笑,“有时候也真的很无聊,得坐得住冷板凳。” 他说,来到技术室的12年里,自己已经测试安装了7000多发火工品。

7000多次测试安装中,意外只发生过一次。

2013年6月26日,一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前夕。张枫像往常一样负责火工品的测试工作。他穿着防静电服,拿起了一枚点火药盒,这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如果把火箭比作汽车,点火药盒就相当于火花塞。

“当时,药盒的外观是正常的。”按照流程,张枫把它凑到耳边轻轻摇晃了一下,“没有声音”。他又小心地把药盒掂在手里,“感觉有些发轻”。“当时我觉得应该是没有装药。”再次提起这些,张枫一字一顿,似乎想要还原当初下判断时的谨慎。

“谢指挥,××号药盒可能没有装药。”1分钟后,张枫出现在动力指挥谢挺面前。

谢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点火药盒的生产工艺和质检流程极为严格,他在一线10多年,从没听说点火药盒出过问题。检测室里也立刻炸开了锅,“有人提出会不会是我判断出了错”。回想那时的情景,张枫的喉结动了动:“说实话,当时我也没有把握。”

点火药盒一旦有问题,就意味着火箭三级发动机无法启动,卫星不能准确入轨。几十亿元的投入将付之流水,数年的科研成果将毁于一旦。

谢挺立即叫来了技术骨干。经过精确称重,这枚药盒比标准轻4.5克,而这正是应装药的重量。药盒分解后,里面空空如也。张枫消除了一起试验任务重大安全隐患,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为此,他荣立个人一等功,成为该中心唯一一位80后一等功臣。

7月20日,在火箭发射前,一位总部领导听说此事后专门接见了张枫,称赞他尽到了一个航天战士应尽的职责。“首长还专门跟我这个战士合了影!”张枫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

很快,张枫就要晋升为三级军士长。这样的殊荣,该中心今年只此一人。说起未来,这位80后最大期望是——把更多的火箭送上天。

导弹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导弹的起源与火药和火箭的发明密切相关。

火药与火箭是由中国发明的。

南宋时期,不迟于12世纪中叶,火箭技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

约在13世纪,中国火箭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国家。

18、19世纪火箭武器进展不大,直到1926年,美国才第一次发射了一枚无控液体火箭。

20世纪30年代,由于电子、高温材料及火箭推进剂技术的发展,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939年发射了A—1、A—2、A—3导弹,并很快将研制这种小型导弹的经验应用到V—1导弹和V—2导弹上。

1944年6~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和V-2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

V-1是一种亚音速的无人驾驶武器,射程300多公里,很容易用歼击机及其他防空措施来对付。

V-2是最大射程约320公里的液体导弹,由于可靠性差及弹着点的散布度太大,对英国只起到骚扰的作用,作战效果不大。

但V-2导弹对以后导弹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但均未投入作战使用。

弹道式地地导弹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类导弹,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分别用德国的器材装配了一批V-2导弹做试验,并着手提高它的射程和制导精度。

50年代出现了一批中程和远程液体导弹,这批导弹的特点是采用了大推力发动机,多级火箭,使射程增加到几千公里,核战斗部的威力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吨梯恩梯(TNT)当量,已成为一种极具威慑力的武器。

但由于氧化剂仍是液氧,制导系统的精度还不很高,导弹还是在地面发射的,地面设备复杂,发射准备时间长,生存能力不高。

所以这批导弹只解决了有无问题,还不是有效的作战武器。

60年代改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或固体推进剂,制导系统使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发射方式改为地下井发射或潜艇发射。

这些变动简化了武器系统,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存能力,使导弹成为可用于实战的武器。

此后,导弹技术集中到多弹头导弹的发展,一个导弹运载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可以瞄准各自的目标。

这样,不增加导弹的数量,就能大幅度增加弹头的数量,提高了突破反导弹防御体系的概率,增加了受到一次打击以后生存下来的弹头数,也给打击更多的目标提供了可能。

多弹头分导的技术基础是高精度制导系统和小型核装置的研制成功。

美国首先于1970年在“民兵”Ⅲ导弹上实现了带3个子弹头,随后美、苏在新研制的远程导弹上都采用了这项技术。

随着进攻性导弹精度的提高和侦察能力的完善,从固定基地发射的导弹越来越难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采用加固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存能力低的问题。

机动发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较小的导弹多采用机动发射。

大型多弹头导弹比较笨重,陆地机动发射会遇到许多困难。

一些国家转而研制便于机动发射的小型单弹头洲际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50年代初,导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各国从德国的V—1、V—2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使用中,意识到导弹对未来战争的作用。

美、苏、瑞士、瑞典等国在战后不久,恢复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进行的导弹理论研究与试验活动。

英、法两国也分别于1948和1949年重新开始导弹的研究工作。

自50年代初起,导弹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及多种战术导弹,并相继装备了部队。

1953年美国在朝鲜战场曾使用过电视遥控导弹。

但这时期的导弹命中精度低、结构质量大、可靠性差、造价昂贵。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争的需要,导弹进入了改进性能、提高质量的全面发展时期。

战略弹道导弹采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使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采用地下井发射和潜艇发射,发展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性能。

巡航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和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末制导技术,采用效率高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和比威力高的小型核弹头,大大提高了巡航导弹的作战能力。

战术导弹采用了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惯性制导,发射方式也发展为车载、机载、舰载等多种,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低空作战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70年代中期以来,导弹进入了全面更新阶段。

为提高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一些国家着手研究小型单弹头陆基机动战略导弹和大型多弹头铁路机动战略导弹,增大潜地导弹的射程,加强战略巡航导弹的研制。

发展应用“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研制机动式多弹头。

以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为例,从1957年8月21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国共研制了20多种型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30多年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表1)。

在此期间,战术导弹的发展出现了大范围更新换代的新局面。

其中几种以攻击活动目标为主的导弹,如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反飞机导弹,发展更为迅速,约占70年代以来装备和研制的各类战术导弹的80%以上。

面对尖锐激烈的国际斗争环境,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为了自卫,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导弹。

经过20多年的努力,1966年10月27日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1980年5月18日成功地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1982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潜地导弹。

1999年8月2日发射了新型车载远程地地战略弹道导弹。

中国已经研制并装备了不同类型的中远程、洲际战略弹道导弹,及其他多种类型的战术导弹。

导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问世以来,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得到很快发展。

导弹的使用,使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规模和范围扩大,进程加快,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战争的时空观念,给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导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集成,它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导弹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另外,导弹技术还是发展航天技术的基础。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150余种运载火箭,共进行了4000余次航天发射活动。

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83.6千克发展到10010千克以上;火箭的飞行轨道从初期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太阳系深空间轨道。

以运载火箭为主要支撑的航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它是人类对外层空间环境和资源的高级经营,是一项开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综合技术,它不仅为人类利用开发太空资源提供技术保障,而且还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开拓性贡献,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效益。

因此,当今世界的航天技术领域已成为各技术先进的大国角逐的重要场所。

综观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史,几乎都是与液体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是由SS—6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成的,以后又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了“东方”号、“联盟”号和“能源”号等运载火箭,在航天活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也是以“红石”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改制成的,以后又在“雷神”、“宇宙神”、“大力神”等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雷神”、“宇宙神”、“大力神”、“德尔塔”等系列运载火箭。

西欧诸国早期联合研制的“欧洲”号火箭,也是以英国的“蓝光”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发展研制成功“阿里安”系列运载火箭。

同样,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是在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展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的国际形势,新的军事科学理论(包括新的战争理论),新的军事技术与工业技术成就,必将为导弹武器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未来的战场将具有高度立体化(空间化)、信息化、电子化及智能化的特点,新武器也将投入战场。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导弹正向精确制导化、机动化、隐形化、智能化、微电子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战略导弹中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车载机动(公路和铁路)发射,以提高生存能力;加固固定发射提井,以提高抗核打击能力;提高命中精度,以直接摧毁坚固的点目标;采用高性能的推进剂和先进的复合材料,以提高“推进-结构”水平;寻求反拦截对策,并在导弹上采取相应措施。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美、俄两国服役的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性能将得到很大提高。

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提高命中精度并减少附带伤害;携带多种弹头,包括核弹头、多种常规弹头(如子母弹头等)和特种弹头(如石墨战斗部),提高作战灵活性和杀伤效果;既能攻击固定目标也能攻击活动目标;提高机动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微电子技术,电路功能集成化,小型化,提高可靠性;采用新型发动机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和打击的突然性;实现导弹武器系统的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简化发射设备,实现侦察、指挥、通信、发射控制、数据处理一体化。

相关参考

马刺火箭历史比分

1.20142014-15赛季马刺对火箭前两场战绩,两队各胜1场北京时间2014年11月07日09:00马刺81-98火箭北京时间2014年12月29日08:00马刺110-106火箭休斯敦火箭队,成

火箭球员历史得分榜

1.火箭队史上所有球员的得分排名是怎样的1、哈基姆-奥拉朱旺(HakeemOlajuwon):26511分奥拉朱旺对于火箭来说,几乎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尽管大梦最终没能在火箭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但至

欲打破美日封锁 汉和曝中国独特远程反潜火箭炮

...中国保利集团在“2014南非国际防务展”上展出了WS400反潜火箭弹,这一举动值得深究。WS400反潜火箭弹只是一个概念,截至目前中国海军和陆军从未部署过WS系列火箭弹。WS1、WS2、WS3系列多管火箭弹发射系统(MLRS)是一款主要用于...

火箭队历史

1.火箭队历史主场所在城市: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主体育馆:丰田中心球馆可容纳人数:18500人·加入NBA时间:1967年获总冠军次数:2·现任主教练:杰夫-范甘迪(JeffVanGundy)火箭队是

NBA火箭队的历史记录

NBA火箭队的历史记录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休斯敦火箭队,成立于1967年并在1967

火箭之父戈达德

火箭

“神十一”发射升空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它由“长征二号

导弹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现代导弹是在现代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前的德国,在火箭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着手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酷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

草船借箭之时曹操为何不用火箭

草船借箭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主要用于说明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成书以来广受读者的赞美,以致人们都不太愿意相信它是虚构的。历来有一个疑问就是,当初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把诸葛亮和鲁肃烧成两块黑炭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射火箭

草船借箭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主要用于说明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成书以来广受读者的赞美,以致人们都不太愿意相信它是虚构的。历来有一个疑问就是,当初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把诸葛亮和鲁肃烧成两块黑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