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
Posted 往事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
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 今天在天涯论坛上看见一篇文章,标题为「 ”南宋内奸张世杰”,甚为惊讶,我对张世杰虽无认真研究过,但凭着以前看过的书及资料,从未见过如此惊悚的观点,出于好奇,便将此文仔细看过,感觉就是满纸荒唐言,于是,便将我对张世杰的认识写一下,不说以正视听,至少要说说我的观点。 民族英雄张世杰,早有定论,不存在什么异议,他和文天祥、陆秀夫并称「 ”宋末三杰”,他是宋末抗元名将,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国人好像都是数字控,什么都要弄个三四八十的,如那 「 ”西湖三雄”,除了岳庙成天人山人海的,于谦祠有几人能去,不说门可罗雀,说个人迹罕至当不为过,更不用说那张苍水了。天上地下,世俗如此,「 ”殆天定,非人力”也。 这「 ”宋末三杰”亦如此,文天祥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陆秀夫有负帝蹈海之举;而这张世杰除了死战不屈,其它似乎什么也木有,所以难为人知也就可以理解了。 南宋一朝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对北来之人总有一种异样的眼光,好像总是融入不进主流中去,如当年辛弃疾是从金占领区过来的,按绍兴和议是金人投靠来的;张世杰是河北涿州人,更是在蒙古灭金后投奔的南宋,他是算金人还是蒙古人就不好说了,但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位汉人,骨子里流的是我大汉民族的血。 一个失去故国的人,或者是被故国抛弃的人,眼睁睁看着家乡被夷狄蹂躏糟蹋,而在这投奔的新朝又对自己侧目以待,这种痛苦哪是我等这些敲键盘的人能够体会的。 介绍张世杰似乎没什么可讲的,他一生都是在死战,南宋的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他转战南北,屡败屡起,屡败屡战。史书所载他参加战争可罗列很长一串。他从一个并不起眼的一般将领,到最后成为支撑南宋的擎天之柱,其中的艰辛有几人能懂,在「 ”宋末三杰”中,只有他是行武出身,在当时那各路将领纷纷降蒙之时,他也是当时朝庭唯一可以倚靠的军事人才。 在南宋抗击金、蒙入侵的战争中,张世杰是参战时间最长的,他从十几岁开始参加战斗,到崖山海战为止,共计六十余年,戎马一生,参战四百余次,直到为国捐躯。这是我国历史上抗击外族入侵战争史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旅名将。可是,后人对南宋抗金、抗元最著名的民族英雄,往往只知前有岳飞,后有文天祥,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坚持抗敌救国六十余年,又是南宋最后抗元军事统帅的张世杰。 崖山海战,陆秀夫负帝蹈海,军民十余万不愿受辱皆投海而亡,海面浮尸蔽日,随流数千里,惨不忍睹。张世杰率十余艘船冲出重围,力图再举。但他们在海上遭遇飓风,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道:「 ”无以为也。”拒绝上岸。 他登上柁楼,焚香祷告:「 ”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 张世杰,一位八十余岁的老人,白雪飞头,浑浊的双眼在咫尺莫辩的海雾中显得是那么无望,他任由狂风巨浪来袭,随着风涛越来越大,船,不久便被海上的大风暴所吞没……。 历史上被称作民族英雄的人多多,如岳飞、苏武、卫青,他们心中充满着希望,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但如陈子龙,李定国,张苍水,他们心中是满满地无望,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支撑他们的只有心中那坚定信念,他们是为信念而战,其艰苦卓绝之程度,远非前一类英雄可比,他们明知向前行是死路一条,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他们明知死后也没人会旌表他们的行为,也许即刻就会被人们所淡忘,但他们还是依然我行我素,头颅高昂,不留一丝苟且的生念。相形之下,后者应该更为我们所尊敬。而张世杰正是这后一类英雄之翘楚。 后世对张世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清人赵文濂曰:「 ”瞻、广、秀夫、世杰事迹,焜耀史策。后之论者,莫不仰其风,高其志,想见其为人。”赵翼亦云「 ”其后德佑国亡时能战之将,尤推张世杰。” 《历朝通俗演义》的作者蔡东藩说:「 ”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 分享:相关参考
崖山之战在中国海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朝虽然在崖山海战后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崖山海战有何争议之处 战斗地点 崖山位于今新会区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
崖山之战简介: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广东省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这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
崖山之战战争经过:祥兴二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汉人投降大将张弘范进攻赵昺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张弘范军。此时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
崖山海战有着三个未解之谜,到现在还没有找出谜底。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之一是南宋为何将所有的军队集中在崖山这个地方。根据现在的考察,南宋在崖山以南的湛江海域附近的岛屿上修筑了临时住所,按道理他们应该在岛屿上
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张弘范兵至崖山。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馀万,动用战船2千馀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亡。二月初六日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
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与蒙元在崖山展开大战,史称“崖山海战”,在这一战中,宋军奋力一搏,但是,仍然被元军击败,随后,元军包围了崖山(今新会崖门),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赵昺,
在南宋灭亡之后,日本人痛哭流涕,很多人跑到海边跪拜,认为中华文明就此消失在蒙古骑兵的铁骑下,因此他们便以中华自居。因为他们认为「”凡是圣人所在的地方,礼仪天道所在之处,皆可以称之为中国”。也就是他们认
崖山之战他侥幸逃脱,让赵宋血脉传承至今,习俗奇特,结婚穿白衣
南宋祥兴二年(即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宋朝与蒙古在崖山展开海战,最终宋军惨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据说当时追随他殉国的共有十万军民。有人认为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故有「”崖
赵昺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度宗的儿子,宋端宗的弟弟,曾先后封为信王、广王、卫王。临安危急时,大臣陆秀夫等人保护端宗逃亡到福建,赵昺也在母亲杨淑妃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宋朝小朝廷到达广东后,与元军
【战争与历史原创86期】公元1279年,在今天的广东江门一带,产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海战,当时的蒙古军队携横扫欧亚大陆之势,一举铲平在江南一带的南宋势力,统一整个中国,而根据当时的人数以及战船对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