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戌悲剧,证明楚国从来都不缺人才,却缺乏人尽其才的机制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沈尹戌悲剧,证明楚国从来都不缺人才,却缺乏人尽其才的机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沈尹戌悲剧,证明楚国从来都不缺人才,却缺乏人尽其才的机制

沈尹一职,在史学界颇有些争议:有人说是楚国县尹,有人说是沈姓的官尹,更有人说是楚国的内侍官。沈尹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楚庄王时期。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前,楚国中军由沈尹率领,楚庄王弟弟子重与子反分率左、右两军。楚国除了楚王外,二号权力人物就是令尹。此时的令尹正是著名贤相孙叔敖;沈尹能率领中军,说明其地位还在楚庄王两位弟弟之上,也就是意味着沈尹很可能就是孙叔敖本人。孙叔敖的封邑在寝丘(今河南临泉县),寝丘即沈邑。因此,《左传》将孙叔敖称为「 ”沈尹”,就是因为他的封邑在「 ”沈”。 众所周知,楚国实行的是县尹制,领地并不能世袭。因此,沈邑在不同时期也是由不同的人负责管理。楚平王上台之后,沈尹由一位名叫「 ”戌”的人担任,他就是楚国历史上的名将沈尹戌。 沈尹说法众多,沈尹戌的身份也令人迷惑不解。古人多认为沈尹戌是楚庄王之后,有庄王之孙和曾孙两种说法。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沈尹戌都是楚国公族。 可《左传》记载,沈尹戌以前曾做过吴王阖闾之臣。 在楚庄王去世后七年,吴国就在申公巫臣扶持下,成为楚国死敌。巫臣在之所以要扶持吴国,恰恰证明吴、楚长久以来就是互相敌对。如果沈尹戌是楚庄王之后,那么他的先辈和他本人投奔吴国的可能性都极低。 所以,沈尹戌是楚庄王后裔的说法,并不可信。 可作为曾经的吴人,到楚国后就被任命为沈邑之长,算得上是重任了。沈邑(即寝丘)是楚人前进中原腹地的一个重要据点,为楚军进攻中原提供战略支援。沈尹戌投奔楚国之时,大约是在楚平王初期。一到楚国,楚平王就把这么重要据点交给沈尹戌管理,足见楚平王对他极为信任。 楚平王如此看重沈尹戌,就是因为他的才干。如果不是楚平王被费无极引诱成了昏君,也许沈尹戌就能在楚国大放异彩。可正因为楚平王时楚国政坛陷入了一片昏暗,沈尹戌也就失去了发展空间。 虽然如此,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公元前523年,因为州来(今安徽凤台)屡遭吴军攻打,楚平王特命人在州来筑城,加强防御。得知了此事,沈尹戌不由得长叹:「 ”楚国一定会失败。上次吴人灭州来,令尹子旗请求伐吴,可国君拒绝了,说‘我还没能安抚民众。’现在民众还未能安定,却又在州来筑城以挑衅吴人,能不败吗?” 新投奔楚国不久的前吴人,沈尹戌就敢妄自褒贬楚王,胆子可不小。不过好在沈尹戌也有自知之明,只是对身边亲信说说而已。 近侍听了后,有些奇怪,答道:「 ”国君不断地施舍民众,已经让百姓休生养息五年,可以说是安抚民众了!”楚国已五、六年没有主动对外发起过战争,这难道还不算安抚民众吗? 沈尹戌说:「 ”安抚民众,在内应要节约用度,对外则要以德服人。这样民众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不会有盗贼仇敌。可现在王宫奢侈豪华,百姓每日都惊恐难安,连吃饭和睡觉都顾不上,劳累致死都无人收尸,这怎么能叫安抚民众呢?” 自篡位以来,楚平王除头一两年曾大力安抚民众外,现在已经被费无极给引诱坏了:不但驱逐良臣朝吴,连宫室也越建越奢华,与楚灵王没有什么两样。难怪沈尹戌会如此感叹了! 楚平王的表现,太让沈尹戌失望了。 公元前519年,令尹阳匄去世,楚平王将囊瓦提拔为令尹。囊瓦是子囊之孙,子囊又是楚共王和楚康王时期的令尹,以忠心为国闻名于楚国。子囊临死前,曾郑重地嘱咐继任者,一定要在郢都筑城,以防止吴国入侵。 现在囊瓦刚上任就遵循爷爷遗愿,在郢都筑城。 见此,沈尹戌再度失望了:「 ”子常(即囊瓦)一定会丢失郢都!如果无法保护国家,光在郢都筑城又有何用?自古以来,天子强大,就会让四夷代为守边境;天子衰微,就会让诸侯守边境。诸侯强大,就会让邻国守边境;诸侯衰微,就必须自己守住四方边境。国家没有外患,民众又能安居乐业,国都还需要筑城吗?如今因害怕吴国而在郢都筑城,防御的范围太小了,能不败吗?” 在古代军事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城墙是极其关键的防御敌人手段。因此,春秋时代的列国,都恨不得自家国都的城墙是越高大越好。 可沈尹戌却认为,在国都修筑城墙之人眼光实在是太狭隘了。一个国家如果足够强大,就可臣服四周邻国,让邻国代为抵御敌人;如果不够强大,也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守住四方边境,而不是单单守护国都——国土都丢光了,单单守住国都又有何用?所以,沈尹戌认为囊瓦在郢都筑城实在不可取,迟早都会让郢都落入敌人手中! 沈尹戌的观点相当前卫,现代人都很容易接受,可在春秋时却很少人能理解。能说出这么前卫的观点,足见他政治格局之大。十四年后,他所预言的囊瓦必定丧国,就不幸成为现实,让楚人遭遇了一场国难。 公元前518年冬,因为被吴人欺负了太多次,楚平王率领楚国水师在边境巡视,向吴人耀武扬威。 这时,沈尹戌突然又不合时宜地预言道:「 ”这次行程,楚国必定会丧失城邑!还没安抚民众就大动干戈,在吴国还没出兵却主动去刺激他们,假如吴军偷袭楚国,楚人又无防备,能不丧失城邑吗?”作为曾经的吴人,沈尹戌对吴人的惯常战法极为熟悉。在楚国生活了多年后,他也知道了楚军的实力。此时楚国内政未修,还要主动去招惹吴人,这不就是自讨苦吃吗? 这时见楚平王前来,越人派出大夫胥犴(àn)前往豫章之汭(今安徽合肥南肥河流入巢湖北岸一带)慰劳楚军。接着越公子仓与大夫寿梦也率师赶来迎接,并赠送给楚平王一艘船。楚平王与越人共同巡视到圉阳(今安徽巢湖市南),才兴尽而归。 不想,狡猾的吴人却暗暗跟踪其后,趁楚人不备,把楚国巢邑(今安徽寿县南)和钟离(今安徽凤台东北都)给灭了! 沈尹戌事前提出了预警,却没人重视,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两座城邑丢失了。不过,沈尹戌痛心疾首的还不只是这两座城邑:「 ”丢失郢都,就是从此开始。楚王一动,就让两城主帅丧命,这样多来几次,还怕吴人到不了郢都?《诗经》上说,‘谁生出了祸端,至今还是灾害’,说的就是楚王吧!” 这几年来,楚平王强占儿媳为妻,又赶跑了太子,杀死太傅伍奢父子,迫使太子建逃亡宋国、伍子胥逃到吴国,令楚人大失所望。作为臣子,沈尹戌已看到了楚国的未来;奈何人微言轻,也就只能在下面发发牢骚了——这难道不是人生另一种悲哀?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楚国大政落入了令尹囊瓦之手。 这时,投奔楚国多年的沈尹戌终于获得了一次提升,被提拔成为左司马。左司马应该是楚国左军司马,位在司马之下。此时的司马,正是楚昭王庶兄子期。作为楚王之子,子期很少亲自上战场厮杀。因此,左司马沈尹戌便成了子期的代表,经常参与前线作战。 在公元前515年春的潜邑(今安徽霍山东北)之战中,令尹囊瓦,左尹郤宛、左司马沈尹戌、莠尹然、工尹麇分帅四路大军,战胜了吴军。 这是多年来,沈尹戌第一次参与前线作战。升职为左司马,又取得一场大胜,沈尹戌的仕途似乎有了一个飞跃。 可就在这次大胜后,楚国政坛就再次出了大事。大权独揽的令尹囊瓦,不但贪贿,而且还喜欢听信谗言。潜邑之战回来后不久,囊瓦就在费无极、鄢将师唆使下,杀死了深受楚人爱戴的左尹郤宛。楚人纷纷为郤宛打抱不平,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隐隐将矛头对准了囊瓦。 为此,囊瓦整天都头疼不已。 这时,沈尹戌趁机出来劝囊瓦:「 ”费无极是馋臣,这点在楚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唆使下,您又杀死了多位无辜大臣,以致楚国谣言不断,就要威胁到您的地位了。楚平王的温和仁惠恭谨节俭,原本还要超过楚成王与楚庄王,却没能得到诸侯拥戴,就是因为被费无极给引诱坏了。聪明的人都会除掉馋臣以自保,您却爱惜馋臣而自危,这不太糊涂了吗?” 在沈尹戌的劝说下,囊瓦果断除掉了费无极与鄢将师二人,才平息了楚国的谣言。 沈尹戌审时度势,巧妙地劝囊瓦除掉了楚人极其憎恨的两位馋臣,这实在是大快人心。这事过后,沈尹戌在楚国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了。 不过,沈尹戌也许没想到,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蔡国、唐国攻入楚国,试图灭楚。就在这场战争中,沈尹戌迎来了他人生最为辉煌、也是最为悲壮的时刻! 在决战开始之前,左司马沈尹戌就策划出了一个绝妙的歼敌计划:由令尹囊瓦率楚军主力在汉水以西据险而守,与吴军主力形成对峙;沈尹戌则前往方城之外组织外部楚军,抄吴军后路、烧毁其战船,切断敌人的粮草供应线,然后再从九里关、武胜关、平靖关进入南阳盆地,与楚军主力对入侵的吴国军队形成前后夹击,实现聚歼敌人的计划! 这一计划,充分展现了沈尹戌非同寻常的军事才华;如能顺利实施,入侵的吴军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可就在沈尹戌按照计划出发后,囊瓦亲信史皇却怂恿他主动出击:「 ”楚人都讨厌您而喜欢左司马,如果他成功摧毁吴军战船,占据三关入口而返回,那就是他一人之功!您一定得尽快作战克敌,否则就会被左司马取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沈尹戌不但军事才能出众,政治修养和战略眼光都是独树一帜,得到了楚人普遍认同。正因为他太过出色,所以他也遭到了囊瓦势力的妒忌。嫉恨心驱使下,囊瓦临时改变了作战方案,带着楚军主力走出南阳盆地,找吴军主力决战去了。可是,楚军主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被吴军一举击垮,囊瓦吓得独自一人逃到郑国去了。 听说楚军战败,沈尹戌立刻赶回南阳盆地,在雍澨(水名,在今湖北京山西南)与吴军进行了最后的战斗。虽然一度战胜了吴军,但无奈敌人实在太多,重伤之后沈尹戌再也难以继续战斗。因为曾做过吴王阖闾之臣、耻于被吴人俘虏,沈尹戌便命身边侍卫割下了他的头颅、逃离了战场! 作为楚军将领,沈尹戌并不是太有名,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然而,他在吴国灭楚前所提出的宏大而绝妙的军事计划,足以证明他堪与众多名将相媲美。无奈,楚国政坛多小人作祟,致使他拯救楚国的计划功败垂成,他自己也走向了悲剧的人生终点! 楚国的外来人才,并不稀少。可多数外来人才的命运,都与沈尹戌类似。晋人伯州犁逃入楚国,被楚灵王杀死,其后裔在郤宛之乱后逃到了吴国;郑人子良逃入楚国后,当上了右尹,可在楚灵王倒台后就失去了职位;齐人申鲜虞请来当右尹,楚康王一去世,就被其弟公子比所取代……。春秋时代楚国的外来人才中,唯有南申彭仲爽是个例外:以战俘身份被楚文王任命为令尹,并帮助楚国走出南阳盆地,将楚国领土一直扩张到汝水(今河南汝河)! 这么多人才到楚国后都无法得到重用,充分证明了楚国政界的保守与排外——楚人确实不太相信外人,所以各个时期的政坛要职几乎都是由公族人士垄断,外人根本无法插足。沈尹戌之才,足以胜任楚国司马、甚至令尹;可在楚国遭遇最强大敌人之时,他的职位也不过是左司马,司马还是当时不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楚昭王庶兄子期。如果楚昭王能有魄力,将战场指挥权交给沈尹戌,楚国根本就不会灭国!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沈尹戌只能无奈地踏上这一悲剧人生的终点了! 人们常常感叹千里马难寻,却鲜少反思另一关键问题:如何建立让千里马充分展现自身才华的机制? 楚国从来都不缺乏人才,却缺乏人尽其才的选才机制。

相关参考

兵圣孙武面临不利战势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孙武当然得知军情突变,但敌情不明贸然出动乃兵家大忌,这正是敌军所期盼。最起码现在已经探明:这支突然冒出来的楚军数量庞大,战风彪悍,其指挥者冷静毒辣,其人最有可能是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对沈尹戌其人,孙武早

100年前的墓碑,证明美国也不缺 ”愚民”,不信科学,信掘坟挖尸

人类从非洲走出来,开始一步一步「”统治”地球的过程中,因为手中的工具局限,造成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其实很短缺的。当面对我们已有的认知无法解释的事物之时,我们往往都会将其归入不可知的「”神秘力量”。正是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仗都不缺糧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蜀漢諸葛亮壯志未酬的北伐戰事里,「缺糧」一直是樁讓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戰事的關鍵時刻,都因糧食接濟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遺憾,也叫後世許多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諸葛亮不行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仗都不缺糧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蜀漢諸葛亮壯志未酬的北伐戰事里,「缺糧」一直是樁讓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戰事的關鍵時刻,都因糧食接濟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遺憾,也叫後世許多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諸葛亮不行

在古代,为什么不打仗时百姓不缺粮食,一打仗很多人死于饥荒

古往今来,战争从未停止过,但是能支撑整个战争局面的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食物,二是水。水我们可以不用争论,但是食物这是不能断缺的,比如古代的粮食,在两国没有开战时都是不缺乏的,但是两国开战后粮食却供不应

把人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在春秋战国之时,秦国为强者之一,所谓“战国七雄”中的“七雄”就有秦国。但其强大,不是从来如此,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中说,秦孝公时,秦国是“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楚国和魏国则

陆逊是谁

若要问小编三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最缺的是什么?那小编将会告诉你,三国时期最不缺的是人才,但最缺的也是人才,而拜《三国演义》所赐,在三国中,只要是个人才的都会被拿与诸葛亮比较,这不,小编现在要说的就是陆逊

苏轼最神奇的千古奇诗,普通人只能读出三句,能读出四句才是高手

苏轼最神奇的千古奇诗,普通人只能读出三句,能读出四句才是高手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从来都不缺,而能以失意困顿为契机写下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之作,却唯有东坡一人。东坡生性豪放,敢说敢言,常常将

关于和氏壁的历史故事

  和氏壁是一块稀世之玉,自和氏壁面世后,就成为了楚国的国宝,从来都不轻易给人。后来楚国为了迎娶赵国的赵回,就把和氏壁送给了赵国。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孙中山先生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是呀,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有了人才,一个国家就有希望。只要发现人才,一些领袖往往争先恐后的去争取,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力。三国霸主在选择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下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