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那不过是因为你没有钱,只要有钱,做官就是这么简单
Posted 制度
篇首语: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年寒窗,那不过是因为你没有钱,只要有钱,做官就是这么简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年寒窗,那不过是因为你没有钱,只要有钱,做官就是这么简单
捐纳又被称为赀选、捐输、捐例,简单点说,就是拿钱买官。许多人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误解,认为科考是做官的唯一通道,这种想法低估了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复杂性和社会治理的难度。通过金钱买官其实是一项十分古老的制度,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到了清朝,尤其是晚清时期,被大规模推广使用,成为商人入仕、官员任用、朝廷赚取银子的重要途径。发展到后期,更是产生出一大批亦官亦商、非官非商的特殊群体,他们游走在官商两重身份之间,一边是富可敌国的巨大财富,一边是扯不断的权力纠葛,而这一切都源于古老的捐纳制度! 买官卖官 (1)捐纳的起源 《管子》中的《八观》篇曾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良田不在战士,三年而兵弱。赏罚不信,五年而破。上卖官爵,十年而亡。看似情绪满满,实则带出一个事实:上卖官爵。可见在当时,卖官就已经公开化、合法化了,《韩非子.五蠹》也做了类似记载:今世近习之请行,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卖官并非某个诸侯国孤立的做法,而是当时一种普遍现象。分析起来,可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开始推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老百姓从温饱中解脱出来,富裕者具备了一定的购买力。 但官帽这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不是说想买就是有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到:「 ”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由此可见,卖官制度化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蝗灾和疾病流行,朝廷需要赈灾款,在财政收入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把卖官收入当做一种补充,用于缓解财政压力。 天灾是捐纳制度诞生的主要原因 有了这个先例,后世的官家们纷纷效仿,例如西汉就规定:旱涝、蝗灾时期,允许庶民自由买卖官爵;唐朝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也倡导买官卖官,以筹集军饷;宋代经济倒是发达,但依然不舍得放弃这块肥肉,还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 ”纳粟”、「 ”进纳”等等,当然,宋朝的制度不完全是为了赚钱,还有部分其他考虑,比如协调官商矛盾,通过买官卖官提高商人地位等等。明朝是捐纳制度的 集大成者,景泰年间,政府开售国子监学籍,国子监是当时国家储备干部的最高学府,踏入国子监,相当于考上了公务员,国子监学籍都卖,说明卖官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制度。 (2)清朝的捐纳制度 清朝源于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原本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但建政之初,又要讨伐叛乱,又要稳固政权,又要赈济灾民,一来二去,财政疲惫不堪,加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无奈之下,顺治十二年,「 ”开廪生捐银准贡例”,所谓「 ”廪生”,就是国家承担生活费用的科员,要想做官,还必须经过选拔。「 ”廪生捐银准贡”制度可以看做是清朝捐纳制度的开端。 口子一旦开了,后边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康熙十四年,朝廷为筹集平定三藩的军饷,施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捐纳:「 ”乙卯捐例”,《清史稿》对此做了明确记载:文官捐始康熙十三年,以用兵三籓,军需孔亟,暂开事例。不同于顺治时期的小打小闹,此次捐纳不仅能获得「 ”廪生”资格,还能「 ”捐升”,就是说「 ”廪生”可以花钱早日排上号,早日为官,已经做官的可以花钱获得提拔的机会。 捐纳绕过了科举 「 ”乙卯捐例”打破了捐纳制度从百姓到官员的界限,进入到官员升迁中来,对于这项制度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此以后,清朝的捐纳制度进一步扩大,例如雍正朝的「 ”阿尔台运米事例”、「 ”豫筹粮运例”;乾隆朝的「 ”乐善好施例”,嘉庆年间白莲教大起义,朝廷焦头烂额,要说嘉庆皇帝吞了和珅的家产应该不缺钱,但钱入了谁的口袋想拿出来都难,嘉庆也不例外,为了筹措军饷,不惜扩大捐纳人员范围, 「 ”京官郎中、员外郎,外官道、府,有理事亲民之责,未便滥予登进。进士,举人,恩、拔、副、优、岁贡,始许捐纳。非正途候补、候选正印人员,亦得递捐。现任、应补、候选小京官、佐贰,止准以应升之项捐纳” 捐纳制度的夸大化,说明清朝在捐纳制度的范围、方法、类型方面完全实现了制度化,而这次捐纳也为大清朝带来了3000万两真金白银,创造了捐纳制度诞生以来的新纪录。虽说事后户部侍郎对大规模捐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有过思虑,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最终不了了之! 银子是捐纳的主要结果 (3)晚清捐纳的变化 如果说嘉庆朝的捐纳尚算是江湖救急,那么咸丰年以后的捐纳就是家常便饭了,鸦片战争以后,大清朝进入到急重症高发期,英法联军、太平天国、捻军,各路土匪强盗轮番登场,而各色天灾也不请自到。 据清朝刘大鹏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咸同之交的瘟疫大流行;同治年间连续九年的永定河漫决;光绪初年惨绝人寰的丁戊奇荒;光绪朝中期的黄河漫决;光绪十五年的全国性大水灾;十九世纪末叶连年发生的顺直水灾;戊戌维新时期以水灾为主的全国灾荒;义和团运动时期,以旱为主的全国灾荒。这些大型灾荒前后衔接,几乎每五年就发生一次,而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在这些灾祸的夹击下,捐纳就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科举制度的衰败也是捐纳制度钻空子的一大原因,明清朝的科举制度进一步缩减了科目,除了「 ”四书五经”就是八股文,承平时代,纵然有些腐朽,仍然可以依靠王朝的惯性混日子,一旦有些风吹草动,这种四平八稳又原地踏步的选人制度,就变得不堪一击。尤其是晚清所面临的大变局,亘古未有,科举制度无力应对,而各色官场舞弊案又大大削弱了科举制度的权威性,例如咸丰八年戊午科顺天乡试发生的程庭桂、程炳采父子舞弊案,甚至导致大学士兼大主考柏葰被处死。 国子监 除此以外,工商业的发展也对科举制度造成了冲击,中国古代封建等级以「 ”士农工商”排序,工商虽然位列其中,但受制于传统的「 ”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无法和入仕相比,而随着西方经济的入侵,传统的小农经济趋于解体,工商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新兴的阶级在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后,必然诉诸于政治权利的获取,加之中国人传统的功名观念影响,在科举通道狭窄的前提下,捐纳就成为土豪们谋取权力的捷径。 既然可以明面上买官,那大家也就别藏着掖着了,大清朝干脆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捐纳的机构,叫做「 ”捐局”,统一管理捐纳适宜,「 ”捐局”成立后,各省纷纷效仿,「 ”时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设局偏(遍)各行省。” 有了机构,制度自然不能少,包括捐纳流程,项目类型,项目手续,人员打点等等,都有了着落,即便如此,买官的和卖官的还嫌麻烦,花了钱,谁都想来个痛快,所以不久又出现了一些代为办理相关业务的第三方机构,晚清的许多钱庄票号都有类似业务,和今天代账公司差不多,例如大名鼎鼎的山西「 ”日升昌”票号,就是其中的行业龙头,不仅一包全管,还服务周到,极大降低了捐纳成本,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对此做过辛辣讽刺,有兴趣读者可以去查阅一番! 大富豪盛宣怀 (4)晚清的官商合流 捐纳制度在晚清的肆虐,造就了一个新群体:绅商。所谓绅商,就是具有官商双重身份的群体,亦官亦商,甚至充当了官商之间的中介,例如前文提及的山西,就是晚清绅商的大本营之一,当然,他们的官职爵位多是花钱买来的,而东南地区又是绅商的另一块高地,究其原因,还是当地经济发达,有钱人多,具备较强的购买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盛宣怀,一方面他是晚清兴办洋务的实权派,另一方面他有是家财万贯的大资本家,但他的官却不是科举得来的。同治六年,盛宣怀参与乡试落第,作为高干子弟,连个乡试都过不了,盛宣怀面子上很下不来,后来没办法,只得跟着父亲的老朋友李鸿章办事,由于才干突出,业绩显著,28岁那年获得道台补用。此后他青云直上,辗转腾挪于官商两重身份之间,成为晚清官商合流的代表人物,可谓捐纳制度的一朵奇葩。 除了盛宣怀,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德生也是捐纳出身,荣自述言及:(为账房)代劳数月,送我吴对一副、实监生照一张,实不敢受,亦不能却,送还捐费,后为捐官之基本。 花钱买官可以理解,还有部分人,花钱不为做官,只是为了捞个名声,以抬高身份,方便做生意,这种做法看似荒诞,实则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鄙视工商业从业者,孔子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晚清社会虽然已经发生变化,但观念的变革是个是缓慢的过程,对这些急于改变身份的土豪而言,等待毫无意义,等久了还被人戴上「 ”小人”的标签,干脆来个爽快的:砸钱! 根据统计:1895-1900年间新开办的 64 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中,有卿、寺、布政使衔的 5 人,候补道 9人,候补、候选知府、知州、知县 17 人,其他佐贰杂职 28 人,这些爵位无一不是通过捐纳获得。 做官是每个人的理想 日慕点评: 捐纳制度所带来的官商合流自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一方面,国家需要通过捐纳在获取财政以外的收入,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让工商业者们开始寻求政治上的身份认同和权力依靠,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捐纳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晚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时段,也是最为特殊的一段时期,随着西方工业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这一过程不仅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乱,也带来了社会经济的重构,部分工商业者趁势而起,不仅攫取了大量财富,还将经济之手伸向了政治领域,而晚清腐败的政局在社会变革的刺激下,半推半就的与这只镶满钻石的经济之手勾连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绅商阶层。 表面上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捐纳者在花费了大量金钱以后,必然寻求通过权力来获取补偿,而这种补偿不可避免的加剧社会的腐败,进而推动原有社会的解体,《清史稿》就对清朝中后期捐纳失控做过生动描述:清制,入官重正途。自捐例开,官吏乃以资进。其始固以搜罗异途人才,补科目所不及,中叶而后,名器不尊,登进乃滥,仕途因之淆杂矣。除了政治上的弊端,文化上的损害也不可忽略,传统科举制度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碍于考试难度和严格监管,依然可以较好的捍卫儒家传统价值观,而捐纳制度无疑破坏了这一价值体系,官场成为官商勾结的「 ”集散地”。 但站在另外的角度,如果拒绝捐纳,权利中枢又会因为缺乏经济支持,无力解决现世问题而引发快速解体,所以说,晚清政府陷入了一种非此即彼的两难状态,犹如面前摆着两杯毒酒,一杯毒酒缓慢死去,一杯毒酒见血封喉,怎么选都是死,苟延残喘,就变成了较好的出路。相关参考
...子中的千古一帝,那么武则天就是女子中的千古一帝了,不过武则天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做的事情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权倾朝野...
...子中的千古一帝,那么武则天就是女子中的千古一帝了,不过武则天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做的事情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权倾朝野...
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朱载堉《醒世词》选读感悟
山坡羊-钱是好汉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钱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叭有钱,打手势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
一夫多妻,一种婚姻制度,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娶无数个妻子,只要你有那个能力。其中有妻妾之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老婆小老婆。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那么,在一夫多妻的
一夫多妻,一种婚姻制度,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娶无数个妻子,只要你有那个能力。其中有妻妾之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老婆小老婆。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那么,在一夫多妻的
一夫多妻,一种婚姻制度,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娶无数个妻子只要你有那个能力。其中有妻妾之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老婆小老婆。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那么,在一夫多妻的情
海昏侯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周三,首都博物馆见分晓!不过不管他是谁,他都是一个有钱人!因为钱太多,带来北京展览的就是九牛一毛了。不过,依然金灿灿地,晃瞎眼的节奏,有木有!海昏侯到底有多少私房钱?估计没人知...
海昏侯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周三,首都博物馆见分晓!不过不管他是谁,他都是一个有钱人!因为钱太多,带来北京展览的就是九牛一毛了。不过,依然金灿灿地,晃瞎眼的节奏,有木有!海昏侯到底有多少私房钱?估计没人知...
...多妻,一种婚姻制度,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娶无数个妻子,只要你有那个能力。其中有妻妾之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老婆小老婆。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那么,在一夫多妻的情况...
...多妻,一种婚姻制度,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娶无数个妻子,只要你有那个能力。其中有妻妾之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老婆小老婆。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那么,在一夫多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