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22勇士, ”云贵川”究竟是何人

Posted 红军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飞夺泸定桥22勇士, ”云贵川”究竟是何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飞夺泸定桥22勇士, ”云贵川”究竟是何人

作者:勇者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红军长征,是我军苦难辉煌的珍贵记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本文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红军小战士,他来自贵州,是一位苗族小伙。因为他在入伍前没有名字,战友们给他取了一个「 ”名字「 ”——云贵川。 在战友们的记忆中,云贵川家里十分贫困,从小跟随父亲在深山密林中打柴、采药来换取粮食。生活的艰辛,大山的历练,让云贵川擅长山林穿梭。从军之后,因为他对爬山涉水很内行,成为队伍中的「 ”急先锋”。 从贵州加入红军后,云贵川随即跟随红军走上了长征路。在蒋军的紧紧撕咬下,红军的境遇一度十分危险。1935年5月下旬,红军占领安顺场后,计划从渡过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但由于安顺场的渡船几乎被蒋军全数收缴或破坏,红军只找到了几条小船当渡船。即便日夜不停地摆渡,也无法短时间内将红军全数渡过大渡河,这就有了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战斗。 飞夺泸定桥 红四团的勇士们昼夜兼程,飞奔近249华里的崎岖山路,终于在5月29日凌晨到达泸定桥西岸。争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当时年仅十六七岁的云贵川,主动请命成为夺桥先头突击队的一员。这支突击小分队共计22名勇士,按照要求,他们必须是党员、团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 冲锋号吹响了,他们冲上泸定桥的西岸桥头,映入他们眼里的是闪着寒光的13根铁锁链。敌人将原本铺在百余米长桥身上的木板撤去了约80余米。铁锁链下就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隆隆的水声在战士耳畔响起。22名勇者在二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决然爬上13根铁锁链组成的桥身。前面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下面湍急的大渡河,后面则是穷凶极恶的蒋军。 他们知道,必须冲过去,夺下这座铁桥!这不仅是军令,更关乎红军的存亡。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红军战士,拿着枪、背着刀,一边攀着碗口粗的铁锁链,一边向敌人进攻。敌军疯狂向桥上的22名战士射击,勇士们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向着东桥岸移动。 对岸的敌军眼见22名勇士过了桥身的一半,想到更歹毒的办法。他们在东桥头燃起了熊熊大火,妄图用大火逼退22名勇士。可是他们低估了红军为夺取胜利不惜一切的决心与毅力。枪炮拦不住他们,湍急的河水吓不退他们,燃起的大火更是阻挡不了他们。 敌人更加疯狂,机枪扫射越来越密集。22名英雄没有半点胆怯,他们手上、脚上的动作更快了,向前移动的速度更快了。近了,更近了。这群年轻的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冒着熊熊火墙,攀着冰冷的锁链,踏着薄薄的木板,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这场载入史册的战斗,仅仅持续了两个小时,可这2个小时,为红军打开了通往胜利的大门。当刘伯承元帅随后续部队踏上这座铁索桥时,在新铺的桥板上跺了三脚,感慨万千:「 ”泸定桥、泸定桥,我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做出了多大的努力,终于夺下了你。现在我们胜利了,胜利了。” 泸定桥 为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这场战斗,当地立起了高高的纪念碑,两旁并排着24根石柱,代表着夺桥的22位勇士。聂荣臻元帅也曾这样豪情万丈又饱含深情地写下了「 ”奇绝惊险”四个大字,来表达对勇士们的由衷赞叹和赞扬。 22名勇士中的三位,左起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 在中革军委的表彰令中可以看到,22名勇士的奖品为1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一个碗、一双筷。84年过去了,再看这份奖品清单,依然让人感慨泪目 至今,22位勇士完全可以确认身份的仅有5位,分别是:红4团1营2连连长廖大珠、2连指导员王海云,2连党支部书记李友林,3连党支部书记刘金山,2连4班副班长刘梓华。另有7名找到姓名,但未完全确认:2连特等机枪手赵长发,2连战士杨田铭、云贵川、魏小三、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其他10位勇士,至今未能找到姓名。 「 ”云贵川”,并不是这位英雄战士的真名。他的身世、他的事迹甚至他后来牺牲的时间,均难以考证。他特殊而抽象的「 ”名字”,恰恰代表了万万千千为了新中国前赴后继的英烈们!

相关参考

飞夺泸定桥有什么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战略作战行动,它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

飞夺泸定桥时,敌军为何不直接炸桥而拆除木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代战争进入热武器时代,其惨烈程度相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伤亡程度和毁灭性都是巨大的。在近代革命的征程中,无数共产党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建设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付出一切。在红军

泸定桥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泸定桥发生的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大渡河以南红军的企图。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

秦可卿究竟是何人?她的身份究竟如何呢

秦可卿这个原型,她真实的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还高于贾府。红楼梦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这首曲子描写的就是秦可卿...

秦可卿究竟是何人?她的身份究竟如何呢

秦可卿这个原型,她真实的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还高于贾府。红楼梦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这首曲子描写的就是秦可卿...

秦可卿究竟是何人?她的身份究竟如何呢

秦可卿这个原型,她真实的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还高于贾府。红楼梦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这首曲子描写的就是秦可卿...

秦可卿究竟是何人?她的身份究竟如何呢

秦可卿这个原型,她真实的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还高于贾府。红楼梦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这首曲子描写的就是秦可卿...

斩袁绍二子,陷高句丽国都,“恃远不服”的公孙康究竟是何人

作者:李力,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在三国时期,一提到“公孙”二字,人们立刻会想到威武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但是在三国时期,还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公孙”,就是公孙康。

受皇家官方嘉奖22次的关羽,神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从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其中的历史故事不断被丰富,历史人物性格特点不断被黑白分明化,脸谱化,使众多人物行为方式都有着强烈的内外一致性。像诸葛亮的多智,曹操的奸诈,以及关于的义薄云天。当然小

长征路上感人的故事100字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