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人所知的小兵,改变中国一千多年历史走向,挽救了大唐王朝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个无人所知的小兵,改变中国一千多年历史走向,挽救了大唐王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个无人所知的小兵,改变中国一千多年历史走向,挽救了大唐王朝
喜欢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安史之乱对于当时的大唐影响有多大,造成的人员伤亡有多惨重,不过安史之乱也是唐玄宗自己晚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今天小编要来讲讲在安史乱中出现的一个无名小兵,因为他改写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的走向,也挽救了大唐,这个人是谁呢?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之职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 ”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当时的唐朝承平日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民疏于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元月22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35天时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天宝15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唐玄宗以「 ”抵抗不力”处决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元帅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 由于地势险要,唐玄宗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想尽快评定叛乱,加之宰相杨国忠痛恨哥舒翰,因此借刀杀人挑唆皇上,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惨败收场。 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6月13日凌晨仓皇而逃离开长安城,第三天中午时分到达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而当唐玄宗到达马嵬坡时,马嵬坡正在发生禁卫军哗变,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嵬坡兵变。 而权倾朝野的奸相杨国忠被哗变的禁卫军杀死,并且剁了脑袋挂在旗杆上,而这个剁了当朝宰相脑袋的小兵,也只是在后来记载王候将相的历史中罕见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张小敬。之后这个名字也仅仅只出现过一次,从此湮没于历史,再无人知晓。 然而在一千多年以后,张小敬这个名字在浮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并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让人闻之色变的五尊阎罗,是以一人之力挽救整个大唐的男人。相关参考
1.逐鹿之战交战双方:炎黄与蚩尤这场战争是华夏民族的正名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战争”,这场战役以炎黄大胜蚩尤告终,而影响却是异常深远。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确立了汉族在中华民族中的主体地位
唐朝立国不到一百年,首都长安发生六次兵变,每次都改变历史走向
唐朝是中国汗青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朝代,也是中国汗青上最壮大的朝代之一。不外国度强盛不等于内部顺风顺水,唐朝从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从公元618年竖立起头,到公元712年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继位,中央不到一
唐朝立国不到一百年,首都长安发生六次兵变,每次都改变历史走向
唐朝是中国汗青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朝代,也是中国汗青上最壮大的朝代之一。不外国度强盛不等于内部顺风顺水,唐朝从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从公元618年竖立起头,到公元712年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继位,中央不到一
在一千三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哪一届出的人才最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若论人才产出,哪一届可获史上最牛可能会有分歧,但若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史上最牛无疑是1847年丁未科进士。这一届的进士,是晚清两大政治...
在一千三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哪一届出的人才最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若论人才产出,哪一届可获史上最牛可能会有分歧,但若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史上最牛无疑是1847年丁未科进士。这一届的进士,是晚清两大政治...
三国中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起眼,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三国历史的走势,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下那些做出大事的小人物。张世平、苏双:资助刘备起兵的人商人的眼光一向不错,张世平和苏双是中山的贩马商人,而
在许多罗马历史爱好者的印象里,斯提里科死后,罗马帝国就不可挽回的滑向了灭亡的深渊。但是历史真相并非如此,至少在君士坦提乌斯执政时期,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罗马正在走向灭亡,而是和往常一样,在危机中复苏。公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鸿门宴决定了秦末的历史动向,鸿门宴之后的刘邦被封汉中王,开始真正的逐鹿中原。但是每当我读起鸿门宴之时,就会心生疑惑为什么属于项羽阵营,而且跟项羽有
如果德国1943年就有了一千架Me-262喷气战斗机,战局会如何改变
如果德国1943年就有了一千架Me-262喷气战斗机,战局会如何改变?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
夷之蒐晋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晋国老一辈的革命家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都相继去世,卿位出现了严重的断档。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历史时刻,晋襄公决定在五军的基础上舍弃两军,重新恢复三军的建制,并决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