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陇之乱(一)——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的自相残杀

Posted 军队

篇首语: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陇之乱(一)——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的自相残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陇之乱(一)——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的自相残杀

在《吐蕃王朝崩溃后的乱局——伍约之争和流散的王系》里,我们讲到了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被杀后,卫藏地区的乱局。 今天我们来讲讲,河陇地区的乱局,吐蕃军阀论恐热和尚婢婢的自相残杀! 朗达玛死后,吐蕃政权崩溃。 云丹、沃松二王各自为政,在卫藏地区杀得天昏地暗。 吐蕃本土尚且纷乱如此,那些在边疆领兵的节度使、大论们又如何耐得住寂寞? 野心家在任何时期都不缺乏,如果社会一直安享太平,朝廷能够掌控大局。这些野心家自然会俯首帖耳,做病猫状。 但等到生逢乱世,不跳出来大干一番,岂不愧对了自己的「 ”大心脏?” 《贝吉多杰行刺朗达玛》壁画局部 一、论恐热起兵「 ”靖难” 朗达玛死后不久,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身为吐蕃洛门川(今甘肃武山东南)讨击使的论恐热,便跳出来表示不服。 论恐热,本姓末(与苏毗王室同姓,可能他也是苏毗王室后裔),名农力,属于吐蕃贝氏家族。 吐蕃国法不呼本姓,但王族曰「 ”论”,官宦曰「 ”尚”。 后来,「 ”论恐热”自命为吐蕃大相,有的史料也称其为「 ”尚恐热”。 (「 ”讨击使”这一官职,本为唐朝官职品阶。在吐蕃后期,随着和唐朝交流的加深,吐蕃在边疆地区复制了唐朝很多的管理制度和官吏名称。例如,在西域也采用了唐朝的羁縻州管理方式,在边疆的吐蕃最高行政长官,也称为节度使。 唐朝边疆的讨击使一般皆为临时性官吏,边疆有事便领命出兵。事毕,回朝交旨便不负此职。不清楚吐蕃的官吏设置是否也依照唐朝的方式,但讨击使的官职品级,低于节度使和边疆大论是肯定的。) 当论恐热挑起大旗反对云丹时,显然还不是一个独霸一方的人物。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升腾不已的野心。 很多史书都认为,论恐热是支持沃松王系的重臣。 其实,从其之后的所作所为看,他恐怕忠于的,只有他自己! 公元842年底,论恐热鼓动了党项、温末、吐谷浑三个部族,组织起一万多人的部队,又联络了吐蕃青海节度使,打出那囊氏无道,擅立国王的旗号,出兵讨伐云丹。 在誓师大会上,论恐热慷慨陈词:「 ”天道助顺,功无不成。” 吐蕃铠甲复原图 身在拉萨的云丹政权,得知论恐热号召「 ”讨逆”后,派遣大相尚思罗领兵北上平叛。 两支吐蕃军队在渭州薄寒山(今甘肃陇西)遭遇,论恐热不愧为边疆大将,一战便击溃尚思罗的部队。 尚思罗仓皇逃奔松州(今四川松潘),论恐热缴获了大量丢弃的辎重。 击败王师,缴获甚众,让河陇蕃军顿时信心爆棚。 不甘心失败的尚思罗,征集苏毗、吐谷浑和羊同(象雄)等部臣属,以八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再度前来。 吐蕃王师在洮水南岸布防,等待苏毗等地后续部队赶来。为防止河陇蕃军偷袭,还放火烧毁了河上的桥梁。 当时,论恐热麾下的河陇蕃军已扩充至三万余人,人数仍居于劣势。 但正如史书所云,「 ”论恐热性悍忍,多诈谋”。 也就是说,「 ”论恐热性情凶悍,但心眼很多。” 他听说,尚思罗召集苏毗部落前来,不由哈哈大笑,对部将说:「 ”此天助也。” 很快,各路游骑从论恐热营中奔出,在洮水沿岸广布消息,声称「 ”论恐热乃苏毗王族后裔,奉吐蕃赞普密诏,起兵讨伐朝中佞臣。” 所以,这是个吐蕃版的「 ”靖难之役”。 消息传出后,苏毗军队人心浮动。 论恐热趁机夜渡洮水发起攻击,苏毗军队纷纷倒戈。 尚思罗眼见败局已定,只能继续向南逃窜。论恐热纵兵追杀,并允诺军队可以随意劫掠。 也是尚思罗倒霉,他在山间逃窜,偏偏被苏毗乱军堵住,稀里糊涂的成了俘虏。 斩杀尚思罗祭旗后,论恐热声威大盛,麾下已有了十几万军队。 但这两只吐蕃军队交锋的结果,却是渭、松二州「 ”所过残灭,尸相枕藉”。 吐蕃在此处的统治,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按说,号称「 ”靖难”的论恐热,应携大胜之势,挥兵南下,直捣拉萨才对。 松州西南是连绵的川北草原,对于以骑兵为主的吐蕃军队来说,后勤压力很小。更何况川北草原靠近苏毗故地,论恐热南下应该能够得到苏毗故族的支持。 但他却率军西去,直指鄯州(今青海西宁),想彻底掌控河陇之地。 洛门川、渭州、鄯州、松州的位置关系 二、论恐热挥师西进,「 ”大忽悠”尚婢婢闪亮登场。 论恐热想法非常丰满,但现实却有点骨感。 他结结实实的,踢上了一块铁板——鄯州节度使尚婢婢。 尚婢婢,羊同(象雄)故族,姓没庐,名赞心牙。 没庐氏是吐蕃王朝的顶级豪门,男子世代在朝中为相,女子代代与王室联姻。 尚婢婢其人,史书中都说他性情恬淡,喜欢读书,不喜欢在朝为官。 直到年过四十了,还在家中赋闲。 要是他一直这么闲云野鹤下去,做个富贵闲人也挺好。 但这个资深文青,过了不惑之年,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玩笑。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三》:婢婢好读书,不乐仕进,国人敬之。年四十余,彝泰赞普强起之,使镇鄯州。) 赤祖德赞(热巴巾)执政时期,吐蕃赞普觉得尚婢婢闲待着太可惜了,强令其为官,任命为鄯州节度使。 赤祖德赞为何,要派个文化人去鄯州(青海乐都)领兵。估计是考虑,唐蕃长庆会盟已经举行,两国边境再无军情。 派个不爱惹事儿的文化人去,省得再闹出什么乱子。 也确实,尚婢婢到了鄯州,一头扎进都督府,每日观风赏雪、吟诗作对,好不逍遥。 可惜,整个社会走到了大变局的当口,尚婢婢就是想低调,「 ”实力”(现实)也不允许了。 公元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夏天,论恐热领大军杀奔鄯州。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 ”论恐热挥师二十万,辎重牛马杂畜,绵延千里不绝。” 论恐热此时志得意满,不过年前他还是个小小的洛门川招讨使,而现在身为大相(自封的),手下雄兵二十万。 这兵锋,这气势,小小的鄯州,还不是手拿把攥的? 有句老话叫做,「 ”莫装X,装X被雷劈”! 估计是论恐热有点装大了,要不就是出门没看黄历,他真被雷劈了! 论恐热的军队行至镇西军(河州西一百八十里)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顿起,转瞬间便是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行军中的吐蕃士兵,估计还高举着矛枪、大旗。结果滚雷过后,几十名士兵和数十匹战马被雷击而死。 (至镇西,大风震电,天火烧杀裨将十余人,杂畜以百数,恐热恶之,盘桓不进。) 我们说起古代名将,经常这么形容,「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运筹帷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过说实话,这基本都是胡扯。 在通讯极端不发达的古代,军队统帅打仗的时候,就跟猜谜游戏差不多。 一切可能性,都隐藏在未知的黑暗之中,只有猜到对手的出招,才能有针对的布置兵力。 而等到军队布置完毕,全靠前线将领随机应变,统帅就剩下等待和祈祷先人保佑了。 但是作为一个领兵将领,知道点天文、地理知识,还是必要的。 就像论恐热得意洋洋的出兵鄯州,显然对天气变化没什么准备。 更何况,古人都比较迷信,突然遭到雷击,别说普通士卒,就是论恐热也有点懵圈了。 他也开始,觉得此次出兵不详。 人的思维通常都是有定式的,当觉得一个事儿不正常,越琢磨就越觉得不正常。 于是,什么前天吃饭噎着了,昨晚上没睡着觉之类的事,都被翻了出来,证明就是出兵不详。 论恐热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 他赶忙命军队扎下营寨,看看有什么办法,解除上天的怒气。 就在论恐热琢磨出兵祥不详的时候,在鄯州的尚婢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鄯州士兵多年安稳无事,早就文弛武僖。 尚婢婢本人也没什么大的政治志向,对于军事向来睁一眼闭一眼。 论恐热携大胜之势而来,兵锋如黑云压城,如果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 虽然,他也开始整顿军马,但显然远水难解近渴,缓不济急。 对于尚婢婢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但如何才能拖住论恐热呢? 多读点书就是有好处!尚婢婢开始施展,最擅长的套路,就是忽悠! 婢婢谓其下曰:「 ”恐热之来,视我如蝼蚁,以为不足屠也。今遇天灾,犹豫不进,吾不如迎伏以却之,使其志益骄而不为备,然后可图也。” 正当论恐热坐在大帐中一脑门子官司,突然有人来报,尚婢婢的使臣到了大营门口。 使臣呈上尚婢婢的亲笔书信,信中先是高度赞扬了,「 ”论恐热出兵匡扶朝政的义举。” 随后表示自己和手下部将,「 ”都愿意追随论恐热的足迹,在他领导下创造更大的辉煌。” 信的最后写道:「 ”婢婢资性愚僻,唯嗜读书,先赞普授以藩维,诚为非据,夙夜惭惕,惟求退居。相公若赐以骸骨,听归田里,乃惬平生之素愿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本来就不灵,就想读几本书,做个文化人。可先帝不答应,非让我当鄯州节度使。其实我早就不想干了,现在您来了,我就解脱了。您也不用担心我给您添乱,您让我回家种地,我老高兴了! 论恐热看到尚婢婢的信,爽得全身毛孔都张开了。 他把尚婢婢的信传阅众将,并说道:「 ”婢婢唯把书卷,安知用兵!待吾得国,当位以宰相,坐之于家,亦无所用也。” 这话说白了就是,尚婢婢就是一个书呆子,哪知道用兵打仗的道理?等我得到了国家,我让他干个宰相,就在家坐着,啥事也不用管。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论恐热根本不是谁的支持者,他的目标是取而代之,自己在赞普宝座玩耍一番。 既然尚婢婢已经服了,那就不用考虑,出兵祥不详的问题了。 论恐热马上命令拔营进军,不但论恐热满心欢喜,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也得到消息,乐着就往前跑。 还跑得挺快,慢了抢不到好东西! 当大部队走到河州南部一个山谷中的时候,突然伏兵四起,箭矢像雨点般的落下,两侧山上还有不停的抛下巨石和火把。 毫无防备的论恐热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混乱中士兵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看到山顶上鄯州的大旗,论恐热才如梦方醒,原来尚婢婢是在忽悠他。 但这已经晚了,鄯州军队借着地势,四处出击,将论恐热的军队,像羊群一样赶来赶去。 原来,尚婢婢在写信忽悠论恐热之后,并没闲着,马上就开始布置伏击地点。 他深知鄯州军队久不交战,正面交锋肯定不是对手,但打伏击的能力还是有的。 深谙人心的尚婢婢很清楚,士兵正面搏杀时,必须对统帅拥有绝对的信心,否则根本无法支撑战局。 而现在鄯州士兵,对他一无所知,绝不能和论恐热正面交手。 但如果伏击成功,打个一两次胜仗,让士兵知道统帅不是草包笨蛋,自然能建立起信心。 因此,尚婢婢才先使出怠敌之策,而后又用了以逸待劳之计。 遭此重创的论恐热恨尚婢婢入骨,但形势比人强,部队都被打散了,论恐热也只能咬牙切齿的撤兵而去。 论恐热和尚婢婢之争就这么完了吗? 远远没有呢,或者说河陇百姓的兵灾,才刚刚开始!

相关参考

河陇吐蕃政权——吐蕃和西夏对凉州的争夺

《吐蕃的割据时代》——凉州六谷部政权的灭亡!割据凉州150余年的温末政权,在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进行过一次重要的权利转移。一度掌控凉州的「”土豪”折逋氏,将权杖交给了更为强势的潘罗支。但即便潘罗

宋徽宗、秦桧、童贯主导的崇宁河湟之役,彻底灭亡河陇吐蕃人政权

纵观整个宋朝的河陇攻略,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的「”熙河开边”;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的「”元符河湟之役”;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的「”崇宁河湟之役”;前后历经神宗、

大唐帝国之殇,安史之乱之后吐蕃三次进攻长安和一次攻陷长安

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5年—763年),唐朝与吐蕃的军事斗争形势风云突变。唐玄宗后期,为了对抗吐蕃、控制西域,唐朝的重兵主要部署在西北地区。安史之乱起于中原,西北唐军全部东调出关,平定叛军。吐蕃乘虚而

除了吐蕃,谁是安史之乱后得到最大利益的周边势力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这个中央帝国盛世崩塌,周边吐蕃、回纥也借机兴起,尤其是吐蕃夺了西域,占了最大的便宜。而东北方向,当时被称为东夷和北狄的几个势力,包括契丹、奚、渤海、新罗、日本,也从此摆脱了唐王朝的「”

平定安史之乱,计困吐蕃,辅佐德宗 李邺侯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后遭宰相

"八王之乱"中的抢戏军阀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发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场长达十六年的内乱,改变的不仅仅是西晋一个王朝的历史,而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在这场浩劫中,除了参与内战的诸位王爷之外,还有不少形形

宋朝皇帝爱逃跑,为什么唐朝皇帝也喜欢逃跑

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唐朝的国势出现断崖式的下降。此时的唐朝,疆域大幅缩水,河西被吐蕃吞并,西域更是没了影。在山东(太行山以东),军阀割据,成天打来打去。不要总嘲笑宋朝皇帝擅长逃跑,唐朝皇帝们也没少亡命天

被寄予厚望的姜维成为败亡的关键因素

姜维,字伯约,天水人氏,早年在曹魏的朝廷里就职,在平叛羌、戎之乱时,(随便说一下,羌、戎当时的少数民族只需三国之一国中边境几郡就可镇压,可见之后的五胡乱华完全是司马家八王之乱自相残杀的结果。)战功积累

历经185年风雨的归义军,力抗吐蕃回鹘,不想却被此人灭国

吐蕃人乘大唐国内安史之乱,强占了河湟、河西、陇右的广大地区。公元847年,唐宣宗即位,决心收复河西吐蕃失地,很快唐军一举收复了三州七关,并乘胜推进,河湟故地得到光复。唐军东线胜利的消息传到敦煌,大大鼓

三国最完美的将领姜维为何会断送了蜀汉江山

姜维,字伯约,天水人氏,早年在曹魏的朝廷里就职,在平叛羌、戎之乱时,(随便说一下,羌、戎当时的少数民族只需三国之一国中边境几郡就可镇压,可见之后的五胡乱华完全是司马家八王之乱自相残杀的结果。)战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