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Posted 发配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流放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流放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流放,其实是劳动改造的一种。并不是流放到发配地,什么活也不干…… 在古代,流放、发配或曰流配,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最有名的流放犯人,《水浒传》中的林冲与武松、宋江,都曾受过流放发配之苦。有一出戏剧《苏三起解》,也是唱的苏三被流放的故事。这种长达几千年的刑罚制度,其实也经历了许多变迁。 古代犯人发配 古代著名的六大发配地 流放,看着并没有那么痛苦,但实际是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古代交通不发达,流放意味着长途跋涉;犯人身上带着枷锁,行动不便,痛苦难当;流放一般是偏远之地,流放原则是「 ”南人发北,北人发南”,南人流放到北边,北人流放到南边,故意让犯人水土不服;流放地生活条件恶劣,吃不上,喝不上,住不好,医疗条件几近于无,许多人熬不到徒刑期满,就无奈见上帝去了。 中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让犯人死在异地他乡,也是对犯人的一种惩罚。 早在三皇五帝时代,流放之刑就已经有了,历史上记载的流放故事有很多。史载「 ”流共工于幽州”,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一带,在远古时期是荒凉之地,共工就被发配到这个地方。「 ”仲舒下吏, 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西汉的大儒李寻被流放敦煌郡。 古代发配流放 古代有著名的六大发配流放地: 其一,湖北的房陵,曾流放过两位皇帝、十位王爷、一位驸马和一位丞相,是最有名的流放地; 其二,海南的崖州,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宋朝宰相丁谓、大学士胡诠、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内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贤臣、学士被发配至此生活; 其三,广东的潮州,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流放至此,这个地方的瘴江因为韩愈大名改为韩江; 其四,黑龙江宁古塔,包括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内的明清两朝数万大臣曾流放至此; 其五,贵州的黔州,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干等名流皆流放至此。 其六,河北的沧州,因为《水浒传》林冲发配沧州而闻名。 流放的犯人为什么不跑 看《水浒传》,我们看到被发配的宋江、林冲、武松、朱仝等人虽然武艺高强,但并没有逃跑,本来他们都有机会跑的。宋江被救上山寨,但还是坚持去服役;林冲被鲁智深救下,也要坚持去沧州。武松到了孟州城,后又再次被发配,去梁山是因为发配途中被蒋门神安排的人刺杀,才不得已杀人逃命。那么问题来了,流放的犯人为什么不跑? 古代犯人发配流放 主要原因有六: 第一,流放时戴着枷锁,且被解差看管,不容易跑。像武松那样戴着枷锁还能杀了解差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第二,从宋朝开始,被发配的人,脸上要刺上金印,即便是跑了,这个金印就是标记,会被朝廷全国通缉,跑了还是会被抓回来; 第三,跑了再被抓回来,后果很严重。最严重的会被「 ”斩立决”的。本来不是死罪,却因逃跑被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第四,如果被发配途中带着女眷,就更不容易跑了,如果因为跑了连累家人,就更得不偿失了; 第五,如果逃跑,遇到赦免,不在赦免范围内,得不偿失。《唐律疏议》规定:「 ”行程之内逃亡,虽遇恩赦,不合放免”。 古代犯人发配路上场景 第六,逃跑的追捕时期太长,跑到天涯海角,也会遭到全国通缉,大清律例规定对于流放逃跑者,追捕期限到七十岁为止。古人活到七十的是稀少的,跟终生追捕差不多。除非像武松、林冲那样被逼上梁山,与朝廷决裂。但那会付出血的代价。被抓到后要杀头的。 综上所述,古人遭遇流放之刑,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不跑,等待朝廷大赦。古人大赦的机遇挺多的。新皇帝继位、当朝皇帝生日、太子降生、太后生日、战争胜利等等,只要皇帝高兴,都可以大赦天下。这样就可以提前结束流放之刑了。 名人被发配,千古佳句留 流放,其实是劳动改造的一种。并不是流放到发配地,什么活也不干。但对于一些官员来说,他们被流放了,正可以发挥他们的智慧,为当地的百姓谋些福利。或者留下千古佳句,为中华文明史上增添丰富的精神食粮。 屈原 历史上被流放的名人举不胜举,战国时期的楚大夫屈原,因为被流放,而写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篇《离骚》、《天问》,「 ”史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写道:「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至今流传,「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是屈原对被流放的回答。 苏轼 唐朝名相李德裕,因为被流放海南,而有「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佳句;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因为谏阻皇帝奉迎佛骨,而被流放,名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脱口而出,瘴江因之改名韩江;「 ”词圣”苏东坡被流放,「 ”东坡肉”至今仍是人们爱吃的一道菜。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在清朝被发配宁古塔,其组织的「 ”七子诗会”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诗社,其写的散文集《意外集》成为黑龙江第一部散文集。 央视版《水浒传》中武松发配场景 《水浒传》中,许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是从流放开始的,林冲流放途中,演绎出野猪林的故事,打虎英雄武松在流放途中,打杀解差,才有了「 ”血溅鸳鸯楼”,逼上梁山;宋江被流放江州,才有题反诗,劫法场的故事存在。 流放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的一种特色。充分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许多被流放者,因为被流放到蛮夷之地,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样,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文化、经济的发展。(陆弃)

相关参考

而是发配到边疆 古代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进监狱

...狱,非得让两个公人押着犯人到千里之外去。其实发配是古代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刑莫惨于此”,这种刑罚自秦汉时就有了,不过当时被流放的大多是犯事的贵

古代押送犯人是一件苦差事 衙役们为什么还抢着去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犯人被流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衙役是必须同行押送的,这是为了防止在路上犯人会逃跑,古代被发配到边关的犯人大多数都是犯了罪的达官贵人或者被牵连的人,这些人朝廷一般都是非常重

古代为何不直接将犯人关在监狱?反而花钱流放

...面进行劳改,让他们在里面好好反省,改过自新。但是在古代通常将那些犯人(死刑犯除外)流放,在古代那种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要将犯人流放到千里之外的偏远地区去,这可是一件要花大钱的事情。古人为何到底要这样做...

古代为何不直接将犯人关在监狱?反而花钱流放

...面进行劳改,让他们在里面好好反省,改过自新。但是在古代通常将那些犯人(死刑犯除外)流放,在古代那种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要将犯人流放到千里之外的偏远地区去,这可是一件要花大钱的事情。古人为何到底要这样做...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有办法逃走吗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有办法逃走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见,犯了重罪的坟人如果不是被杀掉的话,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沦落到流放之地的流放犯,而流放之地距离遥远,而且到

古代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进监狱,而是花大功夫把人发配到千里之外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节,好汉们因为各种理由被官府发配到千里之外。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不就近盖个监狱,非得让两个公人押着犯人到千里之外去,三个人一路上吃喝拉撒得花多少钱啊。清

古代犯人大多发配边疆,而很少关在监狱,这是为何

古代的刑法多种多样,被抓的犯人很多都被抓进牢狱,而也有一些人则会直接被发配到边疆荒漠的地方。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水浒传中也最为常见,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朝廷还要浪费大

古代犯人大多发配边疆,而很少关在监狱,这是为何

古代的刑法多种多样,被抓的犯人很多都被抓进牢狱,而也有一些人则会直接被发配到边疆荒漠的地方。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水浒传中也最为常见,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朝廷还要浪费大

古代犯人被流放了能偷偷跑走吗?有没有办法溜走?

  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见,犯了重罪的坟人如果不是被杀掉的话,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沦落到流放之地的流放犯,而流放之地距离遥远,而且到了流放之地之后,还要受尽折磨,最终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不过现实情况究竟是

古代罪犯,为何经常被发配到边关,而不是直接杀掉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古代有很多严厉的酷刑,但对于很多朝廷要犯,只要不是谋反等罪名,都会毒打一顿,然后把他们一家都发配到边关。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对于发配到边关的犯人及其家属,还需要有专门的士兵进行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