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北征乌桓的白狼山之战

Posted 乌桓

篇首语:阅读永远是获取知识面最为廉价的方法,没有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北征乌桓的白狼山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北征乌桓的白狼山之战

一、北征乌桓的战略决策与前期备战 肃清袁氏在北方四州的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建安六年(201年)在仓亭再败袁绍,基本改变了袁曹的实力对比。当时,曹操打算乘袁绍新败的间隙,南下荆州征讨刘表。荀彧建议曹操宜乘胜追击,以免袁氏势力死灰复燃,曹操才下定决心继续北上。 当初,袁绍坐拥北方四州,让长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次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出任并州刺史,而让三子袁尚担任冀州刺史,与自己共同坐镇大本营邺城,这实际上有一种立嗣的意思表示。这种表示只可意会,并未明说,一方面为了安抚各方势力,另一方面表现出袁绍决策上的犹豫与保留。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代表冀州势力的审配矫绍遗命,拥立袁尚为嗣,长子袁谭起兵自立,袁氏内部的矛盾彻底爆发。 曹操利用二袁相争的机会,各个击破,取得势如破竹的胜利:建安九年(204年),占领袁尚的邺城,袁尚到幽州投奔袁熙,后又一同逃往乌桓,建安十年(205年)斩袁谭于南皮,建安十一年(206年)西征壶关高干,东征海贼管承,彻底平定北方的关内地区。 北征乌桓的决策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的乌桓逐渐发展强大,蹋顿为三郡乌桓的首领,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占领幽州后,以汉室的名义封蹋顿为单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蹋顿。袁熙、袁尚投奔蹋顿,在乌桓的支持下复图冀州,是曹操所担忧的,也是其决心北征乌桓的内在动因。 在北征乌桓的问题上,很多将领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袁氏已经不是以前的袁氏了,乌桓没有好处不会像以前那样替他们卖命,倘若孤军深入北方,刘备必定劝说刘表袭击许都,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郭嘉认为,袁绍在北方的影响力尚未消除,一旦袁尚有动静,民夷俱应,恐怕北方会得而复失;而乌桓恃其边远,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起进攻,有取胜的把握;至于刘表,只会空谈,本事有限,对于刘备「 ”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所以不足为虑。郭嘉的判断,有力地支持了曹操的决策。 北征前期的备战 曹操决心北征乌桓后,于建安十一年(206年),命令董昭负责开凿了两条漕运:平虏渠和泉州渠。平虏渠自滹沱,通泒水,泉州渠引询河,入潞河,解决官渡之战时就暴露的军粮供给问题。 为了适应北方大规模骑兵作战的战术环境,曹操大规模扩编骑兵部队,并且百里挑一,从中抽调骑兵精锐,组建 「 ”虎豹骑”,优先配给优良装备。虎豹骑分为虎骑营和豹骑营,虎骑营主要负责对外征伐,豹骑营主要负责守卫曹操的指挥机关——霸府。曹操任命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担任这只部队的主官,曹纯任虎豹骑统帅,兼任虎骑营统领,曹休任豹骑营统领。 在与袁谭的南皮攻坚战中,曹操在关键时候投入虎豹骑,一举包围并拿下南皮,斩杀袁谭,虎豹骑积累了打硬仗的作战经验。此次北征乌桓,曹操将虎豹骑作为骑兵主力,部署在无终前线,同时选拔作战骁勇的北方骑兵将领参与战斗。 二、参战双方及力量对比 蹋顿军 两汉时期,乌桓逐渐从塞外南迁至塞内北方诸郡,分成若干部落,形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与其从子蹋顿,盘踞柳城一带,总领三郡乌桓。丘力居去世后,蹋顿联合诸乌桓部落,试图在北方游牧部落中建立霸权,当时蹋顿直接控制的部落有5000多个,所辖乌桓和汉族人口多达30余万。袁尚、袁熙余部投奔后,蹋顿在柳城附近能够快速集结的部队有数万骑兵。 曹操军 曹操决定北征时,许多将领之所以提出异议,是因为「 ”虚国远征”的风险太大,既然是「 ”虚国远征”,那说明动员规模应该不小。从曹操带到无终前线的将领来看,除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外,张辽、徐晃、张郃等主力将领统领的骑兵数量也不下万骑,加上行军缓慢的大量步兵部队,可以说是倾巢而出,在总兵力上力求占有压倒性优势。 当时郭嘉谏言「 ”兵贵神速”,曹操率领虎豹骑,与部分将领的精锐骑兵,跟随田畴、邢颙的五百部曲,作为先锋部队,在白狼山与乌桓骑兵主力遭遇。所以,具体到白狼山战役,曹操军参战部队只有大约万骑,与蹋顿的数万骑兵相比,可以说是战术上的以少胜多。 主要指挥人员 曹操势: 总指挥:曹操 前敌总指挥:张辽 参谋成员:郭嘉(作战)、牵招(联络)、田畴(导航)、曹植(跟班) 主力部队:张辽、徐晃、张郃等 协同部队: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等 直属部队:曹纯 蹋顿势(不详) 三、曹操进军路线 滨海路线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自许昌发兵,北顺滹沱,经「 ”平虏渠”转「 ”泉州渠”,一路水陆并进到达幽州无终,准备出塞。最初打算经碣石山,过山海关,走平坦易行的滨海路线,也就是今天所说的「 ”辽西走廊”,却正好赶上下大雨,等了两个月又发大水,乌桓方面也预料到了滨海线路,扼住了河口,曹操大军一时不能前进。事实证明,滨海路线行不通。 兵出卢龙 田畴是无终当地人,他给曹操指了一条200年人迹罕至的废弃道路——卢龙塞,即今天所说的喜峰口一带,从那里过去后可以穿越无人防守区域,对蹋顿发动突然的袭击。曹操采纳建议,回师无终,让部下在沿途写上「 ”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乌桓方面认为曹操已经撤军。 取道白檀 曹操军轻装翻过徐无山,经卢龙塞,进入滦河上谷,然后越过白檀之险,穿越鲜卑游牧区,在平冈转而东向。对于白檀的具体位置,目前存有争议,但是无论哪种路线,取道白檀都没有径直扑向柳城,说明该路线的设计初衷是准备侧翼包抄,这与田畴「 ”掩其不备”的建议是一致的。 四、决战及班师 决战地点 曹操军自西向东行军,在距离柳城二百里的地方,被乌丸骑兵发现,随即蹋顿集结袁尚、袁熙,及辽西单于、右北平单于等数万骑迎击曹操军。曹操军到达白狼山时,与乌桓主力发生遭遇战。由此可见,决战地点在白狼山,位于今辽宁省建昌县境内。至于白狼山与距离柳城二百里的地方什么关系,不得而知,可能曹操军就地整军待战,也可能继续行军迎战乌桓骑兵,还可能就近寻找高地驻扎,便于骑兵俯冲作战。 捕捉战机 当时乌桓骑兵「 ”甚盛”,而曹操军「 ”披甲者少”,曹操临危不乱,登上白狼山观阵,看到乌桓军阵容不整,果断出击,「 ”自以所持麾授辽”,赋予张辽战役指挥权,指挥先锋骑兵部队冲击敌阵。乌桓骑兵准备不足,加上曹操军精锐骑兵冲击力强,阵容开始混乱,混战中,蹋顿被张辽指挥的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斩杀,乌桓军全面崩溃,曹操军大获全胜。 班师路线 曹操军没有继续北上,打消了辽东公孙康的顾虑,公孙康将逃到辽东的袁尚、袁熙的首级送给曹操。曹操收编三郡乌桓骑兵,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同时解救了二十余万汉族、乌桓人口。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从柳城班师,这次滨海道不下雨了,曹操终于看到了曾经想去而没有去的碣石山,于是策马挥鞭,登山观海,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跟班的曹植随后也交上了此次出行的语文作业《白马篇》。 五、怎样评价白狼山之战 白狼山之战是曹操为解除「 ”三郡乌桓”对北方地区的威胁,以及彻底肃清袁氏残余势力,而发动的一场防守反击战。 白狼山之战以遭遇战的形式完成了主力决战,是一场局部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以曹操方面取胜告终。曹操击败乌桓后,结束了北方地区割据混战的局面,基本上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白狼山之战后,乌桓的势力逐渐削弱,乌桓部落的人口融入到汉族、鲜卑部落,北方边境二十余万胡汉民众的南北迁徙,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

相关参考

北征乌桓,曹操统一北方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在邺城死去。袁绍虽死,袁氏集团的势力仍然存在。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宠爱袁尚,时常在袁绍跟前称赞袁

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的真相

三国中最著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曹操北征乌桓,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然而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大多都带有感情色彩去评价,对曹操北征乌桓,贬者居多;对诸葛亮南征孟获,反而赞誉一片。那么诸葛亮七擒孟获背...

乌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三国时期,曹操官渡之战大胜袁绍之后,基本北方大局已定,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后来曹操采用郭嘉的计策,决定征伐乌桓打算彻底平定北方。后来通过奇袭的方式,大破乌桓,整个黄河流域以北都尽入曹操手中。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的真相

三国中最着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曹操北征乌桓,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然而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大多都带有感情色彩去评价,对曹操北征乌桓,贬者居多;对诸葛亮南征孟获,反而赞誉一片。那么诸葛亮七擒孟获背...

刘备的建议将改变中原局势,为何刘表却弃之不用,郭嘉一语中的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发生在曹操北征乌桓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曹洪和郭嘉。原文如下: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败将亡

刘备的建议将改变中原局势,为何刘表却弃之不用,郭嘉一语中的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发生在曹操北征乌桓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曹洪和郭嘉。原文如下: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败将亡

曹操究竟为何要征伐乌丸?

乌丸也叫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反对征伐乌丸的人很多,曹操为什么要征伐乌丸?乌丸也叫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前一直倒向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谭和高干被杀。袁尚和袁熙被

跟随曹操平定乌桓的人为什么会没有奖赏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在郭嘉的设计下,曹操逐渐的占领青、幽、冀、并四州加上原来在自己手中的兖、徐、雍三州,手握汉朝七州北方基本上已经被评定,除了西凉、以及幽州的乌桓,乌桓自从公孙瓒死了之后日渐嚣张,屡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亲自率兵攻打乌桓王蹋顿

在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群雄崛起。然而在这个时期,早前被西汉兵马征服的匈奴乌桓部落也趁乱崛起。而曹操执意要亲自出兵讨伐的蹋顿就是此前一直代替汉朝力保北边匈奴各族平静的乌桓部落首领!蹋顿别名叫乌桓王,那么

田畴联手曹操出征乌桓

个人工作室这玩意,其实史上很早就有了。说远一点,例如战国时候的鲁仲连,凭借私人身份,化解了巨大的国际危机,瓦解超级大国的军事侵略,却继续当自己的小老百姓、独行侠。事实上,鲁仲连所代表的,就是一家民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