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卒年都不可考,他却因为写了这本书,至今仍被山东人传颂
Posted 太守
篇首语: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即使生卒年都不可考,他却因为写了这本书,至今仍被山东人传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即使生卒年都不可考,他却因为写了这本书,至今仍被山东人传颂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十六)贾思勰 作为一个历史的传播者,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对我来说,莫过于想要研究、介绍一个人物的时候,没有可以信赖的史料用来参考。这也是我基本只涉猎明朝以前的历史的原因,因为进入十七世纪以后,中国的历史材料陡然上升,且可信度均算不上特别高。 而即使全部采信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的正史、信史,也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记叙人物太少(对,太少而不是太多),有很多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没有留下传记。 对于这个问题,伟大领袖在他的《贺新郎-读史》里,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而梁启超先生则有着更加激烈的观点——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无论是被称作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还是被蔑称为秽史的《魏书》、仍无定稿的《清史稿》,都是在为帝王将相编撰家谱。能「 ”青史留名”者,绝大部分都是官宦名流,庶人想在其中留名的,大约只能进入《忠义列传》、《孝行列传》。部分史书如《三国志》,甚至连这些列传都没有。 但是没能在正史里留下一份列传的,不代表就没有影响力。实际上,很多在史官眼里看起来很平凡的人,对后世的影响恐怕超过史书里的几乎所有人。 就以北魏为例吧,浩浩一本《魏书》,记载了多少北魏一朝的名人,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能知道个元宏就不错了,其他人基本上也就随缘了。而有位在《魏书》、《北史》甚至《资治通鉴》都难觅踪迹的人,对后世的影响力却几乎超越了整本《魏书》里记载的人物,他就是贾思勰。 有关贾思勰的生卒年、履历,我们今天一概不知,只大致知道他是北魏益都人(在今天的寿光一代),做过一任高阳太守。甚至就连他做官的地方都有争议,因为北魏当时有两个高阳,一个在河北一个在山东,不知道贾思勰到底是哪一个? 所谓的郡太守,放到今天也相当于地级市委书记了。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一个地级市的领导想要名留国史都极难,除非是做出什么极其有利于国计民生或者令人神共愤的事情。 贾郡守也不例外,在高阳太守任上,他没能靠政绩进入《循吏列传》或者《酷吏列传》;但是靠着他留下的著作,他却与同时代的祖冲之齐名,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而那本著作的名字,就叫做《齐民要术》。 所谓「 ”齐民”,有几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出自「 ”编户齐民”这个成语,也有人认为是指齐地的人民,还有人觉得是指这本书问世以后正赶上北齐的时代,因此是指的北齐的人民。但是无论哪一种解释,都不否认一点——这本书是中国最伟大的农学著作。 在贾思勰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北方正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期——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基本和平的发展以后,生产和经济恢复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得北魏的生产模式更加向农业靠拢。然而一场名为六镇起义的大火,将这一切重新变为灰烬。 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这段时间正是北魏走向崩溃、东西魏互相对峙的时期。各路诸侯征伐不休,两个魏国之间互相开战,百姓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在这个时候,保存下北魏乃至整个汉魏以来的农业发展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乱世之中写就的《齐民要术》就尤为重要了。在这本名著之中,贾思勰把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准备到对作物的再处理都讲的十分详细;而无论是旱地里的作物,还是水产品的养殖,在《齐民要术》里也都有着完整的介绍。 和现在有些挂名的「 ”总编”、「 ”主编”不同,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时候,是和之前的司马迁、之后的李时珍一样,亲自下到农田里去观察记录,甚至亲身做实验。 比如他要观察牧羊的特点,就自己掏腰包买了一些羊羔(没有要公家报销哦)去养,养了好几年,将这些小羊的从幼齿到成熟,再到剃毛、下锅,都详细记录在案。这样的第一手材料,其可信度也就极高了。 放在今天,已经很难想象一个地级干部会自己出钱搞研究;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身为一个普通太守的贾思勰,能收获别的太守收获不到的成就: 从隋唐开始,《齐民要术》就被升格到了官方农业生产指导用书的高度,后面的宋、明、清等朝都着重强调过这本著作的意义,并且直接用于各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之中。 除了在本国发光发热外,《齐民要术》还走出了国门,在日本、朝鲜半岛等东亚文化圈地区也成为核心农书之一。在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时候,还专门参考并鸣谢了这本「 ”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 而在贾思勰的家乡寿光,如今还有一所高校就是以贾思勰的名字命名的——贾思勰农学院。这位伟大的农学家的名字,至今仍在被当地人民反复传颂。 在《两晋南北朝人物志》第三部的末尾,我既没有讲王侯将相的故事,也无意去记叙那些名士风流。我想讲的,只是一个「 ”普通人”(其身份在今天也不算普通),如何在历史的沙滩上留下自己不被时间的浪花拍打去印记的故事。 贾思勰编定《齐民要术》的那一年,是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这个年号也许非常奇怪,因为它是东魏的年号。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北魏已经非常陌生,东魏就更加闻所未闻。那么,这个存在感很低的王朝又是从何而来呢? 咱们下回再说。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第三部完)相关参考
一、兵聖——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出生於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
几本古代菜谱:《食经》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
三国顶级奇才,比司马懿还能活,他的一项伟大发明,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之所以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常人所不及的谋略,活的久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病逝于251年,共活了73岁。他先后熬死了曹操、刘
中华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沉淀,涌现出了许多充满传奇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也增添了几分神秘,像能掐会算,写了《推背图》的袁天罡,李淳风,还有被誉为“穿越第一人”的新朝皇帝王莽等等。在当时的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要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谈感想500字不要写的太《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主要讲述中国从古到今经历的风风雨雨,还写了爱国英雄的光荣事迹.《历史的选择》里有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为新中国做出过巨大的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若愚。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酌中志》,作者名叫刘若愚,此人原名叫刘时敏,祖籍在南直定远,但他们世代都定居延庆(今北京延庆县)。刘若愚可以说是如假包换的官宦子弟,他们家世袭延庆
乾隆在位六十年,身边曾有过不少受宠的大臣,和珅与纪晓岚则是其中最知名的两位。和珅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他却靠着显赫的背景入朝为官,在之后的仕途当中,又凭借过人的才华和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很快就从众人中脱
大夏王侯这本书怎么样? 感觉这本书没有主线,给人想到哪就写到哪的感觉,而且作者是不是把皇权看的太轻了,不说皇后毫无逻辑的关爱,难道皇上想要留一个人就这么难,何况你还掌握着改变战争结局的利器,恐怕任何
初二历史的读后感想《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星星冉冉升起,焕发出闪耀的光芒,这是一只苏醒的东方巨龙——中国。《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主要讲述中国从古到今经历的风风雨雨,还写了爱国英雄的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成就《红楼梦》的了不起是因为它对女性的尊重,而前提便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束缚,曹雪芹通过这本书想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寻求新的改变,这本书便是对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对人类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