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超然,内心痛苦

Posted 隐逸

篇首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表面超然,内心痛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面超然,内心痛苦

有人说中国过去的隐士,就是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者「 ”不同意”的主张,他不反对,反正个人超然独立,这是民主政治的自由精神。这个比方表明上看起来很对,实际上还是不大对,因为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中,走隐士路线的人并不是不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而是非常关心,也许可以说关心得太过了,往往把自己站开了,而站开并不是不管。 印度的思想,绝对出家了,去修道了,就一切事务不管;中国的隐士并不是这种思想。研究中国的隐士,每一个对于现实的政治社会,都有绝对的关系,不过所采取的方法,始终是从旁帮助人,自己却不想站到中间去,或者帮助他的朋友,帮助他的学生,帮助别人成功,自己始终不站出来。在中国过去每一个开创的时代中,看到很多这样的人。像这一类,也属于隐士之流的思想,明知道时代不可以挽回,不勉强去做,不作儒家思想的「 ”中流砥柱”——人应有中流砥柱的气概,但能不能把水流挽回呢? 这是不可能的,只可以为自己传忠臣之名而已,对时代社会则无法真正有年贡献。道家说要「 ”因应顺势”,这类人的做法,就形成了后世的隐士。当然在当今如此开放如此尊重人才的社会,大可不必做隐士了。 历来学者对隐士都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隐士逃避现实,应负国家衰亡之责。当然,隐逸不宜提倡,年轻人隐逸不仅不宜提倡,还应加以反对。但隐逸者所创造出灿烂丰富的文化却不容否定。而且,隐逸的根源在政治浑浊和强权统治,应该鞭挞的正是这一批独夫民贼和卑鄙之徒。《南史•隐逸》有云:「 ”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夫遇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不得已而然故也。”天下事,能努力的,当然应该努力,但有时是努力而无济于事的。苏东坡《大臣论》有云:「 ”天下之势,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不亡其身,则亡其君。”结论曰:「 ”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势然也。”如武则天、慈禧,只一妇人,然天下势在其手,千军万马都不能奈其何,又何况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士人呢?当然强者可以反抗,虽失败也不要紧。弱者呢?只好退隐,总比同流合污要好。 隐士表面上超脱,在意识形态上也表现出超脱,实则内心都有无穷的痛苦。 著名隐士及相关文字资料 魏晋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谈尚玄远的清谈风气的形成,既和当时道家崇高自然的思想影响有关,也和当时战乱频仍特别是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的形势有关。知识分子一旦卷入门阀氏族斗争的漩涡,就很难自拔。魏晋以迄南北朝,因卷入这种政治风波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大名士就有: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陆机、陆云、郭璞、谢灵运、鲍照等。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远离政治,避实就虚,探究玄理,乃至隐逸高蹈,就是其表现。这种情况不但赋予魏晋文化以特有的色彩,而且给整个六朝的精神生活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魏晋清谈风气之盛、之烈,后人很难想象。清谈又称「 ”微言”、「 ”清言”、「 ”清议”、「 ”清辩”等。这种清谈经常通宵进行,所谓「 ”微言达旦”;有人耽溺清辩,到了忘食的地步,所谓「 ”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更有甚者,有的名士为了在清谈中应对制胜,竟至彻夜苦思而累病甚至累死的。晋人卫体弱而好清谈,一次在和谢鲲的通宵辩论中发病而亡,大概是死于心脏病发作。这种清谈并不是漫无目标,而是围绕着当时的文人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如「 ”才性之辩”,就是当时一个热点问题。又比如,由于道家思想流行,对老庄之学感兴趣的人渐增,此外,同样被视为阐发玄学精微的「 ”易”学,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探讨「 ”老、庄、易”(并称「 ”三玄”),也成了清谈的重要内容。不少名士,精通「 ”三玄”,不仅在清谈中才思敏捷,侃侃而谈,而且著述有成,成了一代玄学家,如曹魏时的何晏、王弼、嵇康、阮籍,魏晋之际的向秀,西晋时期的郭象等。 魏晋风尚对这一时期乃至稍后的南北朝的文化影响很深。例如在当时特殊环境下生成的「 ”隐逸文化”,就是一例。「 ”隐逸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隐逸文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出现了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美和吟咏的「 ”隐逸诗”。有的诗的标题就用了「 ”招隐”二字。比如西晋张载的《招隐诗》有这样的句子:「 ”来去捐时俗,超然辞世伪,得意在丘中,安事愚与智。” 因写《三都赋》而洛阳为之纸贵的左思,也写了两首《招隐诗》,其中有句曰:「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相与观所向,逍遥撰良辰。”诗中提到的惠连是指柳下惠、鲁少连,曾屈已受禄;首阳的典故则是指不食周禄、宁愿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意思是说,无论是惠连的曲意求仕,还是夷齐的舍身全节,都与我无涉,我只知倘佯逍遥,怡然自得。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 ”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以「 ”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 ”隐逸诗”的巅峰。最有名的当然要数那篇题为《饮酒》第五的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样的「 ”隐逸诗”,真是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和「 ”隐逸诗”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山水诗,这也是「 ”隐逸文化”的一个表现。 山水诗和「 ”隐逸诗”可说是孪生姐妹。要隐逸,就必然会得意于丘中,倘佯于林泉,这必然会拥抱山川、赞美山川,吟哦之间,形成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山水诗。和前朝山水不同的是,六朝的山水诗,更多一分超然物外的意境和逍遥自适的心情,诗风则更加轻灵飘逸,文笔则更加婉约隽永。有人认为,六朝诗风过于浮靡,这如果是指部分诗作,特别是后期的某些所有的诗都归结为浮靡,是失之偏颇的。 有人喜欢把六朝的诗同汉赋相比,认为后者气势雄浑,而前者则纤巧有余,凝重不足。这是一个审美取向的问题。犹之听惯了黄钟大吕声响的人,往往会不喜欢丝竹轻音。其实,汉赋也好,六朝诗作也好;黄钟大吕也好,丝竹轻音也好,凡是优秀的,都有其美学价值,而不能用一根尺子来衡量。拿六朝的山水诗来说,就不乏佳作。像左思的诗句「 ”未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谢灵运的诗句「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和「 ”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谢的诗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等等,其意境之美,可和盛唐的山水诗相媲美。 钟嵘的《诗品》,对谢诗的评价是:「 ”一章之中,自有玉石”;「 ”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清代的王夫之在讲到谢的诗时说「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说得很中肯。当然,六朝的诗作包括山水诗,也有平庸的,也有一味堆砌辞藻而流于浮靡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批评的「 ”鬻声钓世”、「 ”淫丽烦滥”,就是指的这种文风。 文化的理想国,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写作。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参考

身经百战的王近山曾为何事痛苦万分 自称差点昏过去

核心提示:父亲痛苦万分地说:“幸亏我今天没见着,否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当时就会昏过去了!”其实,在父亲的内心深处,虽然母亲深深地伤害过他,但父亲对母亲那刻骨铭心的爱却一直不曾淡去。七十年代的韩岫岩

濰坊諸城密州超然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濰坊密州超然臺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煙柳一池花;煙雨暗千家。北宋蘇軾孔子說“四十不惑”,四十歲前後的蘇軾是在密州(今濰坊諸城)度過的。在這裏,他主政兩年,挽救百姓於連年災

全世界最感人的分手信

当你不再爱我,当爱你已成为你的负担,当相爱已是一种痛苦,那么,我选择放弃。放弃你,是因为爱你。因为爱你,所以不愿看见你不快乐;因为爱你,所以不愿看著你强忍内心的挣扎;因为爱你,所以不愿看见你勉强的笑容

剔人下巴然后处斩

  隋炀帝留下很多嫉贤妒能的故事,这无疑是值得记取的教训。  对本朝有大功的杨素,隋炀帝表面上待遇优厚极其信任,内心却十分忌惮。杨素临终,隋炀帝派人嘘寒问暖探视病情,把皇帝御用药品赏赐给杨家,似乎很关

慈禧和溥仪是如何虐待太监的

在晚清,慈禧站在权力巅峰近半个世纪,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内心未必如此繁花似锦。为何?一则高处不胜寒,必生孤独感;二则,她年纪轻轻就守寡,难免有苦闷之时,孤独感更是加深了一层。慈禧苦闷的时候,会拿太

一脚踢死亲儿子的道光皇帝

作为一位皇帝,位高权重,统御全国,看似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正应了那句话“享多大的福,受多大的罪”。每一位皇帝内心深处,都住着一颗平凡人的心。在儿女情长上,在七情六欲间,并非多么伟光正。道光皇帝为人节

隋炀帝杨广竟然剔人下巴然后处斩

对本朝有大功的杨素,隋炀帝表面上待遇优厚极其信任,内心却十分忌惮。杨素临终,隋炀帝派人嘘寒问暖探视病情,把皇帝御用药品赏赐给杨家,似乎很关心,暗中向御医打探病情,唯恐杨素不能快快死掉。杨素很清楚皇上对

善于伪装 汉朝酷吏张汤

...,当大官时结交天下名士,即便是内心很是看不起他们,表面上也会装出一副非常仰慕的样子。尤其是在皇帝面前,他更是

以夢爲馬,詩酒趁年華

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小編一定會爲你推薦這些詩詞……《望江南·超然臺作》【宋】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

杀人不见血但却痛苦万分! 满清三大酷刑

酷刑,就是残酷的刑法,以犯人恐惧及所受痛苦程度来确定等级。极刑为最高等极,如凌迟、腰斩、车裂等,犯人的恐惧及所受痛苦那是很高了。但一些非极刑,犯人所受的痛苦一点都不比极刑差。有些酷刑是让犯人在痛苦中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