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以后,从康熙皇帝开始,为何开始流行使用朝珠
Posted 官员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从康熙皇帝开始,为何开始流行使用朝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入关以后,从康熙皇帝开始,为何开始流行使用朝珠
在各种清朝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清朝官员或者后妃脖子里悬挂的朝珠。根据现有的清朝画像来看,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时期,清朝还没有开始使用朝珠。但是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中高级官员和命妇们,以及王公贵族们,都开始使用朝珠。那么,朝珠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从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清朝开始流行朝珠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朝珠。朝珠是清朝朝服或者吉服上佩戴的珠串,与和尚使用的念珠非常相似。作为一个封建政权,与和尚们使用的佛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聊一聊清朝的发展历史,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而后金政权是东北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在努尔哈赤时期,传统的萨满教还占据优势地位。 但是从皇太极在位时期开始,由于此时的后金政权已经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这些蒙古部落普遍信奉藏传佛教,随着双方交流的增多,皇太极等清朝高级贵族们也开始信奉藏传佛教。根据现有的记载:皇太极闲暇无事的时候,经常坐在榻上把玩佛珠。有的时候,还会把佛珠作为赏赐品,赏给那些比较亲近的重臣们。在这一阶段,佛珠仅仅是清朝部分高级贵族的喜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从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同时期的其他贵族画像来看,当时还没有佩戴佛珠的传统。 清朝入关以后,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顺治皇帝的画像中,也没有配戴佛珠。但是,顺治皇帝母亲孝庄太后和皇后的画像上,却已经佩戴了佛珠。由此可见推测,在顺治皇帝在位时期,朝珠已经开始在清朝高层普及,但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朝珠的普及、发展和完善。 朝珠与佛珠一样,由108颗珠子组成,寓意着12个月、24节气和72侯。每27个珠子串一颗佛头,总计4个佛头,寓意着一年四季。此外,在朝珠的两侧还有三串用于装饰的小珠。在朝珠的背后,则有一串长珠,寓意着「 ”一元复始。”朝珠刚刚出现的时候,还没有各种硬性规定。各级官员佩戴什么材质的朝珠、什么等级的官员才能佩戴朝珠、朝廷命妇要不要佩戴朝珠等问题,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情况。 鉴于朝珠使用中的一系列混乱情况,清朝在《清会典》中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皇帝朝珠,谨按本朝定制,皇帝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纪念、背云大小坠珍宝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皇太后、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此外对于官员、贵族、命妇也进行了限制。按照规定:「 ”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以杂宝及诸香为之”。 换而言之,那些知州、知县等五品以下的低级官员,没有资格使用朝珠,朝珠是中高级官员和家眷的标配。当然,有一些官员的品级不够,但在京城工作,而且岗位特殊。对于这些官员,清朝有明文规定:「 ”礼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鸣赞,光禄寺署正、署丞、典簿,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除在坛庙执事及殿廷侍仪准用,其平时燕处及在公署,仍不得用。” 负责礼仪、教育等工作的低级官员,在重大场合可以佩戴,平时工作期间仍不准佩戴。朝珠并非什么时候都能够佩戴,按照朝廷的规定,只有穿朝服或者吉服的时候,才能佩戴朝珠。如果穿普通的常服,则不需要佩戴。不同等级的贵族和官员,使用不同材质的朝珠,否则就是僭越大罪。 最珍贵的材质是东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能够使用。至于后妃、亲王、官员、命妇们,则使用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不同等级的材质。其实,清朝贵族和官员们并不喜欢佩戴朝珠。散朝回家以后,官员的第一反应就是摘掉朝珠。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经常需要参加各种大型活动,不同类型的活动配到不同的朝珠。例如乾隆皇帝,仅仅是比较出名的朝珠,就有蜜蜡朝珠、青石朝珠、东珠朝珠、红珊瑚朝珠、琥珀朝珠等20多个品类。 在清朝统治的中前期,当时还没有照片。人们只能通过画像,把自己的相貌流传下来。皇室成员、王公贵族、各级官员在画像的时候,一般都会穿朝服、挂朝珠,以显示自身的地位和威严。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历代皇帝、后妃、贵族、官员、命妇的画像中,都开始佩戴朝珠。朝珠在清朝统治时期,属于头一等的硬通货。 如果一个官宦豪门家道中落,后代们很有可能把祖宗的朝珠抵押在当铺。由于朝珠的材质真材实料,而且可以进行转卖,因此,成为官宦家庭临时应急的首选。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由于朝廷陷入了财政危机,清朝开始鼓励「 ”捐官。”为了进一步开源,清朝逐步放开了对朝珠的约束。那些原本没有资格佩戴朝珠的低级官员们,只要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费用,便能够得到破格佩戴朝珠的恩令相关参考
大清在入关以后,很快受到汉族文化的同化,在汉族文化不断的熏陶下,给后代起的名字也开始的讲究了。尽管,所用的字眼的含义还延续了满蒙语言的特征,就是以吉祥如意这种有好彩头的字为主,用字也比较随常,比如
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
在清朝统治的267年中,几代的皇帝都因节俭出了名。像雍正帝就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为了能够弥补康熙在晚年因九子夺嫡所犯下的错,他从即位后开始励精图治,更是追求节俭的生活方式,就是希望能够将国库变得充盈。作
自古以来“王天下者食天下”,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如此,清代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尽管在刚入关的时候还保留着满族的饮食习惯,但很快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原美食文化所淹没。自顺治帝入关以后,宫廷饮食开始慢慢汉化,到了
1.清朝皇帝早朝大臣们是用汉文还是满文逐渐使用汉语言顺治入关以后,满清皇族接受汉族文化,逐渐汉化,语言也应该随之改变尤其是皇帝,清朝皇帝从小变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有既有满族师傅又有汉族师傅,满族师傅
清朝皇帝列表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清朝皇帝列表: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
在清朝前期的历史中,清朝与准噶尔部的战争是可圈可点的话题。准噶尔部可不是软柿子,这个西北地区庞大的部落,与清朝对抗的70多年。从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就已经开始和清朝军队作战,一直延续到了乾隆皇帝在位
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齐备的。明朝灭亡是如此,清朝兴起也是如此。吴三桂作为早期降清的重用将领,一直是清朝平定中原的主力之一。作为明军的时候,明军战力很渣,但是投降了清朝之后,被
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齐备的。明朝灭亡是如此,清朝兴起也是如此。吴三桂作为早期降清的重用将领,一直是清朝平定中原的主力之一。作为明军的时候,明军战力很渣,但是投降了清朝之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