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的这只衣箱,昭告天下何谓 ”华夏文明,渊源有自”

Posted 星宿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侯乙墓的这只衣箱,昭告天下何谓 ”华夏文明,渊源有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侯乙墓的这只衣箱,昭告天下何谓 ”华夏文明,渊源有自”

你相信,一只箱子能容纳一个宇宙吗? 有一只看似不起眼的木箱, 长71cm,宽47cm,高40.5cm,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十分地渺小, 可是,它却真的存放着一个宇宙, 一放,就是2400年。 公元前5世纪的某一天,一位宫廷木匠选择了两根上好的整木作材,一根挖空,制成了箱体,一根凿出一个弧面,制成了箱盖,箱与盖上下契合,成为一只完整的方型木箱,当时的人们把它叫做匫。 木箱的主人出身高贵,地位显赫,是为一方诸侯,这只箱子准备用作盛放主人夜晚饷宴的华美礼服与衣冠。 因此,箱上的装饰必需精心设计,迎合主人的审美与喜好,经过几番商讨,方案最终被敲定——一幅兼具现实与想象,绮丽又奇幻的星空被完整地绘制到了这只衣箱上: 这是一幅二十八星宿图。盖面正中,有一个用篆文书写的「 ”斗”字,字的四周,从东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字体苍劲有力的二十八星宿名称绕成一圈。 星宿的东西两侧,分别绘有一龙与一虎,龙身上的麟纹至今仍然清晰可辨,老虎的尾巴卷曲微翘,生动又颇具情趣,它们代表的正是古代天文四象中的苍龙与白虎。 中间的「 ”斗”字,代表的就是北斗七星,北斗、青龙与白虎,再加以二十八星宿,组成一个完整的星空。 这个衣箱的主人,就是曾侯乙。 北极星与北斗星 在我国传统的天文学中,北斗七星、北极星、二十八星宿与四象,都是常见的概念。 其中最核心的是北极星,它相当于星空中的帝王,位于天空北部,距离北天极最近,故称之为北极星。 从北半球观察,它几乎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在古人心中,它的地位极其特殊,《论语》里就有「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吕氏春秋》也有「 ”天极不移”,北极星如众星拱月般被群星围绕着运转,地位超然。 与北极星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北斗七星,如果北极星是天帝,那北斗七星就是天帝的座驾,一年四季不停地奔走于四方。 通过观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人发现,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不同的方向,地下的季节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斗柄指东则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则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则天下皆春秋,斗柄指北则天下皆冬。 所以北斗星「 ”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这一点,对于农耕社会,非常重要。 何谓二十八星宿? 前面两者大多数人比较熟悉,但,若说到二十八星宿,现代人就有点茫然了。 众所周知,在古人眼中,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并把天上太阳的视运动所运行的轨迹叫做黄道,同时,又假想了一个与地轴相垂直的圆圈,把它叫做天赤道。 人们就在天赤道与黄道相交的这个区域内,选定了一些恒星,作为观察日月星象变化的坐标,这些恒星就被统称为二十八星宿。 要注意的是,一个星宿指的不是一颗星,而是类似西方的星座一样,由若干颗相邻的星星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古人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分别联系,加以想象,进行命名。 二十八星宿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可分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主春天;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主夏天;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主秋天;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主冬天。 这四种想象出来的动物形象,就称为四象。曾侯乙的这个衣箱上,展现的就是其中的东方苍龙与西方白虎。 古人如何通过星宿来描述天体运动和监测天象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苏东坡的《赤壁赋》有句这样写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大学士正是用斗宿和牛宿来描述了月亮此时在天空中的位置。 另外,我们都常听说的「 ”七月流火”,这说的可不是七月热得似火,恰恰相反,它指的是心宿中的大火星向西而去,预示着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季将要到来,预示着天气转凉。 说到大火星,曾侯乙的这只衣箱箱体的东立面,其正中,绘制的正是这颗明星。 画师的对它的描绘非常形象:居中,有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火的中心有一颗耀眼的星星,两者相合,代表正是东方七宿之一,心宿的主星——心宿二,又称大火星。 火的上方有两丛草,昭示大火星从东方升起,心宿下方,左右两角,也绘有两颗星,分别代表与心宿前后相连的房宿与尾宿。 如果说箱盖正面是一幅星空的全景图,那么,箱体东、西、北三个里面所呈现的就是三张星空的特写。 除了东立面以外,北立面绘制的是北方七宿的女、虚、危三宿; 西立面也绘有一把火,代表的也是大火星,但与东立面不同的是,这把火是实心的,盖住了里面的心宿二,显然,这是东立面的延续,暗示着大火星从西方落到地平线上,再也看不到踪迹。 这可不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 ”七月流火”吗? 东与西首尾呼应,动静结合,一个完整的天体运动轨迹跃然箱体之上,不得不佩服古人巧妙的心思。 曾侯乙的这个衣箱的出土,可不仅仅是让后人感叹古人的巧妙构思或者贵族的奢华生活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为我国的古代天文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正名。 二十八星宿起源的争议 在此之前,国际学术界,一直对于二十八星宿学说的起源争论不休。 在古代,除了中国以外,印度、埃及、希腊,还有更早的巴比伦,都有过类似的天文学理论。 学术界就曾流行一个观点,认为文明的发祥地是两河流域,天文学也应该起源于新月地区,然后再经阿拉伯人传到东方。 日本有一位学者叫饭岛忠夫,他甚至进一步论述,认为在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灭了波斯帝国后,来自两河流域的天文学得以向东传播,最后到了中国。 我们暂且不论时间先后问题,只需稍微地对比下古巴比伦最主流的天文学说——黄道十二宫,与中国的天文历法学,我们就可看出二者分明是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怎么可能同出一源? 古巴比伦人根据太阳的视运动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十二宫指的就是十二块区域,太阳每进入一个区域,时间就前进一个月。 这与我国的阴阳历的划分方式完全不同,我国是按照月亮绕地一周的时间——约28天,为一月。 至于二十八星宿,两河文明压根儿就没找到类似的理论体系,完全没有可比性,不知诸如饭岛忠夫的一批学者到底是如何想当然的提出两河流域起源说的? 排除两河流域起源说,又有学者说我们的二十八星宿是印度传过来的,理由是两国都有二十八星宿体系,里面还有些名称比较相似。 对,印度也有二十八星宿的说法,里面的部分星宿名称也是和我们的类似,但单凭这点就妄下定论,那就太不严谨,也太武断了。 印度的二十八星宿或者二十七星宿(后者使用更广)被称为「 ”纳沙特拉”。 两国的星宿体系乍一看很像,可仔细对比,会发现存在很多差异,比如,竺可桢先生提出的两个体系中存在亮星、暗星的差别,不过这一论证太过专业,在此就不细说了。 事实上,仅从实用度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谁是老师,谁是徒弟: 正如前面提过的,北斗七星是黄河流域的先民通过观察所得,在这一纬度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得见,人们通过它的运行,就可预测春夏秋冬,所以在二十八星宿体系中,北斗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但是,印度的纬度明显比中国低很多,北斗七星在印度,并不能一年四季都看得到; 此外,印度把一年分为六季——春季、热季、雨季、秋季、寒季、冬季,这六个季节与北斗星也是明显不匹配,故而,北斗星的存在,对于印度人来说,显得有点鸡肋; 再者,印度的纳沙特拉也把二十八星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宫,可他们的季节是六个,无法相互对应...... 通过这些浅显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印度拜师学艺的痕迹,因此,所谓的印度起源说也完全是无稽之谈。 曾侯乙的铁证 好了,我们再回到曾侯乙的这只衣箱,为何说它是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次重要正名呢? 因为,上面说的这些对比论证都只是基于文献的论述与佐证,并不能说服所有人,但曾侯乙衣箱上,二十八星宿图的出现,成为了证明中国独立起源说的铁证! 我们来看下其他存在类似天文体系的文明,其文献或文物中所能追溯的最早时间吧: 阿拉伯的二十八星宿被称为马纳吉尔,研究表明,其出现最早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2世纪; 埃及的相关学说出现时间与阿拉伯人接近,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 而曾侯乙的这只衣箱,其入葬的时间为公元前433年,是目前考古出土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实物,也是中国目前为止,发现最完整的二十八宿名称的最早文字记载,比埃及早200年,阿拉伯人早100年,表明最迟在战国早期,我国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二十八星宿的天文体系。 无独有偶,在曾侯乙墓出土的9年后,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了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里面出土的北斗龙虎堆塑图,更是把我国的天文学的起源又往前推了4000年! 引用考古学家邹衡的话,那就是:「 ”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 濮阳西水坡45号墓 没有天文,就没有历法, 没有历法,就没有农作物的四季轮回, 对宇宙的探索,对时间的划分, 不仅带来了粮食的富余, 也改变了人类; 每一个伟大的文明, 都有属于自己的天文与历法, 中华大地,也必是文明的滥觞之一。 本文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参考

朱元璋强抢陈友谅小妾为何还敢昭告天下

古代对官员私生活管得挺宽的:官员随便喝“公酒”、送“公酒”,会丢官;嫖娼一旦被察觉,永不录用;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的著作刊刻,然后搞摊派,“人手一册”,强买强卖,要被革职;到古玩铺坐坐,有“雅贿”之嫌

楚幽王墓挖出一对“双胞胎”,各有铭文39字,却证实了曾国的存

说起曾国,那是存在于3000年前的神秘古国,或许因为存在的汗青过于的短暂,为此汗青上对曾国的记载那是几乎没有的,可是后来曾侯乙墓的出土无疑是打破了这个局势,也直接证实了这个神秘的3000年古国是的确存

曾國隨國為一國二名

核心提示:黃鳳春介紹,文峰塔東周曾侯墓中,曾侯編鐘上有段銘文:「白適上通,左右文、武,達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縈宅土……」銘文說,南宮適得到周王重用,輔佐周文王、武王,滅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

曾國隨國為一國二名

核心提示:黃鳳春介紹,文峰塔東周曾侯墓中,曾侯編鐘上有段銘文:「白適上通,左右文、武,達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縈宅土……」銘文說,南宮適得到周王重用,輔佐周文王、武王,滅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

曾侯乙墓之宝——战国蜻蜓眼是否解开随侯珠之谜

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随侯珠的传说,并且探讨了随曾之谜,确认了随国就是曾国。既然曾侯就是随侯,那么如果我们在曾侯墓葬中找到宝珠,有没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随侯珠”呢?刚好,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战

古代“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

...通鉴论》的开篇论秦始皇功过。他认为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设置郡县,是“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那么何谓“大公”?王夫之解释说:“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

古代“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

...通鉴论》的开篇论秦始皇功过。他认为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设置郡县,是“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那么何谓“大公”?王夫之解释说:“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

曾侯乙青銅尊盤——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尊高33.1公分,口徑62公分,盤高24公分,口徑47.3公分。出土時尊放在盤內。尊為筒形,侈口,長頸,腹下垂,圈足。口沿鑄雙層虺紋和

曾侯乙青銅尊盤——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尊高33.1公分,口徑62公分,盤高24公分,口徑47.3公分。出土時尊放在盤內。尊為筒形,侈口,長頸,腹下垂,圈足。口沿鑄雙層虺紋和

曾侯乙墓外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戰國,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候乙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長3.2米,寬2.1米,高2.19米。葬具,形制碩大,結構奇特,棺重約7噸,是曾侯乙墓墓室內的主棺,棺內套有一內棺,成殮墓主人屍骨。外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