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良渚文化,为何在繁荣千年后骤然衰亡

Posted 文化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精致的良渚文化,为何在繁荣千年后骤然衰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精致的良渚文化,为何在繁荣千年后骤然衰亡

良渚文化的起讫断限,约在距今5300年至43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广泛分布于太湖流域一带,良渚古城则是该文化的中心。早在1936年,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地质矿产组助理员施昕更便在家乡余杭县良渚镇(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发现史前遗址,并提交《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公诸于世,但因当时盛行的黄河中心论与传播论,该遗址被认定为龙山文化的东南分支。直到1950年代后,长江中下游又相继发现多处与中原文化明显有别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才令考古界意识到原先的分类不妥。施昕更发现的遗址,也因此迟至1959年才由考古学者夏鼐正式命名为「 ”良渚文化”。 不过世人所习知的良渚文化代表性象征─玉器,是在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才大量发现,制作精美的玉琮、玉璧在当时轰动学界,尤其是1986年又在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发现雕有完整神徽的玉器、1987年于瑶山遗址发掘高等墓葬群与祭坛遗址,使学者察觉到良渚文化是个宗教与技术水平十分发达的复杂社会,加上苏秉琦「 ”多元一体”、张光直「 ”中国相互作用圈”学说的提出,解构了中原中心史观,使良渚文化等非黄河流域遗址得到更客观的评价。接着于1990年代又确认莫角山遗址的大型土台为宫殿基址;2007年宣布发现面积广达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2009年后又陆续发现11处水坝遗址,经过学者计算,这些水坝起码能汇流成一面广达8平方公里以上的水库。最后考古界于2016年正式宣布,此为中国目前出土的最古老水利工程,比传说的大禹治水还早上千年,一时之间震惊社会。 除了前述遗存外,2009年还在茅山遗址(今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小林街道上环桥村)发现广达80亩(约5.3公顷)以上的条块状水稻田,连耕牛的脚印都清晰可辨。如此高度发展的史前社会,令2013年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报告将良渚文化定义为「 ”国家”,而非简单的石器文化。尽管当时参与的部分学者对这定义有些存疑,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新发现,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早期国家社会的结论已受得起检验,连英国考古学泰斗伦福儒(Andrew Colin Renfrew)得悉后,也不由得感叹昔日太低估中国新石器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亦称誉,良渚古城的规模与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同时期的古埃及、苏美尔(Sumer)、哈拉帕(Harappa)等文明;考古学者戴向明也透过比较龙山、二里头、良渚等新石器文化的发展特征后,提出「 ”黄河类型”与「 ”长江类型”两种国家成形的动力模式,主张黄河流域文化注重以军事强权为基础构建王权国家,良渚文化则是以生产和控制奢侈品、组织大型工程、再结合宗教神权来构建。由此可见良渚文化的发达,已成为探究早期中国文明的参照范式。 从良渚文化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漆器、象牙器、丝绸,还有为数众多的高级墓葬来看,可知当时的农工业有明确分工,且社会分层明显。刘斌则认为良渚文化玉器上神徽的流行,应为「 ”一神教”神权社会的表现,且从玉琮形制自圆到方的转变,还能看出《周礼》所谓「 ”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的「 ”天圆地方”观念,实际上是受到晚期良渚文化的影响。至于精良的水利工程,除了改造良渚古城原先所处的沼泽平原环境之外,亦有防洪和运输的功能。此外根据学者王宁远的推算,良渚古城、水坝、莫角山台基的土方量总共约1,100万立方米,假如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各需日均一人,以每年出工30万人的速度估计,也得耗时110年以上才能完成!由此可知,良渚文化对水文、建设、气象等知识的掌握已十分精确,社会动员和组织管理的技术更是惊人。赵辉更大胆推测,虽然无法确知良渚古城和周边各地的关系究竟有多紧密,但「 ”确实存在一张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中央’联系着各个‘地方’中心的网络结构”,因此良渚文化可能颇近于地域国家,而非古希腊式的城邦国家。 但教人不解的是,如此璀璨的良渚文化竟在繁盛千年后骤然衰亡,学者对此提出各种假说,如外来文化压迫、气候变化、海水侵灌、社会内部崩溃等。根据考古纪录,约4500年前降水与气温增加,使江淮流域的水面上升,而晚期良渚文化堆积层普遍被一层浅黄色粉砂质淤泥覆蓋,显示曾遭遇过洪灾,便可能与该气候变迁有关。亦有部分学者主张长达百年以上的反复海侵与海退,使良渚人无法继续生存。刘斌则补充道,除了气候变迁之外,大汶口文化的推进与压迫或许也导致良渚文化的衰落,同时良渚文化本身淫祀鬼神、奢靡浪费的风气也可能促成社会的崩溃。而当良渚文化消亡后,残存的部分良渚人似乎迁移融合到山西的陶寺文化,就此淡出历史舞台。但良渚人并非在中国大地上闪瞬即逝的流星,其遗存的宏伟城垣与水坝等成就有力地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绝非空口无凭。

相关参考

海宁发现5000年良渚遗址,占地约10余亩,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汗青文化积厚流光,有着很多陈旧而有趣的神话和民风故事:“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纪昌学箭”等等,对于国人来说都已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汗青,然而中华文明的泉源又在哪里呢?有的人说

从良渚文化的消亡论起

四大文明古国之说由来已久,然而事实上,如果仅仅从时间的维度上进行考量,那么至今存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并非其中最年长者:古印度,诞生于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伦诞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而古埃及更是在公元

越国人断发文身,是否继承了良渚文明

良渚文明是距今距今约5250~4150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最有力的证据,放在历史的长河里,良渚文明是独立于中原的文明存在吗?战国时期的越国是不是继承了良渚文明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要从浙江地区的文明传承

良渚遗址申遗挑战西方文明起源理论

实证五千年文明2019年7月6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经由审经过议定定,将中国提名的“良渚古城遗址”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显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

良渚遗址申遗挑战西方文明起源理论

实证五千年文明2019年7月6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经由审经过议定定,将中国提名的“良渚古城遗址”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显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

论千年编管乐器“排箫”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千年编管乐器“排箫”作者|第七城市前言中国是世界上古典乐器最早繁荣的国家,扬琴、琵琶、箜篌以及排箫等古典乐器的相继出现,推动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这些蕴藏艺术气息的古典乐器,不仅丰富了古代的精神文

杜甫的这一句诗,历经千年而不朽,至今让人感慨万千

中国古人曾创造出许多繁荣的文化,唐诗无疑是其中最句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至今依旧有着很大的影响。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一直持续了290年的时间,曾有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近三百年来

上海有什么可以让小学生去参观了解国家历史的地方

崧泽古文化遗址【崧泽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赵巷乡崧泽村北。1959年8月发现,1960年、1974年两次发掘。共有3个文化层,上层为商代文化,中层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下层为五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

宋朝鼓励商业发展,经济繁荣富庶,为何农民起义依旧频发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它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是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由于宋朝是历代鲜有不曾抑制商人的朝代,及至公元1000年时,宋朝的GDP总

江南的繁荣为什么能持续一千年

江南之富可以敌国,不过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在唐代之前,备受瞩目的地方是关中,而那时的江南基本上还是暑热难耐、瘴疠虐人、望风散胆的所在。只是随着关中地区等北方核心地带的日渐衰落,南方逐渐成为北方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