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言三就

Posted 士族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革言三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革言三就

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老秦人为周天子养马二百多年,千万不要瞧不起养马的,汉朝大将军卫青曾是养马奴隶,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天庭招安做了弼马温,小人物也会有大作为,至少他们知道怎么拍马屁。 秦国能够有幸立国是因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据考证当时还没有烽火台,周幽王触犯旧贵既得利益改革失败,被后世污名化),众诸侯愤怒不再勤王,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秦襄公作为族长带人救周王室,被周平王所赏识封为诸侯,赐予岐山以西大片土地,平王东迁至洛阳。 而秦人立国,与其他世袭诸侯国都不同,秦是唯一一个不是武王伐纣而分封的诸侯国。虽然名义上封了一大块土地,实则被西北边陲的戎翟游牧部落占领,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也就是说,秦人得了一块虎口中的大肉,可是想要得到土地必须用鲜血去换。秦人征战百年才得以收复失地立国,可谓艰苦卓绝。 西周都城在镐京,在后来的秦国都城咸阳附近,汉唐称为长安,现在叫西安。 老秦人不断与游牧民族争战,造就秦人骨子里的坚韧,五百年后,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秦国从诞生之初,前三百年一直在夹缝中艰难求存,不受中原大国待见,鄙视为陋秦,认为那地方都是穷鬼。 陋秦长期被中原大国摧残,整个秦国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每一代国君都自感实力不足。正是因为这种不足,老子的《道德经》发挥作用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一个即将死去的秦国树立信心,原来是可以以弱胜强的,是可以由小变大的。 被魏武卒连连打击失去函谷关之后,秦孝公即位,为了改变颓靡国势发布求贤令。 求贤令一出,六国士子纷纷来到秦国以求施展抱负。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里,当卫鞅来到秦国都城栎阳时,吃的是酸酒腌菜,秦人衣不蔽体穷如乞丐,王宫更是小得不行,走几步房屋震颤落灰。 秦孝公见到卫鞅之后,闭门相谈三日,君臣二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可要实施变法却是难于登天。因为改革阻力重重,周易里的《革卦》就讲道:革言三就。纵然有君主的鼎力支持,也不是那么容易一蹴而就的。 秦国拥有关中复地沃野千里,泾渭水源丰沛,秦民却常常饥不得食。每到旱季之时,各部族为争夺水源相斗死伤成千上万,唯有变法强秦才能改变民风国力,东出函谷,扫平六合。 国学大师曾仕强讲道:自有人类文明以来,特权从未消失,只是从一小撮儿人手里,转移到另一小撮儿人手里。 秦国是由三十六个主要部族浴血奋战而成,此时的秦国相当于三十六个强大部落族长联盟制,老旧士族是不可能将权力和财富拱手相让的。 秦孝公的变法,是将老士族的兵权剥夺,废除旧贵世袭爵位,将其赖以生存的田产充公再分配,解除奴隶身份,赋予新国民田地耕牛等生产资料,形成中央集权只听令于君主。变革刚一实施,立即触犯老士族的根本利益,从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可以看到,新旧势力明争暗斗贯穿始终,演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历经19年,秦孝公和卫鞅的变法初步成功,秦国从一个穷酸弱国,一跃而成为傲视群雄的一号强国。 损到最后没得损了,只有变法图强。 人口的繁衍,促进文明的进步。武器的发展,促进民族的融合。 大约在4600多年前,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蚩尤九黎族无意间发现有种绿色的矿石,在火堆烧融冷却之后,就能变成坚硬的金属,从而制造了大量的铜器。当九黎族大量装备铜制武器后,那些拿着木头棍和石头打仗的原始部落完全不是对手,战斗力产生飞一般的跨越。 人,一旦有点儿成绩后就喜欢炫耀嘚瑟,蚩尤也不例外,就跟现在的美国一样。中原各部落被蚩尤征战杀伐毫无还手之力,地盘不断扩充威胁到山东的神农炎帝部落,和西北迁徙而来的轩辕皇帝部落。后来的炎黄大战蚩尤就不多讲了。 秦国能够变强图强有多方面原因: 1.秦国大量使用铁器,农耕犁耙大范围推广,兴修水利。由于铁器质轻、锋利、坚硬有韧性不易折断的特点,促进了粮食生产,武器的进步。当秦灭楚国时,楚国军队还装备着大量青铜器。 2.变法图强,分封制崩溃,军功制度确立,人人平等,不再论资排辈、看血统,徙木立信,赏罚分明。秦国旧贵族要想得到爵位、田产、封赏,就必须跟普通平民一样征战沙场立功,用物质利益刺激秦国人,成就虎狼之师。 立法连坐,中国人变来变去的毛病在秦国不适用,飓风过岗,伏草惟存,只能顺风服从。禁止民众私斗,违令者重刑,强力改变民风。所有的一切服务于帝国战车,目标一致,奋六世之余烈,秦国无一昏君。 3.求贤令,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受到秦国重用。如果老旧贵族还在的话,一定会跟六国一样消耗于内斗将人才挤走,并提高门槛故步自封。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蛮荒时代。 武器,法制,人才,全方位改变。其他细节,不一一列举。 后来秦国短暂暴亡,步子迈的太大扯破裤裆了。 统一六国之后,大秦帝国横空出世。 分封制过渡到封建制,「 ”封建制”这个称谓我一直认为很模糊,其实中国的历史演变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真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封建制,简而言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国一切都是皇帝的,但允许农民、官员拥有私产,对,是可以买卖变现的土地财产。 天下郡县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命,自秦朝开始士族官员开始扩大,并占据统治地位。此时的官员,就像现在的职业经理人CEO,没有股份,是皇帝一家之下的公有制。所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能在中国生根。 郡县制,中央集权。儒家郡县制阴阳合木,马克思五行为水,水生木。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废除六国文字,货币统一,使用外圆内方的铜钱,计量单位统一(用一样的秤砣、斛斗),车轮子的制式规格一样,就像形成了标准的流水线工艺。 如果秦始皇不这么做,那么现在的中国就是分裂的欧洲。虽然有一时的欧洲文艺复兴,只是闪了一下光辉,最终大而不强,各自为政。 士族官员与诸侯王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自家的东西,我要爱护;另一个是,反正都是皇帝一家的,我能捞一点是一点。当然,清官肯定有,就如沙海里的黄金一样难以寻觅。秦汉至隋唐,贪官比例小,因为诸侯王、节度使、门阀世家势力并存,起到相当的监督制衡作用。而从宋朝之后,儒士官员一家独大缺乏制衡之力,从而造成明清两代弱亡。 秦朝之后,后朝也有封王,这就是革卦「 ”革言三就”,任何的社会进步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会反复。因为社会生产力和人口的膨胀盈缩,需要一个漫长而又反复的过程,呈波浪式推进发展,潮起潮落。人口繁荣,战争消耗,休养生息,重复轮回持续了两千年。

相关参考